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簡史》:人類是早產兒,動物也有語言,小麥馴化人類

2020-12-04 閒墨繪文

如果,某天科學家解密了時間的終極奧秘,發明時光機器,便可以進行時光回溯,去核實一下《人類簡史》這本書解析史前人類生活描寫的準確率,順便看看人類的起源。

這本《人類簡史》,以色列的年輕學者尤瓦爾·赫拉利,生動的描寫出了人類在史前生活的狀態,並對人類的進化,從另外一個有意思的角度進行了剖析。

一、史前人類

600萬年前,某個猴子,或許是黑猩猩的兄弟,又或許是姐妹,便是人類的始祖!

當時的人類,存在很多種不同的人。直立人、索羅人、丹尼索瓦人、矮人、以及高大的尼安特人。當時的人類,壽命普遍在25年左右。

當250萬年前,隨著智人的出現,讓其他人種開始逐漸的消失。

在彼時,人類的命運,當真和猴子沒什麼差別。不是老虎的食物,就是獅子的點心,又或者是豹子的甜品。

依照當時的食物鏈順序,當老虎捕獵了一頭羊之後,吃得是最好最肥的部分。此時,就輪到了財狼或者其它動物,吃掉動物的內臟。

此時,還輪不到人類來吃,因為腐壞的肉,是禿鷲的美餐。

等到禿鷲享用完畢,才是人類!

也是在此時,人類學會了使用第一件工具,石頭!用石頭砸開骨頭,吸食動物的骨髓!

這就是彼時的食物鏈,人類踏入石器時代之因!

二、智人最終統治了世界

①、本書有第一個有意思的觀點,人類都是早產兒!

因為人類在從猿類向人類進化的過程中,手臂逐漸變得靈活,後來變成完全是下肢行走的動物。也從而,導致人類的骨盆變窄。

也就是說,若是人類在母體呆至足月才降臨世界,那麼唯一發生的可能——就是難產!

想一想,覺得非常有道理!

小時家裡有養牛、羊、馬,以及豬。雖只得幾匹幾頭,也好歹讓我見識了小動物出生的過程。具體的出生當然在圈內,父親不準孩童入內,但小豬小牛生下來就能撒歡地跑,卻讓我記憶深刻。

尤瓦爾·赫拉利給出的解釋,是因為這些動物在母胎內發育足月,四肢已經發育得可以行走,稍微適應世界,便可以奔跑。

所以,此時的人類命運非常悲慘,不但生育困難,同時還是猛獸的食物!

②、人類是何時改變自己命運的?轉機,或許是30萬年前。

當時有一個非常調皮的原始人,學會了玩火,一個不小心,點燃了整個森林。

森林裡的老虎、獅子、野牛等,統統都被燒死了!也是在此時,人類聞到了肉香。從而,人類的改變開始了。

人類開始吃熟食!

別小看這個改變,這是人類之所以成為智慧生物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動物吃生肉,是因為不會生火,也導致食肉動物需要大量的時間進行消化。所以,您看到食肉動物經常吃吃睡睡,這就是原因。

但人類吃了熟食之後,消化的速度較之前快了好多倍!

俗話說,飽暖會思勒個啥!

人類有了空閒,就開始胡思亂想起來。

作者認為,在人類思考了無數年之後,也許是至今7萬年前,產生了基因突變。

這個基因突變,同時讓人類的語言開始了進化!

人類開始能夠描述更為複雜的東西!

這是人類成為智慧生物的第二個重要環節!

能夠描述更為複雜的事情之際,人類的分工就發生了大變化!

原本,人類只能拿石頭砸!有了語言加成之後,人類就有了更細緻的分工,比如在圍獵的時候,有人驅趕,有人圍堵,有人獵殺。

逐漸,形成了部落的社會形態!

三、當人類豐富了語言之後,就發生了認知革命

其實,所有的動物都有屬於本族群的語言。

科學家做過測試,在猴群播放了一段猴子的錄音,結果所有的猴子都朝天上看。科學家嘗試解密,這句話可能是:「老鷹來了!」

科學家還播放了第二段錄音,結果所有的猴子都立即上樹。科學家解密,這句話的意思很有可能是:「老虎來了!」

當然,人類豐富了語言之後,更重大的改變也來了!

這是人類成為智慧生物第三個重要環節!

人類開始用語言描述事件,甚至......描述未來!

在之前,人類的語言很簡單,比如第一人對第二人說:「明天,打獵,一人一塊肉!」第二人點頭,開心得不得了!

但語言豐富了之後,第一人就對整個部落的人說:「明天打獵,你們這座山,我們另外一座山,他們去拾柴火。」

這是什麼?這是用更為複雜的語言,去描述未來會發生的事情。

同時,也導致了人類的聚集!

也同時,由於人類初具文明雛形,導致物種不斷的毀滅!

於是,東非的智人,開始遷移,到達中東,到達亞洲,到達澳大利亞!

也是此時,人類發生了認知革命!語言豐富之後帶動想像力進化,進而產生分配製度,產生了部落,產生了圖騰,產生了信仰!

這也是,民族的前身!

四、農業文明(包括馴養了野獸,如豬、牛、羊、馬、雞、鴨等)

在距今1萬年之前,人類都是過著狩獵的日子。

但是某一天,人類開始種植!

也引出了——本書第二個有意思的觀點,是小麥馴化了人類,而不是人類種植了小麥!

作者認為,並非人類依靠種植小麥而生存。本質上是小麥成功馴化了人類,讓小麥成為地球歷史上最為成功的植物!

也從農業革命以後,人類逐步有了傳承,再往後,人類的歷史進程開始進入封建社會。

結尾

《人類簡史》這本書,是許多創業者最喜愛的書之一。同時,也是小朋友最好的讀物!若有給小朋友拓展世界觀的父母,講故事給小朋友聽,是增進親情的一種好方式!

我是<閒墨繪文>,歡迎各路大神指點,敬請關注+轉發評論......

相關焦點

  •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一部人類歷史的說明書
    「普通動物」的宏偉藍圖人,渺小而偉大的生物,從單細胞生物到腳踏太空,從在非洲大草原跟在鬣狗後面吃生肉,到在頂級酒店裡吃西餐。人類的迅速崛起,簡直不可思議,我們曾是像老鼠一樣不敢暴露、像羊一樣無力、像所有動物一樣苦苦掙扎在食物鏈上的「普通動物」。人類,曾是一種沒有什麼特別的動物。
  • 【漫畫科普】植物正在馴化人類?
    我們通常認為,是人類憑藉智慧馴化了農作物。
  • 它被馴化後,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但有人說這是個巨大的騙局
    人類從一開始也像其他動物一樣靠採摘野果或狩獵生存下來,這樣的生活方式大約進行了200多萬年。本以為人類就這樣簡簡單單的過著日子,但是在大約1萬年前,人類突然改變了之前的生活模式,人類開始關心起一種野草並種植它,不再遷移,在一個地方長期的住了下來。
  • 《人類簡史》:你所以為的,可能只是個騙局
    很多書裡說,人類可以從無數種群中異軍突起,是因為原始人類學會了製造和使用工具。人類崛起最關鍵真的是因為學會使用工具嗎?不,其實八卦和編故事的能力才是關鍵。八卦是刻在人類基因裡的天賦,因為八卦,人類個體之間有著遠多於其他物種間的信息交流。這種信息交流,給人與人之間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人類是唯一一類不同族群間可以密切合作的物種,這與八卦的能力密不可分。
  • 人類馴化動物,使其為人類服務,為何不馴化飛行動物為坐騎?
    的確,人類從智人時期開始就可以說是已經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因為擁有了一定智慧的人類的確比其它動物擁有更強大的綜合實力,然而早期的人類雖然勉強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但對於自然仍然沒有絲毫的掌控能力,在很多方面,動物反而比人類擁有更強的能力,於是聰明的人類開始藉助動物的力量,開始試圖馴化野生的動物。
  • 萬物皆有痕,光從中生:馴化與被馴化,是人類進化史上的奇蹟
    直到翻開《馴化:十個物種造就了今天的世界》這本書,才突然覺得豁然開朗,並讓我開始重新看待自己作為「人」這個物種,是如何與其他物種在彼此馴化的過程中,完成進化的。《馴化》這本書是難得的有關人類馴化史的作品,涉及了人類歷史上十個重要物種的馴化構成,被英國媒體列為與《人類簡史》同一高度的關於人類的著作。
  • 人類進化史,也是一部物種馴化史
    狗是如何成為人類「最好的朋友」的?到底是誰馴化了誰?是狼選擇了人,還是人選擇了狼?假如要探究那些如今已司空見慣的動植物的歷史,我們往往會被帶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而每一種被馴化的物種如何出現?歷來爭論激烈。再講個故事吧。4萬年前,人類以狩獵採集為生。在某個格外漫長而寒冷的冬天,原本以搜尋動物殘骸為食的狼群,受飢餓驅使,靠近了人類的營地。
  • 三分鐘讀懂《人類簡史》
    《人類簡史》可謂是近期非常火的一本書,據說連歐巴馬和比爾蓋茨讀完都愛不釋手呢,那我們就來看看這本書裡有哪些驚掉下巴的觀點吧,結尾有驚喜哦⊙⊙!觀點一:人類不是地球上最成功的生物,小麥才是我們將時間倒退一萬年,在中東一片荒野上,遍布著各種各樣的雜草,而這些雜草中間零散的分布著一些小麥,當然,那個時候的小麥也是雜草,,,那個時候人類還沒有需要定點精耕細作,研究表面森林裡的果實和日常狩獵已經完全足以滿足當時人類的需求,而且營養搭配不會因為長期只吃一種食物而失衡。
  • 《人類簡史》之農業革命,是進步,還是騙局?
    然而到了大約1萬年前,人類的生活方式開始變了,智人開始投入了幾乎所有的心力和時間來操縱幾種植物和動物的生命,比如小麥,水稻和雞、羊、牛。人類從狩獵、採集生活轉變為控制和培育動植物,這次大革命就是農業革命,人類史無前例的生活方式革命。
  • 古巨蜥好幾噸重,它的絕跡竟然與我們智人祖先有關丨書音 王冠傑《人類簡史》
    智人贏呢是得緣於一個基因的進化,這個基因叫AOX2,這個情況當然這個也是猜測,AOX2基因突變之後啊,人的語言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其實我們要說語言啊,很多動物都有語言,有玩過抖音的請舉手,好,也不少,好,抖音上的話有沒有這麼一個段子就是在這表演貓叫,喵喵,然後呢就一群小貓過來,誒誒,誰在叫我。是不是?
  • 從動物到上帝,人類簡史
    因為那時的人類只能跟在虎豹、豺狗後面,撿它們吃剩下的骨頭,用石頭敲碎骨頭,吸食裡面的骨髓。更多時候智人靠採集果實,挖取昆蟲,或捕獵小型動物維生,自身一不小心還會被大型動物獵殺。那時的智人沒有半點威風。可當智人掌握了一個力量強大的工具後,居然一改困境,躍至食物鏈頂端,這個神器就是火。
  • 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為什麼是狗?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就是狗。在人與狗相處的幾千年裡,彼此已經成為了分不開的好朋友。狗的馴化狗之所以被人類馴化,在科學界有幾個假說。第一個假說是人類馴化了小狼。人類雖然比較聰明,但是人類的咬合力以及奔跑速度都不行,需要依賴狼的捕食技巧。而狼又屬於雜食動物,食譜和人類相似,人類可以將自己的食物分一些給它們。所以在過去,狼經常和人類一起捕獵,久而久之就馴化成了狗。再者,狼本身就存在著等級關係,頭狼佔據著統治地位,其他狼要服從頭狼的指揮。
  • 《大英博物館人類簡史》:站在上帝視角,欣賞人類文明!
    它們也從側面反映了人類社會。人與動物的關係。在每一章的同一主題下,跟《大英博物館人類簡史》一樣,匯集了不同地方,不同文化,不同歷史階段的文物來進行講述。插畫家把猴子描繪成優雅地拿著菸斗、穿著毛領大衣,一副紳士模樣,意在諷刺現實,反映的是人類的虛榮和愚蠢。 《大英博物館動物簡史》選取了大英博物館260件動物相關的藝術品。人類對動物有著複雜的感情,無論是作為經濟商品、人類夥伴,還是文化符號,動物都已經深刻地融入到人類社會中,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第2本書:《人類簡史》(以色列-尤瓦爾赫拉利)精華解讀
    他們長期而穩定的定位在食物鏈的中間位置,靠著採集植物果實、挖找昆蟲、追殺小動物為生,甚至是跟在更強大的食肉動物後面吃些剩下的腐肉,為此人類的早期的專長之一,便是利用石器敲開骨頭以獲取裡面的骨髓█ █ 同時,人類還需要擔心大型食肉動物的捕殺,直到十幾萬年前這一點也未能徹底改變,但他們已經擁有嚇走獅子的能力,而要到十萬年前隨著東非大陸的智人崛起
  •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讀書筆記導圖分享
    今天分享的書籍是《人類簡史》。本書作者是尤瓦爾·赫拉利是以色列歷史學家,出生於1976年,牛津大學歷史學博士,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歷史系教授,代表作為《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尤瓦爾·赫拉利擅長世界歷史和宏觀歷史進程研究,是學界公認的「青年怪才」。從十萬年前有生命跡象開始到21世紀資本、科技交織的人類發展史。
  • 《人類簡史》中那些令人驚豔的道理
    《人類簡史》是新銳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的成名之作,這位年輕的以色列人給我們介紹了從石器時代智人演化直到21世紀政治和技術革命的整個「人類史」。讀完這本書你會感覺這不僅僅是一本「科普類史書」,作者融合了「生物學」、「政治學」、「心理學」等多學科角度駁斥了「人類中心主義」說法,質疑了人類給包括人類自身的其他物種造成的痛苦與毀滅,提出了強者對話語權的掌握是來自於虛構故事的構建,討論了人類對「快樂」、「延長壽命」的需求能否用技術便能達到,最終提出了他的終極關懷:智人演化到底是進步亦是自我毀滅。
  • 人類簡史摘抄及感悟
    翻譯者林俊宏博士談到《人類簡史》的翻譯過程時,說:「現代產業裡的譯者多半不再像是過去苦心孤詣的譯者得獨立面對所有問題,而是有一群夥伴,一起走在偉大的航道上」。一本書的出版背後有一大群人的努力。而《人類簡史》的翻譯工作更是得到作者赫拉利的加持:「提到本書的英文版是以英美讀者為考慮,舉的多半是西方讀者較熟悉的例子,但希望編輯及譯者要以華文讀者為考慮,如果能有更貼切的例子,不妨和他討論修改。而且如果過程中有什麼疑問,都歡迎直接寫信向他詢問。」因為多方的努力,才有了現在中文版的《人類簡史》。
  • 《人類簡史》
    人類可以說坐上了生物學有史以來最致命物種的寶座   對全世界上所有的大型動物來說,這場人類洪水的唯一倖存者可能只剩下人類自己,還有其他登上   即使到了今天,雖然人類有著種種先進科技,但食物熱量超過90%的來源仍然是來自人類祖先在公元前9500年到公元前3500年間馴化的植物:小麥、稻米、玉米、馬鈴薯、小米和大麥。
  • 世界讀書日,《人類簡史》推薦——講述人類從動物變成上帝的書
    或許有人會很茫然不知該看什麼書,那麼筆者就給大家推薦一本書——《人類簡史》。《人類簡史》的作者尤瓦爾·赫拉利是以色列的青年歷史學家,到目前,他出版了三部簡史。《人類簡史》、《未來簡史》和《今日簡史》。《人類簡史》是他簡史三部曲的第一部,2012年首次出版,暢銷全球,在全球範圍內都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他以一個較為宏觀的視角,講述了人類從動物進化到現在,甚至成為神的歷程。
  • 既然動物可以被馴化,為何人類不去馴化食肉動物?比如說鬣狗
    要知道狗是人類最忠實的夥伴,那麼你知道嗎?狗是通過狼馴化而來的!人類從古時候就有馴化動物的習慣,但是相比較而言食肉動物馴化的比較少,要知道人類馴化食肉動物最成功的例子就是狼了,那麼鬣狗這種戰鬥力強大的動物為什麼沒有在人類的馴化名單中,這裡面有許多因素造成,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