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研發基於尾場空泡加速的自旋過濾器 大幅提升電子束極化率

2021-01-15 儀器網

電子經過匯集成束。具有高能量密度。它是利用電子槍中陰極所產生的電子在陰陽極間的高壓(25-300kV)加速電場作用下被加速至很高的速度(0.3-0.7倍光速),經透鏡會聚作用後,形成密集的高速電子流。電子經加速器加速後,能量可達到100GeV,加速器離人們的生活並不遠。電視、計算機顯示器所用的顯像管就如同電子加速器。粒子加速器的結構可以與顯像管類比。顯像管中的電子槍對應於加速器的電子槍或離子源,顯像管中加速電子用的高壓電極對應於加速器中的高壓加速電極及加速腔。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根據科學家對粒子能量和流強的不同要求,陸續產生了不同原理、不同結構的多種加速器。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基於尾場空泡加速的自旋過濾器。研究團隊設計了一種X型過濾器,置於加速完成的電子束之後,過濾掉進動顯著的電子,留下相空間中高極化率部分。該設計方案可以使得電子束極化率由最初的35%左右提升至80%以上。有望實現全光碟機動的緊湊高能極化電子源。

自旋是由粒子內稟角動量引起的內稟運動。在量子力學中,自旋是粒子所具有的內稟性質,其運算規則類似於經典力學的角動量,並因此產生一個磁場。雖然有時會與經典力學中的自轉(例如行星公轉時同時進行的自轉)相類比,但實際上本質是迥異的。自旋的直接的應用包括:核磁共振譜、電子順磁共振譜、質子密度的磁共振成像,以及巨磁電阻硬碟磁頭。自旋可能的應用有自旋場效應電晶體等。以電子自旋為研究對象,發展創新磁性材料和器件的學科分支稱為自旋電子學。

過濾器是輸送介質管道上不可缺少的一種裝置,通常安裝在減壓閥、洩壓閥、定水位閥 ,方工過濾器其它設備的進口端設備。過濾器由筒體、不鏽鋼濾網、排汙部分、傳動裝置及電氣控制部分組成。待處理的水經過過濾器濾網的濾筒後,其雜質被阻擋,當需要清洗時,只要將可拆卸的濾筒取出,處理後重新裝入即可,因此,使用維護極為方便。

過濾器工作時,待過濾的水由水口進入,流經濾網,通過出口進入用戶所需的管道進行工藝循環,水中的顆粒雜質被截留在濾網內部。如此不斷的循環,被截留下來的顆粒越來越多,過濾速度越來越慢,而進口的汙水仍源源不斷地進入,濾孔會越來越小,由此在進、出口之間產生壓力差,當大度差達到設定值時,差壓變送器將電信號傳送到控制器,控制系統啟動驅動馬達通過傳動組件帶動軸轉動,同時排汙口打開,由排汙口排出,當濾網清洗完畢後,壓差降到最小值,系統返回到初始過濾狀,系統正常運行。

通過壓差開關監測進出水口壓差變化,當壓差達到設定值時,電控器給水力控制閥,驅動電機信號。設備安裝後,由技術人員進行調試,設定過濾時間和清洗轉換時間,待處理的水由入水口進入機體,過濾器開始正常工作,當達到預設清洗時間時,電控器給水力控制閥、驅動電機信號,引發下列動作:電動機帶動刷子旋轉,對濾芯進行清洗,同時控制閥打開進行排汙,整個清洗過程只需持續數十秒鐘,當清洗結束時,關閉控制閥,電機停止轉動,系統恢復至其初始狀態,開始進入下一個過濾工序。過濾器的殼體內部主要由粗濾網、細濾網、吸汙管,不鏽鋼刷或不鏽鋼吸嘴、密封圈、防腐塗層、轉動軸等組成。

尾流場加速器又稱雷射尾流場加速器,是利用雷射尾流場對粒子產生加速效應。超短脈衝超強雷射在稀薄等離子體中傳播時,如果雷射脈衝長度足夠短,等離子體中電子將受到強大的有質動力作用,等離子體將激發靜電場,靜電場的相速度接近光速,因此電子被靜電場「捕獲」後,可以加速到很高的能量。這一過程稱為雷射尾流加速(LWFA )。它可以作為設計新型等離子體電子加速器的機制,目前正得到國際上廣泛的重視。

加速器是用人工方法把帶電粒子加速到較高能量的裝置。利用這種裝置可以產生各種能量的電子、質子、氘核、α粒子以及其它一些重離子。利用這些直接被加速的帶電粒子與物質相作用,還可以產生多種帶電的和不帶電的次級粒子,像γ粒子、中子及多種介子、超子、反粒子等。當前世界上的加速器大多是能量在100兆電子伏以下的低能加速器,其中除一小部分用於原子核和核工程研究方面外,大部分用於其他方面,象化學、放射生物學、放射醫學、固體物理等的基礎研究以及工業照相、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高純物質的活化分析、某些工業產品的輻射處理、農產品及其他食品的輻射處理、模擬宇宙輻射和模擬核爆炸等。數年來還利用加速器原理,製成各種類型的離子注入機。以供半導體工業的雜質摻雜而取代熱擴散的老工藝。使半導體器件的成品率和各項性能指標大大提高。很多老工藝不能實現的新型器件不斷問世,集成電路的集成度因此而大幅度提高。

新聞來源: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相關焦點

  • 科學網— 新型自旋過濾器使電子束極化率躍升
    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新型自旋過濾器使電子束極化率躍升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提出了一種基於尾場空泡加速的自旋過濾器,利用該方案有望獲得全光碟機動的緊湊高能極化電子源。
  • 【中國科學報】新型自旋過濾器使電子束極化率躍升
    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提出了一種基於尾場空泡加速的自旋過濾器,利用該方案有望獲得全光碟機動的緊湊高能極化電子源。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應用物理評論》。  高能極化電子束被廣泛應用於高能物理(粒子對撞機)、核物理、材料物理等領域,然而產生這樣的電子束一般依賴於龐大、造價高昂的傳統加速器。
  • 矽電晶體時代或將終結,新材料將自旋電子器件變為現實
    傳統的電子元件通過電荷的流動來處理數據,正如大家所熟知的電晶體中,通電代表「1」,斷電代表「0」。所以,自計算機發明以來,電流是所有二進位電子元件基礎。然而,自旋電子學有望成為打破這一常規的新技術。圖丨電子自旋該技術摒棄了電流的概念,而嘗試利用電荷的另一更加基礎的性質——自旋。
  • 新材料組合帶來更強大電子「自旋」
    「自旋」的磁隨性存取存儲器奠定了基礎,自旋是電子的一種內在特性。這項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種開發拓撲材料中與自旋相關現象的新穎策略,同時可以激勵自旋電子領域的多項發展。 在自旋電子學是一個現代科技行業,其中電子自旋或電子角動量發揮著主要的作用。實際上,在現代電子學中廣泛使用的磁力材料,正是因為集體自旋陣列才具有奇異特性。自旋電子學(Spintronics),也稱磁電子學。
  • 【中國科學報】雷射電子加速獲創紀錄電子束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徐至展院士、李儒新研究員帶領研究團隊,提出了級聯尾波場加速新方案,突破了雷射尾波場加速中能散度難以壓縮等重大技術瓶頸,獲得了高亮度高品質(200~600 MeV、能散0.4~1.2%、流強1~8 kA、發散角~0.2 rms mrad)的高能電子束,電子束六維相空間亮度達到1015-16A/m2/0.1%,遠高於目前國際上報導的同類研究結果
  • 太赫茲脈衝啁啾操控電子束實現更短且更穩定的相對論電子束
    傳統上使用微波場對電子束脈衝進行壓縮會由於微波的相位噪聲導致壓縮後的電子束存在較大時間抖動,針對這個挑戰,本工作將「啁啾」的概念應用於電子束脈寬的壓縮並利用太赫茲波段的介質波導代替微波諧振腔,實現了利用太赫茲場操控電子束能量分布,並進而實現了對電子束脈寬的壓縮。
  • 自旋電子材料物理及器件的研製獲專家肯定
    由物理所主持的「973」項目「自旋電子材料物理及器件的研製」項目中期總結會於2004年5月下旬在中科院物理所召開。「973」項目責任專家劉冶國教授、薛增泉教授、歐陽世歙教授和項目組專家張殿琳院士、王崇愚院士、王佔國院士、基金委靳達申研究員等11位專家組成評審專家組參加評審。
  • 英特爾自旋電子學研究新進展 晶片體積功耗大幅縮減
    作為半導體領域的技術領先者,英特爾近些年來在前沿製程節點上投入了極大的研發力度。總體來說,在7nm以上製程節點上,EUV、III-V電晶體、新的材料、3D堆疊技術、自旋電子學等多維度新領域、新技術的研究是未來半導體晶片製程技術發展的關鍵。
  • 前沿| 日本科學家首次成功演示基於自旋電子學的人工智慧
    選自phys機器之心編譯參與:吳攀日本東北大學的研究者有史以來第一次成功演示了基於自旋電子學的人工智慧(spintronics-bas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基本操作。圖 1:(a) 在本演示中用作人工突觸的人工製造的自旋電子器件的光學照片。圖中也展示了用於電阻切換的測量電路。(b) 該器件的電阻和被施加的電流之間的關係,表現出了類似模擬的電阻變化。(c) 安裝在一個陶瓷封裝上的自旋器件陣列的照片,這種器件可被用於開發人工神經網絡。模擬生物大腦處理信息的方式的人工智慧可以快速執行複雜和精細的任務,比如圖像識別和天氣預測。
  • 天津大學米文博課題組:有機鈣鈦礦磁隧道結自旋輸運性質研究
    以電子電荷為基礎的微電子學在20世紀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在傳統的微電子器件中,電子的自旋卻一直被人們所忽視,電子只被看成電荷的載體,不同數目的電子或者空穴豐富了半導體材料的輸運特性。巨磁電阻和隧穿磁電阻效應的發現引發了磁存儲和磁記錄領域的革命,並由此產生了圍繞電子自旋的控制、輸運、測量等的一門全新的學科--自旋電子學。
  • 自旋電子學新進展:生成並控制波長極短的自旋波!
    這項研究為進一步開發基於自旋波的電路奠定了重要基礎。背景近年來,小型化成為了電子器件的主要發展趨勢,電子元件的設計尺寸已縮小至納米級別。「摩爾定律」指出:「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約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
  • 電子束曝光原理_電子束曝光結構
    打開APP 電子束曝光原理_電子束曝光結構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11-27 15:21:39   電子束曝光原理   電子束曝光(electron beam lithography)指使用電子束在表面上製造圖樣的工藝,是光刻技術的延伸應用。
  • 原子有不同自旋?已在傳輸實驗中,成果掌握對量子自旋的控制!
    利用電荷中性原子可以做更出乎意料的事情之一是:用它們來模擬電子的基本行為。在過去的幾年中,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物理系量子電子研究所的Tilman Esslinger小組開創了一個平臺,在這個平臺中,被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的原子在勢差驅動下通過一維和二維結構傳輸。
  • 性能提升5倍,能耗降低30倍!Intel要用自旋電子技術復活摩爾定律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近年來IBM、谷歌、英特爾以及國內的眾多研究機構都在積極的進行量子晶片的研發。但是,基於自旋電子技術的晶片的納米級結構中不可避免的缺陷也將改變它們的動量,並且由於動量影響旋轉,電子的速度或軌跡的變化可以在它們被處理器讀取之前改變它們的預期自旋狀態,可能導致亂碼。另外,還需要使得電子的自旋方向必須能被輕易改變,又能在較長時間內穩定地保持這一方向。
  • 最新研究:開發基於反鐵磁體的自旋電子器件
    在這種材料中,相鄰電子自旋呈相反方向排列,其磁化率因而接近於零。1932年由Louis Néel首次發現。例如,鉻、錳、輕鑭系元素等等,都具有反鐵磁性。反鐵磁性是一種磁性,其中在材料內自發地發生平行但相反的自旋。表現出反鐵磁性的材料反鐵磁體具有有利的特性,這使得它們特別有希望用於製造自旋電子器件。
  • 我國100兆電子伏質子回旋加速器首次成功出束
    原標題:我國100兆電子伏質子回旋加速器首次成功出束   光明日報北京7月4日電(記者袁於飛)4日上午,隨著一道亮麗的藍色圓弧在外靶螢光屏上顯現,中核集團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的回旋加速器實驗室裡一陣歡呼,在數十位專家和媒體記者的見證下,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自主研發的
  • 實現利用人造分子馬達,操縱電子自旋!
    現在研究人員製造了一種電子自旋過濾裝置,它可以通過光輻照或熱處理來改變自旋極化方向。這一結果有利於納米分子開關運動所產生固態功能的發展。在自旋電子學中,由於輕元素的弱自旋軌道相互作用(SOI),使得有機材料具有較長的自旋弛豫時間和較長自旋擴散長度。因此有機材料作為一種「自旋輸運材料」近年來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 基於智能電子自旋共振儀的信號測量與監控系統
    摘要:在研究基於智能電子自旋共振儀的普通高校近代物理實驗上,設計了一種適合智能電子自旋共振儀的基於單片機和PC機的數據傳輸系統,並實現串口與嵌入式單片機數據透明傳輸的硬體連接和軟體編程
  • 新研究:通過自旋電子隨機存取存儲器深入研究自旋
    東京工業大學(Tokyo Tech)的科學家最近新研發的一種新的材料組合,是基於電子的固有特性自旋的磁性隨機存取存儲器。這項創新可能會勝過當前的存儲設備。他們的突破發表在一項新的研究中,描述了一種利用拓撲材料中與自旋相關的現象的新策略,並且可以促進自旋電子學領域的發展。此外,這項研究為自旋相關現象的潛在機制提供了更多的見解。
  • 自旋電子技術暫難當大任
    前不久,英特爾公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員藉助自旋電子(MESO)技術,研發出一種名為「磁電旋轉軌道」的邏輯元件,可將常見晶片元器件尺寸縮至當前的1/5,同時可降低能耗超90%。有業內人士估計,科研人員可藉助這一元件,研發出「超級晶片」,為摩爾定律「續命」。  那麼,自旋電子技術到底是何方神聖?它真能讓摩爾定律延續輝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