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自旋電子器件用電磁波進行計算,結果如何

2020-11-24 電子發燒友

新型自旋電子器件用電磁波進行計算,結果如何

環球創新智慧 發表於 2019-12-12 15:52:00

(文章來源:環球創新智慧)

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研究人員設計出一款新型電路,它能在不耗電的情況下,利用電磁波對計算進行精準控制。這一進展朝著基於磁性的實用性器件邁出了關鍵一步,這種器件將比傳統電子器件具有更為高效的計算潛力。經典的計算機進行計算與存儲數據時,都需要耗費大量的電力,並產生大量的廢熱。數據中心的伺服器就消耗了全球2%~5%的電力,並產生出許多熱量,而這些熱量需要更多的電力去冷卻。

為了尋找更加高效的替代方案,研究人員們開始設計基於磁性的「自旋電子」器件。這種器件使用相對較少的電力,並且幾乎不產生熱量。自旋電子器件利用了具有晶格結構的磁性材料中的「自旋波」(電子的一種量子特性)。這種方案涉及調整自旋波特性,生成某些可測量的輸出,而這些輸出與計算相關。到目前為止,調整自旋波需要採用笨重的部件來注入電流。這些部件會引起信號噪聲,並有效地抹殺任何固有的性能增益。

近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電路架構,它採用了處於磁性材料層狀納米膜中僅一納米寬的疇壁,來調整通過的自旋波,而無需任何額外的組件或者電流。反過來,自旋波可根據需要調整以控制疇壁的位置。這樣就可以精準控制兩種變化中的自旋波狀態,這兩種狀態對應於經典計算機中使用的0和1。

未來,成對的自旋波可通過雙通道饋送到電路中,根據不同的特性進行調製,並結合起來生成某些可測量的量子幹涉,類似於量子計算所用的光子波幹涉。研究人員假設,這種基於幹涉的自旋電子器件,像量子計算機一樣,可以執行傳統計算機難以應付的高度複雜的任務。

Luqiao Liu 表示:「人們開始尋找超越矽的計算方式。波計算是一種很有前景的替代方案。通過採用狹窄的疇壁,我們可以調整自旋波並創造這兩種獨立的狀態,實際上不會產生任何能量損耗。我們只依靠自旋波和固有的磁性材料。」自旋波是波長很短的能量波動。自旋波本質上是由許多電子集體自旋組成,也被稱為「磁振子」。雖然磁振子並不是真正的粒子,但是就像單獨的電子,對於計算應用而言,也可以類似地進行測量。

在他們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了一個定製的「磁疇壁」,即兩個相鄰的磁結構之間納米尺寸的屏障。他們將鈷/鎳納米膜分層(每個納米膜只有幾個原子的厚度),使之具有特定理想的磁性,從而可以處理大量的自旋波。然後,他們在具有特殊晶格結構的磁性材料中間放置了疇壁,並將這個系統整合到電路中。

在電路的一側,研究人員激發了材料中恆定的自旋波。當波穿過疇壁時,其磁振子立即沿相反方向旋轉:第一個區域的磁振子向北旋轉,而第二個區域的磁振子(越過疇壁)向南旋轉。這會導致波的相位(角度)發生急劇變化,幅度略有下降。在實驗中,研究人員在電路另一側放置了一根獨立天線,用來檢測和傳輸輸出信號。結果表明,在輸出狀態下,輸入波的相位翻轉了180度。波的強度,從最高到最低的峰值測量結果也下降了很多。

然後,研究人員發現了自旋波與疇壁之間的相互作用,使他們能在兩種狀態之間有效切換。沒有疇壁,電路將被均勻磁化;有了疇壁,電路就會產生分裂的調製波。

通過控制自旋波,他們發現可以控制疇壁的位置。這依賴於一種被稱為「自旋轉移矩(spin-transfer torque)」的現象,也就是自旋電子本質上震動磁性材料,來翻轉其磁性方向。在研究人員們的工作中,他們提高了注入自旋波的能量,以誘發磁振子的某種自旋。實際上,這樣會將疇壁拉向增強的波源。這麼做時,天線下的疇壁會被 "卡住 ",從而有效地使其無法調製波以及確保在此狀態下的均勻磁化。

他們使用一種特殊的磁顯微鏡,證明了這種方法會使疇壁上出現微米級的位移,這足以使其向沿著材料塊的任意位置移動。值得注意的是,幾年前就有人提出了磁振子自旋轉移矩的機理,但並沒有得到證實。Luqiao Liu 表示:「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這最終會發生,而我們的實驗證明了在這些條件下實際將會發生什麼。」

整個電路看上去就像一條自來水管,閥門(疇壁)控制水(自旋波)如何流過管道(材料)。Luqiao Liu 表示:「但是你也可以想像,當水的壓力過高時,它會切斷閥門,並將其推向下遊。如果我們施加足夠強的自旋波,就可以移動疇壁的位置,只不過它是稍微向上遊移動,而不是被推向下遊。"

(責任編輯:fqj)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新型自旋電子器件用電磁波進行計算,耗電極少,幾乎不產生熱量
    導讀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研究人員設計出一款新型電路,它能在不耗電的情況下,利用電磁波對計算進行精準控制。這一進展朝著基於磁性的實用性器件邁出了關鍵一步,這種器件將比傳統電子器件具有更為高效的計算潛力。
  • 分子自旋電子器件:用分子進行計算
    背景自旋電子器件(Spintronics)與傳統電子器件截然不同,它利用電子自旋來感測、存儲、輸運和處理信息。與傳統半導體器件相比,其潛在優勢在於非易失性、數據處理速度更高、耗電量更少、集成密度更高。基於磁振子的自旋電晶體(圖片來源:L.
  • 新型自旋電子器件:可模仿人腦神經元與突觸!
    導讀據日本東北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研究人員開發出新型自旋電子器件。這些自旋電子器件有望應用於未來高能效、自適應的計算系統,因為它們表現得像人腦中的神經元與突觸一樣。通過憶阻器陣列模仿神經元和突觸的工作方式(圖片來源:功能材料自旋電子學研究小組,格羅寧根大學)在計算中,實現人腦處理信息的方式有許多途徑。脈衝神經網絡是一種實現方法,它近似模仿人腦的架構以及瞬時信息處理。
  • 新型量子系統:有助於設計更好的自旋電子器件!
    在這個試驗場中,他們可以打開和關閉特定的粒子相互作用,從而有望帶來自旋電子學方面的新進展。背景自旋輸運電子器件有望徹底改變我們對於電子器件的印象,特別是在計算領域。標準的電子器件採用電子的電荷來編碼信息,而自旋電子學器件卻依賴於電子的另一個內稟特性:自旋。
  • 控制電磁特性的新方式可以實現自旋電子計算
    如果研究人員能夠學習控制六邊形硫化鐵中識別出的物理特性之間的這種獨特聯繫,那麼它就可以實現自旋電子計算等新技術。研究結果發表在4月13日的「 Nature Physics」雜誌上。六方鐵硫化物通常被稱為硫鐵礦,雖然也存在於地球上,但在隕石中含量更高,尤其是來自月球和火星的隕石。很少在地殼中遇到過,據信地球上大多數硫鐵礦都起源於太空。
  • npj: 新型一體化自旋電子器件—電子孤獨的舞蹈
    利用電子自旋進行信息處理是半導體自旋電子學的主要目標之一最近發現的鐵電Rashba半導體(FERSCs)中自旋的電性和非易失性控制有望將存儲、存儲和計算功能結合起來,這些新材料的激發性質來自自旋自由度耦合到電極化的獨特性質,從而極軸本質上打破了反演對稱性(IS)。另一方面,這類材料所需的大自旋-軌道耦合(SOC)也會產生電荷-自旋相互轉換現象,如自旋霍爾效應(SHE)。最近對高對稱性順電體進行的實驗研究表明其具有強的自旋霍爾效應,但是其來源仍然不清楚。
  • 新型超薄磁性半導體:打造新一代自旋電子器件和量子電子器件!
    (圖片來源:Sumio Ishihara)基於電子的自旋特性創造出的新型電子器件,也稱為「自旋電子器件」。自旋電子器件具有體積小、速度快、功耗低等優勢。在後摩爾時代,自旋電子器件有望成為基於電荷的傳統半導體器件的替代品。
  • 自旋器件做類腦計算,怎麼做?
    回想半個多世紀以來,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發展使電子計算機從房間大小變成可以放進牛仔褲口袋的智慧型手機,我們是否也可以期待將來隨身攜帶一個AlphaGo或與之相當的「智能大腦」呢? 解決上述關鍵問題必須突破現有的馮諾依曼的計算機架構,發展類腦計算和隨機計算等新型計算方案。
  • 無需電力,「波運算」邁出重要一步:MIT發明自旋波計算關鍵器件
    簡單來說,我們在高中物理中學到的「波」其實就是以波這種形狀進行傳播的能量或物質,比如常見的水波、聲波等。而自旋波的基礎單元是「磁振子( Magnon )」,即單個電子的自旋方向的擾動,就好像一個箭頭搖頭晃腦的樣子,自旋波就是這些電子的自旋方向成為一個有序的形狀,如同在足球賽場上看到的人浪。
  • 2018陝西省西安交通大學「自旋電子材料與量子器件研究中心」招聘...
    一、自旋電子材料與量子器件研究中心簡介自旋電子材料與量子器件研究中心是一個面向未來後摩爾時代信息處理與存儲可持續發展的研究機構,瞄準5納米以下新型電子量子器件技術發展前沿,圍繞自旋電子及其他低維電子材料研究方向,開展以低維電子系統的介觀結構-物理特性-埃米製備技術為核心的物理基礎及量子器件研究工作,並以新型量子信息處理及存儲工藝的研究和實施帶動後摩爾時代運算技術的持續發展
  • 新型晶體將電子限制在一維空間 可用於開發自旋電子器件
    原標題:新型晶體將電子限制在一維空間 可用於開發自旋電子器件   核心提示:只沿著拐角邊緣傳導自旋電流。
  • 鈣鈦礦:新一代自旋電子器件的「神奇材料」
    導讀近日,美國猶他大學的研究人員展示了採用鈣鈦礦打造的兩個自旋電子器件,論證了鈣鈦礦將成為新一代電子學「自旋電子學」這一新興領域中的「神奇材料」。美國猶他大學研究人員們正在致力於朝著自旋電晶體的裡程碑邁進。自旋電晶體,是幾乎在所有現代電子器件中都可以找到的電晶體的「自旋電子學版本」。這種器件需要在半導體材料中用磁場輕易操控電子自旋的方向,這種特性也稱為自旋軌道耦合。Wang 表示,構造這樣的電晶體並不簡單。「我們一直在尋找新材料,來看看它們是否更適合這一用途。」
  • 磁振子自旋電子學領域重要進展:新型自旋閥結構
    然而,自旋電子學卻是一門不同於傳統的新學科,它採用電子的自旋或磁矩作為信息載體。「磁振子自旋電子學」(magnons spintronics)是一個新興的科研領域。筆者曾多次介紹「自旋電子學」的概念。那麼「磁振子」(magnon)又是什麼呢?
  • 分子計算:分子自旋電子學的一大步
    每個分子都可以用掃描隧道顯微鏡定位,並通過施加正、負電壓切換狀態。自旋電子學與傳統電子學有很大差異。前者利用電子的自旋特性來進行傳感、信息存儲、傳輸和處理。與傳統半導體器件相比,基於自旋電子學的設備具有非易失性、超高處理速度、電力消耗較低和集成密度更高等特點。
  • 美國研製新型多功能軍用自旋電子智能傳感器
    英國工程師網站2014年2月6日報導,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聲稱,其最新研究進展為多功能自旋電子智能傳感器在軍事上的應用和下一代自旋電子器件的使用鋪平道路。二氧化釩(VO2)可以將更智能的傳感器集成到矽晶片上,並可利用雷射來使該材料具備磁性。  目前VO2被用於製造紅外線傳感器。
  • 新型能谷電子器件研製成功 或可應用於未來集成電路
    隨著摩爾定律接近極限,傳統的電晶體器件已進入發展瓶頸。如何利用新原理、新結構和新材料來解決和優化傳統半導體器件中的尺寸微縮和能耗等問題,是後摩爾時代半導體技術的發展重點。
  • 新型能谷電子器件研製成功 或可應用於未來集成電路
    秀成果科技日報訊 (實習生季天宇 記者張曄)隨著摩爾定律接近極限,傳統的電晶體器件已進入發展瓶頸。如何利用新原理、新結構和新材料來解決和優化傳統半導體器件中的尺寸微縮和能耗等問題,是後摩爾時代半導體技術的發展重點。
  • 自旋電子器件的優勢和應用
    電子自旋器件是將自旋屬性引入半導體器件中,用電子電荷和自旋共同作為信息的載體,稱為電子自旋器件,已研製成功的自旋電子器件包括巨磁電阻、自旋閥、磁隧道結和磁性隨機存取存儲器。自旋電子器件的優勢和應用由於自旋電子器件比傳統電子器件具有諸多優點,所以,自Baibich等人報導巨磁阻效應後,國際上就開始了自旋電子器件的研製
  • 自旋電子學:新型材料中量子自旋液態的觀察
    自旋電子學,英語:Spintronics,即是這樣的一個新興的領域,旨在通過使用電子自旋作為一種傳輸信息的方式,從而超越傳統電子學的極限。但是,可以使用自旋操作的設備的設計極具挑戰性,需要在異乎尋常的狀態下使用新的材料,有些科學家還沒有完全理解並且還沒有進行過實驗觀察。
  • 電場控制的反鐵磁自旋電子器件
    而隨著研究的深入,近年來反鐵磁自旋電子器件的興趣日益增長。與鐵磁體相比,反鐵磁性材料具有更快的自旋動力學特性和對雜散磁場的低靈敏度,這使其成為自旋電子存儲器件的理想選擇。一方面,反鐵磁自旋在外部磁場下的穩定性與自旋翻轉場HSF有關,其可達到100特斯拉以上。另一方面,零場反鐵磁共振頻率可以高達太赫茲(T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