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雲貴高原是地質災害最為多發地區,地震、滑坡和泥石流並存

2021-01-10 地理沙龍號

自然災害是指發生在地球的系統中,能夠造成人們生命和財產損失的自然事件。自然災害的發生涉及多種因素,其中自然原因是自然災害發生的主導原因,而人類活動造成的人為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變自然災害發生的頻率、影響範圍和危害的程度。

雲貴高原地質災害

自然災害通常具有複雜性、周期性、潛在性、突發性、群發性和多因性的特徵。根據自然災害的成因和發生過程我們可以將自然災害劃分成四大類。第一類是氣象災害,包括颱風、洪澇、乾旱、低溫凍害、冰雹等災害;第二類是地質(地貌)災害,包括火山噴發、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災害;第三類是生物災害,包括鼠災、蟲災等災害;第四類是海洋災害,包括海嘯、海冰、災害性海浪、風暴潮等災害。

雲貴高原位置圖

當然自然災害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地球少很少有地方沒有自然災害,一個區域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自然災害的發生,只不過是自然災害發生的種類、頻率以及危害程度有所不同。我們以地質災害在我國的分布為例,我們發現有些地區地質災害相對較少,比如我國的長江中下遊平原地區,幾乎沒有什麼地質災害;而我國的雲貴高原,卻是地質災害多發的地區,包括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災害都非常普遍。

雲貴高原

雲貴高原是我國地質災害多發的地區,特別是雲南省更是地震多發,造成生命和財產損失。地震的發生通常是由於板塊之間相互碰撞擠壓,從而導致能量集聚,最終能量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導致巖層斷裂,發生地震,所以全球地震多發的地區多在板塊交界處。世界上有兩大地震帶,分別是環太平洋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我國雲貴高原地區就位於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附近。

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碰撞擠壓

由於印度洋板塊向北運動,印度半島所在的南亞次大陸和規模更為巨大的亞歐板塊相碰撞,發生巨大的變形,巖層彎曲隆起,形成了巨大的喜馬拉雅山脈、橫斷山脈、唐古拉山等一系列褶皺山脈,以及青藏高原、雲貴高原等高原。而這種碰撞作用還在持續,消亡邊界附近的巖層仍舊在持續受力,同時也在不斷的發生巖層斷裂,釋放能量,產生地震,這是造成雲貴高原多地震的原因。

滑坡

雲貴高原地處板塊交界處,巖層擠壓嚴重,所以隆起形成的雲貴高原地勢相對崎嶇,而且由於巖層受到擠壓力,所以巖層通常比較破碎。另一方面,由於雲貴高原區域的巖石多為水溶性的石灰巖,當地氣候又是屬於溼潤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流水的溶蝕作用明顯,喀斯特地貌發育,加劇了地表的崎嶇程度。綜合上述,雲貴高原地表崎嶇、巖層破碎、地質不穩定、地震多發、降水豐富且多暴雨,這些因素都促使雲貴高原極易發生滑坡和泥石流災害。再加上人類活動對於地表植被的破壞,使得滑坡泥石流災害更為嚴重。

泥石流

相關焦點

  • 我國四大高原之一的「雲貴高原」,有什麼顯著的自然地理特徵?
    在我國主要的地形單元中,高原地形區有四個,分別是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其中青藏高原是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內蒙古高原是最為平坦開闊的高原,而黃土高原和雲貴高原都是屬於「相對崎嶇」的高原。
  • 滑坡是陝西黃土高原最為主要的地質災害之一,如何防治?
    陝西黃土分布極為廣泛,黃土滑坡是黃土高原最為主要的地質災害之一。陝西關中及北部均被黃土大面積連續覆蓋。典型黃土在外荷作用下會發生顯著附加下沉變形的工程特性,以及在雨水作用下經常發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 讀中國主要地震帶分布圖,尋找我國地震災害風險較低的地區
    自然災害是指一些發生在地球表層系統中的自然事件,但是卻能夠造成我們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自然災害根據成因可以分為地質地貌災害、氣象災害、海洋災害和生物災害。地質地貌災害是指在地球的發展演化過程中,由各種地質作用形成的災害性地質事件,主要包括地震、火山噴發、滑坡和泥石流。
  • 昆明等地區發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風險較高
    昆明等地區發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風險較高今天是高考的第二天,記者從雲南氣象獲悉,截至目前,雲南整體天氣條件依然比較「給力」,大部地區以陣雨天氣為主,小暑時節期間的雨常常是臨時起意,東邊日出西邊雨的情況比較常見,特別是午後至傍晚,局地容易出現突如其來的雷雨天氣,請注意防範。滇東北、滇西、滇南和滇中北部有雷暴、短時強降水、局地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
  • 青藏高原災害發展趨勢與災害風險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青藏高原是全世界海拔高差最大、構造隆升與地震活動最強烈、氣候變化影響最顯著的地區,自然條件有利於自然災害發育,災害數量多、規模大,往往形成災害鏈,造成巨災,對區域範圍內經濟影響極為嚴重。同時,該地區還是經濟相對落後、貧困人口比例高的邊疆高寒地區以及我國的戰略高地。
  • 懷特島火山強烈噴發,為什麼紐西蘭是火山和地震災害多發的國家?
    自然災害的形成原因主要是自然原因,而有時候人類活動也會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劇自然災害,包括自然災害的發生頻率、影響範圍和危害程度。我們根據自然災害的成因,可以把自然災害分為氣象災害、地質地貌災害、生物災害和海洋災害等分類,其中氣象災害和地質地貌災害是影響範圍最廣的兩類自然災害。
  • 坎寧安:地球板塊穩定 未進入地質災害多發期
    「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地球變得越來越動蕩」,地震專家坎寧安表示,之所以人們會深感地球的躁動,與媒體的發達、人口的劇增關聯極大。而對於迅速預測地震的前景,他表示目前學界正在研究,但是前景並不樂觀。經濟觀察網:發生在日本的地震是人類歷史上第五大地震,而近年也有幾次大地震發生,同樣的地質災害還有海嘯、洪災、泥石流等。
  • 南方暴雨致多地山體滑坡,這種地質災害如何預警?
    日前,自然資源部發布2020年下半年地質災害趨勢預測,指出下半年防災減災形勢依然嚴峻,特別是極端氣象事件誘發滑坡、泥石流等突發性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很大。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自然資源部地質災害技術指導中心教授呂傑堂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近年來氣候異常現象變多,誘發的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也更加頻繁。
  • 山西確定2020年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
    1月16日上午,山西省自然資源廳牽頭組織省住建、交通、水利、應急、氣象、地震等有關部門,舉行山西省2020年度地質災害趨勢預測會商會。根據山西地質災害的分布特點和發育特徵,經專家預測會商,確定晉西黃土高原崩塌、滑坡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等4個地區為2020年崩塌、滑坡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
  • 【備考乾貨】高中地理常考的地質災害小常識,關於地質災害的17個問題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啟動並組織實施相應的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組織力量進行搶險救災。 關於地質災害的17個問題 1.什麼是地質災害?地質災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人為活動引發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的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與地質作用有關的災害。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崩塌、滑坡、泥石流,地球的內力外力)
    泥石流的形成,同樣取決於基礎條件和外界條件:①基礎條件:地形坡度較大、流域面積較大、鬆散堆積物較多、天然植被較少;②外界條件:降水豐沛(暴雨多發)、冰川積雪迅速消融,河堤(水庫、冰湖)潰決等。(1)圖示紅層地貌區,由外力作用引起的主要地質災害是_______,原因是_____。(2)紅層地貌區,地質災害的主要影響是______。答案:(1)崩塌、滑坡、泥石流;斷裂發育,巖石破碎;多河谷,地形坡度大;氣候溼熱,風化強,多暴雨。(2)加速地表侵蝕,造成水土流失(生態破壞);破壞農田、城鎮與道路等;造成人畜傷亡。
  • 為什麼我國西南部雲貴高原地形區,會多發「石漠化」現象?
    為什麼雲貴高原地區多發「石漠化」現象?所謂「石漠化」,又稱為「石質荒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導致地表土壤損失,從而使得基巖裸露的現象,石漠化的成因有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兩方面。雲貴高原位置圖從自然原因方面來看,主要有氣候、地形和土壤三個方面,首先是氣候條件,我國西南雲貴高原地區,從氣候類型來看,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
  • 崔鵬院士:「泥石流」災害中的逆行者
    舟曲特大泥石流災害發生後,崔鵬和他的團隊又趕赴甘肅,他們的勘測數據及專業意見,為災害工程防控等提供了重要的決策參考意見。在大量的研究和考察實踐基礎上,崔鵬不僅提出了準泥石流體概念,確定泥石流起動臨界條件,形成起動理論,開創了泥石流學科的新生長點,還在國內外開展大量城鎮、道路、風景區、大型水電工程泥石流防治和重大應急減災工作。
  • [分享]2018年滑坡泥石流災害資料下載
    2018年滑坡泥石流災害專題為您提供2018年滑坡泥石流災害的相關資料與視頻課程,您可以下載2018年滑坡泥石流災害資料進行參考,觀看相關視頻課程提升技能。
  • 近年來全球發生的重大山體滑坡和泥石流災害
    原標題:背景資料:近年來全球發生的重大山體滑坡和泥石流災害 阿富汗東北部巴達赫尚省2日因連降暴雨發生山體滑坡。該省省長說,超過2500人在山體滑坡中失蹤。近年來,世界各地因風暴、降雨等引發多起山體滑坡和泥石流災害,其中主要有: 2010年 3月1日,烏幹達東部布杜達行政區遭遇大規模泥石流襲擊,3座村莊被埋,至少94人死亡,約320人失蹤。 4月5日,巴西裡約熱內盧州連降暴雨並引發洪水和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造成至少212人死亡、161人受傷,另有100多人失蹤。
  • 「泥石流院士」的三重身份
    鏡頭一研究所裡的防災減災專家走進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崔鵬正在伏案奮筆疾書。因長期從事泥石流研究,為我國的泥石流災害防治作出了突出貢獻,他也被稱為我國第一位「泥石流院士」。崔鵬認為,認真總結吸取新冠肺炎疫情的教訓,對做好我國災害應急準備工作非常重要。「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
  • 國家投資3600萬元啟動新疆崑崙山北麓地質災害調查
    新華社烏魯木齊7月31日電(記者劉兵)記者從31日召開的新疆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研討會了解到,今年起,我國將在3年內投資3600萬元,對地質災害易發的新疆崑崙山北麓開展地質災害系統調查,通過成災模式研究、災害危險性評估和實時監控,提高當地對地質災害的預警和防範能力。
  • 雲南地區地質構造運動強烈是造成地震多發的最基本原因
    雲南地區地質構造運動強烈是造成地震多發的最基本原因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8-06 14:27 來源: 中國政府網    8月3日16時30分,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發生6.5級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 位於三大板塊交界處的愛琴海地區發生地震,希臘和土耳其受災嚴重
    在氣象災害、地質地貌災害、生物災害和海洋災害中,目前人類對於氣象災害的監測和預報是較為到位的,對於颱風、洪澇、寒潮、沙塵暴、高溫、乾旱等氣象災害,通過氣象衛星都可以比較好的進行監測。 愛琴海海域發生強烈地震 在地質地貌災害中,有些我們也能發出較早的預警,比如滑坡和泥石流災害,我們可以通過GPS定位裝置,監測滑坡體的微小移動,通過當地降水的分析,來預測滑坡和泥石流發生的風險。對於火山噴發,一般來說火山噴發前也會有一些先兆,我們可以加強監測,並進行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