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報】新型自旋過濾器使電子束極化率躍升

2021-01-10 中國科學院

  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提出了一種基於尾場空泡加速的自旋過濾器,利用該方案有望獲得全光碟機動的緊湊高能極化電子源。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應用物理評論》。

  高能極化電子束被廣泛應用於高能物理(粒子對撞機)、核物理、材料物理等領域,然而產生這樣的電子束一般依賴於龐大、造價高昂的傳統加速器。雷射尾場加速具有超高的加速梯度,國際上過去十多年在電子能量、品質的提升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但極化粒子產生方面的研究幾近於無。

  該研究團隊獨立發展了包含自旋效應的粒子模擬方法,開展雷射極化粒子加速研究。研究表明,對於橫向預極化的等離子體靶,電子束的自旋進動與其在相空間的位置相關,在特定相空間區域,電子的自旋進動受到顯著抑制。同時,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X形過濾器,置於加速完成的電子束之後,過濾掉進動顯著的電子,留下相空間中高極化率部分。該設計方案可以使得電子束極化率由最初的35%左右提升至80%以上。

  「利用該方案產生的高能極化粒子束未來可用於正負電子對撞機的束流源。」專家表示,這項工作突破了先前利用尾場加速預極化電子加速的驅動源、等離子體源的參數限制。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103/PhysRevApplied.13.044064

  (原載於《中國科學報》 2020-07-01 第4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科學網— 新型自旋過濾器使電子束極化率躍升
    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新型自旋過濾器使電子束極化率躍升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提出了一種基於尾場空泡加速的自旋過濾器,利用該方案有望獲得全光碟機動的緊湊高能極化電子源。
  • 我國研發基於尾場空泡加速的自旋過濾器 大幅提升電子束極化率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基於尾場空泡加速的自旋過濾器。研究團隊設計了一種X型過濾器,置於加速完成的電子束之後,過濾掉進動顯著的電子,留下相空間中高極化率部分。該設計方案可以使得電子束極化率由最初的35%左右提升至80%以上。有望實現全光碟機動的緊湊高能極化電子源。自旋是由粒子內稟角動量引起的內稟運動。
  • 【中國科學報】雷射電子加速獲創紀錄電子束
    ,在國際上首次接近了最先進的直線加速器上所能獲得的電子束亮度。  本研究創新性地設計了級聯尾波場加速新方案,通過在兩段級聯的等離子體之間引入一段高密度等離子體,控制電子束的穩相加速及能量啁啾反轉和能散度壓縮,克服了單級尾波場加速方案中能散度無法獨立控制的技術瓶頸,實驗獲得了高品質的高能電子束。三維粒子模擬也揭示,該級聯加速新方案能夠有效地抑制電子的二次注入,實現電子束的穩相加速。
  • 矽電晶體時代或將終結,新材料將自旋電子器件變為現實
    傳統的電子元件通過電荷的流動來處理數據,正如大家所熟知的電晶體中,通電代表「1」,斷電代表「0」。所以,自計算機發明以來,電流是所有二進位電子元件基礎。然而,自旋電子學有望成為打破這一常規的新技術。圖丨電子自旋該技術摒棄了電流的概念,而嘗試利用電荷的另一更加基礎的性質——自旋。
  • 實現利用人造分子馬達,操縱電子自旋!
    現在研究人員製造了一種電子自旋過濾裝置,它可以通過光輻照或熱處理來改變自旋極化方向。這一結果有利於納米分子開關運動所產生固態功能的發展。在自旋電子學中,由於輕元素的弱自旋軌道相互作用(SOI),使得有機材料具有較長的自旋弛豫時間和較長自旋擴散長度。因此有機材料作為一種「自旋輸運材料」近年來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 自旋電子材料物理及器件的研製獲專家肯定
    由物理所主持的「973」項目「自旋電子材料物理及器件的研製」項目中期總結會於2004年5月下旬在中科院物理所召開。「973」項目責任專家劉冶國教授、薛增泉教授、歐陽世歙教授和項目組專家張殿琳院士、王崇愚院士、王佔國院士、基金委靳達申研究員等11位專家組成評審專家組參加評審。
  • 自旋熱電子研究獲進展
    Jauho日前提出,在二維非磁半導體中,利用自旋能斯特效應可產生由溫度梯度驅動的純自旋流,並設計了一個H形器件,不僅能用來檢測預言的新效應,也可作為二維熱電池的原型器件。研究結果日前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 據介紹,電子不僅具有電荷,同時具有自旋自由度。
  • npj: 新型一體化自旋電子器件—電子孤獨的舞蹈
    利用電子自旋進行信息處理是半導體自旋電子學的主要目標之一最近發現的鐵電Rashba半導體(FERSCs)中自旋的電性和非易失性控制有望將存儲、存儲和計算功能結合起來,這些新材料的激發性質來自自旋自由度耦合到電極化的獨特性質,從而極軸本質上打破了反演對稱性(IS)。另一方面,這類材料所需的大自旋-軌道耦合(SOC)也會產生電荷-自旋相互轉換現象,如自旋霍爾效應(SHE)。最近對高對稱性順電體進行的實驗研究表明其具有強的自旋霍爾效應,但是其來源仍然不清楚。
  • 新材料組合帶來更強大電子「自旋」
    中國民商 為改革發聲 為民企立言 微信號:ce_china 這項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種開發拓撲材料中與自旋相關現象的新穎策略,同時可以激勵自旋電子領域的多項發展。 在自旋電子學是一個現代科技行業,其中電子自旋或電子角動量發揮著主要的作用。實際上,在現代電子學中廣泛使用的磁力材料,正是因為集體自旋陣列才具有奇異特性。自旋電子學(Spintronics),也稱磁電子學。
  • 新型自旋電子器件:可模仿人腦神經元與突觸!
    導讀據日本東北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研究人員開發出新型自旋電子器件。這些自旋電子器件有望應用於未來高能效、自適應的計算系統,因為它們表現得像人腦中的神經元與突觸一樣。創新近日,日本東北大學的科研小組開發出新型自旋電子器件。這些自旋電子器件有望應用於未來高能效、自適應的計算系統,因為它們表現得像人腦中的神經元與突觸一樣。
  • 鑽石或是自旋電子元件潛在材料
    最近,研究人員探尋了一種被稱為自旋電子學的新技術潛力。自旋電子學依靠探測並控制粒子自旋。該技術或能帶來新的更加高效和強大的設備。 在一篇日前發表於美國物理聯合會(AIP)出版集團所屬《應用物理快報》的論文中,研究人員測量了電荷載子的自旋同鑽石中的磁場發生相互作用的強度有多大。這種關鍵屬性證實,鑽石可作為自旋電子元件的一種頗有前景的材料。
  • 新型晶體將電子限制在一維空間 可用於開發自旋電子器件
    原標題:新型晶體將電子限制在一維空間 可用於開發自旋電子器件   核心提示:只沿著拐角邊緣傳導自旋電流。
  • 【中國科學報】鈉離子電池材料設計可能再進一步
    近年來,二次電池(又稱可充電電池或蓄電池)這一能實現電能與化學能轉化的新型儲能技術,在新一輪能源變革中受到廣泛關注。其中,鈉離子電池資源儲量豐富、成本低廉,然而其性能受到可用電極材料,尤其是以層狀氧化物材料為主的正極材料的限制。
  • 新型超薄磁性半導體:打造新一代自旋電子器件和量子電子器件!
    值得慶幸的是,除了電荷這一特性,電子還具有另外一種與生俱來的量子物理特性:「自旋」。自旋,可以被理解為一種角動量,要麼「向上」,要麼「向下」。自旋著的電子可以創造出轉移或存儲信息的磁矩。(圖片來源:Sumio Ishihara)基於電子的自旋特性創造出的新型電子器件,也稱為「自旋電子器件」。自旋電子器件具有體積小、速度快、功耗低等優勢。在後摩爾時代,自旋電子器件有望成為基於電荷的傳統半導體器件的替代品。
  • 自旋電子學:新型材料中量子自旋液態的觀察
    自旋電子學,英語:Spintronics,即是這樣的一個新興的領域,旨在通過使用電子自旋作為一種傳輸信息的方式,從而超越傳統電子學的極限。但是,可以使用自旋操作的設備的設計極具挑戰性,需要在異乎尋常的狀態下使用新的材料,有些科學家還沒有完全理解並且還沒有進行過實驗觀察。
  • 電子束能量損失及能譜演化研究獲進展
    據悉,太陽高能電子一般由耀斑磁重聯或日冕激波加速產生,是太陽硬X射線以及射電輻射的源,硬X射線和射電輻射的觀測特徵敏感地依賴高能電子束的能量分布。一般情況下,輻射被觀測到的地方並不是電子被加速的地方,高能電子束沿著耀斑環或開放磁力線運動,與背景等離子體相互作用損失其能量並產生輻射。因此,研究電子束能量損失及能譜的演化,對理解耀斑能量釋放、粒子加速及輻射譜的形成有重要意義。
  • 美國研製新型多功能軍用自旋電子智能傳感器
    英國工程師網站2014年2月6日報導,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聲稱,其最新研究進展為多功能自旋電子智能傳感器在軍事上的應用和下一代自旋電子器件的使用鋪平道路。二氧化釩(VO2)可以將更智能的傳感器集成到矽晶片上,並可利用雷射來使該材料具備磁性。  目前VO2被用於製造紅外線傳感器。
  • 天津大學米文博課題組:有機鈣鈦礦磁隧道結自旋輸運性質研究
    以電子電荷為基礎的微電子學在20世紀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在傳統的微電子器件中,電子的自旋卻一直被人們所忽視,電子只被看成電荷的載體,不同數目的電子或者空穴豐富了半導體材料的輸運特性。巨磁電阻和隧穿磁電阻效應的發現引發了磁存儲和磁記錄領域的革命,並由此產生了圍繞電子自旋的控制、輸運、測量等的一門全新的學科--自旋電子學。
  • 【中國科學報】過渡金屬元素構造出二維原子晶體材料
    相關成果發表在近期出版的《納米快報》雜誌上,並被《自然中國》和《自然—納米技術》作為研究亮點進行了報導。  據了解,石墨烯的非凡性質根源於其蜂窩狀晶格中的粒子隧穿。近年來,隨著石墨烯研究的興起,人們開始關注其他新型二維蜂窩狀材料。此前,高鴻鈞研究組在銥(111)襯底上成功製備出矽烯,成為目前國際上報導的製備矽烯的三種方法之一。
  • 新型自旋電子器件用電磁波進行計算,結果如何
    打開APP 新型自旋電子器件用電磁波進行計算,結果如何 環球創新智慧 發表於 2019-12-12 15:52:00 這一進展朝著基於磁性的實用性器件邁出了關鍵一步,這種器件將比傳統電子器件具有更為高效的計算潛力。經典的計算機進行計算與存儲數據時,都需要耗費大量的電力,並產生大量的廢熱。數據中心的伺服器就消耗了全球2%~5%的電力,並產生出許多熱量,而這些熱量需要更多的電力去冷卻。 為了尋找更加高效的替代方案,研究人員們開始設計基於磁性的「自旋電子」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