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震災害等級如何劃分?

2020-12-04 中國網

2012年8月28日修訂後的《國家地震應急預案》。預案將地震災害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一般四級。 

特別重大地震災害是指造成300人以上死亡(含失蹤),或者直接經濟損失佔地震發生地省(區、市)上年國內生產總值1%以上的地震災害。重大地震災害是指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含失蹤)或者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的地震災害。較大地震災害是指造成10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含失蹤)或者造成較重經濟損失的地震災害。一般地震災害是指造成10人以下死亡(含失蹤)或者造成一定經濟損失的地震災害。預案根據地震災害分級情況,將地震災害應急響應分為Ⅰ級、Ⅱ級、Ⅲ級和Ⅳ級。 

預案指出,中國地震局負責收集和管理全國各類地震觀測數據,提出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和年度防震減災工作意見。各級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和機構加強震情跟蹤監測、預測預報和群測群防工作,及時對地震預測意見和可能與地震有關的異常現象進行綜合分析研判。省級人民政府根據預報的震情決策發布臨震預報,組織預報區加強應急防範措施。 

預案同時指出,當大中城市和大型水庫、核電站等重要設施場地及其附近地區發生強有感地震事件並可能產生較大社會影響,中國地震局加強震情趨勢研判,提出意見報告國務院,同時通報國務院有關部門。 

預案同時對國家抗震救災組織體系、指揮協調、恢復重建以及對港澳臺地震災害應急等做出了詳細規定。

相關焦點

  • 我國飯店等級是如何劃分的?
    酒店我國飯店等級劃分也採用星級制。主要根據飯店的建築、裝飾、設施、設備及管理、服務水平等情況把飯店劃分為不同的等級,主要依據是GB/T 14308—2010 《旅遊飯店星級的劃分與評定》。用星的數量和顏色表示旅遊飯店的星級。星級越高,表示飯店的等級越高。
  • 地震等級劃分,芮氏規模
    地震等級的劃分,國際上一般採用美國地震學家查爾斯弗朗西斯芮希特和賓諾古騰堡於1935年共同提出的地震等級劃分方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芮氏規模規模。地震級別是地震時,釋放能量多少的一種度量值。零級地震釋放能量大概是6.3×10^4焦耳,約是0.015千克TNT當量;一級地震釋放能量大概是是0.477千克TNT當量。二級地震釋放能量大概是15千克TNT當量。三級地震釋放能量大概是477千克TNT當量。四級地震釋放能量大概是15噸TNT當量。五級地震釋放能量大概是477噸TNT當量。
  • 災害響應等級為何是羅馬數字?換成咱的一二三四或甲乙丙丁可好?
    大河網記者查詢2007年6月11日中國氣象局局務會審議通過的《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與傳播辦法》發現,該《辦法》第三條規定,預警信號的級別依據氣象災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緊急程度和發展態勢一般劃分為四級:Ⅳ級(一般)、Ⅲ級(較重)、Ⅱ級(嚴重)、Ⅰ級(特別嚴重),依次用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表示,同時以中英文標識。
  • 我國雲貴高原是地質災害最為多發地區,地震、滑坡和泥石流並存
    雲貴高原地質災害自然災害通常具有複雜性、周期性、潛在性、突發性、群發性和多因性的特徵。根據自然災害的成因和發生過程我們可以將自然災害劃分成四大類。第一類是氣象災害,包括颱風、洪澇、乾旱、低溫凍害、冰雹等災害;第二類是地質(地貌)災害,包括火山噴發、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災害;第三類是生物災害,包括鼠災、蟲災等災害;第四類是海洋災害,包括海嘯、海冰、災害性海浪、風暴潮等災害。
  • 建築抗震等級、抗震設防烈度、地震震級三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每個問題背後都有一份翹首以待的熱情,如何回復,你懂得!震級是一次地震從震源釋放出的能量。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從小到達用數字表示,目前記錄到最大地震是9.5級。一個6級地震釋放的能量相當於美國投擲在日本廣島的原子彈所具有的能量。震級每相差1.0級,能量相差大約32倍;每相差2.0級,能量相差約1000倍。烈度是指一次地震在距離鎮中不同地點產生的破壞程度。一次地震在不同地點有不同烈度,一般隨震中距離增大烈度降低。
  • 讀中國主要地震帶分布圖,尋找我國地震災害風險較低的地區
    自然災害是指一些發生在地球表層系統中的自然事件,但是卻能夠造成我們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自然災害根據成因可以分為地質地貌災害、氣象災害、海洋災害和生物災害。地質地貌災害是指在地球的發展演化過程中,由各種地質作用形成的災害性地質事件,主要包括地震、火山噴發、滑坡和泥石流。
  • 日本氣象廳的地震、海嘯、火山災害預警
    地震災害的監測預警  日本堪稱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國家,每年發生有感地震約1000多次,全球10%的地震均發生在日本及其周邊地區。  為了能在地震發生後快速確定地震的震中、推算出震級,並儘快發布地震災害警報,日本建有完善的地震災害監測系統,日本氣象廳在全國設有約600個地震觀測點,24小時監測地震;還在日本海域水下2000米,安裝了約1000個地震儀,通過海上監測船將有關地震信息發射到人造衛星上,再利用全球定位系統,密切監視大陸架板塊的移動。
  • 我國是多地震的國家
    各地震帶上地震發生的時間分布也不均勻。有的時期,地震相對多而強;有的時期,地震相對少而弱;表現出一定的周期性。因而,可以劃分出地震的活躍期和平靜期。    (2)我國是地震災害嚴重的國家  看一看世界地震帶的分布,再看看我們國家所處的位置。
  • 古代地震情況以及災害地區地震帶(紀念5.12汶川大地震)
    直到今日,世界各地每天都有上萬次的地震發生。第一次發生地震久遠的已在數十億年前絕不可考,我們目前得知的最久遠人文歷史記錄只有我國古代書籍上存在些許記錄,越往後的年代記錄越為清楚,人口也越來越多,但地震帶來的災難也越來越大。以下是我國古代災害最嚴重的幾次地震情況。
  • 懷特島火山強烈噴發,為什麼紐西蘭是火山和地震災害多發的國家?
    地球上任何一個地區,多多少少都受一定的自然災害影響,當然有的地區可能自然災害發生的頻率和類型多一些,比如我國就是一個自然災害多發的國家,幾乎各類自然災害在我國都有發生,不過地質災害中的火山噴發,在我國是十分罕見的,不過最近大洋洲的紐西蘭發生了一次十分「突然」的火山噴發。
  • 國家海洋局發布海洋災害綜合風險等級圖
    &nbsp&nbsp&nbsp&nbsp中國青年網北京5月11日電 (記者 謝東櫻) 我國是世界上受海洋災害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具有災害種類多、分布廣、頻率高、損失大等特點。
  • 地震的震級和烈度劃分
    地震研究部門在報導某地區發生的地震時,往往要冠以發生了XX級的地震,烈度達到X度等等。地震的震級和烈度並不是一回事。  震級是指地震的大小;是以地震儀測定的每次地震活動釋放的能量多少來確定的。  我國目前使用的震級標準,是國際上通用的裡氏分級表,共分9個等級,在實際測量中 ,震級則是根據地震儀對地震波所作的記錄計算出來的。
  • 地震災害應急監測中,它可以發揮大作用!
    地震是給人類帶來重大損失的自然災害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來我國大陸境內6級以上地震就有30餘次其中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2013年四川蘆山地震2014年雲南魯甸地震都導致大量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重大地震災害具有影響面廣、破壞力強、災情複雜等特點,道路中斷情況時有發生,單靠地面人員調查往往難以在短時間內全面獲取災情信息
  • ...讀河流山洪災害風險——《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致災閾值雨量等級...
    中國氣象報記者 王若嘉近日,應急管理部發布的《2019年全球自然災害評估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自然災害以洪水災害為主。洪水災害因何而來?據統計,我國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災害暴發的誘因主要是降水,識別山洪災害和評估災害風險,降水量成為重要依據。
  • 地質災害分類、分級
    二、地質災害分類地質災害分類分級標準將地質災害的類型按致災地質作用的性質和發生處所進行劃分。劃分為地球內動力活動災害類、斜坡巖土體運動(變形破壞)災害類、地面變形破裂災害類、礦山與地下工程災害類、河湖水庫災害類、海洋及海岸帶災害類、特殊巖土災害類、土地退化災害類共八類地質災害。
  • 防汛預警和應急響應等級如何劃分?啟動條件是什麼?你知道嗎?
    問:如何才能每天都能收到這樣的社會和民生資訊?答:只需點擊右上角關注民生大參考百家號即可。ps:您的每一次關注和點讚都是大參考繼續努力下去的動力!謝謝!防汛預警和應急響應等級如何劃分?啟動條件是什麼?你知道嗎?豫南淮河幹流持續大暴雨,淮河幹流及部分支流已超警戒水位,17-18日我省中南部地區出現大到暴雨,其中信陽局部出現特大暴雨。
  • 為啥我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遇到地震又該如何保護自己?
    4月18日發生在臺灣花蓮縣海域的6.7級地震為什麼我國地震如此頻繁?看到這個統計數據,一定有不少人會感到驚訝,明明自己經歷的地震寥寥無幾,聽說的也不是很多,為什麼我國卻排在了榜首呢?的確,日本和我國一樣,都是世界上地震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但由於日本的地震大多發生在海上,所以大陸強震的數據要比我們少的多,但他們同時還要提防海嘯的發生。
  • 2019年全國地震統計:災害造成19死427傷 長寧6級地震災害最嚴重
    元旦剛過,國家地震臺網近日盤點2019年地震活動發現,去年地震災害造成我國19人死亡,427人受傷。其中,我國大陸地區發生地震災害事件13次,共造成17人死亡,411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約59億元,災害最嚴重的地震為四川長寧6.0級地震,震級最大的地震為西藏墨脫6.3級地震,臺灣地區2人死亡,16人受傷。 2019年,我國大陸地區有7個省份受災,但人員和經濟損失主要集中在四川省。四川省死亡佔比約94%,受傷佔比約97%,經濟損失佔比約99%。
  • 地震災害逃生包
    其實全球有很多國家地震都比較頻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離我國較近的日本,他們每年都發生可能上千次的地震,但由於他們具備了很強的逃生和自救能力,災難來臨
  • 地震科普|你對「地震預報」與「地震預警」了解多少?
    人類從幾千年前就開始研究如何預測地震,中國古代就有「觀星測震」「觀地測震」之說,從20世紀60年代起日本、美國、俄羅斯(前蘇聯)、中國等國家先後開始地震預報研究,至今地震預報特別是短臨預報仍是世界級科學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