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用於傳播信息的現代通信網絡主要包括電信網、計算機網和廣播電視網,在上世紀90 年代,我國嚴令禁止三者涉足對方業務範疇,而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社會信息化需求的增加,今天北京韭菜科技就來挖一下OTT的前身。2001 年,國家「十五」計劃綱要明確的提出了三網融合政策,打破了此前兩大陣營的政策壁壘,明確了相互進入的準則,在隨後的發展過程中,相繼出現了多種融合形態及創新的業務模式,OTT 網際網路電視就是其中極具代表性的一種。
北京韭菜科技發現OTT 網際網路電視產業是從2010年開始起步的,那之前的時間,中國消費者都是通過怎樣的渠道看電視的呢?又或者說,OTT的最古老前身是什麼呢?下面由北京韭菜科技為大家一一細數。
八十年代,沒有電視機頂盒,只有魚骨天線,家裡電視機能收到多少個電臺,完全取決與屋頂天線的高度。到九十年代末期,VCD開始在神州大地蔓延,各種跌延起伏的情節和包羅萬象的人物竟然裝進一個巴掌大的塑料片裡,VCD經過短短幾年的野蠻生長,成為了家庭客廳的主角。再後來,高畫質電視開始面世,逐步取代老一代的CRT電視,清晰度更高的藍光機理應和高畫質電視一起迎來大的發展機會。2000年以後,模擬電視機頂盒普及率大幅度提高,清晰度更高的DVD逐漸替代VCD,在客廳兩者平分秋色,DVD碟機到2005年到達鼎盛時期,其時第二代電視機頂盒——數位電視機頂盒開始推廣,就在廣電收費收到手發軟的時候,一種不起眼的產品開始胎動,市場定義為硬碟播放器,最早可以追索到2005年,它以硬碟為載體替代光碟,播放網際網路上的圖片、音樂和電影格式,通過AV或色差線連接電視機,這就是第三代電視機頂盒——網絡電視機頂盒前身的雛形。行業真正的變遷發生在2008年,冠絕音視頻壓縮率之巔的RM/RMVB格式電影,穿梭在電信512K-2M的管道中,幾乎成了國內網絡電影的標準格式,但這種播放形式緊緊依賴於電腦播放,恰逢此時,美國晶晨科技(AMLOGIC),於2007年底前瞻性地推出了用DSP解碼RM的晶片,俗稱硬解碼。這一晶片很快在電視和電視盒市場得到應用,催生了新生代的硬碟播放器和流媒體電視產品。2009年開始隨著高畫質電視普及率的提高,硬碟播放器也從標清解碼輸出過渡到1080p高清解碼輸出,市場俗稱高清播放器。隨著網絡帶寬的進一步增加,市場上出現了支持網絡在線的顛點播機頂盒。2013年,繼小米推出「小米盒子」後,一系列的「盒子」品牌紛紛問世,2017根據市場研究機構eMarketer的最新數據,今年有1.68億人將使用聯網電視,比去年增長了約10%。網際網路正改變人們看電視的習慣,OTT大屏給予用戶重新回歸客廳大屏的契機,以家庭場景為中心的「客廳經濟」也將在此迎來二次騰飛。
總結了這麼多,北京韭菜科技認為科技的進步必將推動時代新的變革,智能時代的來臨,也必將會催生出新的經濟業態。隨著新時代需求的提升和改變,帶給消費者的享受,從「魚骨天線」發展到「OTT大屏」,更能說明,消費的需求「永遠是第一生產力」而對於OTT大屏商業模式的探索,像韭菜科技有限公司等一些系列OTT領域專業的大數據平臺,會持續關注和洞察OTT行業的發展動態和趨向,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的福利與驚喜,用科技的力量將生活變得更好!
本文為企業宣傳商業資訊,僅供用戶參考,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鳳凰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