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行:從科技的底層邏輯看未來保險

2020-11-28 IT168

  本文作者:鄭俊——華為中國政企保險行業首席專家

  中國人均GDP已經達到一萬美元,參考其他發達市場的發展歷史,當人均GDP達到一萬美元時,保險行業會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同時,年初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已提出,我國經濟需要構建新發展格局,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階段。保險行業同樣需要思考,未來的保險發展應如何向高質量發展轉型,以什麼方式去構建新的發展格局,科技會在其中發揮怎樣的作用?

  

  一、科技賦能保險

  華為是一家科技公司,並且是一家偏向底層技術的科技公司,今天就從科技的底層邏輯上,講一下「科技賦能保險」的理解。我們今天談論的科技,是指狹義上的信息技術,這種狹義上的信息技術,有三個最本質的要素:聯接、數據和計算,我們現在看到的熱門技術,包括人工智慧、物聯網、區塊鏈等等,都是由這三個要素組成。

  聯接,延伸數字觸角,打通現實世界和數字的界限

  先說第一個要素,聯接。移動網際網路就是一種聯接技術,4G創造的移動網際網路,使我們這個社會的聯接能力大幅提升,包括人與人之間,公司與客戶之間。這種聯接能力的提升,催化了很多非常成功的網際網路公司,包括滴滴、美團外賣、抖音等。而在本質上,移動網際網路的聯接能力其實是消除了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顯著的提升了需求方與供給方之間的觸達能力和撮合效率。那對我們保險行業來說,聯接能夠改變什麼?我們其實不僅僅需要解決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還要解決人與物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我們需要對我們的標的物和他所處的環境有準確的感知,比如車聯網以及無人駕駛,我們需要對車子的狀態有準確了解,還比如物流保險,我們也需要實時跟蹤到物品狀態,健康保險,我們更需要實時關注到人的健康狀態。這就是我說的第一點,通過聯接,特別是5G技術的帶來的聯接能力,解決人和物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數據,核心生產要素,換種方式理解世界

  再來說第二個要素,數據。數據其實是伴隨著聯接產生的,聯接能力的提升使我們的數位化觸角大範圍延伸,而這種數字觸角的延伸讓我們可以收集到更多的數據,用數位化的方式來描述這個世界,幫助我們理解觀察的對象,這個觀察對象包括我們的客戶、包括我們所處的環境、這個城市、包括我們承保的標的物等,更幫助我們更深層的理解各行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運行機制及風險點,從而更好的實現風險防範和保障。保險行業是數據驅動的公司,現在是,未來更是,數據的獲取能力和治理能力會成為保險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也是實現高質量差異化發展的驅動力。

  計算,新的生產力,業務從人力驅動向算力驅動轉型

  接著是第三個要素,計算。聯接能力的提升和數據的爆發必然帶來計算需求的快速增長,除了面對網際網路的海量客戶帶來的算力要求提升,我們還看到計算需求增長有兩個特徵:一是AI計算需求顯著增加;二是邊緣計算需求快速增加。AI算力需求提升,體現的是保險行業貫穿全業務鏈條的智能化轉型,從客戶交互、產品開發和業務運營多維度實現智能化驅動;邊緣計算需求的增加,體現的保險行業生態融合將更加深入,數位化保險業務開展範圍廣泛,甚至深入到鄉鎮之中,為了適應區域業務特徵,融入區域合作生態,保持業務敏捷性,未來的一部分計算會更加靠近業務一線,在業務一線完成數據收集和計算的閉環。誰能夠更好的利用AI計算和邊緣計算的特性來改變業務開展模式,誰就能夠在數位化轉型的路上走的更長遠。

  二、保險公司如何應對變化

  未來科技將持續深入改變保險業務的開展和商業模式的變革。我認為保險公司需要做出三個關鍵動作以適應這種變化。

  在戰略規劃上,持續加深科技洞察力;數位化技術帶來的影響,一定要從戰略高度去看,去看對我們業務邏輯和商業模式的衝擊,去評估未來的業務形態和社會環境對保險服務的需求,而不僅僅是關注日常運營中的一些操作層面的提升和優化。

  在組織設計上,要激活創新。傳統保險公司的組織模式是成熟和穩定的,在這個數位化時代,需要通過一些改變,通過優化組織設計來促進業務和科技融合,加強組織的創新能力和敏捷性,比如建立組織內部的研究院和創新中心,並設計好創新部門與傳統業務、科技部門的協同模式。

  在執行模式上,實現試錯和風險的平衡。需要重點關注科技創新的風險和合規性,特別在數據的獲取和使用方面,需要建立起完整的合規的體系。另外還需要在投入和產出之間,有更寬容的預期,允許一定的試錯成本。

  三、暢想未來保險公司新形態

  5G技術即將進入大規模商業的階段,特別是隨著NA組網模式的5G網絡建設,5G技術將更快速與行業結合,並催生物聯網、區塊鏈、AI等技術實現應用上的爆發。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當這個社會發生巨大變化的時候,保險公司也必然會發生變化。可以對未來做些暢想,未來的保險公司將會具備幾個特徵,一是深度融合的複雜的生態體系,利用聯接能力和數位化手段,保險公司將會融入社會上每個角落和生活場景中,形成一個非常龐大的生態體系;二是保險公司未來會更像是一個全自動、智能化的運營中心,我們將很難依靠人力去覆蓋各種保險場景。未來保險公司的運營模式,就是依託聯接技術所構建的數字觸角源源不斷反饋回來的數據,任何人可以隨時隨地下單買保險,而出險理賠等動作也將會全自動化完成。三是行業會分化整合,保險公司和社會各行業的融合加入,經營領域的差異化會更加明顯,可能在不同領域進一步細分,並在細分領域強化自己的優勢並構建起特殊生態,變成此領域內必不可少基礎服務。

  在「新基建」時代,數位技術的規模化應用將為保險企業的生態變革和業務創新帶來更大發揮空間。華為一直在持續深入洞察保險行業在業務創新和產業升級中不斷產生的技術需求,促進創新ICT技術與保險產業的深度融合。華為及合作夥伴的「懂行」源於運用科技手段幫助眾多保險企業解決業務需求後的實踐經驗積累,涵蓋了數字職場、行業定製混合雲、融合智能數據湖、邊緣計算和AI平臺、分布式核心系統等眾多領域。華為致力於協助保險公司,通過科技的聯接和催化,讓保險更好地與實體經濟融合,構建發展新格局,向高質量發展轉型,讓保險公司更充分地履行社會責任,服務於社會經濟發展,服務於企業的成長和進化,服務於人民生活的安康,真正發揮經濟發展潤滑劑、社會發展穩定器的作用。

相關焦點

  • 從科技底層邏輯看未來保險
    保險行業同樣需要思考,未來的保險發展應如何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從什麼方向去構建新的發展格局,科技會在其中發揮怎樣的作用?保險公司如何應對變化未來科技將持續深入改變保險業務的開展和商業模式的變革。我認為保險公司需要做出三個關鍵動作以適應這種變化。在戰略規劃上,持續加深科技洞察力。
  • 科技能力成底層邏輯
    科技能力成底層邏輯) 9月4日,「2020第三屆華夏時報保險科技峰會」在京召開,慧擇憑藉年度網紅重疾產品「達爾文3號」獲「2020年度人氣健康保險產品」獎項。
  • 潛意識的底層邏輯
    你看,我們總是認為選擇是自由意志的結果。其實不然,任何選擇,都受到潛意識中貪和嗔這兩種底層邏輯的支配。5. 所以啊,不要過於執著於自己選擇,而要認清它的底層邏輯。
  • 2018年中國保險科技高峰論壇在北京順利召開
    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很多行業已經產生了劇變,保險行業的變革也站了十字路口,至於何去何從現在還沒有一個好的方式,也沒有人提出一個好的想法。在此背景下,由《華夏時報》主辦的「2018中國保險科技高峰論壇」於5月26日在北京召開。本屆論壇以「變革、創新、發展」為主題,讓站在行業前沿的監管者、研究者、市場參與者共話行業未來,為保險行業賦能。
  • 分子實驗室:網際網路保險反思
    從定義中不難看出,我們更強調保險的科技屬性,而非金融屬性,同時我們更傾向「科技向善」的一面。這也是我們後面討論的主要方向。從發達國家保險歷史發展進程、中國網際網路產業發展面和網際網路保險演進的基本邏輯看,中國的保險科技發展也有三個發展脈絡。
  • 看完堅果R2發布會,想問字節跳動堅持做手機的底層邏輯是什麼
    看完堅果R2發布會,想問字節跳動堅持做手機的底層邏輯是什麼 2020-10-23 20: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掌握它的底層邏輯你就會了
    但是我們需要通過表層看他們的底層邏輯才行,這樣我們才能升級。02 透過需求文檔的表層看他的底層在大部分咱們搜索需求文檔時,咱們得到的答案一般如下:傳達產品開發需求(我不管,我就是要,按照我的邏輯可以搞定。)
  • 機械行業專題報告:從底層邏輯把握製造業投資機會
    前言機械板塊投資機會分為五大主線:國產替代:底層邏輯分兩類,一類是供應鏈安全,代表性板塊有半導體設備、核心零部件;另一類是製造業比較優勢, 代表性板塊有板式家具、縫紉設備。機器替人:底層邏輯是人工紅利加速消失疊加勞動力成本上升,代表性板塊有工程機械(挖機、叉車、AWP等)、工業機 器人、工具機等。
  • 36氪領讀|直擊本質:洞察事物底層邏輯的思考方法
    對於那些沒空去讀或者讀不太懂的人而言,書摘自然就很有用。第一個標題之所以閱讀量不高,是因為它很平淡,沒能抓住人們的痛點。但第二個標題,則抓住了人們的痛點。看到這個標題後,我們就會產生一個念頭:別人在讀《失控》,但我沒有時間、也讀不懂,如果連這篇書摘了都沒看過,那就落後太多了,應該點進去看一眼。這就是直擊痛點。
  • 未來保險科技中心在哪裡?紐約還是灣區?
    好萊塢是電影中心,舊金山灣區是科技中心,波士頓是教育與生物科技中心,紐約是世界中心。那麼,哪裡是保險科技中心?過去兩年間,對保險科技創業企業的投資成倍增長,僅2015年就高達27億美元。
  • 用能量守恆定律,刷新人生底層邏輯
    那麼現在,就讓我們從能量守恆定律開始,重新思考人生的底層邏輯。以前,我們琢磨的是,怎樣才能跟上這個時代的「變」,從網際網路到移動網際網路,從傳統零售到新零售,從首席市場官(CMO)到首席增長官(CGO)。然而現在,我們要思考的是:在這個世界上,究竟什麼才是隱藏在諸多變化背後的那個「不變」?
  • SaaS創業路線圖(廿七):哲學思維與底層商業邏輯
    李教授的「低端顛覆式創新邏輯圖」非常美,用一張簡單的線條圖就說清楚一個重大的商業邏輯。這個我不展開,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混沌大學」App裡找相關系列課程聽。更有趣的是善友教授對黃錚、王興這兩位創始人的研究。眾所周知,這兩位都是思維能力遠超常人的「異類」,無論背後有沒有段永平這樣的高人指點,他們有這樣的三個特點:熱愛讀書。
  • 「底層的耗子」背後的邏輯
    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許可馨辱華言論上了熱搜,有的網友曬出了她的微信聊天記錄,其中有幾句耐人尋味,比如:「我被一些底層的耗子沾住了,我懶得鳥他們……」我真驚訝這位美國留學生的語言藝術,出了國之後還不到一年時間,竟然把自己的母語忘了,不會說人話了,把輿論她的網民成為「底層的耗子」,
  • 從0到1建立數據分析指標體系的底層邏輯
    SWOT好像也很有道理……今天,我們就來拋開所有這些看起來高大上的理論,從底層邏輯出發,梳理建立數據指標體系和分析方案的底層邏輯。01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指標是什麼?百度百科解釋指標為:預期中打算達到的指數、規格、標準,一般用數據表示。
  • 【收藏】半導體投資底層投資邏輯
    寫在前面:2020年是半導體企業和半導體投資風風火火的一年,二級市場的高市值造就了一級市場的瘋狂,瘋狂背後應該是冷靜的思考和應對,通過2020年投資6個項目的歷練,最近思考半導體投資底層邏輯,跟各個企業和投資機構大佬共勉。   投資尤其半導體投資到底投的啥?
  • 保險科技行業深度研究:未來真正有前景的方向是什麼
    中國網際網路保險未來 10 年:從千億到萬億保險科技產業鏈實現快速的螺旋向上式的發展 如圖 1,在技術應用周期和監管周期的共同推動下,中國網際網路保險的規模經歷了爆發式擴張到收縮又重回增長的螺旋向上式的發展歷程。
  • 【行研】科技鍊金,融匯未來——FinTech行研報告 之 Tech拆解
    本文章節選自《科技鍊金,融匯未來—FinTech行業研究報告》,全版報告下載請點擊36氪研究院。 FinTech是什麼 FinTech 是 Financial Technology (即金融科技)的縮寫,指金融和信息技術的融合型產業。
  • 健身是運動的底層邏輯
    中天體育有氧操廳2018年,中天體育的發展迎來了裡程碑式的成果——4萬平方米中天體育未來方舟城市運動中心正式開業。該運動中心內包含了健身、恆溫泳館、羽毛球、籃球、足球、桌球、少兒體適能訓練、兒童樂蹦館等專業運動場館,且均按照競賽級標準進行建造。
  • 太平洋產險保險+科技保護黑土地|太平洋保險傅帆太創未來藍鯨入海
    3、太平洋保險傅帆:科技將成為保險變革和爭奪的新戰場7月21日,中國太保晚間發布董事會決議稱,同意由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出資成立太保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保金科公司」),註冊資本金為7億元人民幣,持股比例100%。
  • 一線崔問| 歐拉「貓化」的底層邏輯
    作為歐拉品牌營銷的負責人,餘飛總結:「從品牌建立的角度來談,因為我們覺得營銷的底層邏輯,我個人的理解其實就是兩層,第一是製造聲量,第二是把聲量轉成銷量。」顯然,這是一個教科書式的答案,要真正落實到市場和成果上,還需要精準的打法和不一樣的玩法,才能出奇制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