地震會造成哪些次生災害?

2020-11-23 大眾日報

    掃描「濟南市地震局信息服務平臺」二維碼,可進入「濟南市地震數字科普館」,同時了解更多防震減災科普知識。

    地震不僅僅造成房屋倒塌、工程結構破壞、器物損失、人員傷亡等直接災害,還會進一步引發一連串的其他災害,這些災害稱為次生災害。

    例如,因房屋倒塌使火爐翻倒、燃氣洩漏、電器短路等引起的火災;因地震導致水庫垮壩或堰塞湖決口引起的水災;因倉庫、儲罐、容器破壞受損引起有毒、有害氣體擴散;因工廠房屋和設備破壞造成非正常工作狀態導致的爆炸;因破壞嚴重、救災不力、供應中斷或地震謠言引起的社會騷亂;因海底大地震引發地震海嘯;因核設施損壞造成核洩漏……這些災害的特點是發生的原因並不直接源自強烈地震動或地震地質災害,而是地震直接破壞的後續災難。

    這些災害還會進一步導致一系列其他負面後果,形成災害鏈,有文獻稱為衍生災害。例如交通運輸中斷造成工業生產、商貿活動、物資供應等社會經濟運轉遭受打擊;上遊企業遭破壞停產,停止零部件供應,導致下遊企業停產、破產;計算機系統遭破壞及數據丟失引起工作障礙或其他事故;因地震引起資金抽出或投資降低,使經濟發展遲緩甚至倒退,進而引起經濟衰退,形成惡性循環……衍生災害和次生災害沒有明顯界線,因此多數時候也統稱為次生災害。

相關焦點

  • 地震會造成哪些災害 次生災害最嚴重
    從造成地震災害的成因角度進行分類,大致可分為三大類:原生災害、次生災害和誘發災害。(一)原生災害由地震造成巖層的錯位、變形、斷裂或地面的震蕩所帶來的災害。主要有:1.地面被破壞。如地面出現裂縫(也稱地裂)、巖層滑坡、泥石流、地層塌陷等現象。2.建築物與構築物的破壞。
  • 地震所造成的傷害有哪些
    【學員問題】地震所造成的傷害有哪些?  【解答】接災害  建築物與構築物的破壞,如房屋倒塌、橋梁斷落、水壩開裂、鐵軌變形等等。 地面破壞,如地面裂縫、塌陷,噴水冒砂等。 山體等自然物的破壞,如山崩、滑坡等。 海嘯、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衝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區的破壞。
  • 地震會造成哪些直接災害?
    地震的直接災害是由於地震破壞作用(包括地震引起的強烈振動和地震造成的地質災害)導致房屋、工程結構、儀器設備、器物等物質的破壞,包括以下幾方面:    (1)房屋破壞:地震的最直接破壞對象就是房屋。房屋修建在地面,量大面廣,房屋受損或者坍塌不僅造成巨大的建築財產損失,而且還會因砸壓造成室內人員傷亡和器物財產損失。
  • 地震與次生火災
    地震除了地殼運動這一自然成因外,人類的活動也是一種重要的促成因素,如工業爆破、地下核試驗、深井中高壓注水以及大型水庫蓄水後增加了局部地殼的壓力、溫室氣體的過度排放造成冰川消融促使局部地殼的壓力減少等等人為因素都有可能誘發地震。我國位於世界上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與亞歐地震帶之間,是一個多地震國家。
  • 地震和氣象專家解析:地震雲是否真實存在?哪些天氣因素影響震後...
    新華網北京8月11日電(李海韻)8月8日21時19分,四川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9日7時27分,新疆精河縣發生6.6級地震。地震發生後,全社會迅速開展抗震救災。那麼震區未來天氣形勢如何,震後救災需要注意哪些次生災害?地震雲是否真實存在?為何震區餘震不斷?未來能否實現地震預警?
  • 1999年臺灣集集地震災害特徵對抗震韌性城鄉建設的啟示
    1999年9月21日凌晨1時47分12.6秒,我國臺灣南投縣集集鎮發生了一次Ms7.6級地震,震度6級(相當於我國大陸按12度分級的地震烈度表的10-11度)。此次地震在臺灣省南投、臺中、雲林、臺北、彰化五縣及臺北市造成大量房屋和工程設施的倒塌破壞、嚴重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據當年12月24日統計,這次地震共造成2千多人死亡,近萬人受傷,數萬間房屋倒塌。
  • 專刊徵稿:重大地震災害與減災
    地震災害不僅會造成生命和財產的直接損失,而且能引起一系列次生自然災害及社會災害。中國是地震多發地區,中國大陸及其鄰近地區發育著眾多具有發生破壞性地震能力的不同類型活動構造,面臨著極高的地震災害風險。對重大地震災害案例進行詳細科學的研究,可以為地震災害預測與防治積累寶貴的經驗。
  • 地震和氣象專家解析:地震雲是否真實存在?哪些天氣因素影響震後救援?
    新華網北京8月11日電(李海韻)8月8日21時19分,四川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9日7時27分,新疆精河縣發生6.6級地震。地震發生後,全社會迅速開展抗震救災。那麼震區未來天氣形勢如何,震後救災需要注意哪些次生災害?地震雲是否真實存在?為何震區餘震不斷?
  • 華縣地震——史上最慘烈的地震,造成83萬人死亡
    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震常常造成嚴重人員傷亡,能引起火災、水災、有毒氣體洩漏、細菌及放射性物質擴散,還可能造成海嘯、滑坡、崩塌、地裂縫等次生災害。
  • 地震災害對電力系統的影響
    我國曾發生多次對電網造成較大損毀的地震,如1962年廣東省河源地震、1965年烏魯木齊地震、1966年邢臺地震、1969年廣東陽江地震、1970年雲南通海地震、1973年四川爐霍地震、1975年海城地震、1976年唐山地震、1996年包頭地震、1999年臺灣集集地震、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等。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四川電網遭受重創。
  • 網民謠傳成都有強震被拘 別讓謠言成為"次生災害"
    別讓謠言成為「次生災害」   「4月20日蘆山7級只是前震,成都將於4月22日發生9.2級地震」——散布這條謠言的網民已被行政拘留。災難當頭,生死攸關,散謠傳謠必嚴懲。   我們對網絡虛假信息進行了梳理分類。一是利用地震捐款詐騙。
  •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黑龍江省地震災害應急預案的通知
    3 地震災害分級及響應機制 3.1 地震災害分級 地震災害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一般四級。 (1)特別重大地震災害是指造成300人以上死亡(含失蹤),或者直接經濟損失佔省上年國內生產總值1%以上的地震災害。
  • 明清小冰期的嚴寒不可想像,次生災害更是對明朝造成了毀滅性打擊
    嘉靖二十年(1815年)4月5日,位於印度尼西亞松巴哇島北部的坦博拉火山,在沉睡了五千年後突然爆發,爆發指數高達7級(火山爆發指數共8級),這次火山爆發不僅對當地百姓造成了毀滅性打擊,由於大量火山灰噴湧進平流層,更是對全球氣候造成了劇烈影響。 由於平流層充斥著大量火山灰,導致全球氣溫驟降,嘉靖二十一年(1816年)八月,「天氣忽然寒如冬」。
  • 源頭防範地震災害風險 安徽推行區域性地震安全評價
    原標題:源頭防範地震災害風險 安徽推行區域性地震安全評價5月14日,記者從安徽省地震局、安徽省司法廳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安徽省建設工程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辦法》近期完成修訂並正式施行。
  • 2019年全國地震統計:災害造成19死427傷 長寧6級地震災害最嚴重
    元旦剛過,國家地震臺網近日盤點2019年地震活動發現,去年地震災害造成我國19人死亡,427人受傷。其中,我國大陸地區發生地震災害事件13次,共造成17人死亡,411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約59億元,災害最嚴重的地震為四川長寧6.0級地震,震級最大的地震為西藏墨脫6.3級地震,臺灣地區2人死亡,16人受傷。 2019年,我國大陸地區有7個省份受災,但人員和經濟損失主要集中在四川省。四川省死亡佔比約94%,受傷佔比約97%,經濟損失佔比約99%。
  • 颱風會帶來哪些災害?
    颱風災害主要是在颱風登陸前和登陸之後引起的。颱風引起的直接災害通常由三方面造成:  一是狂風。颱風風速大都在17米/秒以上,甚至在60米/秒以上。據測,當風力達到12級時,垂直於風向平面上每平方米風壓可達230公斤。
  • 德州歷史上的地震災害
    張明福地震是比較殘酷的自然災害之一,多發生在人們的不知不覺當中,所造成的後果自然也是極其嚴重。在科技不夠發達的古代,人們往往是聞震色變。不管人們對地震是如何的恐懼,但它還是在歷史上一次次地發生過。通過梳理德州地域歷史文獻資料,可發現德州歷史上地震次數真的不少,也曾給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過不小的損失。
  • 地震,為什麼不能提前預報?近期地震很頻繁?真相在這裡!
    震後救災需要注意哪些次生災害,地震雲是否真實存在,為何震區餘震不斷,未來能否實現地震預警?就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眾所周知,地震後出現降雨的概率比較大,較強降雨天氣會加重震區次生災害的發生。震後,由於震區山體有所鬆動,房屋結構遭到破壞,強降雨易引發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質災害。」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張曉東說。
  • 地震災害應急監測中,它可以發揮大作用!
    通過多種衛星的協同觀測和綜合應用可實現對重大地震災區主要損毀要素、次生災害和安置帳篷等時空分布信息的動態監測,進一步將遙感監測與地面調查手段相結合,可對地震災害的態勢和損失進行全面分析和綜合評估。動態應急監測 地震災害應急監測是一個動態過程,根據地震應急管理過程和衛星影像獲取情況可劃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準備階段,主要是衛星數據和專題信息準備。
  • 總是聽到地震新聞,近年地震真的變多了嗎?
    隨著監測技術進步,我們時不時就聽到某個地方又發生了一次地震。地震的發生有多頻繁?它會引發哪些次生災害?地震都只發生在板塊邊緣嗎?  地震會產生哪些次生災害?大火、海嘯,還有社會恐慌  地震本身危害巨大,而地震發生之後更是會產生大量次生災害,除了山體崩塌、江河決堤、城市大火,還可能導致瘟疫流行、社會性傷亡,以及謠言引發的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