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的水果與新鮮的蔬菜,在營養成分方面有很多的類似之處;比如,都含有豐富的水分、豐富的膳食纖維、礦物質以及維生素。脂肪、糖類物質含量極低,都屬於低能量食品。所以我們經常把果蔬歸為一類,給人體補充營養。
果蔬具有不可替代性,然而不適合作為主食替代品
水果與蔬菜均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與礦物質,可以促進胃腸蠕動,吸收腸道中的多餘的脂肪與「壞」膽固醇等有害物質,形成大量糞便排出體外,所以具有清腸排毒的功能。
由於果蔬中含有的能量極低,所以一些減肥人士經常不吃主食(米飯或麵條),改吃些水果、蔬菜來維持人體對能量的需求。其實穀物中含有更豐富的多糖,是人體最佳的能量來源,若用水果與蔬菜來取代主食,一方面容易造成營養不良,同時也會加重胃腸負擔,所以蔬菜與水果也不是吃得越多越好,不適合作為主食的替代品。
多吃水果能否代替吃蔬菜?
水果的味道更容易讓人接受,所以不少人經常用多吃水果來彌補不吃蔬菜的損失。事實上,水果和蔬菜營養結構也是有區別的,都具有不可代替性。
水果與蔬菜營養成分有3大區別:
水果中糖類更豐富
蔬菜中含有少量的糖類物質,主要是可消化多糖(澱粉),這種糖類吸收慢,利用率相對較低。
而水果中的糖類主要是果糖,屬於單糖,吸收快利用率更高。
當然,不同的水果中含有的糖分濃度不同,有些非常高,比如荔枝、葡萄、榴槤等,若製成果乾或果脯的話,就不宜進食過多,尤其是老年人。
從糖類物質來說,水果中的能量要高於蔬菜,且吸收利用率更高。所以水果更適合作為零食,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及時給人體補充能量。
蔬菜中粗纖維更豐富
蔬菜中含有的粗纖維更豐富,是人體膳食纖維主要來源,在促進胃腸的蠕動、清腸、排毒方面更具有優勢。
如此,就更加適合作為配菜,與主食、肉類等食物共同進食,可以阻止人體吸收一些不好的脂肪與「壞」膽固醇,更有利於腸道的健康。
水果中有機酸含量更豐富
水果中有機酸的含量比蔬菜豐富,能刺激人體消化腺的分泌,增進食慾,有利於食物消化。同時,有機酸對維生素C的穩定性也有保護作用。蔬菜中含有更豐富B族維生素,而水果中含有更豐富的維生素C與果膠,各種礦物質含量也會有所差異。所以,從營養角度來說,水果與蔬菜也是各有千秋的。
新鮮蔬菜與水果是世界公認的最佳的防癌食物,對人體健康而言,都是不可替代的。所以既不要用蔬菜去替代水果,也不要用水果去代替蔬菜,二者兼備,同時搭配些穀物、薯類為主食;肉類包括雞蛋、牛奶等食物,才能更好地為人體健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