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閱讀】地震災區如何防禦雷電山洪泥石流等災害

2020-12-02 中國氣象局

  地震災區集中安置點及臨時安置房(包括活動板房、簡易房、帳篷等)往往很多,救援人員和集中安置群眾密集,而且臨時搭建的救助設施也較多。在雷電活動頻發季節,地震災區集中安置點及臨時安置房的雷電災害防禦顯得尤為重要。雷雨天氣發生時,宜採取以下措施防禦雷電災害:  

  當你在活動板房內

  雷雨期間,活動板房內的人員儘量遠離活動板房邊緣,避免直擊雷的傷害。儘量遠離活動板房的金屬支撐杆和金屬構件,因為這些金屬支撐杆可能產生旁側閃絡,危害人身安全。

  若雷電在活動板房附近的上空活動,應雙手抱膝,胸口緊貼膝蓋,儘量低頭,蹲在活動板房內的乾燥地面上,千萬不可躺下。

  當你在帳篷內

  在避震帳篷的搭建選址上,應遠離危、舊建築以及山地滑坡地段,選擇整體地勢和植被高度較低,且空曠、乾燥的地方搭建臨時避震帳篷。切忌在大樹下搭建避震帳篷。

  雷雨期間,在避震帳篷內,應儘量遠離帳篷金屬支撐杆。切忌觸摸金屬支撐杆。

  雷雨期間,儘量不要觸摸避震帳篷內的電源線及開關。

  當你在野外

  雷雨期間在空曠場地不宜打傘,不宜把鐵鍬、鎬等金屬工具物品扛在肩上,應儘量避免室外活動。

  若雷雨期間身處樹木、災區樓房等高大物體下,應該馬上離開。千萬不要躲在樹下和孤立的草棚內。

  切勿接觸天線、水管、鐵絲網、金屬門窗、建築物外牆,遠離電線等帶電設備或其他類似金屬裝置,不要接觸防雷裝置的任何部位。

  切勿站立於山頂、樓頂或其他凸出物體;不要在野外遊泳。

  如正在駕車,應停在遠離樹木,危、舊建築以及山地滑坡地段的路邊,留在車內。

  雷雨期間,最好不要騎馬、騎自行車、摩託車和開敞蓬拖拉機。儘量避免在山區公路和可能因地震垮塌的建築下行駛。

  雷擊救護知識

  氣象專家指出,雷擊可能使傷者的衣服著火,可往傷者身上潑水,或者用厚外衣、毯子把傷者裹住以撲滅火焰。用冷水冷卻傷處,然後蓋上敷料。

  如果觸電者昏迷,應使其成臥式,保持溫暖、舒適。立即施行觸電急救、人工呼吸是十分必要的。遭雷擊後如搶救及時則有可能復活。如能及時搶救(如人工呼吸),往往還能恢復心跳和呼吸。

  另外,地震後還應注意防禦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點擊圖片查看詳情)

  (責任編輯:賴敏)

    

相關焦點

  • 四川汶川多地發生山洪泥石流災害
    20日凌晨2時許,四川省阿壩州汶川縣因強降雨致多個鄉鎮不同程度發生山洪泥石流災害,多地道路、電力、通訊中斷,造成人員傷亡。目前,應急管理部已派出由防汛、地質、救援、救災等方面人員和專家組成的工作組,前往災區協助指導救援處置工作。汶川消防救援隊伍已趕赴現場開展救援,成都、綿陽消防救援隊伍已做好增援準備。
  • 雲南抗震救災氣象服務深入災區一線
    昭通市、縣、區氣象局在第一時間啟動了重大自然災害(地震)應急響應並派出工作組到災區一線指導氣象服務工作。目前,昭通地震災區應急氣象服務工作全面展開,一是強化24小時值班,充分利用雷達、衛星、自動站、常規探測資料等多種觀測資料,加強跟蹤監測分析和會商聯防,尤其是要加強對災區強降水、強對流等災害性天氣的發生時間、影響範圍、強度及其可能引發的次生災害的精細化預報預警專題氣象服務工作。
  • 雷電形成原理及雷電災害防禦措施
    隨著高層建築的不斷湧現和電子信息系統的廣泛應用,雷電災害也日益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危害之一。每年夏季,全國各地都會發生雷擊災害事故,諸如電子信息系統遭到破壞、通訊中斷、建築物被毀、甚至危急人的生命安全,因此造成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
  • 國家防總安排部署防汛和山洪地質災害防禦工作:部分河流支流發生超...
    據應急管理部官微6月25日消息,日前,針對近期部分地區強降雨導致山洪地質災害風險較高,國家防總、應急管理部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領導同志批示要求,安排部署防汛和山洪地質災害防禦工作。國家防總辦公室向各地防汛抗旱指揮部發出通知,要求堅持底線思維,強化憂患意識,立足於防大汛、抗大洪、搶大險、救大災,全力做好防汛和山洪地質災害防禦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當前我國已全面進入汛期,長江流域遭遇大範圍強降雨,江河湖庫水位迅速上漲,部分河流出現超警洪水,有的支流發生超歷史洪水,局部地區洪澇地質災害嚴重,防汛抗洪進入關鍵階段。
  • 崔鵬院士:「泥石流」災害中的逆行者
    」沿線國家的泥石流災害防治作出了突出貢獻。奔赴一線的逆行者汶川地震後才兩天,2008年5月14日,崔鵬和他的科研團隊就一頭扎進地震災區,進行特大地震後的山地災害考察。他們提供的第一手觀測數據,為震後的應急搶險、防災減災提供了決策所需要的科學依據。
  • 孫鴻烈院士、鄭度院士和王光謙院士出席「中國西部特大山洪
    12月22日,由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主持的「973計劃」項目「中國西部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形成機理與風險控制」 在北京舉辦了2011年度學術研討會。研討會邀請了孫鴻烈院士、鄭度院士和王光謙院士等項目諮詢專家,科技部基礎司和基礎研究管理中心、中科院資環局以及成都山地所領導等出席。
  • 地震會造成哪些災害 次生災害最嚴重
    從造成地震災害的成因角度進行分類,大致可分為三大類:原生災害、次生災害和誘發災害。(一)原生災害由地震造成巖層的錯位、變形、斷裂或地面的震蕩所帶來的災害。主要有:1.地面被破壞。如地面出現裂縫(也稱地裂)、巖層滑坡、泥石流、地層塌陷等現象。2.建築物與構築物的破壞。
  • 中央氣象臺:地震災區天氣預報(26日7時)
    一、 天氣實況25日05時-26日05時,甘肅南部、陝西南部出現了小到中雨,其中陝西西南部出現了大雨(降雨量為30-38毫米);四川地震重災區降雨量一般為小雨(降雨量小於5毫米),最大為廣元14毫米。26日早晨,位於盆地邊緣的安縣、綿陽、綿竹、什邡、成都等地出現了輕霧,能見度一般為3-9千米。
  • 強對流科普及防禦
    那麼,怎麼防禦呢? 1.注意防範雷電可能造成的人員傷亡、設備損失,關注其對航空運輸的影響; 2.注意防範短時強降水可能引發山洪、泥石流和城市內澇等次生災害; 3.注意防範雷暴大風可能造成棚舍和廣告牌等搭建物的倒塌以及對高空作業、水域作業和航行的影響; 4.注意防範冰雹可能對農作物和農業設施造成的影響
  • 山洪來襲 我們該如何應對(圖)
    為此,記者結合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發布的山洪災害防禦知識,採訪相關專家,教您在汛期如何防禦山洪災害。  防禦山洪口訣「十要十不要」  一要加強防災避災心,不要輕視麻痺又大意;二要遠離山洪危險區,不要橋上河邊看水去;三要警惕護坡泥石流,不要陡坡山崖下避雨;四要避開河道行洪區,不要下河撈物貪便宜;五要河谷兩側高處避,不要順河方向奔跑迷;六要沿著轉移路線走,不要驚慌失措亂撤離;七要聽到預警快轉移,不要貪圖財物誤時機;八要服從命令聽指揮,不要擅自行動犯紀律
  • 氣象災害防禦
    如何防禦暴雨災害? 暢通水道防堵塞暴雨持續過程中,應確保各種水道暢通,防止垃圾、雜物堵塞水道,造成積水。修好屋頂防漏雨暴雨來臨前,城鄉居民應仔細檢查房屋,尤其是注意及時搶修房頂,預防雨水淋壞家具或無處藏身,預防雨水衝灌使房屋垮塌、傾斜。暴雨來勢兇猛,一旦家中進水,應當立即切斷家用電器的電源,防止積水帶電傷人。
  • 天氣視點第三十六期:山洪泥石流頻發 如何逃生?
    6月9日晚至次日凌晨,湖北通城、崇陽、赤壁三地遭遇百年一遇特大暴雨,洪澇災害致21人死亡,5人失蹤,100多人受傷。10日凌晨,湖南臨湘市觀山村發生泥石流「滅村」慘劇,毛家組24戶民居被泥石流吞噬,共有27人死亡和失蹤。同日,江西修水縣暴雨成災,引起山洪暴發及多處山體滑坡,4人死傷,52萬人受災。
  • 中國氣象局談雲南丘北縣兒童被雷擊事件:氣象部門將加強科普
    8月2日,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李明媚在回答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提問時表示,據當地氣象部門的消息,7名兒童是當天下午到山上撿菌子,雷電暴雨來臨時一起到樹下避雨,因雷擊造成傷亡的。她表示,雷電災害是破壞性較為嚴重的氣象災害,不僅在我國,從全球來看,每年因雷擊造成的人員傷亡仍然偏高,造成的災害損失嚴重。
  • 【中國科學報】泥石流的天然博物館
    定位國家重大需求  滑坡、泥石流和山洪等山地災害是在世界範圍內廣泛分布的自然災害。1999年,委內瑞拉發生的20世紀最嚴重的泥石流災害,造成3萬人死亡,經濟損失高達100億美元。  我國是多山國家,山區面積約佔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二,聚集了全國56%的人口。脆弱的山地環境和嚴重的山區災害影響著山區人口的生命財產安全。
  • 遇到龍捲風、地震、泥石流,如何自救?佛山專家支招!
    佛山氣象臺05月09日17時00分發布問題來了,如果遇到颱風、雷雨大風、冰雹、暴雨等常見的氣象災害以及由於氣象因素引起的次生和衍生災害,你知道該如何保護自己嗎?佛山地質局地質調查所副所長彭峰說,在佛山,常見的地質災害隱患有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山坡類災害,此外還有少量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平面類災害,其中山坡類災害具有一定的突發性,危害性較大。在遇到崩塌、滑坡等突發性地質災害時,市民要朝著垂直崩塌、滑坡前進方向撤離。
  • 我國南方近期強降雨持續,暴雨如何防禦?氣象專家教你→
    當暴雨來襲時該如何做好防禦?一起來回顧一下吧ps: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可以回看直播哦怎樣才能算是暴雨?在華南地區,暴雨是導致洪澇災害的主要原因,此外,還會引發山洪、泥石流、山體滑坡和城鄉內澇等次生災害。每年的4月到9月,是廣東省的汛期,暴雨主要出現在這段時間內。暴雨按時間有24小時和12小時之分,在量級之上還有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之分。為什麼會下暴雨?
  • 廣東省氣象災害防禦規劃(2011-2020年)
    強颱風更加活躍,移動路徑更加複雜;暴雨洪澇災害增多,發生流域性大洪水的可能性加大,局部強降雨引發的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將會增多;冬季氣溫變化不穩定性增加,低溫災害加重;高溫熱浪和重大旱災的可能性加大;風暴潮、赤潮等海洋災害發生可能性加大。受全球氣候變暖、汙染物排放和城市建設的影響,大氣氣溶膠含量增加,霧、霾、酸雨、光化學煙霧等事件也呈增多、增強趨勢。這對氣象災害防禦提出了新挑戰。
  • 地區地震部門赴中國地震災害防禦中心 爭取援助
    圖1 中國地震災害防禦中心支持阿里地震工作座談交流為進一步爭取地震系統特別是地震災害專業工作力量援助和支持,推進阿里地區地震災害風險防治工作,2020年12月30日,中國地震災害防禦中心黨委書記,主任陳華靜主持召開支持阿里地區地震工作座談會。
  • 中央氣象臺發地震災區天氣預報 13-20日降雨3次
    預計未來一周,四川、重慶、甘肅南部、陝西南部等地震災區將有三次雷雨或陣雨天氣過程:13-14日,地震災區一般有小到中雨,局部地區有大雨或暴雨,並伴有短時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17日,將有一次弱的陣性降雨天氣;19-20日,地震災區還將有一次降雨天氣過程。
  • 中國第一位"泥石流院士":放棄國外優厚待遇,毅然回國,地震等研究獲國家認可!
    戴著一頂安全帽就扎進了災區,日日夜夜和泥石流打交道,一眨眼就是30餘年。他為我國的泥石流災害防治作出了突出貢獻,被稱為中國第一位"泥石流院士",他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成都理工大學校友——崔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