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子流:魚骨天線的拆留關乎「半開放」還是「真開放」

2021-01-11 南方都市報·奧一網

    ◆黎子流,生於1932年,廣東順德人。1974年起,任順德縣委副書記、書記、佛山地委委員;1983年,任江門市委書記;1989年12月,任廣東省經濟特區辦公室主任;1990年5月至1996年8月,任廣州市代市長、市長;1998年8月,正式退休。

    1982年,黎子流與南下視察的胡耀邦,曾經有過這樣的一段對話———

    胡耀邦:你對香港電視怎麼看?

    黎子流:總書記是想聽真話還是聽假話?

    胡耀邦:那還用說,當然想聽真話。

    黎子流:第一,香港電視沒有反黨反社會主義,也不宣傳社會主義;第二,香港節目也不黃色,最多穿穿泳衣;第三,香港電視的市場信息來得快,看了對抓經濟有好處,就是廣告太多、商業味太濃。

    胡耀邦:我在深圳也看過,確實沒有啥。

    ……

    迎著初夏的陽光,81歲的黎子流靠在沙發上,接受南都記者的專訪時回憶了上述對話。時隔30多年,這位當時的順德縣委書記、廣州的老市長,對魚骨天線拆除風波涉及的人和事甚至是時間,都記憶猶新。

    上世紀80年代初,改革開放還處於「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那個時期,從中央開始到地方,都三令五申抵制魚骨天線、「香港電視」。緊鄰廣州的順德,卻在縣委內部通過了「關於可以收看香港電視的決議」,並相互口頭傳達。

    談開放,輿論無疑是第一道關口。提及當年,黎子流指出,「魚骨天線的拆或留,關乎『半開放』還是『真開放』的問題」。

    後來,這種大膽的辦法還被形容為「紅燈論」———遇到綠燈快步走,遇到黃燈小心走,遇到紅燈繞道走。

    今天看來,香港電視已經從各個層面深刻地影響著廣東。雖曾受到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但這一放,卻再也沒有回頭路。

    群眾無法強迫 他們手中往往掌握真理

    [旁白]黎子流在順德當公務員的時間,長達33年。在他眼中,這個地方有點特別———鄰近港澳、背靠省會城市廣州,經濟發展得特別快,想搞什麼名堂總能做成,但卻不怎麼聽話,總之一直是讓領導操心的地方。

    1978年某天,佛山地委召集區域內所有縣城的「一把手」,開了長達4小時的會議,要求大家表決心拆「魚骨」,其中就有黎子流。

    南都:上世紀70年代末,順德居民架設魚骨天線的情況是怎樣的?

    黎子流:那個年代,電視開始進入少數人的家庭,有港澳同胞從外面把電視帶進順德,這些電視機能接收香港的翡翠臺和亞視臺,只需要一根帶有放大器的魚骨形天線就行。很快,順德到處都是魚骨天線,連農村都有。對此,上級是嚴厲批評的,要求拆除魚骨天線,不只佛山地區,全省都一樣,若不拆除,相關領導都要受紀律處分。

    南都:對於上級的要求,順德是如何應對的?

    黎子流:佛山地委曾經召集我們開會,從上午9點一直談到下午1點多,沒吃午飯,要求我必須拆除所有魚骨天線。我發言說,對上級拆魚骨的指示,順德也有向群眾傳達,但講來講去,還是講不通。為什麼群眾不願意拆呢?我自己連看了3個晚上的香港電視,覺得沒問題啊。香港節目及時傳播了科技、金融信息,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廣告太多。

    南都:當時你在家有架設魚骨天線嗎?

    黎子流:我不豎「魚骨」,不代表我能掌控我的家人。當時正值郎平所在的中國排球隊打美國隊,我的兩個兒子就說「爸爸,你今晚下樓去睡吧,我們撐起魚骨天線,看中國拿五連冠」。當時,國內的電視起碼隔兩三天才能看到,香港電視卻是現場直播。兒子和我說,凌晨5點看完,就收起魚骨天線。

    看女排,那是一種愛國,沒什麼好指責的。但回頭想想,我是領導,連自己的兒子也搞不定,又怎麼去說服群眾呢?群眾是強迫不了的,事實上,他們手中往往掌握真理。

    群眾想幹的事你制止,要每家每戶派一個警察才能夠做到。問題是連警察都想看,你該怎麼辦?所以我只能堅守一條,順德縣委機關辦公的地方,不豎魚骨天線。至於群眾,我無法保證,要怎麼處分,就怎麼處分。

    內地不是天堂 香港也不是地獄

    [旁白]1980年,時任順德縣委書記黎子流,帶著縣長、副縣長、重點部門的黨委書記等10人,經過層層申報,獲得了到香港考察的機會,加深了對香港的認識。11天、11個人、4輛車,黎子流用「偉大的建設」來概括自己的感受。

    南都:改革開放之初,要去香港考察,困難很大?

    黎子流:「文革」之後,估計我是全廣東首個帶隊去香港考察的縣委書記。當時的手續,足足搞了半年多。考察的理由是,順德有很多親人在香港,數量達到二三十萬。香港有許多精英人士祖籍在順德,包括李兆基、梁潔華、梁銶琚等等。他們邀請我們前往考察。

    我帶隊的10個人裡,有順德縣縣長、副縣長,重點部門的黨委書記。究竟讓不讓我們去,上級批覆十分慎重。

    南都:去了以後有什麼感受?

    黎子流:當時有一種聲音稱,香港是資本主義,香港是地獄。

    我們在香港考察了很多地方,包括市容、環境、交通、生活,高端的、底層的。那裡的有錢人,可以住在半山,佔據一大片山頭,窮人住在遷徙區,房子擠不進兩個人。但總體觀感是,香港的建設很偉大。

    香港的海底隧道給我留下了很深印象。香港這麼小的地方能建設得這麼好,規劃科學合理。我們更加堅信,內地不是天堂,香港也不是地獄。

    南都:這次的考察,對順德的魚骨天線政策有影響嗎?

    黎子流:香港遊一下子開闊了我們的眼界,到底哪些東西值得我們學習,可以借鑑,哪些不應該學,都有了個譜。是香花還是野草,總得讓人看看才知道。如果看都不準看,知都不準知,那算什麼?就是愚昧!

    其實,魚骨天線的拆留,關乎「半開放」還是「真開放」的問題。於是,順德縣委當時內部通過了「關於可以收看香港電視的決議」,並且口頭相互傳達。

    有時為了應付上級領導的檢查,也會放幹擾。所以,當順德老百姓晚上突然看到香港電視節目「飄雪花」時就知道,肯定又有大領導來了。

    「一機兩看」有借鑑有抵制

    [旁白]1982年,胡耀邦到順德視察工作,對香港電視留下了「沒有啥」的三字評價。他的意見雖然無法公開傳達,但這無疑堅定了黎子流的信念。

    有一回,任仲夷到順德,向黎子流提了一個問題:「如果大家都收看香港電視,那內地的新聞豈不是沒人知道了?」這下,確實把黎子流問倒了。

    南都:對於順德林立的魚骨天線,上級乃至中央領導,有什麼說法?

    黎子流:1982年,胡耀邦從深圳來到順德。他坐在那裡,很坦率地問我幾件事。其中一件就是,問我怎麼評價香港電視。我說,第一,香港電視沒有反黨反社會主義,也不宣傳社會主義;第二,香港節目也不黃色,最多穿穿泳衣;第三,香港電視的市場信息來得快,看了對抓經濟有好處,就是廣告太多、商業味太濃。然後,胡耀邦回應說,我在深圳也看了,確實沒有啥。

    連總書記都這麼說,看來是能夠放開看了。我直接找上級領導匯報,但他說,喂,子流,胡總書記「沒有啥」這三個字不能講。這就說明了,當年的思想束縛還是很嚴重。改革開放剛起步,觀念還沒有轉變過來。

    南都:當時廣東的主政官是任仲夷,他有和你交流對香港電視的看法嗎?

    黎子流:任仲夷同志曾經到順德視察,專門找到我,談及改革開放和香港電視。他問了我一個問題,假如大家都收看香港電視,那麼內地的國家新聞、國家大事不就沒有人知道了?這個問題就問倒我了。我說,是喔,有道理。

    我就是服道理。我對任老說,這點沒錯,不過香港電視確實有它的優點。於是,我想,要找廣播電視單位談一談最佳方案。如果能架設公共天線,由我們來控制哪些重要時刻應該收看內地電視,哪些時間可以收看香港電視,不就行啦。

    當時,我得出的結論是「一機兩看」,有所借鑑、有所抵制。

    南都:當時任老同意你的這個想法嗎?

    黎子流:他是贊同的,我們後來也真的這樣做了。如今想起來,真的很感謝任老,在他主政期間,廣東對自上而下的拆除魚骨天線指令,採取了「隻眼開、隻眼閉」的態度。

    我們的老縣長就講過,如果只是傳達中央文件,找個中學生就行,普通話好,對著喇叭照著讀。養地方官員做什麼?就是「創造性」執行中央的指示。

    改革開放是要擔負風險,官員就要背起這個責任。所謂「摸著石頭過河」的意思是,摸不著就只能跌下河。

    說穿了,還是不相信群眾

    [旁白]1983年之後,黎子流離開了順德,被調往江門任市委書記。兩地的政治氛圍不同,上任伊始,黎子流甚至會刻意迴避關於魚骨天線拆還是留的問題。在廣東,相關政策一直處於曖昧的灰色地帶中。

    1990年以後,黎子流來到了廣州,擔任市長一職。很快,香港的幾個電視頻道,已經通過有線網絡「受管制」落地。廣東一帶,成為全國唯一能收看境外電視的地方。

    南都:你調任江門之後,看到當地對待魚骨天線政策是怎樣的?

    黎子流:在江門,那真是按照中央的、省裡的指示,警察親自動手去拆。當時,江門的人知道我來當書記,流傳著這樣一句口號,「豎起魚骨天線,迎接新市委」。這是民心所向,但讓初來乍到的我,感覺很難做。

    每個城市的政治氛圍不同,順德有順德的特殊情況。那個時候,江門的經濟發展相對落後,我認為應該大力發展經濟。江門最大的特點就是華僑,我的結論是,在江門,哪個領導不重視華僑就沒有資格當領導。我避開了魚骨天線的問題,集中精力促發展。然而,我也沒有說禁止豎「魚骨」。

    南都:你來到廣州之後,那時廣州看香港電視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黎子流:1990年5月,我進入廣州。沒過兩年,香港的幾個電視頻道,已經通過有線網絡,在廣東「受管制」地落地。不過至今,整個廣東仍然沒有大張旗鼓地說,可以收看香港電視。

    其實,有個問題大家得想清楚,科技和通訊的發展一日千裡。很多消息,不只是香港而是全世界的,都已經通過各種渠道傳播到我們這裡。

    南都:在廣州看香港電視,時不時會出現「迎客松」,你知道嗎?

    黎子流:當然知道。我不做市長之後,有次去爬越秀山,一些群眾圍著我,和我討論這個問題。我說,這種做法說穿了,還是不相信群眾,認為群眾不懂分是非。我們的思想還解放得不夠。現在是寧願錯過一些事,也不願意犯一點錯誤。這種心態是不行的。

    現在信息發達,哪裡有消息能蓋得住呢?當然,網上說的也不全是對的,網絡上也有很多假信息。關鍵在於,我們要實行正確的民主,人道的民主,要更加開放,從政治體制上,實現真正的社會主義民主。

    當時有上級領導說,魚骨天線上天,五星紅旗就落地,所以全部都要拆除,要是不拆除,負責的領導都要受紀律處分。

    群眾想幹的事你制止,要每家每戶派一個警察才能夠做到。問題是連警察都想看,你該怎麼辦?

    ——— 黎子流

    採寫:南都記者 李曉瑛 實習生 王雨 韓宏鑽攝影:南都記者 馮宙鋒

相關焦點

  • 像考古那樣採訪「魚骨天線」風波始末
    最近的「魚骨天線」拆除風波的報導,是其中一例。  一  30多年了,關於「魚骨天線」的回憶就像彗星般,雖早已墜落在人們的腦海深處,但只要一想起,還是會有掩不住的光芒。  沒錯,這樣的題材太適合「新史記」了!興奮過後,我很快陷入苦惱:線索在哪裡?關於30年前「拆魚骨」的故事,官方的公開檔案未見提及,連網絡這個「萬能的神」也起不了作用。
  • 有人為架「魚骨天線」失足喪生!1980年的廣州,」魚骨天線「風波不斷...
    時光倒流至上世紀70年代末,不知當年是誰的發明,把魚骨天線伸進天空,就能接收香港的電視信號,廣州人想看香港電視,全靠它。彼時的廣州,剛剛嗅到了改革開放的氣息,身心卻仍在歷史和體制的捆綁中掙扎。魚骨天線使得人們可以自由窺探這位姓「資」的近鄰:靚麗的服飾、新鮮的食物,批評港督的言論,自賣自誇的廣告,戀人的肆意接吻……活生生的香港,被一下子拉到眼前。
  • 城市瘋起魚骨天線 港風北漸
    時光倒流至上世紀70年代末,不知當年是誰的發明,把魚骨天線伸進天空,就能接收香港的電視信號,廣州人想看香港電視,全靠它。彼時的廣州,剛剛嗅到了改革開放的氣息,身心卻仍在歷史和體制的捆綁中掙扎。魚骨天線使得人們可以自由窺探這位姓「資」的近鄰:靚麗的服飾、新鮮的食物,批評港督的言論,自賣自誇的廣告,戀人的肆意接吻……活生生的香港,被一下子拉到眼前。
  • 紀錄片 | 排汙不排外:保衛魚骨天線
    亮見 主持人:何亮亮 經濟對外開放之後,不可避免的是文化方面的開放。80年代初期廣東各地樓頂的魚骨天線,比任何理論更能說明民眾的選擇。禁是不解決問題的,有序開放是正道,要相信人民,節目做得好,就能吸引觀眾。
  • 魚骨天線讓你暴露了年齡
    撐抬腳(男女老少大事小事)    一連三天,@南都廣州的「廣州新史記」欄目報導了上世紀80年代廣州風行魚骨天線,街坊們收看香港電視臺的往事。一時間,60後、70後、80後紛紛暴露年齡,回憶起自己與魚骨天線的那些往事來。
  • 政府出動消防車強拆魚骨天線 老百姓怨聲載道情緒激動
    為當時的廣東人解決了生活中的一個大難題,魚骨天線問題,對外開放之初廣東沿海地區的家庭只需要用一根竹竿,把帶有放大器的魚骨型天線豎在樓頂,指向香港方向,就可以收看香港的電視節目。兩省會議之後,中央紀委副書記章蘊,專程來到廣東住了半個多月,之後給中央寫了一份調查報告,這份報告對於廣東和任仲夷的個人工作持肯定態度,後來任仲夷得悉,鄧小平把章蘊的報告批轉給了中央政治局的常委傳閱了,他這才感到壓力減輕了很多。 1982年3月底到4月上旬,任仲夷在廣東省三級會議上,提出了三個堅定不移,即打擊經濟領域的嚴重犯罪活動,堅定不移。
  • 「魚骨天線」
    不過,70—80年代開始,廣東人民架起魚骨天線,冒著被抓的風險,收看來自香港的電視節目——無線電視(TVB)和亞洲電視(ATV)。 與此同時,福建人民也用魚骨天線收看臺灣的電視,當時有3個臺,中國電視公司(中視)、中華電視公司(華視)和臺灣電視公司(臺視)。
  • 自製魚骨天線,直收廣州地面模擬信號
    通過了解,發現鄰居家有一種大概兩米長的魚骨天線,直接收120公裡外廣州發射的廣州臺。問了鄰居天線加室外信號放大器一套150元,那是一九九幾年的150元,對於還是學生的我來說這筆錢太大了,只好取消買一套天線的想法。 過了一段時間,家裡有人做裝修工程,有一天拿回來很多廢呂鐵,我就突發奇想:能不能用廢鋁鐵做一個魚骨天線呢?
  • 阿鬥木電臺 魚骨天線的故事
    不過,喚起我更多記憶的,不是電視,而是那時收看電視的一項常用品,天線。 那時還不是有線節目,是通過電視自帶天線或者外置天線來接收信號。 家裡買電視不久之後,爸爸也買了一套天線,在客廳組裝起來,接上線,再綁在陽臺上的木棍上。
  • 開放大學是真大學嗎
    近年來,想提升學歷的考生應該都有聽說過開放大學,其全名為國家開放大學。因是新出來的大學名稱,很多考生都對它充滿著疑問,如開放大學是真大學嗎?開放大學的文憑的有用嗎?等下面小咩來為各位考生解答。開放大學是真大學嗎開放大學,即為國家開放大學,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電大(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是一所具有公益性質且為國家公辦的成人繼續教育高校。該校的分校立足基層,且遍布各縣各市各省。只要有心尋找,考生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它的足跡。那開放大學是真大學嗎?
  • 還記得你家裝的第一根天線是什麼樣子嗎?
    改革開放後,隨著我國經濟狀況好轉,萍鄉的不少家庭也開始有了黑白電視。由於衛星電視和有線電視尚未普及,為了收到更多的電視頻道,電視天線成了人們接收電視信號的主要工具。一段帶有放大器的天線,用竹竿伸進天空,便可接收電視信號。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人們紛紛在屋前屋後上空支起「天線」,接收電視信號。
  • 八木天線
    」,是一種定向天線。這種天線是1928年由日本天線專家八木秀次和宇田新太郎兩人設計的。       用於接收電視信號的所謂「魚骨天線」其實也是八木天線的一種,因為這種天線往往使用了較多的引向器,所以看起來像是魚骨而得名。       因為八木天線具有增益高、方向性強、結構簡單的優點,它被廣泛應用在無線電測向和長距離無線電通信。
  • 玩UV段選八木天線,還是棒杆天線?
    屋漏偏逢連夜雨,昨天,天線歪了,掛住了一根鋼絲繩,雲臺卡住不轉了。很久以前就有這樣的預感,沒想到這個時候出現。如此小的監控雲臺,這麼大的天線,遲早會撐不住的。    其實,這僅僅是我在使用UV八木天線中遇到的眾多問題中的幾個而已。
  • 改革開放40年與我的「考試人生」
    改革開放40年——1978:讓現實告訴未來在我的人生中,有三段關乎「學歷」的考試影響了我整個人生。它們穿越「文革」和改革開放年代,無不映射著時代的光暈和色彩。從影響人生程度看,其中三段關乎「學歷」的考試尤為緊要。它們穿越「文革」和改革開放年代,背後的故事浮現著獨特甚至「另類」,卻又無不映射著時代的光暈和色彩。「文革」中我成了一名工農兵大學生1965年我十二歲,趕上「文革」前最後一次「小升初」統一考試。與當時國際形勢有關,作文考題是「給胡志明伯伯的一封信」。事先雖未「押」題,卻也發揮不錯。
  • 開放世界的創世神學:《荒野之息》還是《賽博朋克2077》
    這樣的疑問促使我們必須從創作者和受眾的兩重角度去看待開放世界遊戲,試圖探索開放世界遊戲的存在形式、發展的可能和對於「人」而言最終的意義:它是對現實究極的擬真還是一種心靈自由的狂想?它與技術發展緊密貼合,它與組成我們的人性和靈魂相近嗎?我們對開放世界的渴求潛意識裡意味著什麼嗎?面對本世代開放世界類型的「泛濫成災」和隨之發現的技術缺失,下一個世代和之後的世代還會如此追捧開放世界嗎?
  • 校園開放日 | 家長:放心+滿意!
    01西安高新區第十六小學2020年8月25日上午,西安高新區第十六小學順利舉行校園開放日暨新生家長會活動。家長代表分享暑假參觀校園的感受,讚美了學校的先進設施,表達了對老師辛勤付出的感謝,對孩子即將開啟的小學生活充滿嚮往。
  • 細數北京韭菜科技OTT前身:從魚骨天線發展到OTT大屏
    八十年代,沒有電視機頂盒,只有魚骨天線,家裡電視機能收到多少個電臺,完全取決與屋頂天線的高度。到九十年代末期,VCD開始在神州大地蔓延,各種跌延起伏的情節和包羅萬象的人物竟然裝進一個巴掌大的塑料片裡,VCD經過短短幾年的野蠻生長,成為了家庭客廳的主角。再後來,高畫質電視開始面世,逐步取代老一代的CRT電視,清晰度更高的藍光機理應和高畫質電視一起迎來大的發展機會。
  • 上海迪士尼今天開放,都開放了什麼項目
    5月11日,上海迪士尼樂園重新恢復開放。上午8時許,上海迪士尼樂園將舉行「是時候,相約奇妙」特別儀式,以此正式宣告恢復運營。儀式結束後遊客將陸續入園。今天,在我們的演職人員和各方的不懈努力和支持下,我們非常高興重新開放上海迪士尼樂園,共同銘記這個充滿歡樂的時刻,期待和歡迎遊客回到這個神奇的地方。」值得注意的是,上海迪士尼也是全球範圍內第一個恢復運營的迪士尼樂園。
  • 開放漆和烤漆哪個好 開放漆主要產品
    家裡的家具一旦舊了掉漆的話,我們就可以從市面上購買一些新的漆來刷,這樣的話,舊家具就能變成新家具了,那麼,要購買的話我們就要看一下開放漆和烤漆哪個好,都希望買一種好漆來使用,這樣的話能保證環保不達標,這樣用的也更加的放心,除此之外,大家還要知道開放漆的主要產品都有什麼。
  • 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人物,餘留芬南仁東入選(內附視頻)
    12月18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新華社記者 王曄 攝12月18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王滬寧宣讀了《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表彰改革開放傑出貢獻人員的決定》。其中,貴州省盤州市淤泥鄉巖博聯村黨委書記、巖博村黨委書記餘留芬,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原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南仁東入選改革開放傑出貢獻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