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災害對電力系統的影響

2021-01-14 濟震微訊























電力系統是現代社會的生命線工程系統,一旦因地震災害而遭到破壞甚至失效時,不僅無法實現其自身的電力供應,而且還會影響生命線工程其他系統的功能,可能導致整個社會生活系統陷入癱瘓,也會很大程度上制約其他系統震後的恢復時間,阻滯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的正常運行。

我國曾發生多次對電網造成較大損毀的地震,如1962年廣東省河源地震、1965年烏魯木齊地震、1966年邢臺地震、1969年廣東陽江地震、1970年雲南通海地震、1973年四川爐霍地震、1975年海城地震、1976年唐山地震、1996年包頭地震、1999年臺灣集集地震、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等。

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四川電網遭受重創。171座變電站、2751條輸電線路停運,阿壩、德陽、綿陽、廣元等極重災區電網損毀殆盡,405萬戶停電,直接經濟損失達106億元。



發電站作為城市電力系統的首要組成部分, 一旦發生地震破壞, 會直接影響其所在電力系統的電力生產能力, 甚至導致整個區域喪失了電力供應。地震的直接危害是損毀電力設備,進而影響到廠站和系統的運行。距地震中心近的廠站設備通常損毀較為嚴重,離震中較遠地區的地震加速度和地面烈度並不大,地震直接造成電力設施嚴重損毀的地域有限。從曾發生的地震來看,地震的嚴重影響可達到地市級電網的規模,一般不會超過網省級電網的規模。

例如,1976年7月28日發生唐山大地震,陡河發電廠和唐山發電廠的廠區地震烈度均為9度以上,區域內建築破壞極其嚴重,大量發電設備及基礎設施損毀,導致發電廠喪失了正常工作能力。地震發生後,唐山地區電力供應徹底停止,嚴重影響了災民生活質量和災後救援工作。


唐山大地震後的發電廠


變電站是電力系統中對電壓和電流進行變換,接受電能及分配電能的場所,其作用是將發電機發出的電能升壓後饋送到高壓電網中。變電站作為城市電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抵禦震害破壞的能力較差且容易產生巨大的震害不利影響。

地震導致變電站變壓器位移的案例較多,如1976年唐山地震,地震烈度為7度及以上地區,凡是有滾輪直接放在鋼軌上的35~220kV 4500kVA及以上的變壓器基本都發生位移,一般位移200~400mm,最大達720mm。

唐山大地震中變電站設備倒塌損毀


輸電鐵塔大部分材料由角鋼構成,具有一定的延性。輸電線的低頻振動對輸入地震能量有解耦作用,同時也由於輸電線路杆塔抗風和抗冰設計的要求,輸電線路杆塔結構的震害相對較輕。即使在10、11度烈度區,只要塔位地形、地質條件好,基礎完好,單純的鐵塔損壞的個案很少。

一般出現鐵塔變形的塔位,絕大多數都是由於地震所引起的次生災害,如地面變形、不均勻沉降、滑坡、泥石流或砂土液化導致地基基礎出現問題而引起鐵塔變形。電力輸送線路由於影響範圍較大,仍需對其在地震過程中的破壞問題提高警惕。

玉樹地震中受滑坡影響10kv輸電線路的水泥電桿倒塌

震害發生之後,國家應在第一時間成立震害應急調查部門,震害影響範圍內的省市縣分別成立震害應急處理部門,形成可以緊急進行災害情報收集、分析、判斷、傳遞的抗震救災體系。基於收集並歸納的震害情報,判斷電力系統應急恢復體系的構建基礎是否滿足需要,主要包括電力恢復人員配置及業務水平、電力恢復物資儲備等多方面內容。

電力系統的震後恢復一般分為三種模式:其一是緊急恢復災區內發生震害的發電廠,就地解決電力供應問題,無需外部的電力輸入;其二是當災區沒有發電廠或雖有發電廠但因震害嚴重導致短期不可能恢復供電時,只能引入災區附近城市的發電廠的電力能源;其三是以上兩種模式的組合,利用外地發電廠的電力部分補充災區發電廠喪失的發電能力。

同時,應大力提高電網抵禦地震災害的能力。相關部門須全面掌握廠站和輸電通道所經地區的地震災害歷史資料,明確電力設施的防震標準,在電網規劃、設備選型、技術措施,安裝施工等環節做好抗震設防工作。




參考資料及圖片來源:

《電力系統地震災害及防救規劃對策》

王麗華,王志濤,郭小東

《地震災害對我國電網損毀性影響評估技術研究》

陳鵬雲,王成智,謝強

《生命線工程抗震防災—以玉樹7.1級地震為例》郭恩棟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01月06日14時20分在紐西蘭克馬德克群島海域(南緯28.81度,西經177.10度)發生6.1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 本期小編:於 淼 /

相關焦點

  • 地震會造成哪些直接災害?
    地震的直接災害是由於地震破壞作用(包括地震引起的強烈振動和地震造成的地質災害)導致房屋、工程結構、儀器設備、器物等物質的破壞,包括以下幾方面:    (1)房屋破壞:地震的最直接破壞對象就是房屋。房屋修建在地面,量大面廣,房屋受損或者坍塌不僅造成巨大的建築財產損失,而且還會因砸壓造成室內人員傷亡和器物財產損失。
  •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黑龍江省地震災害應急預案的通知
    1.3 適用範圍 本預案適用於黑龍江省行政區域內發生地震災害和火山災害,俄羅斯境內和毗鄰省份發生對我省產生影響的地震災害和其他地震事件的應急處置。 因地震災害引發的山體滑坡、泥石流、水庫決堤、危險化學品事故等突發事件,按照相關應急預案規定開展應對工作。
  • 地震會造成哪些災害 次生災害最嚴重
    從造成地震災害的成因角度進行分類,大致可分為三大類:原生災害、次生災害和誘發災害。(一)原生災害由地震造成巖層的錯位、變形、斷裂或地面的震蕩所帶來的災害。主要有:1.地面被破壞。如地面出現裂縫(也稱地裂)、巖層滑坡、泥石流、地層塌陷等現象。2.建築物與構築物的破壞。
  • 日本氣象廳的地震、海嘯、火山災害預警
    為了能在地震發生後快速確定地震的震中、推算出震級,並儘快發布地震災害警報,日本建有完善的地震災害監測系統,日本氣象廳在全國設有約600個地震觀測點,24小時監測地震;還在日本海域水下2000米,安裝了約1000個地震儀,通過海上監測船將有關地震信息發射到人造衛星上,再利用全球定位系統,密切監視大陸架板塊的移動。
  • 地震會造成哪些次生災害?
    地震不僅僅造成房屋倒塌、工程結構破壞、器物損失、人員傷亡等直接災害,還會進一步引發一連串的其他災害,這些災害稱為次生災害。    例如,因房屋倒塌使火爐翻倒、燃氣洩漏、電器短路等引起的火災;因地震導致水庫垮壩或堰塞湖決口引起的水災;因倉庫、儲罐、容器破壞受損引起有毒、有害氣體擴散;因工廠房屋和設備破壞造成非正常工作狀態導致的爆炸;因破壞嚴重、救災不力、供應中斷或地震謠言引起的社會騷亂;因海底大地震引發地震海嘯;因核設施損壞造成核洩漏……這些災害的特點是發生的原因並不直接源自強烈地震動或地震地質災害,而是地震直接破壞的後續災難
  • 我國地震災害等級如何劃分?
    2012年8月28日修訂後的《國家地震應急預案》。預案將地震災害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一般四級。 特別重大地震災害是指造成300人以上死亡(含失蹤),或者直接經濟損失佔地震發生地省(區、市)上年國內生產總值1%以上的地震災害。
  • 地區地震部門赴中國地震災害防禦中心 爭取援助
    圖1 中國地震災害防禦中心支持阿里地震工作座談交流為進一步爭取地震系統特別是地震災害專業工作力量援助和支持,推進阿里地區地震災害風險防治工作,2020年12月30日,中國地震災害防禦中心黨委書記,主任陳華靜主持召開支持阿里地區地震工作座談會。
  • 專刊徵稿:重大地震災害與減災
    地震災害不僅會造成生命和財產的直接損失,而且能引起一系列次生自然災害及社會災害。中國是地震多發地區,中國大陸及其鄰近地區發育著眾多具有發生破壞性地震能力的不同類型活動構造,面臨著極高的地震災害風險。對重大地震災害案例進行詳細科學的研究,可以為地震災害預測與防治積累寶貴的經驗。
  • 讀中國主要地震帶分布圖,尋找我國地震災害風險較低的地區
    自然災害是指一些發生在地球表層系統中的自然事件,但是卻能夠造成我們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自然災害根據成因可以分為地質地貌災害、氣象災害、海洋災害和生物災害。地質地貌災害是指在地球的發展演化過程中,由各種地質作用形成的災害性地質事件,主要包括地震、火山噴發、滑坡和泥石流。
  • 最大程度減少人員傷亡、減輕災害損失丨《黑龍江省地震災害應急...
    《黑龍江省地震災害應急預案》日前印發並施行。我省將依法科學統一、有力有序有效實施地震應急,最大程度減少人員傷亡、減輕災害損失,維護社會正常秩序。本預案適用於黑龍江省行政區域內發生地震災害和火山災害,俄羅斯境內和毗鄰省份發生對我省產生影響的地震災害和其他地震事件的應急處置。
  • 汶川地震十周年遙感監測結果:地質災害活躍度降低
    原標題:汶川地震十周年遙感監測結果發布:地質災害活躍度降低 有潛在風險近日,中科院地球大數據專項發布「汶川地震十周年遙感動態監測」情況。遙感監測顯示,到2018年,汶川震區堰塞湖風險已基本消除,生態恢復、災區城鎮重建等方面也取得很大進展。
  • 荊州地質構造全解讀 2012地震災害不會來
    1、歷次地震災害調查表明,地震時大量的人員傷亡都發生在建築和人員密集區域。  對於城市而言:城市應該有足夠的綠地(綠地不僅可以起到美化環境的作用,在地震中,還可以起到隔離的作用;唐山地震時,鳳凰山公園大片的綠地救了不少人)。  結合城市綠化和高壓走廊用地,增闢抗震防災疏散通道和疏散用地,並將市區按組團形式分區設置抗災的指揮系統。
  • 2019年全國地震統計:災害造成19死427傷 長寧6級地震災害最嚴重
    其中,我國大陸地區發生地震災害事件13次,共造成17人死亡,411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約59億元,災害最嚴重的地震為四川長寧6.0級地震,震級最大的地震為西藏墨脫6.3級地震,臺灣地區2人死亡,16人受傷。 2019年,我國大陸地區有7個省份受災,但人員和經濟損失主要集中在四川省。四川省死亡佔比約94%,受傷佔比約97%,經濟損失佔比約99%。
  • 地震災害逃生包
    其實全球有很多國家地震都比較頻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離我國較近的日本,他們每年都發生可能上千次的地震,但由於他們具備了很強的逃生和自救能力,災難來臨
  • 懷特島火山強烈噴發,為什麼紐西蘭是火山和地震災害多發的國家?
    自然災害是指發生在我們地球的表層系統之中,能夠造成人們生命傷亡或者財產損失的自然事件。自然災害的形成原因主要是自然原因,而有時候人類活動也會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劇自然災害,包括自然災害的發生頻率、影響範圍和危害程度。
  • 源頭防範地震災害風險 安徽推行區域性地震安全評價
    原標題:源頭防範地震災害風險 安徽推行區域性地震安全評價5月14日,記者從安徽省地震局、安徽省司法廳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安徽省建設工程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辦法》近期完成修訂並正式施行。
  • 北京市地震應急預案(簡本)
    2.3 成員單位及其職責  (1)市委宣傳部:負責協調組織地震事件的宣傳報導與新聞發布工作。  (2)市發展改革委:負責應急物資儲備的綜合管理工作,負責協調組織電力企業做好地震災害事件的電力應急保障及電力系統搶險救援工作,配合市地震局等有關單位做好地震應急避難場所、應急物資儲備庫、市防震減災中心的建設工作,負責地震應急救災設施建設資金的落實。
  • 國家地震應急預案
    4.12地震災害調查與災害損失評估  中國地震局開展地震烈度調查,確定發震構造,調查地震宏觀異常現象、工程結構震害特徵、地震社會影響和各種地震地質災害等。  中國地震局負責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在地方各級政府的配合下,共同開展地震災害損失評估。
  • 遇到地震怎麼辦?值得收藏!山東出臺地震應急預案
    建立和完善具備應急指揮輔助決策、地震趨勢判定、災害損失快速評估等功能的地震應急基礎資料庫和指揮技術系統、地震監測和地震烈度速報技術系統。 各市、縣(市、區)地震部門應當大力推進應急指揮技術系統建設,完善群測群防網絡和災情速報網絡,並加強維護與管理,確保在緊急情況下,信息暢通,反應迅速,技術系統運行正常。
  • 成都高新地震預警系統——地震可預警,預警能救命
    ,該系統也是目前國內唯一通過省部級科技成果鑑定的地震預警系統。【地震預警和地震預報的區別】★--什麼是地震預警?地震預警就是地震發生時,利用電波比地震波速度快的原理,在地震波到達前給目標發出警告,以減少人員傷亡和次生災害。地震預警系統主要分為四個環節,地震監測、預警信息分析和處理、預警信息發布、預警信息接收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