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的另一種解題思路:重新認識數據行為

2020-12-06 i黑馬

文 | 腦極體

先來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星巴克的排隊一定是橫排的,而不是肯德基麥當勞那樣的豎排?

這個問題經濟學中有很多中解釋,但其中比較靠譜的一種認為:橫排排隊可以減少空間中的壓抑感,一方面讓整個空間看起來更寬敞,一方面可以降低人流的流動頻次,緩解空間中的緊張感。

通過橫著排隊這種對行為規則的改變,讓咖啡館區別於快餐店,確定了自己的消費人群和商業模型,是個非常好的經濟學案例。

這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說明了「行為」這個東西能帶來的商業結果。經濟學有個分支叫做行為經濟學,就是專門研究這個的。著名的心理學家卡勒曼還憑藉對行為經濟學中心帳理論的構建獲得過諾貝爾經濟科學獎。

以上是為了說明行為學與經濟學交叉可能發酵出的價值。所謂行為學,在學術上的研究目標是「個體和社群為適應內外環境變化所作出的反應」。我們每天的一舉一動莫不是行為,習慣、工作、愛好也都是行為。

很有意思的是,行為是一個非常好的數據化樣本,比如你每天的出行路線、上網的瀏覽軌跡、攝像頭中的一舉一動,都可以被數據化。而數據的運行本身也是一種行為,比如數據的運算、建模、流動和交換。我們今天的世界,可以說是從行為數據化中開始,到數據行為化中結束(好吧我承認這段有點繞,但是沒關係,下邊會更繞的)。

關注數據行為,可能得到的東西非常多,絕對不是一篇文章可以討論的。所以我們不妨在這裡舉個例子,來看一下數據行為化可能激發的想像。

最近一個特別火的概念是新零售。而馬雲提出新零售時,就明確了它是融合線上、線下與數據的產物。目前我們看到的生物識別+無人超市,就是一種線上數據來到線下場景的示例。

但數據行為也許可以給我們更多,今天我們的主題是通過換一種方式理解數據,來打通線下消費的更多可能性。

結果與過程:另一個視角看數據

首先我們要知道,一般情況所看到的大數據到底是什麼?

比如說,我們看到了大數據顯示,每天有多少共享單車被使用、房價一年抬高了多少、地區農作物產量的數據變化等等,這都是大數據的結果。

我們看到的數據,是經歷了數據收集與運算、整理過程之後,呈現出可供人理解的「扁平化大數據」。我們可能確實知道了很多此前不知道的,但這絕對不是大數據的全貌。

比如,我們看得到一個地區交通事故的總數和時間曲線,卻看不到每一次交通事故是如何發生的、原因有哪些種、哪些事故因素可以被改善、哪些事故可以更及時救援,甚至哪些可以預防。

假如說我們看到的數據結果是一個二次元的漫畫人物,那麼看不見的數據就是一個三次元的裡的完整的人——這就是數據行為。

數據行為不僅僅是數據的增長過程,還包括在整個時空關係中數據的交互狀態。比如具體數據的軌跡、數據的折返區間、數據多元性,以及與預期模型之間的差異。

這麼說可能有點過於抽象,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來解釋:你買個盒雪糕,這個是數據結果,證明你喜歡這個牌子的雪糕。但是數據行為卻可能顯示,你是問了好幾個牌子都沒貨,挑了好幾個牌子嫌太貴,不想買卻發現實在太熱,才最終買了這盒雪糕……然後吃一口就扔了——這都是數據行為——也是其他雪糕品牌佔領這個客戶的機會。

當然,數據行為實在太複雜了,因為這是在跟蹤數據而不是整理數據。此工作人力無法勝任。但人工智慧不正是用來解決人力無法完成的工作嗎?比如已經有用遷移學習技術來追蹤城市裡每輛車形式軌跡的技術,這就是一種解讀數據行為的嘗試。

由於數據行為千變萬化,具體而微,尤其可能關乎與人與社會空間的互動。解碼數據行為,也就成為了AI介入生活的一次良機。

用戶數據行為

想要搞明白如何用數據行為驅動新零售,首先要看到哪些數據可能對零售場景產生影響。這裡我們可以把它分為兩種:個體用戶數據和群組數據。

通過大數據來了解用戶,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甚至有點老生常談。但根據用戶數據的數據行為來了解你的用戶卻是一個空白。

通過解碼數據行為,你會得到哪些對用戶的全新認知呢?

首先是數據行為在時間上的同頻性,可以讓掌握數據的企業認識多埠數據源融合下的用戶。比如說我們的社交行為、內容閱讀行為、購物行為,與真實世界中攝像頭拍攝下的我們、交通信息中的我們、工商信息中的我們,其實各自都是我們自身的一個剪影。通過時間概念把這些數據整合起來,可以合併成一個相對完整的用戶形象。

它在購買行為之外的所思所想,每天的所見所聞,其實都不難在暴露在公共視野下的數據拼接起來。這樣企業對於用戶消費動機與規律的把握,將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再比如說,數據行為會偵測用戶消費軌跡的改變。大部分人在生活中都有穩定的消費規則,或高或低都有其規律。而一旦出現峰值,就會說明用戶有某種消費異常產生。實時分析這些消費數據的行為軌跡,可以實時提供切中服務,比如用戶突然出現消費衝動時進行針對引導、用戶消費軌跡趨緩時給予消費刺激,用戶消費進入極端低谷,就該考慮提供網貸產品了(開玩笑開玩笑)。

另一個數據行為帶來的改變,是企業可以測算出用戶應用的使用模型。比如一個籃球,用戶本應該一周打五次,一次半小時。但假如出現用戶使用率降低,可能就說明產品本身出現問題了。當然就籃球來說可能只是因為用戶比較懶,但對於網際網路產品來說,用戶行為與預期模型之間的差別卻能說明很多問題。

組織行為中的關鍵信息比特化

通過人工智慧檢測個體用戶數據之外,還有一種檢測集體數據行為的方式。比如已經在城市安防當中應用的人流軌跡識別技術。

這類技術可以觀察一個群體的動態,並通過多個數據源進行數據採集與分析。這一類數據進行全面的數據行為監控很難,但卻可以對關鍵信息進行比特化。永久留存並進行多個領域的應用。

比如說,某個寫字樓裡一到中午就聲貝提高,人臉識別表示不高興的人數急劇攀升:這可能說明外賣必須投入更多人力了。或者某地鐵站早上的人流停滯度過高,人流運行緩慢:這可能說明要放更多共享單車了。通過比特化這些數據運行的關鍵值,可以給企業提供非常好的運行依據。

這只是最基本的一種人流數據行為應用。具體到相對垂直、複雜的群落組織中,數據行為的應用性會更加廣闊。

有一個多領域的交叉學科叫做組織行為學,專門研究組織中人的心理和行為表現及其客觀規律,以達到預測、引導和控制人的行為的能力。通過計算機計算去測算和預期組織行為中個體與群落的互動,恐怕會帶來無數種應用可能。

如何激發消費

說了這麼多,到底如何把數據行為應用放到新零售裡呢?

綜上所述,數據行為可以更好地理解個體與群體在時間軸上的精準動向和動機。這就讓很多基於移動網際網路的簡單商業激發有可能變得更加複雜。

通過對線上數據行為的廣泛測寫,結合現實世界數據收集埠提供幫助。人工智慧至少可以為線下消費場景搭建以下幾種能力:

一、解決地理空間中的推薦問題:我們都感受過所謂的智能推薦,基本都是根據你的瀏覽記錄進行購買推薦。這種推薦本身非常不智能,而且往往進行線下推薦時就會失效。因為系統只能知道你的定位,卻無法預計你的目標,也無從知道你的運動軌跡。更多時候還是需要用戶自己去尋找消費。而結合運行軌跡、消費軌跡等數據行為,或許可以準確的在地理空間中實現線下消費推薦:不走冤枉路,不浪費時間,就近找到你的消費可能。

二、解決實時需求:數據行為檢測的一個特徵,就是其具有非常強的實時處理能力。很多消費契機都是實時出現的,可能用戶自身都沒有察覺到。但數據系統卻可以感知到。比如數據證明你該渴了,又能從以往消費數據中判斷你的口味,然後實時對接飲品店的消費可能。這就集成了很多消費機會。

三、提供線下的智能服務:新零售裡一直有個預期,就是你到了店裡,發現店裡正好都是你需要買的東西,不用自己找。這種聽起來像讀心術的消費場景,也可能通過對你生活中方方面面數據行為的測算得到結果。人進行線下消費的頻率其實是非常穩定的。利用遷移學習和過往數據來生成一個人的購物預期模型,並非不能做到。

四、根據群體行為調整供需策略:就像上文說的,群體行為往往決定了很多服務與消費的市場,群體行為的往復變化也決定了很多依託人群的消費場景興衰。測算人群,實時調整供需和營銷,可以為人群場景的線下消費企業提供極大的效率改善。

相比我們經常看到的圖表和結論,大數據這東西其實能體現更多東西。我們每天都暴露在數據收集器之下,也成為數據的使用者和消費者。相比無盡的增大數據量,把現有數據立體化、行為化其實就能探究人類社會的無數秘密。

數據會繼續帶來更多改變,同時也引發著更多恐懼:在人工智慧才有能力理解的海量數據面前,人類究竟還有什麼秘密與隱私可言?

* 本文作者腦極體。歡迎關注野草新消費(ID:yecaoxxf),加入消費升級VIP群,請加野草君微信(crui12580)。

相關焦點

  • 駱駝新零售:用網際網路思維重構實體門店運作思路
    「探討新零售最重要的環節,在於如何實現消費者的可識別、可觸達、可洞察和可服務。」 CAMEL駱駝董事長萬金剛表示。CAMEL駱駝這個鞋服電商天貓雙十一七連冠品牌最近也在緊鑼密鼓地開展新零售計劃。「企業要以數據為導向進行管理,才有可能走向新零售。
  • 數學解題的八種思維方法
    數學解題的八種思維方法解答數學題有八大常見的思維方法:抽象思維,邏輯思維,數形結合,分類討論,方程思維,普適思維,深挖思維,化歸思維。下文有途網小編帶大家具體分析下這些數學思維方法如何應用!
  • 公務員結構化面試五大常見題型解題思路梳理
    但要想在面試中取得好成績,就必須對結構化面試的各種題型及其解題思路有一個清晰的把握,下面我們將分別對這四類題型的解題思路做一個總體的梳理。   一、組織管理類題型特點及重要性   國家公務員面試過程中組織管理類題型是常考題型之一。該題型主要考察考生的計劃、組織和協調能力。
  • 零售誕生新物種,重新定義未來消費趨勢
    何為零售新物種?阿里x新零售2016年的雲棲大會上,馬雲強調零售業的未來不再有電商一詞,只有「新零售」。在阿里定義的新零售概念裡,是一場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數據革命,圍繞「人」的核心要素,通過科技與數據的賦能,實現零售產業結構的優化以及業態價值鏈的重塑。
  • 新東方在線解題技巧點撥 帶你重新認識化學工藝流程題
    隨著高中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化學愈加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高考化學試卷中,化學工藝流程類題型也正逐年成為主流題型之一。此類題型文字信息量大,且對同學們專業能力要求也較高,所以一直是高考的熱點所在。
  • 淺談中考化學除雜題型的解題思路
    學生要在這10個月的時間裡,學習化學最基本的理論知識,同時還要學會化學題目的讀題以及解題思路。知識是基礎的,但題目是多變的,除了要讓學生紮實掌握基礎知識外,還要讓學生學會分析題目,以不變的知識應對多變的題目。
  • 入局酒業新零售?想清楚幾種死法,選擇一種活法
    如火如荼的酒業新零售,亦不會因為佔了新概念的先機,就能搶得經營上的優勢,想在零售變革中分得一杯羹,更加需要洞悉新零售概念背後經營的本質,扎紮實實做好經營落地,方可有所成。企業經營是一個複雜系統,這個複雜系統又由N個子系統組成。今天企業競爭的恰恰是系統能力,任何一個子系統失利,都可能導致滿盤皆輸。所謂戰略,於風起雲湧的酒業零售而言,既是選擇方向,也是選擇活法。
  • 慣性-初中物理解題思路講解
    3.解釋慣性現象的一般思路:(1)確定研究對象。(2)弄清研究對象原來所處的運動狀態。(3)明確當受到外力作用時,與研究對象有關的其他物體或研究對象的某一部分的運動狀態改變情況。(4)指明研究對象或其另一部分由於慣性而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5)得出相應結論(回應題目)。【失分盲點】(1)一般只能說利用或防止慣性,不能說增大或減小慣性。
  • 舉一反三的解題思路,解決一些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增加學習積極性
    對小學數學教材進行整體的教材分析,不難發現,現在的小學數學教材沒有知識點之間的鋪墊和聯繫,在解方程內容之前並沒有相對應的基礎知識使二者有聯繫,這使學生在沒有基礎的情況下,學習難度較大的新知識,這很難實現對舊知識的遷移和新知識的結合。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1]。在解方程中,應該把數學解題思維作為主要路線,舉一反三,靈活運用,用等式性質解方程,自然就簡單得多。
  • ...將重新計票,並調查是否存在違規行為。另一關鍵州賓夕法尼亞州...
    2020-11-07 08:18:18來源:FX168 【美國喬治亞州將重新計票】據美媒,當地時間6日,本次美國大選關鍵州之一的喬治亞州宣布,該州已統計完99%的選票,但因兩名總統候選人的得票率差距僅0.03%,過於接近,將重新計票,並調查是否存在違規行為。
  • CBE賦能:尋求零售成功案例中的「閃光」思路
    、場景體驗能力、品類選擇能力、店鋪運營能力五大賦能為中國的化妝品零售從業者提供新的增長思路。 讓我們從CBE商業聯盟西南峰會最權威的數據和案例中,尋求「閃光」思路。 西南化妝品渠道新探索 通過西南市場近半個月的連續走訪,《榜樣的力量》創始人馮建軍現場帶來最新渠道數據,全面分析西南市場區域的競爭與增長。
  • 高中數學常用解題思路和步驟,實用收藏
    高中數學是一門記憶學科,也需要識記,高中生的數學成績不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知識、定理、解法沒有記住,做題時常常卡殼,不是因為想不到解題思路,而是沒有把簡單的知識點和解題方法掌握牢固。
  • 解答電場線題型的解題思路在哪裡?
    要想解答出電場線題型的解題思路而且還要拿高分和提高解題速度哪裡了,那麼我們必須先掌握電場線裡所包含的一些知識點。電勢能以上是我為大家總結的電場線題型中包含的知識點,掌握這些知識點我們解題思路就會清新很多。
  • 新東方在線教你重新認識排列組合
    對此,新東方在線老師分享了以下學習技巧,幫助大家重新認識排列組合類問題。     加減法是排列組合類問題的基礎,很多同學在解題時會出現「遺漏特殊情況或「重複計數的問題,因此產生錯誤。新東方在線老師提醒大家,在解排列組合問題時,要按元素的性質進行分類、按事情發生的連續過程進行分步,這樣才能做到分類標準明確、分步層次清楚,不「漏」不「重」。
  • 比較大小的一道高考選擇題,兩種解題思路效率天壤之別
    解決此題,常規的解題思路是利用作商作差法來比較兩個對象的大小,這種思路想必大家在平常的刷題過程中已經訓練無數遍了。01常規解題思路-作商作差法先觀察下答案分2個派別,一個派別是2x大於3y,一個派別是2x小於3y。
  • 立足審美的文化力迭代才是新零售革命的原動力
    所以,我對新零售給出了這樣一個定義——      新零售是以大數據支撐場景洞察,以體驗設計為基礎架構的新信用關係與新效率體系。   信用數據本身不是新零售形態,但它是構建新零售商業的基礎設施,也是圈層關係的終極意義和生存方式。   3   新物種方法論   新零售作為零售新物種,是基於用戶體驗迭代、信用體系與效率升級的場景價值形態,給線上零售平臺與線下實體空間提供了充滿可能性和想像力的商業機會。
  • 優衣庫的新零售試驗場
    礪石導言:優衣庫為服裝業探索出一條新零售的路徑,雖然並非適合所有企業,但在新零售的價值鏈重構中,去尋求最高的用戶價值,更完美的用戶體驗,是貫穿始終的終極邏輯。2016年,在阿里雲棲大會上,馬雲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為線下市場提供了新的思路。被譽為「新零售突破口」的服裝行業,如何打線上線下融合之戰?有什麼問題?有什麼值得借鑑的地方?1逆勢開店電商和疫情的雙重衝擊,給優衣庫的全球線下布局造成了嚴重的負擔,但最近公司卻再次提出每年新開100家店鋪的計劃。
  • 高中數學:深刻剖析2018全國1卷導數大題解題思路與方法(理科)
    高中數學:深刻剖析2018全國1卷導數大題解題思路與方法(理科)今天給大家來講一下2018全國一卷的導數大題——第21題。相信很多同學都已經了解過這道題了,也看過它的解析答案,那麼你真的會自己獨立做了嗎?我相信很多同學就有這麼一個感覺,看終於是看懂了,要再遇到同類型的題可能還是茫然做不出來,沒思路。
  • 數據武裝大腦 制勝消費零售閃電戰
    電商時代的新零售登上歷史舞臺。   回顧這近20年的中國零售發展史,冗雜了現代零售體系內生發展、外企零售體系入駐、電商,多元化的複雜體系締造了中國零售數位化充滿挑戰和機遇的生態網絡。超速的變革使得中國零售市場位居世界前列。可以預見的是,這場變革的速度不會降下來,並且在各種先進的技術賦能下,以更快的速度向前發展。   這像懸在零售行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刺激著每一個零售企業的神經,同時刺激著在此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中國消費者,在代際差異被加速放大的影響下,其消費行為逆向影響著零售業的發展。
  • 數據武裝大腦,制勝消費零售閃電戰
    同時段,《關於商業零售領域利用外資問題的批覆》於1992年出臺,吸引了大量外資廠商家樂福、沃爾瑪等紛紛進駐這片草莽之地,中國零售業迅猛發展。1998年,京東成立,2003年淘寶上線。電商時代的新零售登上歷史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