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鵬是中國第一位研究泥石流的院士
崔鵬是中國第一位研究泥石流的院士,長期從事泥石流研究,為我國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泥石流災害防治作出了突出貢獻。出版專著2部,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進步獎等獎項,取得發明專利1項,獲軟體著作權授權1項,先後主持十餘項國家項目。
奔赴一線的逆行者
汶川地震後才兩天,2008年5月14日,崔鵬和他的科研團隊就一頭扎進地震災區,進行特大地震後的山地災害考察。他們提供的第一手觀測數據,為震後的應急搶險、防災減災提供了決策所需要的科學依據。震後很短時間內,依靠實地野外調查和遙感影像,崔鵬團隊摸清了34處大的堰塞湖的基本情況,對於公眾關注度極高的唐家山堰塞湖,他們提出了科學的認識和危險性評估,為應急搶險和科學處置起到了重要作用。
舟曲特大泥石流災害發生後,崔鵬和他的團隊又趕赴甘肅,他們的勘測數據及專業意見,為災害工程防控等提供了重要的決策參考意見。
在大量的研究和考察實踐基礎上,崔鵬不僅提出了準泥石流體概念,確定泥石流起動臨界條件,形成起動理論,開創了泥石流學科的新生長點,還在國內外開展大量城鎮、道路、風景區、大型水電工程泥石流防治和重大應急減災工作。他在泥石流形成、運動和成災機理,災害防治技術,震後次生災害分布規律與風險防控方法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初步建立土力類泥石流起動理論,揭示成災機理;提出泥石流過程調控的災害防治原理和方法;發展了山區道路和風景區泥石流治理模式與技術。
救災第一線工作的艱苦是不言而喻的,他時常鼓勵年輕的科技人員說:「我們不一定能從廢墟裡救出多少人,但可以用我們的一點付出和一些科學的認識與方法讓更多的人避免遭受次生山地災害的危險……」
不計生死,點亮責任之光
崔鵬說:山地災害是應用性很強的學科,不能只寫論文,國家到了真正遇到問題時,如果拿不出解決辦法,科研工作者是於心有愧的。現實中減災最需要的東西,往往也是科研上最急需解決的前沿科學問題。
2010年,巴基斯坦北部山區發生滑坡,形成一個很大的堰塞湖,其規模超過了汶川地震的唐家山堰塞湖。滑坡掩埋了中巴喀喇崑崙公路25公裡長的路段,使得中國和巴基斯坦的商貿往來幾近中斷。
「災害發生後,我們必須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崔鵬說,到了現場,首先是儘自己最大努力,利用知識和技術幫助搶險救災。另外一個重要方面,是希望在現場獲得第一手數據,比如通過觀察災害遺蹟,反推當時的動力過程和成災特徵,深化對災害基本規律的認識,為未來災害做好預測和風險評估。「災害很可能二次成災,除了當下的應對,最重要的是對災害的預見。」
「承擔『一帶一路』防災減災的項目,對中國科學家來說是很好的鍛鍊機會。」崔鵬說,通過對沿線國家災害防治工作的研究,能夠使得中國科學家在國際減災領域開拓新的空白研究區域,研究更加複雜和更具挑戰的前沿科學問題,促進我國科學研究的國際化。
眼下的工作不敢有任何鬆懈,崔鵬時時刻刻地在思考未來學科的發展。「要把災害防治朝著綜合減災縱深推進,做到對災害風險的預知和預防,就不僅要求在科學上對災害規律有更深的認識,還要與社會科學等其他學科交叉結合,提供可操作的系統解決方案。」
「國家付出了很多心血栽培我們,我們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識回饋社會,在國家需要的時候解決實際問題。」崔鵬的心願很簡單,自然災害的發生不可避免,但可以通過努力來管控災害風險,把人們承受的損失降到最低。
耕耘30載只為防災減災
崔鵬被稱為第一個「從泥石流走出來的院士」。此言不謬,近三十年來,他一直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從事泥石流等山地災害的研究,不僅提出了準泥石流概念,確定了泥石流起動臨界條件,形成起動理論,還開創了一些學科的新生長點。當然能在一個相對冷門的領域裡深耕30年,是崔鵬取得該領域重大科研成果的不二法寶,崔鵬也見證了我國乃至全世界災害防治的轉變和發展。
「中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特別是特大地震、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流域性特大洪水、特大乾旱和巨型滑坡等引發的大範圍、高強度、長曆時、多災種並存或鏈式發展的重大自然災害。」崔鵬說。
為加強災害應對預案編制,提升對巨災規模、範圍和影響的認知水平,加強災害情景庫建設,構建巨災處置情景模型,編制可操作性的針對巨災全過程控制的行動預案。讓大家的防災減災意識增強,知識水平提高,參與防災減災的主動性提高,崔鵬正與團隊在製作一個模擬系統,對災難進行情景再現,包括發生了什麼樣的災害,危害有多大,危害範圍多大,可能對哪些系統造成損害,哪些區域可能會變成潛在的受災區等,最終能將災害事件預報提升到險情預報。
崔鵬希望能通過多學科、多領域的聯合調查,對巨災形成機理和影響進行系統研究,為應對巨災提供科技支撐。
作者:張琴
人物名片:
崔鵬,1957年8月7日出生於陝西西安,自然地理學與水土保持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中國科學院山地災害與地表過程重點實驗室主任。
1985年,從中國科學院成都地理研究所自然地理專業畢業,畢業論文是《從地貌演變探討泥石流發育過程》,獲得理學碩士學位。
1990年,從北京林業大學水土保持系畢業,獲得農學博士學位。
1994年—1997年,分別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做高級訪問學者和英國倫敦大學倫敦國王學院進行博士後研究。
1997年,回國併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
1999年,入選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
1999年—2004年,擔任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常務副所長。
2000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2004年,被遴選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2008年5月14日,汶川地震後兩天,崔鵬和他的科研團隊進入地震災區,進行特大地震後的山地災害考察。
201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資料來源於百度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