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唯物主義觀點淺釋量子力學

2020-09-04 惠舒旅社老闆

客觀世界只有一個,人類從宏觀、微觀上去認識這個客觀世界,是從二個不同的側面去認識的。人類的認識能力是有限的,人類去探索萬物的本質,就如同瞎子摸象,甚至要比瞎子摸象複雜的多,困難的多,人類用自己的感官,看不到、摸不到、聽不到、也嗅不到客觀世界的本質,只能通過思維方式去認識,就如同三個瞎子摸完大象後,不應該去爭論,而應該是各自把自己的感受都說出來,加以分析、概括,才有可能認識大象的全貌。去認識更為複雜的客觀世界的本質,從宏觀、微觀,是對同一個對象二個不同的認識角度,就如同大象的鼻子與身體,都是大象的組成部分,你不能說大象的鼻子不是上帝創造的、是客觀中實實在在存在的東西,而大象的身體是上帝創造的吧,同樣,一個堅定的唯物主義者,對於同一對象——客觀世界,認為宏觀世界是客觀的,同時也必須堅定微觀世界的客觀性。人類,是生存在宏觀世界中,因此思維方式也是宏觀的,而不是微觀的,這是很正常的,若人類也同時具備微觀世界的認識、思維方式,那麼反而違背了物質(客觀世界)決定意識的唯物主義的根本觀點了。但是,對於微觀世界,人類不是完全不能去認識它們,正如上面所說那樣,微觀與宏觀是同一客觀世界的二個不同的方面,是存在著內在的聯繫的,人類可以通過這種聯繫,加上通過對微觀世界各種現象的觀測、分析、概括等思維方式,是能夠認識微觀世界的特性與運動變化規律的。在微觀世界中,波粒二象性,疊加態,量子糾纏等,它們都是微觀世界所表現的各種現象,通過現象認識事物本質,是宏觀世界普遍認識事物本質的方法,在微觀世界的認識過程中也同樣適用,在認識微觀世界的過程中,再加上同人類對宏觀世界的認識聯繫起來去認識,會更有效的,簡單地說,就是從現象到本質認識方法,宏觀與微觀相聯繫的認識方法,二種認識方法相結合去認識人類陌生的微觀世界是正確的方法,而在認識微觀世界的過程中,對於微觀現象難以用宏觀思維方式解釋時,而歸於唯心,是錯誤的,也是唯心者慣用的懶漢思維方式。比如疊加態,說人們不觀測時為二種態同時存在,而人們一觀測就坍塌為其中一種態了,而且有複雜的數學公式推導為依據的,因此把微觀變化歸入人的意識作用,這使唯心者興奮,視乎為唯心主義又劃分了一塊「堅定」的陣地。從唯物主義觀點出發,人類是進化來的,在宇宙約138億年的演變過程中,人類只存在了大約700萬年,那麼在沒有人類的137多億年的歲月裡,宇宙中的所有微觀粒子都沒有變化,而是處於二種態的疊加,等待人類出現後去觀測、去變化嗎?這不是天大的笑話嗎。再者,數學理論是從客觀實踐中一步步地發展起來的,而它的推導結果卻出現了唯心的結果,相互矛盾而不成立。

在認識微觀世界的過程中,科學家逐漸認識了微觀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並且有一位科學家斷言說一切宏觀、微觀物質都有波粒二象性,這視乎不可能、牽強。但是,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客觀世界是物質的,而物質都是運動的,絕對靜止的物質不存在,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物質的波動性,實質就是它的運動性,而相對靜止性、即穩定性,就是其粒子性,只不過微觀粒子更趨于波動性而宏觀物質更趨於粒子性、穩定性罷了。愛因斯坦質能方程,解釋了物質的質量與能量的本質關係,而能量是物質運動、波動性的源泉,質量是保持原有狀態(慣性)的基礎。

在認識微觀世界的過程中,人類逐漸認識到了它的量子性,比如光能量是一份一份的,為之興奮。這有什麼興奮的哪?因為在宏觀世界中,人類對於物質存在的系統性已經有了普遍的共識,而微觀世界的量子性與宏觀世界的系統性,本質上是相同的。比如光子,是從電子躍遷出來的,但它躍遷出來後,已經不是原來電子的一部分,而是不具備電子性質的新物質了,就是說,任何一個物質,當劃分到一定程度後,就會改變性質,變成其它物質形態的了,但是,就是劃分的再小(不是認為的劃分,而是有客觀存在、基礎的劃分),也是一個物質體,有它特殊的性質、結構、運動方式等,而不會出現比如一個光子,假如它還能劃分,而劃分出來的部分還是光子的情況。再說宏觀,任何一個系統,都是更大系統的子系統,更大的系統不是子系統的簡單相加,而是具有比子系統功能之和的功能更強大功能的系統,客觀世界最大的系統就是整個宇宙。一塊鐵,是由鐵元素所組成的,當再向內部分解,就是鐵離子與電子了,是中子質子了,是誇子了,而誇子、質子中子、鐵離子、電子與鐵原子都具有不同的功能、性質等,宏觀世界的組成也是如此(見上面),總之,無論宏觀系統性、微觀量子性,它們都是以一個功能體為存在、運動方式,體現出不同的性質 、結構,這是宏觀微觀物質的共同處。

量子糾纏,不是二個或幾個靜止的粒子在糾纏,而是高速運動的粒子的內在聯繫,當光子以光速存在、運動時,對於光子本身來說,它已經沒有了時間的概念,那麼,與時間密切相關不可分割的空間,對於光子來說,是否也沒有了概念了?就是說,高速運動的二個粒子糾纏,我們認為它們的距離很遠,對它們本身而言,可能就是在一起的或很近。就是說,人類在認識微觀世界的時候,要從各個微觀粒子的本身特性出發,而不是以主觀認知為基。

相關焦點

  • 吉哥深夜食堂:給孩子講量子力學(一)——牛頓與經典力學
    2016年8月16日,中國發射了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標誌著我國在量子通信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在求知慾最旺盛的年紀,我們應該對量子力學有所了解。那麼究竟什麼是量子力學?它是如何出現的?它和我們的生活有哪些關係?這本書用孩子都能聽懂的語言向我們逐一揭開了「量子力學」神秘的面紗。吉哥嘗試用文字,向大家轉述書中的主要內容(你可以當成的吉哥的讀書筆記),同學們也可以結合原書音頻加深理解。
  • 解密什麼是「量子」,其實量子力學很簡單,卻是當下物理學的支柱
    量子,是目前物理學中一個十分基本的概念,但是量子並不存在於現實世界中,和引力,磁力等現實中確實存在的物理概念有很大的區別,因為「量子」就是一個物體或者能量最小的狀態,假設一個物體存在最小並且無法在被分割的狀態,這個狀態就叫做「量子」,也就是說「量子力學」是一種觀測物質或者能量最微小時狀態的學說
  • 國外科學家用量子力學解釋,看完不敢相信
    你說有,但是科學面前,所有的事物似乎都能有得到一個合理的解釋,所以說,這種事情,不能夠用唯物主義的思想去看待。當然了,唯心主義往往是存在主觀因素的。言歸正傳,對於人死後,到底有沒有靈魂,又是否存在著另外一個世界收納人的亡魂?今天,我們就來聽一下國外的一些科學家用量子力學是如何解釋的,看完之後很多人都不敢相信。
  • 從分析力學到量子力學——路徑積分的觀點
    用數學公式來說,就是這樣的:能讓這個式子成立的路徑l,必然是真實物理可能發生的路徑。當我們在已經知道牛頓力學的情況下,要反推這個定律是很容易的,這也是分析力學的入門問題。量子這個名字本身就是帶有一定的傾向性的,因為所謂「量子」,當然就是一份一份的東西了。這個名字的選取當然是完全符合物理史的發展的,可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卻是帶有欺騙性的。
  • 科學家用量子力學解釋
    雖然唯物主義認為我在故我思,肯定夢境的獨立性,夢境來源於生活,也是放鬆、解壓的一種方式,享受放鬆。但是唯心主義恰恰相反,認為夢境與命運是有相關性的,甚至是信奉所謂的夢境解說,認為夢的內容是具有深層的含義的。
  • 從唯物主義關於意識的觀點說起
    而唯物主義有一套關於意識的觀點,可以為我們奠定進行思考的地基。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在意識的形成過程中,有三個環節。第一,從物質的反應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這三點關於意識的唯物主義理論,基本可以說明「靈魂不死」的觀點並不能成立。它把精神現象看作可以脫離人的大腦而單獨存在,看作可以穿越社會生活的時空場景,這樣脫離了物質基礎。
  • 用量子力學強行解釋「前世記憶」
    有的好事者就問冷言,你能不能用量子力學來解釋一下前世記憶?冷言向來是不懼挑戰,那麼就應好事者的要求用量子力學來強行來解釋一下為什麼會有前世記憶這個東西。要解釋這個東西我們先引入一個概念:記憶是量子糾纏的結果,也就是說我們人類的記憶跟量子糾纏這個物理現象是分不開的。
  • 量子力學
    但問題是,在量子力學中,沒有真正的物理來描述這種坍縮是如何發生的。我們常聽到量子測量問題(measurement problem)的說法。或許可以這麼理解,測量問題就像是一堵高牆,將我們和量子領域徹底分隔開來,讓我們看不見那些波函數,而只能看到粒子。哥本哈根詮釋的觀點認為,我們沒有辦法真的到達量子領域,而真正重要的是測量。
  • 為什麼我們搞不懂量子物理、量子力學、量子通訊?(二)
    關於量子物理現象的試驗很多實驗室都成功地實現了重複,但關於量子現象的解釋卻沒有達成一致,也沒有形成主流解釋,有些解釋甚至用上與「意識」有關(推翻了自然科學的基本假設)。到目前為止,關於量子物理現象,至少超過十幾種的所謂「解釋」,而且它的數目仍然不斷地增加。
  • 量子力學態疊加原理的先驗理由
    作者:李春作者從微觀世界量子理論的應用實踐看,人們早就認識到了,量子力學的理論非常有效,沒有一項理論預言被證明是錯的。而在整個量子力學理論中,態疊加原理起著統攝全局的作用,為什麼要這樣?我提供一個理由。按(辯證)科學唯物主義認識論的要求,對宏觀和微觀兩種世界的認識,其實都從感性認識(以符號唯物化)開始,是「所見即所識」,對宏觀物體的認識也是態疊加的。
  • 歷史唯物主義很科學嗎?
    而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主要觀點是,是經濟決定歷史,環境決定意識。,或自然辯證法,或在科學中學到牛頓力學,就會相信歷史是一定的。我早就想寫一篇文章表達一個完全相反的觀點:歷史根本上是不一定的,甚至可以說是偶然的,歷史唯物主義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科學」根本不科學。歷史不存在一個根本的規律,因為整個宇宙本身並不存在一個決定論的根本規律。而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主要觀點是,歷史的所有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資的豐富程度。將一切約化為物質,雅一點的說法是經濟決定歷史,環境決定意識。
  • 網友問:愛因斯坦是量子力學的創始人,最後為何又反對量子力學?
    愛因斯坦當初並不反對量子力學,而是反對量子力學的根本哈根詮釋中,那種模稜兩可的詮釋。愛因斯坦是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一,他解釋光電效應的論文還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量子力學本是一個泛概念,在量子力學誕生之初,波爾等人建立起來的量子力學系統稱為根本哈根詮釋。
  • 為什麼人類發展選擇了唯物主義?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到底是什麼?
    在一定時期、一定人群選擇了認可唯物主義,而唯物主義也更好地解釋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對於人類發展的解釋能更好地讓人信服。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具有理性思維的人也越來越多就會越來越認可唯物主義。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相比對人類的解釋更能讓人證實,在邏輯上也能自圓其說。
  • 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
    二、經典例題解析1.美國物理學家卡潑勒曾將老子的哲學思想與現代物理學進行過比較,他認為「『道』暗示著『場』的概念,『氣』的概念與量子『場』的概念也有驚人的類似」。下列對卡潑勒的觀點理解正確的是( )。A.老子的思想為現代物理學提供了哲學指導B.老子的思想是現代物理學發展的理論源泉C.老子的哲學思想與量子論有相同的科學價值D.老子「道」的觀念蘊含了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以及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
  • 量子力學史上的大論戰
    玻爾繼續坐在床邊對他說:「薛丁格,不管怎樣你得承認……」薛丁格接近發火了,他叫道:「假如我們還是擺脫不了這些該死的量子躍遷的話,那麼我寧用從來沒有涉足過什麼量子力學。」玻爾總是對能搞清理解的爭論感到高興,他用稱讚使他的精疲力竭的客人安靜下來:「但我們都感謝你搞了原子理論,因為你給原子物理的前進帶來決定性的一步。」
  • 量子佛學的基本觀點
    首先,對於量子力學部分,本科生可以看的資料:看量子力學先從高數看起吧《高等數學》《線性代數》《複變函數》《場論》《電磁學》《電動力學》《數學物理方法》《原子物理學》《量子力學》對於佛教理論,還是看看比較經典的<楞嚴經> (本人非佛教徒,歡迎老師們推薦)重點:本文觀點來自於網際網路,若是與您三觀不相符,請打賞謝恩,謝謝.
  • 量子力學那點事群雄逐鹿之五:測不準的互補原理
    海森堡非常不爽,可也沒有辦法,誰叫自己數學不好,可是這麼屈居人下也彆扭啊,海森堡靜下心來,琢磨了琢磨,發現量子力學說了這麼多公式原理,卻沒有一個人說過量子力學到底是什麼,海森堡心中一亮,這是哲學啊,要知道論起哲學來,全世界哪個國家能超過德國呢,康德黑格爾馬克思不都是德國人嗎,恰恰海森堡也是
  • 用量子力學可以解釋靈魂嗎?
    近些年來人類的科技逐步深入到了量子領域,量子世界裡的一些奇妙景象也逐漸被世人所知。量子力學是高深的,高深到連費曼這樣的量子力學大師也感慨「無人能懂量子力學」。可總是有那麼一些人道聽途說了幾個量子力學中的概念便大肆用量子概念解釋這解釋那,說什麼量子力學認為意識能夠改變客觀世界;說什麼雙胞胎的心靈感應是一種量子糾纏;還有的宣揚什麼用量子力學可以發現靈魂。哲學的、宗教的、文學的,仿佛什麼東西一旦扯上了量子就立馬變得高大上。
  • 愛因斯坦為啥特別反對「哥本哈根學派」的量子力學觀點?
    所以這就引發了一個爭論:量子力學到底是不是完備的,爭論的其中一方當然就是愛因斯坦、薛丁格、德布羅意等,另一方就是哥本哈根學派的波爾、波恩和海森堡等人。愛因斯坦一直認為量子力學只給我概率值不給確定值,這絕對不是一個物理規律應該有的特徵,當我掌握了物理規律,那麼我可以用這個物理規律去推演將來發生的一切,並且每一個預言都是確定的不應該是概率,所以量子力學不完備,肯定還存在一個「隱變量」,一旦被我們發現,那麼我們一樣可以像研究宏觀物體運動一樣,把微觀粒子的將來預言確定而非概率。
  • 量子力學是非決定論嗎?
    個人覺得,量子力學更像是打了折的決定論。決定論和非決定論在歷史上爭執了幾個世紀,經典力學是絕對論的,尤其是在牛頓力學建立後的18世紀,法國科學家拉普拉斯,更是把決定論推向了頂峰。拉普拉斯認為,一切事物有果必有因,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必定遵循著某些客觀的規律,哪怕這些規律是人類永遠也觸及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