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開採「攔路虎」:技術屏障還是管理壁壘?

2021-01-12 華夏經緯網

    英國石油公司「深水地平線」鑽井平臺發生爆炸並導致原油洩漏後,美國政府將墨西哥灣海面500英尺(約合150米)以下的深海石油開採暫停了6個月。在我國海洋石油開採多次發生安全事故之際,相關企業和政府機構卻對深海石油開採仍抱有巨大的雄心壯志。

工信部裝備工業司船舶處處長由淑敏日前透露,工信部已編制完成《海洋工程裝備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未來十年將重點突破深海裝備的關鍵技術。

我國在深海開發技術方面才剛起步,目前主要是進行的是淺海石油開採。2010年中海油海上油氣年產量首次突破5000萬噸油氣當量,比2005年翻了一倍;隨後,進軍深海的計劃便加快了實施步伐。

快速擴張的同時也給安全生產留下了不小的隱患。在淺海石油開採仍然事故頻出的情況下,我國將如何面對深海?以我國目前海洋石油開採的技術設備和管理水平,能否勝任難度更高的深海石油開採呢?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能源經濟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員陳衛東認為,海上石油開採是非常複雜的技術,目前尚沒有一個國家或公司可以完全獨攬所有的技術,也沒有哪項技術可以包攬開採幾十年。對於渤海溢油這種此前從未發生過的突發事故,企業只能不斷提高技術標準來應對開發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

山東大學威海分校海洋學院王亞民副教授說,我國海域的海洋石油開採有很大部分都是中海油與國際石油公司合作進行開採的,也就是說現在所使用的技術設備都是世界先進水平。但是,安全事故卻接二連三地發生,表明中海油在管理上存在很大的漏洞。要開採更多的海洋石油,提高管理水平必不可少。

除了技術和管理上的問題,我國相關法規的制定和執行都存在問題。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環境資源能源專業委員會委員夏軍律師表示,早年相關部門要求進行海洋石油開採的企業對其開採行為購買保險,但是絕大多數海上油氣開採在實際執行中都沒有或者很少購買保險,企業總是抱著僥倖心理。

「未來要加大力度督促相關法規得到嚴格執行。」夏軍說,而且應該根據海洋石油開採的長遠規劃,相應地制定更完善的法政法規和行業標準,這樣才能強化海洋石油開發的安全規程,減少再次發生類似事故的可能性。(第一財經日報 作者 徐沛宇)

 

責任編輯:胡光曲

相關焦點

  • 開採海洋礦產資源的可持續之道
    圖片來源:Pexels人類所生存的世界面臨著諸多挑戰,比如控制氣候變化和保證人人擁有負擔得起的清潔能源,而海洋則握有解決這些難題的鑰匙。這些難題之一是如何滿足全球對關鍵礦物不斷增長的需求,以支撐基於可再生能源與技術的未來社會。
  • 海洋石油工程項目成本管理研究
    關鍵詞:海洋石油工程;項目管理;成本管理1引言由於海洋石油工程建設項目具有建設風險高、海洋運輸、長期合同量大等特點,客觀要求是企業必須重視海洋石油工程的施工質量和施工安全,以此作為建設成本的前提。中國海洋石油工程相關技術已經發展了幾十年,其工程造價管理體系日益成熟,基本形成了完整的工程造價管理模式。
  • 海洋石油合作開採模式待完善
    業內專家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康菲公司和中海油的侵權責任最終有待法院做出判決,但是目前生態索賠和經濟索賠連立案都沒開始,該調查報告的發布對索賠並沒有實質意義;而相關部門應深刻反思目前的海洋石油合作開採模式。
  •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提出破解可燃冰開採難題的中國方案
    日前,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自主研發的關於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開採方法的兩項國家發明專利技術和兩項國際發明專利技術獲得授權,為可燃冰開發提供了新思路。可燃冰如何開採、開採難在何處?記者近日探訪了青島海地所,揭開可燃冰開採的神秘面紗。
  • [視頻]Ocean Cleanup團隊開測海洋垃圾屏障
    團隊表示,其希望通過 600 米(2000 英尺)長的浮動屏障和洋流,來處理該區域的大量漂浮廢棄物。如果一切順利,該項目有望在五年內清理掉半數。海洋垃圾清障項目的其中一截在初期會進行所謂的拖網測試,即通過船舶拉著 120 米(400 英尺)長的一截屏障,在距離金門大橋 50 海裡(92 公裡)的開放水域,泡個兩周以上的時間。
  • ...與SWCC建立戰略夥伴關係,舉辦稀有金屬和採礦用海洋滷水開採...
    國際海水淡化協會日前宣布,它與鹽水轉化合作組織(SWCC)建立了戰略夥伴關係,將於2020年4月8日至9日在沙烏地阿拉伯朱拜爾舉辦稀有金屬和礦物海洋鹽水開採創新國際研討會。該研討會由瑞典海水淡化技術研究所在肯亞環境、水和農業部的贊助下舉辦,旨在為專家科學家、應用研究人員、實踐者提供一個論壇,和創新者分享他們在礦產和金屬開採方面的最新技術和經驗。專題介紹的重點將是先進到概念證明的技術和系統,這些技術和系統有可能以低於地球採礦和傳統生產方法的成本生產礦物和稀有金屬。
  • 青島海洋所在天然氣水合物開採出砂管控領域取得新進展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麗平近日,能源領域國際頂級學術期刊Energy(IF=6.082)在線發表了題為《Optimization and Analysis of Gravel Packing Parameters in Horizontal Wells for Natural Gas Hydrate Production》(海域天然氣水合物開採水平井循環礫石充填參數優化與分析
  • 多種技術設備自主研發 開採可燃冰有望再提速
    多種技術設備自主研發,產業化進程邁出關鍵一步開採可燃冰 有望再提速(解碼)核心閱讀日前,我國海域可燃冰第二輪試採圓滿成功。經過前期的理論研究和實驗,這次試採創新利用水平井鑽採技術,使用了多種自主研發的技術設備,有效提高了產氣規模、開採效率。
  • 川普政府擬擴大海洋油氣開採
    新華社華盛頓1月4日電(記者江宇娟 高攀)美國內政部4日公布2019年至2024年外大陸架油氣發展計劃,建議向油氣開採行業開放美國超過90%的外大陸架區域。  根據新計劃,美國將出租阿拉斯加沿岸、墨西哥灣、太平洋、大西洋等水域的47處潛在油氣區域。這也是美國政府此類計劃中提出的最大租賃規模。
  • 財經觀察:川普政府擴大海洋油氣開採計劃惹爭議
    新華社休斯敦1月21日電財經觀察:川普政府擴大海洋油氣開採計劃惹爭議  新華社記者高路 劉立偉  美國內政部本月初公布2019年至2024年外大陸架油氣發展計劃,建議向油氣開採行業開放美國超過90%的外大陸架區域。這份計劃一經公布便在美國國內引發爭議。
  • 中國海洋礦產資源分布、深海開採最新情況
    「海洋是人類巨大的資源寶庫,蘊藏著極為豐富的礦產資源。由於礦產資源的不可再生性,我們必將把目光轉向海洋,進入共同管理海洋、共享海洋資源的新時代。」——何文波,5月12日中國五礦成為國際海底管理局第19個多金屬結核勘探合同的籤訂者。
  • 建大型開採模擬裝置,重慶這所高校重稠油開採技術如何「走在前面」?
    這個裝置,可從線性、平面、立體3個維度,模擬高溫高壓環境下重稠油的流動,從而攻克相關開採技術難題。這個裝置的成功研發,讓重慶科技學院複雜油氣田開發理論與技術創新團隊重稠油開採技術達到領先水平。重稠油在海洋、陸地都有分布其特點是密度大、粘性強地層條件不易流動,因此不易開採
  • 中國海洋採礦船舶技術「出海」
    借南北兩車合併東風,中國北車旗下船舶與海洋板塊也傳來捷報。日前,中國國際商會工程船舶委員會聯合北車船舶與海洋工程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北車海工」)和上海崇和實業有限公司(下稱「崇和實業」)在上海發布我國首個海底礦業特種船整體方案,我國海底採選礦裝備關鍵性技術實現突破。
  • 為什麼是海洋,還是海洋?
    海洋是維持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空間,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動力能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和化學資源。全球海洋專屬經濟區內蘊藏著世界已探明石油儲量的87%,提供著世界漁業產量的94%。海洋還是國際經濟交流的主要載體,國際貿易量的95%是由海運完成的。大規模合理有序、可持續開發和利用海洋是解決人類21世紀陸地資源的逐漸匱乏、人口的膨脹性增長的重要途徑。
  • 簡單的氣泡「屏障」如何幫助解決海洋塑料垃圾問題?
    而現在荷蘭初創公司The Great Bubble Barrier正在與該市的水務局和阿姆斯特丹市政府合作進行為期三年的Westerdok試點計劃,推出一個新的氣泡「屏障」,目的是阻止塑料垃圾流向大海。
  • ...倫理成「攔路虎」-肥厚型心肌病 編輯技術 鹼基序列 剪刀 倫理...
    原標題:韓國將基因編輯技術拱手讓人 倫理成「攔路虎」  原標題:「基因剪刀」剪不斷倫理「糾纏」  8月2日,英國《自然》雜誌將一篇論文公之於眾:美國科學家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修正了未被植入子宮前的人類胚胎中的、與遺傳性心臟疾病「肥厚型心肌病(HCM)」有關的基因變異。
  • 「十三五」期間海洋開採石油(天然氣)進口物資稅收政策明確
    原標題:「十三五」期間海洋開採石油(天然氣)進口物資稅收政策明確 摘要 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日前發布通知明確了「十三五」期間在我國海洋開採石油(天然氣
  • 小技巧可讓海洋石油開採更經濟環保
    新華社北京7月6日電 英國科學家提出,對現有的海洋石油開採方法稍做調整,提高灌注的海水溫度,就有可能減少石油中硫化物的含量,從而降低成本、減少工作人員所受的健康威脅。  在海洋石油開採中,硫酸鹽還原菌帶來的損失是一個重要問題。
  • 重慶科技學院重稠油開採技術研發國際領先——
    這個裝置,可從線性、平面、立體3個維度,模擬高溫高壓環境下重稠油的流動,從而攻克相關開採技術難題。這個裝置的成功研發,讓重慶科技學院複雜油氣田開發理論與技術創新團隊重稠油開採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11月26日,重慶日報記者對該科研團隊進行了採訪。
  • 都知道核武器的原理,卻還是造不出核武器,其實技術壁壘在這裡
    是什麼成為了阻止核武器擴散的關鍵技術壁壘呢? 核武器的原理簡單來講就是「鏈式反應」,何為鏈式反應呢?我們知道製造核武器的關鍵原料是鈾235,這是一種獨特的元素,當鈾235吸收了低能中子之後,便會發生裂變,從而釋放巨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