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柳河縣:葡聚糖大米產業化發展 振興農村經濟

2020-11-22 中國周刊

進入新時代,我國倡導深入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而發展農業生產,對自然環境和技術條件有一定要求,講求因時因地制宜,吉林柳河縣緊跟時代的發展,利用先進的技術,種植人們所需要的葡聚糖大米,通過產業化的發展方式,合理利用當地自然條件,在服務更多人民的同時,也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低成本高產收,轉變農業生產方式

柳河縣創新農業生產方式,從源頭最大限度降低生產成本,高效利用生產資料,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同時通過改善技術方式提高作物產量,由使用化肥轉變為自產微生物發酵肥,全面減少化學農藥和除草劑的使用,以農藝物理生物技術和相關生物措施取而代之,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柳河縣目前常駐人口為38萬,惠澤福葡聚糖水稻種植面積1500畝,按照市面價格估計,其水稻收購價格是普通水稻價格漲幅的20-25%,由於農藥化肥的使用減少,每畝能節約150元成本,帶來的增收約為500元,據統計葡聚糖水稻在2019年為當地農戶增收75萬元,節節攀升的數字也如同長勢良好的水稻般喜人,這對柳河縣未來繼續發展新型農業帶來了極大的信心,而相關人員也預計2020年僅惠澤福葡聚糖水稻的種植將增收1500萬元。由此可見,新型的以葡聚糖水稻為代表的農業產品將會進一步形成資源利用高效、生態系統穩定、產地環境良好、產品質量安全的農業發展新格局,全新的農業生產方式由此展開。

 

國家倡導發展自然的農業生產,柳河縣人民以最高效的方式發展當地經濟,有效地利用土地資源,形成生態穩定的新型農業發展格局,這是目前我國甚至是世界各地都需要學習的地方,因為農業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發展的重要支撐,有了農業發展,人們才有了生產生活的基本條件,柳河縣以惠澤福葡聚糖大米為典型代表的現代農業發展方式,實現了低成本高產量的創收,將會引領一個又一個新的農業發展潮流,從而帶動農業經濟的高效發展。

純綠色無危害,促進農業產品升級

柳河縣利用農作物光合作用原理收集作物生長需要的二氧化碳,能使種植戶減少成本投入20%,提高產量30%,由此在最低成本的基礎上生產出最高產量和質量的惠澤福葡聚糖大米,並且這種產品是完全綠色、有機且純生態的。

種植專家與四川大學合作進行科技研發,在各地進行大量田間試驗,利用火山巖地理特徵、土壤富含有機質、腐殖質,土壤肥沃的優勢,在水稻種植的浸種、育種、大田等環節嚴格技術把關,通過隔離土壤重金屬、降低化學藥劑先進等先進技術手段,不需要使用其他的殺蟲劑及殺菌劑,種植出來的水稻抗病性增強,亦可達到綠色環保的有機效果,種植出的惠澤福葡聚糖大米中β-葡聚糖的含量比普通大米高達10倍左右。

惠澤福葡聚糖大米課題創始人陳樂章在實驗室

經過多年的不斷實驗, 惠澤福葡聚糖大米「β-葡聚糖生態功能農業共性技術」被四川省科學技術廳鑑定為科學技術成果,四川省農科院的專家團隊與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積極合作,聯合推動農業產品升級,其研究報告首次提出葡聚糖大米與柳河縣獨特地理環境的聯繫,研究成果的各項指標均得到廣泛認可,相關研究報告也充分表明該種種植技術為目前生態農業種植技術的典型代表,可廣泛應用於農業生產。

四川惠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獲得四川省科學技術廳頒發的證書

柳河縣人民根據國家對功能性食品的實際需求,利用「β-葡聚糖生態功能農業共性技術」,實現零農藥化肥添加,使葡聚糖大米含有更加豐富的β-葡聚糖營養成分,種植專家從生產基地種植源頭出發,對農特產品的培育、採摘、運輸等所有環節做出嚴格標準規範。真正做到生產純綠色無危害的高質量農產品,有效促進新型農業產品的產生。當地發展以葡聚糖大米為典型代表的新型綠色農產品,推動當前亟需升級的農業產品走進國內國外市場。

大規模產業化,推動振興農村經濟

大規模的葡聚糖大米生產,所帶來的最大益處就是農業產業化發展,吉林柳河縣應時代和人民的需要,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以一縣之力帶動帶動當地甚至全國的葡聚糖大米生產供求,這對於農村地區來說,可以增加經濟收入,也帶來了更多的就業機會,讓當地的人民可以進行勞動,在我國進入全面小康的時代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良好的技術支撐也是柳河縣人民生產葡聚糖大米的主要優勢之一,因為先進的技術不僅可以有效提高作物的產量,而且可以幫助從播種到收割再到包裝運輸等一系列的過程提供便利,而這除了當地人民的共同努力之外,還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大量的財政撥款使得人們可以購買先進的機械、學習先進的技術,從而更好地發展生產。

惠澤福葡聚糖大米課題創始人陳樂章

在目前的發展形勢之下,國家積極倡導循環經濟的發展,而農業的發展自然也需要講求「循環」,綠色自然的葡聚糖大米生產,引起了國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大規模的資金、機器設備的投入,也讓葡聚糖大米的產量有了保證,新型的農業生產模式符合人民和時代的需要,更是新時代發展經濟的有力一環。吉林柳河縣的葡聚糖大米產業化發展,既帶動了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也同樣以最自然的方式回歸了田園,這是農業產品的升級,也是適應經濟發展新需要的突出表現。


來源:華夏小康網

聲明:

1、中國周刊網所有自採新聞(含圖片),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繫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責任編輯:楊文博

相關焦點

  • 大米中的愛馬仕,β-葡聚糖大米有多好?
    它是大米中的愛馬仕它是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人群的福音它是膳食健康的選擇它就是β-葡聚糖大米β-葡聚糖大米是在改良優質後的土壤條件裡利用高科技技術種植,同時生物營養液代替以往的農藥化學等施肥方式,由於無農藥、無殘留以及零汙染,種植出的大米更健康安全,由於大米中含有大量的β-葡聚糖成分,因此取名為葡聚糖大米。
  • 揭秘β-葡聚糖大米:真的是糖尿病人的福音嗎
    可是,β-葡聚糖大米的到來,使得強悍的糖尿比你高也不再那麼的無堅不摧了。β-葡聚糖究竟是什麼呢?據研究,它是一種主要生產於靈芝、松茸、頭等野生菌植物體內的,營養豐厚且易被人體吸收的一種無法人工合成的物質。
  • 吉林:工業經濟穩住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來源:吉林日報吉林日報記者 華泰來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國內外經濟環境複雜多變的客觀形勢,我省突出保產業鏈和市場主體穩定,工業經濟運行取得了較好效果。1月至11月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8%,增速位列全國第2位。
  • 冰雪經濟發展的吉林現象
    二、吉林冰雪經濟發展勢頭強勁  從全國來看,東北地區具有得天獨厚的冰雪資源優勢,發展冰雪經濟優勢非常明顯,是東北振興取得新突破的重要途徑。特別是處於「冰雪黃金緯度帶」上的吉林省,是世界三大粉雪基地之一,發展冰雪經濟更是潛力巨大。
  • 長春市雙陽區入選全國鄉村振興農村創新創業十佳優秀案例
    該區農村創新創業方面的好經驗、好做法,引起了廣大反響,為各個地區農村「雙創」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  近年來,雙陽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吉林省和長春市的決策部署,按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總體要求,緊緊圍繞建設長春城市副中心戰略目標,把農村創新創業作為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重要載體,搭建平臺、落實政策、強化服務、培樹典型,為鄉村振興注入了「雙創」動能。
  • ...助力服務鄉村振興——校長張希通榆考察調研紀實-吉林大學新聞網
    9月21-22日,吉林大學校長張希來到白城市通榆縣,考察當地脫貧攻堅進展,調研學校扶貧工作成效,慰問一線幹部、教師。黨委常務副書記蔡莉,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東北振興發展研究院院長邴正,通榆縣委書記李德明等陪同考察調研。
  • 【多彩視評】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產業革命
    貴州是一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地省份,長期以來,農村產業屬於「農村祖祖輩輩種玉米的傳統、樣樣都有樣樣都不成規模」的粗放型模式,由於先天不足,貴州農業分散生產、粗放低效、結構單一等問題十分突出,2018年2月,貴州提出「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目標直指貴州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 深度融入「一帶一路」 大力發展海洋經濟 加快實現全面振興
    近年來,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有力領導下,吉林振興發展優勢日益突出,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已經成為創新創業的熱土。民革中央一直關注吉林發展,高度重視琿春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建設、推動東北亞經濟合作發展、打造「一帶一路」北向新通道等工作。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助力服務鄉村振興——吉林大學校長張希通榆考察...
    9月21-22日,吉林大學校長張希來到白城市通榆縣,考察當地脫貧攻堅進展,調研吉林大學扶貧工作成效,慰問一線幹部、教師。黨委常務副書記蔡莉,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東北振興發展研究院院長邴正,通榆縣委書記李德明等陪同考察調研。
  • 評論員文章 | 優先發展農業農村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兩次來陝考察,強調要「紮實推進特色現代農業建設」「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全面振興」。剛剛閉幕的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 行業專家獻策產業化發展
    6月15日,論稻蕉嶺·一米驚人——2019中國(梅州蕉嶺)特色絲苗米高峰論壇開幕,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馮彤,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副總編輯王更輝,梅州市委常委、副市長閆景軍,中國種子協會副會長、原全國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鄧光聯等有關領導、企業及採購商代表、廣東省內外部分兄弟縣(市、區)農業農村部門負責人,以及蕉嶺縣新農人代表等300
  • 中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 鄉村振興出現新契機
    中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的十大變化趨勢中國經濟長期向好趨勢沒有也不可能改變,它正在從高速度增長不斷轉向高質量發展,新舊動能不斷接續轉換,短期經濟運行可能出現階段性波動和不穩定,但在整個發展過程中,它將出現十大趨勢性變化,這決定了中國經濟長期發展的潛力和未來前景。
  • 景俊海:形成最大公約數 畫出最大同心圓 為新時代吉林振興發展匯聚...
    景俊海:形成最大公約數 畫出最大同心圓 為新時代吉林振興發展匯聚磅礴力量 2020-12-02 20: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樟樹市發展現代農業助力鄉村振興
    這是該市聚焦「六穩」「六保」,圍繞保障糧食生產、豐富「菜籃子」和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等,不斷擴大種養規模,提升經濟效益,推動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  該市堅持把穩定提高糧食產能放在首位,進一步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強化科技裝備支撐、優化生產區域布局、突出規模示範帶動,連續多年獲評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今年完成糧食種植面積126.96萬畝,總產量達59萬噸以上。
  • 三年足跡遍布東三省 看習近平總書記如何指點東北振興
    同樣,2013年和2015年,在分別參加完遼寧和吉林代表團審議後幾個月的時間,習近平總書記的身影就出現在遼吉兩省大地上。 從遼寧到吉林,再到黑龍江,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已遍布東北三省。「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是國家一項重大戰略。」今天,學習路上帶您回顧總書記這三年在東北大地上的一言一行,看總書記如何指點東北振興。
  • 柳河縣野櫻莓讓特色產業「紅得發紫」
    柳河縣野櫻莓讓特色產業「紅得發紫」 作者:馬強    編輯:郝楊    來源:本臺全媒體資訊中心    2019
  • 龍門出產的「袁隆平大米」你吃過嗎?
    >近年來,龍門以發展「大山經濟」為統領,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著力念好「山」字經,做活「特」文章,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差異化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奮力開創「大山經濟」發展新局面近期,《龍門客廳》欄目將聚焦龍門「大山經濟」發展,推出「大山經濟」系列報導,敬請關注。本期讓我們走進龍門縣絲苗米產業園。
  • 奮力描繪鄉村振興美好藍圖
    青海省委十三屆九次全會強調,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高農牧業質量效益,實施鄉村建設行動。他說,「補針點睛」進一步鞏固扶貧成果,以後,我們把產業發展、就業脫貧和村集體經濟作為鞏固脫貧成果、銜接鄉村振興的最大結合點,創新探索推行「黨支部+公司+合作社+黨員+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這樣既可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又可以增加農村勞動力就業,充分激活鄉村振興帶來的農業循環經濟。
  • 第十八屆農交會把握農業經濟發展脈搏
    本屆農交會由農業農村部、重慶市政府共同舉辦,共有1.2萬餘家企業攜8萬餘種展品參展,吸引各地專業採購商超4萬人。 據介紹,本屆農交會展覽展示面積首次突破20萬平方米,分為公益性展區和市場化展區。 如今,品牌不僅是餐桌上農產品的身份「標籤」,而且正延伸至從田間到餐桌的各環節,農業社會化服務品牌發展便是其中一個重要內容。 金龍魚百年津沽小站稻、盒馬小站稻、福臨門自然香大米……在先正達集團中國展臺前,諸多品種的農產品有個共同特點:全程品控溯源。「MAP beside全程品控溯源是我們最新推出的品牌。
  • 助力中國打造世界冰雪經濟「第三極」 吉林專注做好「雪文章」
    12月4日上午8時30分,長春市松苑賓館會議中心座無虛席,全省冰雪經濟發展大會在這裡召開。這是一次思想深刻、內涵豐富的會議。大會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和「白雪換白銀」「大力發展寒地冰雪經濟,吉林要做好雪文章」重要指示精神,系統回顧了我省從發展冰雪旅遊到做大冰雪產業的實踐。這是一次凝聚發展共識、真抓實幹的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