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賽恩斯編譯多年工作的實踐體會,進行科學研究或寫作學術論文,實質上就是與本學科、本專業權威學者的一種對話,是與本領域、本課題研究的最新最有影響的理論、觀點的一種討論。選題就是要選擇一個前人尚未解決且有研究價值的學術問題。這裡需要強調的是,凡做學問都應有問題意識,也就是明確所要寫的論文解決什麼學術問題,要告訴同行一個什麼樣的觀點、結論,即與他人不同且高明的見解。一般來說,選擇課題應堅持兩個基本原則,一是價值性原則,二是可行性原則。
一、價值性原則。所謂有價值,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是選擇的課題要具有社會價值、實踐意義;二是選擇的課題要具有科學價值、學術意義。
首先,選擇的課題應有社會價值、實踐意義。選擇有社會價值、實踐意義的課題,重要的是要使選取的課題與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求與總目標相一致。從最基本的意義上說,一切學術研究都是通過對學科發展過程中有關問題的探索解決,促進學科的建設和學術文化的繁榮,提高整個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維水平,最終也都必然會對社會文化的積累、傳承和社會文明的進步、經濟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只是這種作用大小有別。
其次,選擇的課題應有科學價值、學術意義。所謂科學價值,主要是指選擇研究的問題能對學科的建設、發展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科學的發展有自己的邏輯,有自身的傳統,帶有自身的特點和規律。選擇研究課題和論文題目,只能從某一學科專業的建設、發展的需要出發,認真考量其在學科體系中的地位,考慮它對學科發展的作用,儘量找到具有較大學術價值和意義的重要問題。學術性是學術論文之本,研究的課題、學術論文的題目是否具有學術價值,決定著學術論文有無學術價值。
選取具有學術價值的課題,最根本的是選擇具有學術創新意義的課題。所謂創新意義,在學術論文中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發現、提出新問題;完善、補充前人的觀點、理論;否定糾正前人某一結論、成說;發掘、提供新的資料;採用新的角度方法,作出新的論證;運用已有理論研究解決社會和學科發展中的迫切問題。
二、可行性原則。選擇課題一方面要認真考慮課題的客觀價值,另一方面又必須考量完成課題的各方麵條件,從實際出發,量力而行,確定大小、難易適中,有條件完成的課題。
1.選擇的課題要難易、大小適中。確定論文的具體題目和論證角度,應該實事求是,既不要貪圖輕便,選擇一個太容易的題目;也不要好高騖遠,貪大貪深,勉強去做一個自己無力勝任、毫無基礎和準備、沒有什麼體會和興趣的題目。
2.選擇有條件完成的課題。需要作者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一是選擇的課題要與個人的能力特點相適應。每一個人的知識結構、思維方式、科研能力結構並不相同。選題時必須從實際出發,確定一個能最大限度發揮個人優勢和特長的研究課題或論文題目。二是選擇的課題要與個人興趣相一致。興趣對科學研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直接轉化為人們對某一問題始終如一、堅持不懈的探索精神,促進產生克服一切困難、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巨大動力。興趣也是調動心理活動的積極性,活躍思維和情緒狀態,產生思維飛躍的重要前提條件。三是考慮其他必要的條件。如: 獲取必要文獻資料的條件、完成課題的時間條件、導師的指導條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