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第一章 總則………………………………………………3
第一部分 市域城鎮體系規劃…………………………3
第二章 城鄉發展戰略和目標………………………………3
第三章 市域城鎮體系規劃………………………………4
第一節 空間管制與協調規劃…………………………………………
第二節 城鎮體系結構規劃……………………………………………
第三節 城鎮功能定位…………………………………………………
第四節 產業發展規劃…………………………………………………
第五節 綜合交通規劃…………………………………………………
第六節 重大基礎設施與社會服務設施規劃…………………………
第七節 歷史文化遺產與風景旅遊規劃………………………………
第八節 城鎮生態與環保規劃…………………………………………
第九節 綜合防災規劃…………………………………………………
第十節 「兩型社會綜改區」建設規劃………………………………
第十一節 新農村建設規劃……………………………………………
第十二節 近期建設規劃………………………………………………
第二部分 中心城區規劃…………………………15
第四章 城市性質與城市規模………………………………………15
第五章 城市規劃區空間管制………………………………15
第六章 城市總體布局………………………………………16
第七章 城市用地布局規劃………………………………………18
第八章 產業布局規劃……………………………………………20
第九章 城市綜合交通規劃…………………………………20
第十章 城市市政公用設施規劃………………………………….23
第一節 給水工程規劃……………………………………………………
第二節 排水工程規劃……………………………………………………
第三節 電力工程規劃……………………………………………………
第四節 電信工程規劃……………………………………………………
第五節 燃氣工程規劃……………………………………………………
第六節 環境衛生規劃……………………………………………………
第七節 殯葬設施規劃……………………………………………………
第十一章 城市綜合防災規劃…………………………………26
第一節 防洪治澇規劃……………………………………………………
第二節 消防規劃…………………………………………………………
第三節 人防和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規劃…………………………………
第四節 抗震規劃…………………………………………………………
第十二章 城市綠地系統規劃…………………………………28
第十三章 歷史文化遺產和風景名勝區保護規劃……………31
第十四章 城市環境保護規劃…………………………………32
第十五章 城市風貌規劃………………………………………33
第十六章 舊城更新改造規劃…………………………………33
第十七章 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34
第十八章 分區控制與空間發展時序…………………………35
第十九章 實施措施與建議……………………………………36
第二十章 附則………………………………36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和嶽陽市城市發展的需要,制定《嶽陽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30)》(以下簡稱「本規劃」),本規劃是嶽陽市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的指導性文件。
第二條 規劃依據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2008.1.1);
(二)《城市規劃編制辦法》(2006);
(三)《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城鄉規劃部分)(2000);
(四)《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辦法》(2010.1.1);
(五)《湖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 規劃》;
(六)《湖南省「3+5」城市群城鎮體系規劃》(2009—2030年);
(七)《嶽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
(八)《嶽陽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
(九)《嶽陽市城市總體規劃》(1996—2015年)
(十)國家、省、市有關法律法規、標準規範及各行業相關規劃。
第三條 規劃空間層次:市域、城市規劃區、中心城區、規劃建設區。
(一) 市域:指嶽陽市所轄行政區範圍,總面積為15019.2km2。
(二)城市規劃區:指城市建成區及因城市建設和發展需要,必須實行規劃控制的區域。具體包括嶽陽市區1463.2 km2(其中建成區86.32 km2);臨湘市白雲鎮相關二個村4.3 km2;嶽陽縣麻塘鎮相關七個村、場和飄尾農場18.2 km2、新開鎮相關三個村14.3 km2;總面積為1500km2(詳見規劃區界定圖)。
(三)中心城區:指城市的規劃建設用地和近郊地區,總面積為375 km2。包括:主城區建設用地及臨近地區,面積170 km2;雲溪城區建設用地及臨近地區,面積137.3 km2;陸城、路口城區建設用地及臨近地區,面積34.3 km2;君山城區建設用地及臨近地區,面積33.4 km2。
(四)規劃建設區:指本規劃的城市建設用地範圍,總用地面積155km2。
第四條 規劃指導思想
(一)堅持科學發展觀,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促進嶽陽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堅持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的發展模式,走新型城市化的發展道路;突出歷史文脈和地方特色。
(三)堅持以人為本理念,確保城鄉居民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建設現代化的濱湖宜居城市。
第五條 規劃期限:2008-2030年。
其中近 期 為2008-2015年、中期為2016-2020年、遠 期為2021-2030年、遠景設想為2030年以後。
第六條 文本中的黑體字條文屬規劃強制性內容。違反規劃強制性內容進行建設的,屬嚴重違反城市規劃的行為,應依法進行查處。
第一部分 市域城鎮體系規劃
第二章 城鄉發展戰略和目標
第七條 區域發展定位
嶽陽市位於「長三角」和「珠三角」經濟區的輻射圈內,是湖南省以長株潭為中心的「3+5」城市群的次中心和首位門戶城市, 地處「長株潭城市群」和「武漢1+8城市圈」的雙重輻射範圍,具備融入「兩區」、依託「兩圈(帶)」的地理區位優勢,將建設成長沙與武漢之間的區域性經濟次中心。
笫八條 經濟社會發展戰略
在「一化三基」和「兩型社會」建設的指導下,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建立以信息化和高新技術為先導,以新型工業和現代物流業為基礎,觀光農業和旅遊業高度發達、笫三產業全面繁榮、城鄉一體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實施科教興市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大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加速國際化進程,加強人居環境建設。
笫九條 城鄉統籌發展戰略
以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以城帶鄉、以工哺農、城鄉互動、協調發展的戰略方針,在完善城鄉總體規劃、深化配套改革、完善公共財政體制的基礎上,統籌城鄉基礎設施、產業結構、人口布局;統籌城鄉資源要素配置;統籌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推動城鄉融合,促進城鄉共榮。逐步形成「體制統一、規劃統籌、資源共享、利益共得」的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笫十條 城鎮發展戰略
按照產業集聚、功能完善,節約土地、集約發展,合理布局、各具特色的原則,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進程;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有機結合、協調發展的原則,積極培育都市圈和城鎮群,形成區域發展合力;堅持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雙輪驅動」的發展戰略,加速人口、資源和其他生產要素的有序集中,統籌推進城鄉協調發展,努力形成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城鎮化發展的新路子。
笫十一條 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詳見附表三)
笫十二條 城鎮人口與城鎮化水平預測
2015年城鎮人口315萬,城鎮化水平55%;
2020年城鎮人口355萬,城鎮化水平60%;
2030年城鎮人口435萬,城鎮化水平70%。
第三章 市域城鎮體系規劃
第一節 空間管制與協調規劃
笫十三條 土地空間分區
將全市土地劃分為禁止建設區、限制建設區和適宜建設區三大類。
笫十四條 禁止建設區及管制措施
(一)禁止建設區:指以保護為主、禁止建設行為的區域。包括生態敏感區、基本農田保護區、文物古遺保護區、基礎設施走廊、水源保護地、礦產資源分布區及其它一些根據需要劃定的保護區。其中生態敏感區包括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生態廊道及用於生態涵養的自然水體等區域。具體詳見表3-1。
禁止建設區一覽表 表3—1
類型 | 具 體 內 容 | |
大類 | 中類 | |
生態敏感區 | 風景名勝區 | 嶽陽樓—洞庭湖、福壽山—汨羅江、龍窖山等 |
森林公園 | 幕阜山、石牛寨、大雲山、五尖山、桃花山、連雲山等 | |
自然保護區 | 洞庭湖自然保護區(含東洞庭湖溼地) | |
自然水體 | 洞庭湖、黃蓋湖、鐵山水庫、龍源水庫、長江、湘江、汨羅江、新牆河、華容河、藕池河等 | |
生態綠廊 | 濱江、濱湖生態綠廊 | |
京廣鐵路、武廣客運專線兩側生態綠廊 | ||
京港澳高速及其複線、杭瑞高速、平益高速兩側生態綠廊 | ||
107、106國道兩側生態綠廊 | ||
201、203、207、301、306、308省道兩側生態綠廊 | ||
基本農田保護區 | 基本農田保護區 | |
文物古蹟保護區 | 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5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5處,縣(市、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75處 | |
基礎設施走廊 | 電力電訊線、輸水乾渠、油氣管道等控制走廊 | |
水源保護地 | 地表、地下水源保護地及其保護範圍 | |
礦產資源分布區 | 地下礦產分布區 |
(二)管制措施
編制專項保護規劃,劃定核心保護區及外圍保護帶,嚴格保護區內的自然山林、河湖水系、森林植被、各類動物等生態資源及歷史文化遺蹟和礦產資源;
嚴禁在核心保護區內進行開發建設,外圍保護地帶要控制高強度開發,適度的開發建設應報上級有關部門審批;
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編制保護規劃,嚴格控制佔用基本農田進行各項非農建設或改變其使用性質;
禁止各類汙染物不經處理或處理不達標排入生態區;
嚴禁在各類禁止建設區進行開發建設;
各類文化遺址、出土文物地址、文物保護單位等應根據相關法律和技術規定劃定保護範圍,禁止在其範圍內進行非保護性的開發建設;
嚴禁在各類礦產資源分布區內進行各種工程設施建設和城鎮建設,已棄置的原礦產資源分布區須進行生態治理,恢復其生態屬性;
禁止對自然山體進行新的非生態農業用地開墾,積極推行退耕還林或進行生態農田耕作,適當恢復其自然生態面貌;
嚴禁在輸水乾渠和220KV電力線、油氣管道等控制範圍兩側取土和進行各項破壞性建設;笫十五條 限制建設區及管制措施
(一)限制建設區包括基本農田保護區以外的各類宜農土地、坡度在15-25度之間丘陵山地、生態環境脆弱地區等,是資源環境承載力較弱、關係城鎮整體生態格局、分布在城鎮各組團之間、呈斑塊狀分布的區域。
(二)管制措施
嚴格保護區內耕地,禁止非法佔用耕地;
組織部分地區退宅還耕,適時進行鄉鎮和自然村落撤併,將農村空置房基地作耕地開發改造,編制土地開發整理規劃;
嚴格控制鄉、集鎮、中心村、基層村農村居民點及工礦區人均用地指標,控制農房分散建設,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植樹造林、綠化荒山、生態治理棄置地;
強化對城鎮功能的服務,維護和加強城鎮間的路網建設;
對汙染性企業及需建設的城鎮市政設施進行科學選址和可行性論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應有利於城鎮的發展和安全。
笫十六條 適宜建設區及管制措施
(一)適宜建設區:指以城鎮高效土地利用為主的土地空間。區內建設密度大,開發強度高,單位面積土地產出效益高;人口聚焦、功能集中、經濟中心地位突出;第二、第三產業在空間上高度集聚。
(二)管制措施
科學編制城(村)鎮體系規劃、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
充分利用區內土地(包括棄置地),建立和完善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產效益;
城鎮建設須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及現狀資源條件,保護區內的山林、植被、水系,、文化歷史、風俗人情、地方風格和空間特色;
嚴加保護城鎮飲用水源地和取水口;
城鎮建設密集區必須進行統一規劃協調,按照設施共建共享,環境共建共保,空間協調統一的原則做好空間利用規劃;
城鎮及城鎮各組團之間應建設生態隔離保護區,改善內外環境,提高城鎮生活質量和美化景觀環境。
笫十七條 區域協調
(一)市域與周邊地區的協調:加強與「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經濟技術等方面的交流與協作,積極承接產業轉移,促進產業鏈的延伸和升級改造;加強與「長株潭」和武漢「城市圈」在產業、技術、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深度協作,實施錯位發展,形成互補型經濟類型;加強接壤地區道路交通、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建立設施共享機制;加快與相鄰地區的旅遊網絡開發;協同保護邊區生態環境;加強與毗鄰區域抵抗自然災害能力建設,提高共同抗災自救能力,形成統一的救助體系;加強相鄰地區文化生活聯繫。
(二)市域內城鎮協調:加強相鄰城鎮間的經濟交流與協作,側重發展不同特色的產業,構建互助共進的經濟發展關係;建立靈活統一的政策機制,消除地方保護,創建良好的內、外發展環境;樹立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觀念,加強各城鎮汙染防治工作;建立資源共享機制;開放商品交易和社會服務市場,取消地域行政制約;協調建設高速信息網、基礎設施網和社會服務設施網,實現全市城鎮「三網」一體化。
第二節 城鎮體系結構規劃
第十八條 空間布局結構
(一)空間布局形態
堅持「城鄉結合、區域一體、重點突破、全面帶動」的方針,按照圈層發展模式,合理布局城鎮,構築「一帶兩圈」的對接南北、聯動東西的城鎮空間布局形態。
(二)「一帶」指中部城鎮發展帶。包括湘江和長江以東、京港澳高速公路以西地區。發展軸線包括京廣鐵路、長江、湘江、107國道、京港澳高速及其複線、長臨城際鐵路,通過發展軸線向北融入武漢城市圈、向南對接長株潭城市群。規劃將引導人口、產業、土地、基礎設施等城鎮建設要素重點向該地區集聚。
(三)「兩圈」指「嶽—臨—榮」都市區和「汨—湘—營」城鎮群。
「嶽—臨—榮」都市區是指以中心城區為中心,包括臨湘市長安鎮和嶽陽縣城為外圍城鎮的都市區,以306省道、杭瑞高速、荊嶽鐵路、嶽常鐵路為發展軸線,以一小時通勤距離為服務半徑,輻射華容縣城、市域西部和鄂南地區城鎮,形成市域北部「3+1」的城鎮空間布局形態。
「汨—湘—營」城鎮群是指以汨羅市區、湘陰縣城和營田鎮為核心的城鎮群,以308省道、平益高速、平益城際鐵路為發展軸線,以一小時通勤距離為服務半徑,並聯平江縣城,輻射市域東部城鎮,形成市域南部「3+1」的城鎮空間布局形態。
笫十九條 城鎮等級結構
將城鎮等級分為五個層次。第一層次:大於50萬(大城市);第二層次:20—50萬(中等城市);第三層次5—20萬(小城市);第四層次:3—5萬(中心鎮);第五層次:1—3萬(一般鎮)。
笫二十條 城鎮規模結構(詳見表3-2)
城鎮規模等級結構一覽表 表3—2
規 模 等 級 | 數量(個) | 城 鎮 名 稱 | 人 口 (萬人) | 比 例(%) |
大城市(50萬人以上) | 1 | 嶽陽市 | 160 | 36.78 |
中等城市(20—50萬人) | 6 | 汨羅、臨湘、華容、湘陰、嶽陽、平江 | 170 | 39.08 |
小城市(<20萬人) | 1 | 營田 | 8 | 1.84 |
中心鎮(3—5萬人) | 14 | 桃林、東山、公田、伍市、李家段、錢糧湖、長樂、羊樓司、注市、界頭鋪、新泉、南江、長壽、筻口 | 50 | 11.50 |
一般建制鎮(1—3萬人〉 | 31 | 黃蓋、定湖、聶市、詹橋、忠防、雙塘、廣興州、許市、萬庾、鯰魚須、操軍、新開、黃沙、柏祥、張谷英、月田、桃林寺、大荊、川山坪、白水、樟樹、南湖洲、湘濱、東塘、甕江、梅仙、童市、安定、加義、龍門、虹橋 | 47 | 10.80 |
合 計 | 53 | 435 | 100.00 |
第二十一條 城鎮建設用地標準
大、中、小城市建設用地應嚴格按100m2/人的上限指標控制;小城鎮按110m2/人的上限指標控制;鄉集鎮和獨立工礦區按130m2/人的上限指標控制。城鎮建設規模詳見表3-3。
城鎮建設規模一覽表 表3-3
城鎮 名稱 | 城 鎮 規 模 | 用地主導發展方向 | 城鎮 名稱 | 城 鎮 規 模 | 用地主導發展方向 | ||
人口規模 (萬人) | 用地規模 (km2) | 人口規模 (萬人) | 用地規模 (km2) | ||||
嶽陽市 | 160 | 155 | 向東、 向北 | 汨羅市 | 30 | 30 | 向東、 向北 |
臨湘市 | 30 | 30 | 向北、 向南 | 湘陰縣 | 30 | 30 | 向南、 向東 |
平江縣 | 30 | 30 | 向南、 向東 | 華容縣 | 25 | 25 | 向南、 向西 |
嶽陽縣 | 25 | 25 | 向東、 向南 | 營田鎮 | 8 | 8 | 向東、 向南 |
羊樓司 | 3.0 | 3.3 | 向南 向北 | 桃 林 | 3.0 | 3.3 | 向西 向北 |
長 樂 | 3.0 | 3.3 | 向西 向北 | 李家段 | 4.0 | 4.4 | 向南 向東 |
東 山 | 4.0 | 4.4 | 向南 向西 | 注滋口 | 3.0 | 3.3 | 向西 向南 |
界頭鋪 | 5.0 | 5.5 | 向北 向東 | 新 泉 | 3.0 | 3.3 | 向南 向西 |
公 田 | 4.0 | 4.4 | 向南 向北 | 筻 口 | 4.0 | 4.4 | 向南 向東 |
伍 市 | 5.0 | 5.5 | 向南 向東 | 長 壽 | 3.0 | 3.3 | 向南 向東 |
南 江 | 3.0 | 3.3 | 向南 向東 | 錢糧湖 | 4.0 | 4.4 | 向東 向北 |
黃 蓋 | 2.0 | 2.2 | 向東 向南 | 雙 塘 | 2.0 | 2.2 | 向南 向西 |
聶 市 | 1.5 | 1.7 | 向北 向南 | 忠 防 | 2.0 | 2.2 | 向北 向南 |
詹 橋 | 1.5 | 1.7 | 向北 向南 | 定 湖 | 1.0 | 1.1 | 向西 向東 |
廣興州 | 2.5 | 2.8 | 向西 向南 | 許 市 | 1.5 | 1.7 | 向東 向南 |
鯰魚須 | 1.0 | 1.1 | 向東 向南 | 操 軍 | 1.5 | 1.7 | 向北 向東 |
萬 庾 | 1.5 | 1.7 | 向西 向北 | 新 開 | 1.5 | 1.7 | 向西 向南 |
月 田 | 1.0 | 1.1 | 向南 向東 | 黃 沙 | 1.5 | 1.7 | 向北 向東 |
張谷英 | 1.0 | 1.1 | 向東 向南 | 柏 祥 | 1.0 | 1.1 | 向北 向東 |
白 水 | 1.0 | 1.1 | 向北 向東 | 大 荊 | 2.0 | 2.2 | 向東 向北 |
桃林寺 | 1.5 | 1.7 | 向北 向西 | 川山坪 | 1.5 | 1.7 | 向北 向西 |
湘 濱 | 1.0 | 1.1 | 向南 向西 | 南湖洲 | 2.0 | 2.2 | 向北 向西 |
東 塘 | 1.0 | 1.1 | 向東 向南 | 樟 樹 | 2.0 | 2.2 | 向北 向西 |
甕 江 | 1.5 | 1.7 | 向南 向東 | 童 市 | 1.0 | 1.1 | 向南 向北 |
梅 仙 | 2.0 | 2.2 | 向南 向西 | 安 定 | 2.5 | 2.8 | 向西 向南 |
加 義 | 1.5 | 1.7 | 向西 向北 | 龍 門 | 1.0 | 1.1 | 向西 向南 |
虹 橋 | 1.5 | 1.7 | 向南 向北 |
第三節 城鎮功能定位
笫二十二條 市域中心城市——嶽陽市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風景旅遊城市,中部地區石化工業基地和現代物流中心,湖南省唯一通江達海口岸。
笫二十三條 市域次中心城市——汨羅市
國家「兩型社會建設」示範城市,「長株潭」城市群循環經濟產業基地和屈子龍舟文化旅遊休閒勝地,長沙與嶽陽之間的物資集散地。
笫二十四條 縣域中心城市功能定位(詳見表3-4)
縣域中心城市功能定位一覽表 表3-4
城鎮名稱 | 職能定位 | 功 能 定 位 |
臨 湘 | 綜合型 | 縣域中心城市。湘北邊貿門戶,湖南省生化工業基地,嶽陽市衛星城市。 |
湘 陰 | 綜合型 | 縣域中心城市。「長株潭」城市群連接洞庭湖、通江達海的重要節點,現代裝備製造配套生產基地、港口物流中心和濱湖休閒旅遊城市。 |
華 容 | 綜合型 | 縣域中心城市。環洞庭湖區域重要的工貿城市,嶽陽市重要的能源基地,市域西部的紡織工業基地和物資集散中心。 |
嶽陽縣 | 綜合型 | 縣域中心城市。嶽陽市衛星城,以陶瓷、製藥、電磁鐵等為主的地方加工工業基地。 |
平 江 | 綜合型 | 縣域中心城市。市域東部的機電輕工基地、紅色旅遊城市和物資集散中心。 |
營 田 | 綜合型 | 區域中心城鎮。環洞庭湖區域重要的飼料工業和生物質能工業基地。 |
笫二十五條 中心鎮功能定位 (詳見表3-5)
中心鎮功能定位 表3-5
城鎮 名稱 | 職能 定位 | 功 能 定 位 |
桃 林 | 工貿型 | 臨湘市南部中心鎮。發展以鞭炮、建材、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工貿型小城鎮。 |
羊樓司 | 工貿型 | 臨湘市北部中心鎮。發展以林產品加工、採礦業為主的工貿型小城鎮。 |
東 山 | 工貿型 | 華容縣北部中心鎮。發展以能源、建材、農副產品加工、旅遊服務為主的工貿型小城鎮。 |
注滋口 | 農貿型 | 華容縣南部中心鎮,發展以農副產品加工、商貿等為主的農貿型小城鎮。 |
公 田 | 工貿型 | 嶽陽縣東部中心鎮。發展以農副產品加工、建材、旅遊服務為主的工貿型小城鎮。 |
筻 口 | 農貿型 | 嶽陽縣東部中心鎮。發展以農副產品加工、商貿等為主的農貿型小城鎮。 |
伍 市 | 工貿型 | 平江縣西部中心鎮。發展以機電輕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工貿型小城鎮。 |
南 江 | 工貿型 | 平江縣北部中心鎮。發展以林產品加工、採礦業、風景旅遊為主的工貿型小城鎮。 |
長 壽 | 工貿型 | 平江縣東部中心鎮。發展以農副產品加工、採礦業為主的工貿型小城鎮。 |
李家段 | 工貿型 | 汨羅市南部中心鎮。發展以家俱製造、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工貿型小城鎮。 |
長 樂 | 工貿型 | 汨羅市北部中心鎮。發展以機械製造、食品加工為主的工貿型小城鎮。 |
界頭鋪 | 工貿型 | 湘陰縣東部中心鎮。發展以工程機械、汽車製造、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工貿型小城鎮。 |
新 泉 | 農貿型 | 湘陰縣西部中心鎮。發展以農副產品加工、商貿物流為主的農貿型小城鎮。 |
錢糧湖 | 農貿型 | 君山區西部中心鎮。發展以農副產品加工、建材為主的農貿型小城鎮。 |
笫二十六條 一般鎮功能定位(詳見表3-6)
一般鎮功能定位一覽表 表3-6
職 能 類 型 | 數 量 | 城 鎮 名 稱 | |
服務職能 | 經濟職能 | ||
鎮域中心 | 工貿型 | 8 | 聶市、萬庾、操軍、東山、樟樹、東塘、安定、廣興州 |
工礦型 | 3 | 忠防、川山坪、新開 | |
農貿型 | 18 | 黃蓋、定湖、詹橋、長塘、許市、鯰魚須、黃沙、柏祥、月田、桃林寺、大荊、南湖洲、湘濱、甕江、梅仙、童市、龍門、虹橋 | |
旅遊型 | 2 | 張谷英、加義 |
第四節 產業發展規劃
笫二十七條 城鎮經濟區劃
將市域劃分為「嶽—臨—榮」、 「汨—湘—營」、西部和東部四個城鎮經濟區。
「嶽—臨—榮」城鎮經濟區:指以嶽陽市區為中心,臨湘長安和嶽陽榮家灣為副中心的經濟區。該區重點發展以農業商品化為中心,建立多品種的現代近郊農業商品基地;建立沿長江走向、連接嶽陽紙業——華能電廠——巴陵石化、松陽湖臨港產業區及雲溪精細化工工業園——長嶺煉化——臨湘生化工業園的沿江工業帶,發展石油化工、電力、造紙、機械製造、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研發、生物化工工業;建立洞庭湖和長江航運物流帶,重點建設名樓名水、神秘臨湘和民俗古村等三大旅遊景區。
「汨—湘—營」城鎮經濟區:指以汨羅市區、湘陰縣城、營田鎮為中心,李家段、界頭鋪鎮為副中心的經濟區。該區重點發展規模化、標準化農業,建設農業產業基地和沿107國道瓜菜生產線;建設汨羅再生資源工業園、湘陰綠色食品和現代裝備製造工業區以及屈原飼料工業區等;重點建設龍舟風情和休閒度假等旅遊景區。
西部城鎮經濟區:指以華容縣城為中心,東山、注滋口鎮為副中心的經濟區。該區重點發展糧、棉、茶、油和特種養殖等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能源基地、棉紡工業區和桃花山旅遊景區。
東部城鎮經濟區:指以平江縣城為中心,伍市鎮為副中心的經濟區。該區應發揮山林資源優勢,優化農業結構,發展具有比較優勢、有地方特色和市場競爭力的農業產品,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發展綠色食品、機電輕工、礦產建材等三大支柱產業;建立紅色生態旅遊景區。
笫二十八條 第一產業
1、發展方向: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以市場為導向、資源為依託、科技為支撐、項目為載體,全面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提高農業專業化生產水平,建立現代農業生產體系;壯大優勢產業,培育特色產業,構建農業產業鏈;大力發展農業服務體系,健全農業技術推廣、農民技能培訓、農產品質量安全、動植物病蟲害防控等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2、實施措施:建立以糧、棉、油、菜、畜、漁為主體的產業結構框架,重點建設「三帶十大產業鏈」。「三帶」即沿長江的糧、棉、油、菜產業帶和沿107國道、306省道兩條瓜菜產業帶;「十大產業鏈」包括糧食、飼料生豬、水產、油脂、林紙竹木、草食動物、棉麻、蔬菜、種子種苗、休閒農業。
笫二十九條 第二產業
1、發展方向:以新型工業化為導向、優化結構為主線、提升水平為重點,突出工業的主導地位,堅持以項目為載體,壯大骨幹企業;以企業為龍頭,培育支柱產業;以產業為支撐,發展產業集群;以集群為依託,促進園區建設。
2、實施措施:做強做大石化、造紙、食品、飼料、紡織、建材、機械、電力、再生資源等優勢產業;積極發展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型產業;重點發展中心城區石油化工、機械製造、能源造紙及汨羅再生資源、臨湘生物化工、湘陰有機食品、平江機電輕工、華容紡織製造、嶽陽陶瓷建材、營田飼料等產業基地。
笫三十條 第三產業
1、發展方向:按照「大市場、大物流、大邊貿」的發展思路,統籌城鄉三產業發展,科學規劃三產業網點,重點發展以現代物流、旅遊、信息和傳統服務業等為主的產業結構體系。
2、實施措施:積極發展鐵路、公路和水運(包括洞庭湖、長江和湘江航運)物流業;加快發展現代旅遊業,重點實施「11730」工程; 培育壯大金融保險、科技服務、中介諮詢、教育培訓;穩步提升房地產、商貿流通、社區服務業。
第五節 綜合交通規劃
第三十一條 發展策略
在「城鄉一體、適度超前、突出重點、完善配套」的方針指導下,加快建設以公路為基礎、鐵路為骨幹,水運、航空協調發展的對外交通系統,構建內外聯通、高速高效的系統化、網絡化和現代化的綜合交通樞紐。
第三十二條 設施規劃
(一)鐵路
規劃「四縱兩橫」的鐵路網體系,其中「四縱」指京廣鐵路、武廣客運專線、嶽吉鐵路、嶽長城際鐵路,「兩橫」指荊(州)嶽(陽)—嶽(陽)常(德)—嶽(陽)九(江)鐵路、平(江)—汨(羅)—益(陽)—婁(底)—衡(陽)城際鐵路。
在完成武廣客運專線嶽陽段建設的基礎上,建設嶽陽東站和汨羅站;近期完成荊嶽鐵路嶽陽段的建設,建設嶽陽、華容、君山站和跨洞庭湖鐵路大橋,遠期由華容延伸至常德;規劃期內,完成嶽吉和嶽九鐵路、嶽長和益平城際鐵路等嶽陽段的建設,新建平江、南江、虹橋、臨湘、嶽陽、榮家灣、汨羅及湘陰站等。
(二)公路
主骨架公路網:規劃 「七縱七橫」的主幹公路網,「七縱」即隨嶽高速—京港澳複線、京港澳高速、平(江)汝(城)高速、202省道、107和106國道以及沿江公路,「七橫」即嶽宜—杭瑞高速、益平高速、301省道、306省道、308省道、鹿(角)白(若)公路以及營(田)長(壽)公路。
次骨架公路網:由省道、縣道和主要鄉道構成,技術等級以二級為主。
網絡型公路網:由連通各鄉鎮、村莊的鄉道、村道和各個鄉鎮、村莊與公路主骨架的連接線構成,技術等級為三、四級。
(三)港口
按照「以港興市」的戰略思想,規劃城陵磯(包括松陽湖港)、嶽陽樓、七裡山、道仁磯、陸城、君山、湘陰、汨羅、嶽陽縣、華容、臨湘十一個港區。
(四)航空
嶽陽機場擬選址於嶽陽經濟開發區三荷鄉,為二級民用機場,技術等級為4D。
第二十九條 時距規劃
按照合理的區域交通規劃,形成主城區與各市、縣城的1小時通勤圈;縣城與縣城、縣城與縣域各建制鎮之間1—2小時通勤圈。
第六節 重大基礎設施與社會服務設施規劃
第三十三條 供水工程規劃
(一)水源規劃
中心城區:以鐵山水庫、長江作為主水源,洞庭湖、雙花水庫、龍源水庫等作為補充水源。
縣城:汨羅以蘭家洞水庫作為主水源,汨羅江、東方紅水庫作為補充水源;臨湘以團灣水庫作為主水源,忠防水庫、龍源水庫作為補充水源;華容以長江作為主水源,華容河作為補充水源;湘陰以湘江作為主水源,地下水作為補充水源;榮家灣以鐵山水庫作為主水源,新牆河作為補充水源;平江以堯塘水庫作為主水源,汨羅江作為補充水源;營田以湘江水作為主水源,河市河、地下水作為補充水源。
建制鎮:東山鎮水源接華容長江飲水工程;長樂鎮接汨羅蘭家洞飲水工程;張谷英鎮以桐木水庫為水源;南江鎮以大江洞水庫為水源;長壽鎮以黃金堰水庫為水源;其他建制鎮就近取水。
(二)用水量預測:至規劃期末,全市城鎮用水總量為332.4萬噸/日,其中中心城區為160萬噸/日。
(三)供水工程規劃
自來水廠:規劃自來水廠69座,其中中心城區8座;汨羅市區和湘陰縣城各3座;臨湘市區、華容縣城、嶽陽縣城、平江縣城各2座;營田和其他建制鎮各1座,共47座,其中新建自來水廠18座。
輸水渠道:新建7條輸水乾渠,包括華容及君山長江輸水乾渠、臨湘團灣水庫輸水乾渠、汨羅蘭家洞水庫輸水乾渠、平江堯塘水庫輸水乾渠、張谷英桐木水庫輸水乾渠和長壽黃金堰水庫輸水乾渠等。
第三十四條 排水工程規劃
(一)汙水排放量預測:至規劃期末,全市汙水排放量為266萬噸/日,其中中心城區為128萬噸/日。
(二)排水工程規劃
中心鎮以上城鎮設汙水處理廠,一般鎮設汙水處理設施。全市規劃汙水處理廠35座,其中已建3座;在建6座(汨羅市區和華容、湘陰、嶽陽、平江縣城及營田鎮各1座);新建26座(中心城區8座,汨羅市區、臨湘化工工業園、湘陰和華容縣城及14個中心鎮各1座)。
第三十五條 電力工程規劃
(一)用電負荷預測:2015年為300萬千瓦,2020年為430萬千瓦,2030年為700萬千瓦。
(二)用電量預測:2015年為163億千瓦時,2020年為234億千瓦時,2030年為460億千瓦時。
(三)電源規劃:新建華容小墨山核電站、屈原區凱迪生物電廠、君山和平江幕阜山風力電廠、平江抽水蓄能電站、華能嶽陽二廠、汨羅市範家園火力發電廠等7座發電廠。
(四)變電站規劃:規劃500kv變電站3座,其中新建2座(白泥湖變和湘汨變);220kv變電站46座,其中新建39座;110KV變電站108座,其中新建72座,擴建14座。
(五)高壓走廊規劃:規劃小墨山核電站500KV高壓送電線路經東山鎮、監利縣,由道人磯過長江至白泥湖變,白泥湖變—崑山變500KV進出線路沿新107國道形成高壓走廊;崑山變—湘汨變—長沙變500KV進出線路沿京港澳高速公路形成高壓走廊;220KV進出線路主要沿京港澳高速複線、益平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公路形成高壓走廊;110kv、35kv電力線路按相關技術規範留出高壓走廊。
第三十六條 信息工程規劃
電訊:建立以光纜為主,數字微波和衛星通信為輔的傳輸幹線網,形成以中心城區為中心,向周邊市縣輻射的通信傳輸網絡;中心城區設電信局,縣城(含營田)設分局,建制鎮設支局;在各主要城鎮設立Internet網接入點,並逐步使主要城鎮成為Chinanet的骨幹節點;沿G107、G106、S306、S308集中布置通訊主幹線,形成通信設施走廊。
郵政:中心城區設郵政局,縣城(含營田)設分局,中心鎮設支局,一般鎮設郵政所;建立完善的立體型郵政運輸網,實現郵政計算機網、速遞查詢網、報刊要數網、郵政調度網;實現信函包裹自動分檢,同時營業窗口微機化。
廣播電視:建立以中心城區為中心、縣城為次中心的廣播電視網絡。嶽陽至各縣市建成光纜傳輸網,與廣播電視無線網互為備用,在此基礎上以光纜多功能開發為重點,開展數據信息與視頻信息同步傳輸,為城鎮發展提供現代化媒體工具。
第三十七條 燃氣工程規劃
(一)氣源選擇:中心城區、縣城(含營田鎮)和天然氣幹管經過的城鎮以使用天然氣為主,其他城鎮以使用液化石油氣為主,農村地區以使用液化石油氣和沼氣為主。
(二)城鎮用氣量預測:規劃期末,全市天然氣總用量為4.33億m3/年,液化石油氣總用量為1.02億kg/年。
(三)保留中心城區現狀天然氣門站,新建汨羅天然氣門站;保留中心城區現有儲配站,結合用氣需求進行擴建;其他各使用天然氣的城鎮新建天然氣儲配站。
(四)規劃建設液化氣站30個。
第三十八條 殯葬設施
合理布局各類殯葬設施用地,在中心城區及縣城(含營田鎮)規劃配置殯儀館、火葬場、骨灰堂及公墓;在中心鎮配置火葬場、骨灰堂及公益性墓地;在一般鎮配置殯儀服務站及公益性墓地。
第三十九條 教育設施規劃
規劃期末,高中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9%,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80%,預測城鎮初、高中生員各為17.4萬人,各需班級數3480班;小學生員為34.8萬人,所需班級數為7338班。按照分級配置的要求,大城市配置綜合院校、大專、職業培訓、高中、初中、小學及幼兒園;中、小城市配置大專、職業培訓、高中、初中、小學及幼兒園;中心鎮配置職業培訓、高中、初中、小學及幼兒園;一般建制鎮配置農村遠程教育學校、初中、小學及幼兒園。
第四十條 醫療衛生設施規劃
規劃期末,每萬人擁有醫療床位數達30個,全市城鎮共需配置醫療床位13050個。按地理、人口和行政區劃設置並完善三級醫療衛生保健機構,其中一般鎮設基層衛生保健機構;縣(市、區)域中心城市和中心鎮設二級醫療衛生保健機構;中心城區設三級醫療衛生保健機構。
第四十一條 文化設施規劃
加強社會文化網絡建設,文化設施分為四級:即市級、縣(市、區)級、居住區(中心鎮)級、小區(一般鎮)級,其中市級規劃博物館、科技館、影劇院、圖書館和大型文化活動中心及書店;縣(市、區)級規劃科技館、影劇院、圖書館和中型文化活動中心及書店;中心鎮規劃圖書館和小型文化活動中心及書店;一般鎮規劃文化站、書店。
第四十二條 體育設施規劃
加強社會體育網絡建設,體育設施分為四級:即市級、縣(市、區)級、居住區(中心鎮)級、小區(一般鎮)級,其中市級規劃大型體育中心、體育館、體育場;縣(市、區)級規劃大型體育館、體育場;中心鎮規劃體育場地;一般鎮重點做好中、小學體育場地建設,規劃為居民服務的健身設施。
第四十三條 社會福利設施
構建全覆蓋的社會福利設施體系,中心城區規劃中心救助站和老年人、兒童及殘疾人福利院;縣城(含營田鎮)規劃救助管理站和老年人、兒童及殘疾人福利院;各建制鎮規劃鄉鎮敬老院。
第七節 歷史文化遺產與風景旅遊規劃
第四十四條 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規劃
(一)規劃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和歷史文化名村各1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3個、歷史文化名村4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8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5處,縣(市、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75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4處,省級4處。詳見表3-7。
市域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表3-7
類 別 | 數量 | 明 細 |
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 1 | 嶽陽市區 |
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 | 1 | 張谷英村 |
省級歷史文化名鎮 | 3 | 源潭鎮(原聶市)、長樂鎮、長壽鎮 |
省級歷史文化名村 | 4 | 金家邊村(相思鄉)、西瓜村(木金鄉)、黃橋村(冬塔鄉)、英集村(甕江鎮) |
全國重點文物 保護單位 | 12 | 嶽陽樓、嶽州文廟、屈子祠(含屈原墓)、張谷英明清古建築群、任弼時故居、平江起義舊址、慈氏塔、大磯頭、杜甫墓與杜文貞公祠、龍窖山遺址、湘陰文廟、左文襄公祠 |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38 | 羅子國址遺址、嶽陽教會學校、嶽州關、羅水女子橋、中共平江縣委舊址、餘氏家廟、大雲山三戰三捷摩巖石刻、郭嵩燾故居、鹿角窯址、魯肅墓、新四軍平江通訊處舊址、劉大廈墓、柳毅井和傳書亭、湘鄂贛省蘇維埃舊址、虞帝二妃墓、坪田牌坊、嶽州窯、青竹寺窯址、百梅窯址、銅鼓山遺址、三眼橋、凌雲塔、培風塔、鍾家大院、看樑大屋、回龍門、臨湘塔、文星塔—狀元塔、雙江口橋、車軲山遺址、張嶽齡故居、黃泥灣大屋、五號高樓、屈原拱倉庫、君山摩崖石刻、抗日陣亡烈士墓、餘氏宗祠、李氏宗祠 |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15 | 周逸群烈士墓、蘭澤烈士墓、湘北特委舊址、方氏宗祠、附山園—黃家園遺址、墳山堡遺址、高家嘴遺址、馬家嘴遺址、大馬城遺址、徐安貞墓、李泰陵墓、黎淳墓、方鈍墓、郭嵩燾墓、淡江摩崖石刻 |
縣(市、區)級 文物保護單位 | 275 | 略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4 | 巴陵戲、汨羅端午習俗、嶽陽花鼓戲、龍舞(九龍舞) |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4 | 華容夾葉點子、洞庭漁歌、扎故事(汨羅長樂故事會)、平江花燈戲 |
(二) 保護措施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有關條款,依據文物保護單位的級別,劃定保護範圍和外圍控制地帶,建立保護標誌;對文物建築的任何改動都要依法定程序報請文物主管部門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拆除、改動、復建文物建築;史跡遺址、文物建築的修復、修繕和日常維護必須保證文物的真實性,對於文物的修復、修繕必須在專家指導下進行詳細規劃設計;對各種文物資源進行綜合評價,區別文物資源的歷史、科學與藝術上的價值;落實消防措施、杜絕安全隱患;對於從事宗教活動的寺廟場所應嚴格加強管理,不得以宗教活動名義破壞文物建築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通過教育增強宗教人員的文物保護意識;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應做好文化遺產的保護、整理和傳承。
第四十五條 風景名勝區規劃
(一)總體布局
規劃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處,即洞庭湖—嶽陽樓及福壽山—汨羅江風景名勝區;省級5處,即龍窖山、幕阜山—石牛寨、大雲山、五尖山、連雲山風景名勝區;市級2處,即桃花山、八景洞風景名勝區。
(二)洞庭湖—嶽陽樓風景名勝區
範圍:包括嶽陽樓、君山、南湖、屈子祠和鐵山等五個景區以及團湖、城陵磯兩個獨立景點,總面積332.96平方公裡。
核心景區範圍:包括風景區內的特級保護點和一級保護區範圍,總面積為200.82平方公裡。
外圍保護地帶範圍:包括風景區範圍以外的部分山體、景觀風貌控制區和部分洞庭湖水域,總面積為1355.07平方公裡。
性質:以嶽陽樓、屈子祠和洞庭湖水景等國家文化與自然遺產資源為主要特徵,具有遊覽觀光、歷史教育、文化交流、科普考察及休閒度假等多種功能的湖泊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三) 福壽山—汨羅江風景名勝區
範圍:包括福壽山與汨羅江景域以及平江起義舊址、中共平江縣委舊址、湘鄂贛革命紀念館、杜甫墓祠等四個獨立景點,總面積為165.8平方公裡。
外圍保護地帶範圍:包括風景區範圍以外的部分山體、景觀風貌控制區等,總面積144平方公裡。
性質:以秀美、幽深、險峻的自然風光為主體,豐厚的歷史文化及紅色文化為內涵,可供觀光旅遊、休閒度假、探險漂流、愛國主義教育、文化科考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第四十六條 旅遊規劃
(一)構建蝴蝶形旅遊空間格局
以樓、島、湖為龍頭、湘楚文化旅遊線為軀幹、洞庭生態和湘陰休閒之旅為左翼、將軍之鄉和神秘臨湘之旅為右翼的蝴蝶形旅遊空間格局。
(二)實施「11730」工程
一個龍頭:以嶽陽樓、君山島、洞庭湖為主體的旅遊中心區域為龍頭。
一條精品旅遊線:嶽陽樓(洞庭湖、君山島)一一張谷英一一屈子祠湘楚文化旅遊線。
七大旅遊景區:建設名樓名水、民俗古村、龍舟風情、洞庭生態、神秘臨湘、將軍之鄉、湘陰休閒等七大旅遊景區。
三十個旅遊景點:包括嶽陽樓、君山島、南湖、張谷英、大雲山國家森林公園、相思園、公田溫泉、屈子祠、汨羅江工農業示範園、任弼時紀念館、八景洞、東洞庭湖溼地觀鳥、團湖、桃花山、6501銀沙灘、龍窖山千家峒、五尖山森林公園、陸城古鎮、平江起義舊址、新四軍平江通訊處、將軍故裡、紅軍營、杜甫墓、幕阜山森林公園、連雲山、石牛寨、福壽山、盤石洲、湘陰文物古蹟、湘陰休閒度假等。
(三)遊覽線路
專項性旅遊線路:包括洞庭風光遊、湘楚文化遊、溼地環保遊、民俗風情遊、紅色熱土遊、將軍故裡遊和森林探幽遊等七條旅遊線路。
綜合性旅遊線路:包括君山、嶽陽樓一日遊;嶽陽、團湖採蓮二日特色遊;嶽陽、洞庭湖觀鳥二日特色遊;嶽陽、臨湘、赤壁三日遊;嶽陽、大雲山、張谷英村三日遊;嶽陽、張谷英村、屈子祠三日遊;嶽陽、汨羅江三日遊;嶽陽、張谷英、平江三日遊等八條旅遊線路。
區域性旅遊線路:與周邊城市旅遊線路包括嶽陽—長沙—韶山湘楚文化遊、長沙—張家界—嶽陽名山名水遊、重慶—宜昌—嶽陽長江三峽遊、嶽陽—武漢—南昌三大明樓遊、嶽陽—赤壁—荊州三國古蹟遊等旅遊線路;與周邊區域旅遊線路包括嶽陽—港澳臺地區、嶽陽—華南地區、嶽陽—華東地區、嶽陽—西南地區、嶽陽—西北地區、嶽陽—東北地區等旅遊線路:國際旅遊線路包括嶽陽—日本、嶽陽—韓國、嶽陽—美國、嶽陽—歐洲國家等國際旅遊線路。
第八節 城鎮生態與環保規劃
第四十七條 保護目標
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建立環境友好型產業和生態型城鄉體系,統籌城鄉發展,優化城鎮布局,強化環境保護,運用科學手段,加強對現有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治理,控制、減緩生態環境的惡化,創建「山美水秀、宜工宜居」的良性生態環境系統。
第四十八條 生態建設規劃
(一)生態功能區:包括市域內的生態景區、自然保護區、大型河湖水系及其濱水保護範圍。
生態景區:包括龍窯山、福壽山、五尖山、大雲山、幕阜山—石牛寨、連雲山、桃花山和八景洞景區及城市生態綠地等;
自然保護區:主要指洞庭湖自然保護區(包括洞庭湖溼地保護區);
大型水域:包括鐵山水庫、蘭家洞水庫、龍源水庫、團灣水庫、忠防水庫、黃蓋湖、南湖、芭蕉湖、松陽湖、白泥湖、東湖、西湖、塌西湖等及其濱水50—500米保護範圍。
(二)生態廊道:包括濱水廊道及交通廊道。
濱水廊道:主要包括長江、湘江、汨羅江、新牆河、桃林河、長安河、華容河、藕池河等,濱水兩側50—500米範圍作為生態建設用地;
交通廊道:結合鐵路(含城際軌道)、高速公路、國道兩側的保護範圍建設交通生態廊道,其中高速鐵路兩側各50m範圍,鐵路幹線兩側各20m範圍,高速公路兩側各50m範圍,國道兩側各50m範圍。交通廊道主要包括京廣鐵路、武廣客運專線、荊嶽鐵路、嶽九鐵路、嶽常鐵路、嶽吉鐵路、嶽長城際、益平城際、京港澳高速、隨嶽高速—京港澳高速複線、杭瑞高速、平汝高速、益平高速、107和106國道等交通生態廊道。
第四十九條 環境保護規劃
(一)大氣環境
以二氧化硫控制為重點,繼續實施其總量控制排汙許可證制度,推行源頭控制與末端治理相結合及排汙交易等措施,控制煙塵和工業粉塵排放量。
貫徹《清潔生產促進法》,優化城市能源結構;調節燃料結構,控制和禁止使用高硫煤,推廣使用電、燃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
淘汰落後、汙染嚴重的燃料工藝和設備。
採取新技術,加強汽車尾氣汙染控制。
規劃將市域劃分為二類功能區,其中一類區為生態景區、自然保護區及廣大農村地區,空氣環境質量保持一級標準;二類區為城鎮地區,空氣環境質量保持二級標準。
(二)水環境
加強「工業三廢」的達標治理及生活汙水的治理和處理設施的建設,對全市廢水排放口進行整治,徹底清除城鄉飲用水保護河段的排汙口。
積極建設城鎮汙水處理廠和小區汙水處理設施,完成重點治理工程,並大力發展環保產業。
加強對湘江、汨羅江、新牆河、華容河、藕池河、長安河等河流的綜合整治。
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珍貴魚類保護區和魚蝦產卵場等水質達到國家Ⅱ類標準,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二級保護區、一般魚類保護區及遊泳區水質達到國家Ⅲ類標準,一般工業用水區及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區水質達到國家Ⅳ類標準,農業用水區及一般景觀要求水域水質達到國家Ⅴ類標準。
(三)聲環境
治理城區工業噪聲汙染源;控制建築噪聲汙染;加大交通噪聲管理力度,改善道路交通結構,限制二輪、三輪摩託車的發展,控制大型貨車進城時間,制定城區禁鳴措施。
(四)固體廢棄物
重點控制固體廢物的總量,大力發展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加強對危險廢棄物的管理和治理。
儘快建設嶽陽市危險固廢處置中心、醫療衛生垃圾集中處理中心和廢舊電池儲存庫。
城鎮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加工,建立健全的舊物質回收系統,實現城鎮生活垃圾處理的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
規劃期末,市域城鎮垃圾日產量4350噸,無害化處理率應達到100%,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0%以上。
按照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的原則,規劃在中心鎮以上城鎮設垃圾處理廠,一般建制鎮設垃圾中轉站,規劃垃圾處理廠25座,其中新建垃圾處理廠17座,包括中心城區3座,14個中心鎮各1座。
第九節 綜合防災規劃
第五十條 防洪工程規劃
(一)規劃目標
近期防洪以建設堤防工程為主;遠期為庫、堤結合、洩蓄兼施的防洪體現工程。
(二)城市防洪
中心城區和小墨山核電站防洪標準按二百年一遇;華容縣城按一百年一遇;汨羅、臨湘市區和湘陰、嶽陽、平江縣城及營田、各中心鎮按五十年一遇;其他鎮按二十年一遇。
(三)堤垸防洪
確保垸(包括永固、護城、三合、南湖、湘資、湘濱、嶺北、沙田、麻塘、君山、東風湖垸)防洪標準按百年一遇;蓄洪垸(包括集成、安合、新華、新太、新生、錢糧湖、團洲、新洲、團山、隆西、建新、建設、陸城、江南、屈原、三汊港、北湖、城西、義合金雞垸)防洪標準按五十年一遇;一般垸(包括人民、中州、磊石、松柏、東湖、石牛垸)防洪標準按五十年一遇。
第五十一條 治澇工程規劃
(一)總體方針:調蓄與自排、抽排相結合。
(二)治澇保護區考慮與城市排水相結合,設置自流排水閘,以便在外河水位低於保護區漬水時,通過排水閘自排,當外河水位高於堤內漬水水位時,作為防洪閘;雨水排漬系統充分利用地形條件和自然渠,結合防洪排澇規劃,分散布置溝渠網,就近排入溪河內。
第五十二條 人防工程規劃
(一)規劃原則:人民防空與要地防空、野戰防空相結合,以人口與重點目標防護為重點,通過防護和搶救、搶修,保護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保存戰爭潛力。
(二)防護重點目標
一類目標:市委、市政府、軍分區、縣委、縣政府,市(縣)人防指揮部;
二類目標:供電局、電訊局、自來水公司、廣播臺、電視臺、醫院、學校;
三類目標:各類化工廠、火車站、長途汽車站以及重要的橋梁、公路、糧庫、油庫、液化氣庫、危險品倉庫等。
第五十三條 消防設施規劃
中心城區規劃新增26個消防站,總數達30個,其中特勤消防站1個,水上消防站1個,普通消防站28個,新建1個消防訓練基地。
縣城和中心鎮規劃建設區內按5分鐘到達責任區域邊緣、7km2服務半徑設立消防站,近郊區按15km2服務半徑設立消防站,規劃消防站42個,其中汨羅、臨湘、湘陰各5座,華容、嶽陽縣、平江各4座,營田和中心鎮各1座。
一般鎮成立專職消防隊或自願消防隊,配備一定的消防技術等級與設施配備,並與中心鎮的消防隊聯網,負責本鎮的消防安全。
規劃確定桃花山、五尖山、龍窯山、大雲山、幕阜山、八景洞山及連雲山係為重點森林防火區。
第五十四條 防震抗震規劃
中心城區的嶽陽樓區和君山區及汨羅市區、嶽陽和湘陰縣城與營田鎮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臨湘市區、雲溪區、華容和平江縣城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城市生命線及重要工程(如城市給水、供電、主要醫院、學校、大型公建、交通設施等)抗震設防烈度提高一個等級。
在城鎮規劃、資源開採、道路建設、用地布局中要儘可能避免和減少地震災害引起的直接和間接影響,嚴禁在斷裂、滑坡等危險地帶和地震可能引起火災、水災、泥石流等次生災害的地區選址。
生產儲存易燃、易爆和劇毒產品的工廠、倉庫必須按規定離開居民點建設;設置必要的安全疏散用地,確保地震時疏散搶險通道暢通。
下列工程建設必須進行專門的地震安全性評價,並依據評價結果確定抗震設防要求:抗震要求高於國家現行地震烈度或地震動參數區劃圖標定設防要求的重大工程和可能產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工程;位於地震烈度分界線兩側8 公裡區域內的大型工程;位於地震資料研究和詳細程度較差地區的大型工程;新建佔地範圍大、跨不同地質區域的城區和大型工礦企業、經濟科技開發區的大型工程;各地城鎮建設及沿市域內疏散通道建設時,應當既利於平時使用,又有利於戰時疏散,兩側建築後退距離應當留足,使震時建築倒塌後不影響機動車輛的通行。
第五十五條 防雷減災規劃
按季節氣候、地形及建(構)築物防雷等級,突出重點,城鄉兼顧,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加強監管和技術服務。
(一)對已投入使用的建(構)築物,依法實施防雷裝置安全檢測,督查隱患整改。
(二)加強危險化學品、重點工程、基礎設施等新建(構)築物選址雷擊風險評估及初步設計審查,加強建設項目施工圖審查及施工檢測。
(三)加強雷電預警能力建設,完善全市雷電定位監測,在平江、湘陰、汨羅、華容、臨湘、君山、雲溪、屈原等縣(市、區)各增設一部閃電定位儀,在嶽陽風雨山雷達站增設風廓線儀,建設防雷預警中心;對全市(縣市)雷電災害進行評估和區劃;建立覆蓋城鄉的雷電信息收集、傳輸、預警和發布系統;加強防雷減災科普知識避雷實用方法宣傳,提高公眾防雷意識和基本技能。
第五十六條 其他應急規劃
加強對建設地域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城市建設、地質災害易發區內進行工程建設及其他可能導致地質災害發生的工程建設項目的選址,應做好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以減少人為誘發地質災害事件的發生;加強地質災害監測信息系統、疫情監測信息系統建設,建立市—縣(市)—鄉—村災害隱患點的災害(疫情)監測群測群防網絡體系,及時發布地質災害與疫情監測預報,指導基層的預防工作。
第十節 「兩型社會綜改區」建設規劃
笫五十七條 基本原則
(一) 以人為本的原則:「兩型」社會建設,必須關注民生,以人為本。
(二) 環境優先的原則:發展經濟,必須優先考慮生態環境,防治汙染;在各項利益發生衝突時,應優先考慮生態環境效益。
(三) 持續發展的原則:「兩型」社會的經濟模式,是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體現可持續發展的思路,堅持發展的主線。
(四) 結構優化的原則:建設「兩型」社會,在經濟發展上,應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笫五十八條 與「長株潭」城市群和武漢城市圈對接規劃
(一)產業對接
第一產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在鞏固已有市場的同時主動服務兩大城市群,大力發展綠色生態農業和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重點建設黃蓋、羊樓司、大荊、樟樹、伍市等大型蔬菜瓜果基地,加快建設面向兩大城市群的農副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延伸食品產業鏈。
第二產業:在做強石化造紙、再生資源、電力機械等優勢行業的同時,主動吸納「長株潭」城市群和武漢城市圈即將外移的食品加工、造紙、醫藥、紡織、建材等產業。
第三產業:對接旅遊市場,融入其旅遊產業鏈,重點建設湘楚文化、三國故地、江南名樓等旅遊線路,發展農家樂、漁家樂等休閒康樂基地;對接房地產產業集群,建設宜居城市,開發具有特色的房地產項目;對接現代物流市場,積極引進先進的流通業態和經營模式,建設長沙與武漢之間的重要物流基地。
(二)重大基礎設施和社會服務設施對接
公路:重點建設京港澳高速複線、平汝高速、沿江公路和嶽汨公路。
鐵路:重點建設武廣客運專線、嶽長城際鐵路及其站場。
航道和港口:重點整治長江和湘江航道,提高通航能力,協調岸線資源和港口功能的發揮。
能源設施:重點建設小墨山核電站和華能電廠三期工程。
社會服務設施:充分依託利用兩大城市群在教育、文化、醫療、體育等方面的優勢,形成互相補充的社會服務設施體系,做到區域資源共享。
(三)信息對接
以電子政務、經濟信息、交通、人才、企業信用等公共信息資源為切入點,完善政府公眾信息網,加快招商引資、綜合經濟信息、交通、企業信用等主幹網建設;與兩大城市群共同開發建設綜合性專門的公共信息交換平臺,實現公共主幹網的互聯互通。
(四)生態環境對接
推動與兩大城市群在環保產業方面的合作,重點加強對界江(如長江、湘江等)和界湖(如洞庭湖、黃蓋湖等)的綜合治理,實現生態環境共治。
第十一節 新農村建設規劃
第五十九條 指導思想
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以發展生產、促進農業現代化為根本任務,以尊重農民主體地位、提高農民素質為核心,以全面協調、永續發展為基本要求,以統籌兼顧為根本方法,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加快農業、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的步伐,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快速發展。
第六十條 村莊布局原則
(一)按照規劃先行的原則,編制縣(市)域村鎮體系規劃,擴建、新建和保護型村莊應當制定村莊規劃,其他村莊根據發展需要制定村莊規劃,逐步完善縣城---中心鎮---一般鎮---集鎮---中心村和基層村的布局體系,促進城鄉有序發展,引導村莊合理建設。
(二)按照「提升一批、保護一批、改造一批、消納一批」的原則,對現有村莊進行綜合整治,合理布局農村居民點。
(三)堅持集約、節約原則,推進安全、經濟、適用、小康型居民住房建設
(四) 按照重點突出、環境優美、生活方便的原則,配套建設基礎設施和社會服務設施。
(五)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則,加強農村環境的綜合整治,將環境美化與房屋整飾有機結合,突出地方特色,建設秀美新農村。
第六十一條 村莊整建指導意見
(一)擴建型村莊:妥善處理舊區、新區的改建保護和開發建設關係,沿續原有村莊的空間格局,統籌安排新、舊區公共設施與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有序建設新村;村莊改造應重視保護和利用歷史文化資源,強化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配套建設;村莊新、擴建要與原有村莊在社會網絡、道路系統、空間形態等方面良好銜接,在建築風格、景觀環境等方面有機協調,儘量形成組團狀緊湊布局,避免無序蔓延。
(二)新建型村莊:應考慮與自然環境相協調,充分體現瀧鬱鄉風民情特色和時代特徵;集約、節約用地;合理配套建設村莊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制定新村環境建設要求和實施措施。
(三)保護型村莊:堅持保護第一、保護與科學利用相結的原則,科學劃定嚴格保護區、一般保護區和環境協調區,嚴格保護好歷史文化古村的整體風格;充分利用自然條件,挖掘地方文化內涵,保護地方特色;在保護好傳統風格的前提下,可以對傳統住宅進行內部裝修,進行改水、改廚、改廁,適應現代生活要求;在村莊保護的環境影響範圍內,嚴禁新建影響保護風格的建設項目;制定實施保護、利用的步驟和措施。
(四)控制型村莊:對現狀居民點以整治為主,嚴格控制新建居民點;村民新建住宅,必須向新規劃的居民點集中。
(五)撤遷型村莊:除危房加固維修外,不得進行任何建設活動(包括危房改造);其建設活動應納入所併入的村莊進行規劃建設,確保該類村莊逐步拆遷撤銷。
第六十二條 實施措施
(一)大力促進農業現代化建設,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培育主導產業。
(二)積極推進城鎮化建設,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擴大農民就業和增收空間。
(三)加快發展農村文教、衛生等社會事業和水、電、路、氣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
(四)加強培訓教育工作,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
(五)保護環境,協調發展。
(六)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制建設。
(七)擴大基層民主,推進農村民主法制建設。
第十二節 近期建設規劃
笫六十三條 規劃原則
(一)區分輕重緩急,按先急後緩進行安排;
(二)基礎設施先行,成片滾動開發;
(三)遠近結合,持續發展。
笫六十四條 重點發展區域的空間布局
積極培育「嶽—臨—榮都市區」和「汨—湘—屈城鎮群」;引導城鎮產業、人口、土地、基礎設施等要素重點向中部地區集聚,為中部城鎮經濟帶的形成與發展創造條件。中心村應當制定村莊規劃,其他村莊根據發展需要制定村莊規劃。重點發展的城鎮規模詳見表3-8。
重點發展城鎮規模表 表3-8
城鎮名稱 | 城 鎮 規 模 | 城鎮名稱 | 城 鎮 規 模 | ||
人口規模(萬人) | 用地規模(km2) | 人口規模(萬人) | 用地規模(km2) | ||
嶽陽市 | 115 | 115 | 汨羅市 | 20 | 20 |
臨湘市 | 18 | 18 | 湘陰縣 | 20 | 20 |
華容縣 | 15 | 15 | 嶽陽縣 | 15 | 15 |
平江縣 | 18 | 18 | 營田鎮 | 5 | 5 |
笫六十五條 支撐系統建設規劃(詳見附表五)
(一)綜合交通設施
港口航運:規劃建設華容、君山、嶽陽樓、七裡山、城陵磯、道仁磯、陸城、臨湘、湘陰、汨羅及嶽陽縣等11個港區,43個作業區,352個泊位。其中:中心城區港區規劃泊位102個,新建31個(1000t級以上貨運泊位18個),預留泊位71個。市轄縣港區泊位128個,新建8個,預留27個,保留93個;完成城陵磯松楊湖一期工程,啟動二期工程;新建和改造1000t級以上碼頭泊位28個,建設一批連通縣域工業園的1000t和500t級碼頭;完成洞庭湖水上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建設;疏浚整治航道52Km,其中華容河航道18Km,藕池河航道24Km,洞庭湖區航道10Km。
鐵路:完成武廣客運專線及其站場建設;啟動荊嶽鐵路建設;完成嶽九、嶽吉和嶽常鐵路等選線工作,爭取啟動建設。
公路:完成隨嶽、嶽常和平汝高速公路的建設,啟動京港澳高速複線嶽長段建設,新建13條高速公路連接線。完成市域內國省幹線改造、建設項目12個,總裡程459.6Km。完成通鄉公路改造項目447個,總裡程4443.9Km,其中縣道升省道25條,計617.0Km,鄉道升省道82條,計1003.3Km,經濟幹線77條,計1035.9Km,一般縣道263條,計1787.6Km。規劃建設城鎮客運站場16個,其中中心城區4個,分別為汽車東站、汽車南站、郭鎮汽車站和雲溪汽車站。規劃新、改建物流園、貨運站場38個,其中中心城區建設物流園3個。
(二)電力工程
用電量預測:用電負荷約為163億千瓦時。
電源:啟動建設華容小墨山核電站、屈原區凱迪生物電廠、君山和平江幕阜山風力電廠、平江抽水蓄能電站、華能嶽陽二廠、汨羅市範家園火力發電廠等7座發電廠。
電網規劃:新建、改造220KV變電站15個,共計增容3060MVA。新建、改造220KV電力線路610千米;新建、改造110KV變電站項目53個,其中中心城區16個。
(三)供排水工程
供水工程:完善城鎮水廠及配套輸水管網建設,建設包括華容及君山長江輸水乾渠、臨湘團灣水庫輸水乾渠、汨羅蘭家洞水庫輸水乾渠、平江堯塘水庫輸水乾渠、張谷英桐木水庫輸水乾渠和長壽黃金堰水庫輸水乾渠等7條主要輸水渠道。規劃建設自來水廠12座。
排水工程:城市生活汙水收集處理率達到65%以上,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達到90%。逐步建立完善的城市排水系統和汙水處理系統,提高排水管網普及率;規劃新建汙水處理廠11座。
(四)燃氣工程
完善大、中、小城市燃氣管網建設,燃氣使用覆蓋率達到100%。
(五)通訊工程
對大、中、小城市通訊設施進行擴容改造和技術升級,對大、中、小城市城區的通訊線路統一布置在綜合通信管道內。
(六)教育
發展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促進中等專業學校的發展;高標準實施初中階段義務教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鄉鎮小學以撤併為主,擴大辦學規模;城區增設幼兒園,依靠社會力量發展託幼事業。
(七)醫療衛生
以提高衛生資源綜合利用率和衛生服務整體效益為目標,以發展農村醫療衛生、預防保健網為重點,合理調整醫療衛生設施布局,建立一個專業齊全、技術先進、分布合理、規劃適度、健全完善的市、鄉鎮、村三級醫療衛生網絡,擴大現有醫療機構規模。
(八)文化設施
進一步完善文化館、圖書館、地方戲院等市級文化設施的配套建設,結合社區中心建設社區級文化中心。發展文化廣場等公共文化場所。
(九)體育設施
完善現有的體育活動中心和學校、小區體育設施配套建設;結合居住區和城區主要公共綠地的布局,設置一些社區體育設施;建設中心城區體育中心,在各建制鎮建設一批體育活動場所。
第二部分 中心城區規劃
第四章 城市性質與城市規模
第六十六條 城市性質
嶽陽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優秀旅遊城市;中部地區石化能源基地;湖南省通江達海口岸和現代物流中心;長江中遊濱湖宜居城市。
第六十七條 人口規模:2015年為115萬;2020年為140萬;2030年為160萬。
第六十八條 用地規模
2015年建設用地規模為115km2,人均建設用地控制在100 m2以內。
2020年建設用地規模為140km2,人均建設用地控制在100 m2以內。
2030年建設用地規模為155 km2,人均建設用地控制在97 m2以內。
第五章 城市規劃區空間管制
第一節 空間管制規劃
第六十九條 空間增長邊界
南起湖濱、趕山以南地形平坦地帶,郭鎮以南至武廣客運專線、黃峁山;北至洋溪湖、長江;東起陀鶴山、黃毛大山、古牛山、武廣客運專線、隨嶽高速、嶽長高速;西至洞庭湖、長江;君山地段在柳林鎮和西城辦事處所處的防洪大堤之內,總用地面積為622 km2(其中水面62 km2)。
第七十條 空間管制分區
(一)已建區:是現狀城鎮已建用地,包括嶽陽樓、雲溪、君山區已建用地,總用地面積為90.75km2。
(二)禁建區:是以保護為主,嚴格控制開發建設的區域。主要包括基本農田保護區、文化遺址、生態空間、風景區用地、水源保護地、地下礦產資源和軍事設施保護區,總面積907.35 km2。具體範圍是君山區的基本農田、河湖水系及周邊保護地帶;嶽陽樓區和雲溪區的南湖、東風湖、吉家湖、芭蕉湖、松陽湖、白泥湖及湖汊和周邊保護地帶;中心城區東部陀鶴山、黃毛大山、崑山、金鳳橋水庫水源保護地、山體周邊其他水庫;經開區三荷鄉的基本農田、水系;南部黃茆山、鷹咀山、麻布大山、新開地下礦產資源保護區。
(三)限建區:是指生態環境條件普通、開發密度較低,第二、三產業少且分散,交通設施較差,以一產業為主,開發建設活動較少且發展緩慢的區域,總面積286.94 km2。主要包括君山柳林、林角佬地區部分地勢較低地段;107國道以東、武廣客運專線以東區域;康王、三荷片區部分地形地貌較複雜用地。
(四)適建區:是以高效土地利用為主,按規劃應優先開發建設的區域,總用地面積214.96km2。主要包括路口、陸城、道仁磯鎮地段、雲溪鎮西北部、南部及松陽湖西側臨長江地段;芭蕉湖地段107國道以東至武廣客運專線;107國道以東金鳳橋和木裡港片區;107國道以西奇家嶺和郭鎮片區;君山區部分用地;規劃機場預留地;湖濱除南湖風景區以外的部分用地。
第二節 城市四線控制
第七十一條 城市藍線:指中心城區內規劃確定的江、河、湖、庫、渠和溼地等城市地表水體保護和控制的地域界線。具體包括南湖、東風湖、吉家湖、芭蕉湖、松陽湖、白泥湖、肖家湖、雷公湖、月形湖及其湖汊,金鳳橋水庫等。
在城市藍線內進行有關建設,必須符合經批准的城市規劃。禁止違反城市藍線控制要求的建設活動;禁止擅自填埋、佔用城市藍線內水域的建設活動;禁止進行影響水系安全的爆破、採石、取土的建設活動;禁止擅自建設各類排汙設施;禁止其它對城市水系保護構成破壞的活動。
第七十二條 城市綠線:是指城市各類綠地範圍的控制線。包括城市的公共綠地、防護綠地、生產綠地、居住區綠地、單位附屬綠地、道路綠地、風景林地等。
城市綠線內用地,不得改作他用,不得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標準以及批准的規划進行開發建設。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其範圍內進行攔河截溪、取土採石、設置垃圾堆場、排放汙水以及其他對生態環境構成破壞的活動。
第七十三條 城市黃線:是指對城市發展全局有影響的、城市規劃中確定的、必須控制的城市基礎設施用地的控制界線。具體包括城市公共運輸、供水、排水、環衛、燃氣、供熱、供電、通信、消防、防洪和抗震防災設施以及其他對城市發展全局有影響的城市基礎設施。
城市黃線一經批准,不得擅自調整。在城市黃線內進行建設,應當符合經批准的城市規劃。
在城市黃線內禁止違反城市規劃要求,進行建築物、構築物及其他設施的建設;禁止違反國家有關技術標準和規範進行建設;禁止未經批准,改裝、遷移或拆毀原有城市基礎設施;禁止其他損壞城市基礎設施或影響城市基礎設施安全和正常運轉的行為。
第七十四條 城市紫線:是指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內的歷史文化街區和省人民政府公布的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範圍,以及歷史文化街區外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護的歷史建築的保護範圍界線。具體包括洞庭南路地段和洞庭北路地段兩個歷史文化街區、國家級文物嶽陽樓、嶽陽文廟;省級文物十二處;市縣級文物四十九處。
歷史建築的維修和整治必須保持原有外形和風貌,保護範圍內的各項建設不得影響歷史建築風貌的展示。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依據保護規劃,對歷史文化街區進行整治和更新,以改善人居環境,加強基礎設施、公共設施的改造和建設。在城市紫線範圍內進行建設活動,涉及文物保護單位的,應當符合國家有關文物保護的法規規定。本次總體規劃經批准後應單獨編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
第六章 城市總體布局
第一節 城鄉統籌規劃
第七十五條 規劃範圍
城鄉統籌規劃範圍:即本次規劃確定的城市規劃區,總面積1500km2。
第七十六條 總體目標
規範城鄉建設行為,努力改善城鄉經濟結構,積極調整城鄉經濟布局,保護生態環境,合理利用土地資源,推進農村產業化發展,加速城鎮建設。鼓勵農民向城鎮和居民點集中,完善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使城鄉環境融合、生態良好、生活富裕,實現城鄉統一協調發展,把嶽陽建設成為一個經濟發達,城鄉繁榮的現代文明城市。
第七十七條 主要內容
統籌城鄉空間布局、基礎設施建設、勞動就業與社會保障、產業發展、社會發展、及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
第七十八條 城鎮人口與建設用地
到2030年,規劃區總人口達到184.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71.5萬人,城鎮化水平92.75%。詳見表6-1。
規劃區城鎮人口、建設用地規劃一覽表 表6—1
現狀城鎮 人口(萬人) | 現 狀 城 鎮 建設 用 地(km2) | 規 劃 城 鎮 人 口(萬人) | 規 劃 建 設 用 地(km2) | |
規劃建設區 | 84.83 | 86.32 | 160 | 155 |
雙 塘 鎮 | 0.32 | 0.32 | 2.0 | 2.2 |
錢糧湖鎮 | 1.60 | 1.5 | 4.0 | 4.4 |
廣興洲鎮 | 0.48 | 0.78 | 2.5 | 2.8 |
新 開 鎮 | 0.38 | 0.32 | 1.5 | 1.7 |
許市鎮 | 0.32 | 0.1 | 1.5 | 1.7 |
合 計 | 87.61 | 89.24 | 171.5 | 167.8 |
第七十九條 城鎮空間布局結構
城鎮空間布局結構為 「一心、五鎮、九集鎮、二十中心村」 四級塔式城鎮群。
一心:即中心城區。
五鎮:即雙塘、錢糧湖、廣興洲、新開和許市鎮。
九集鎮:即經濟開發區的長嶺頭、鬥蓬、三荷;雲溪區的白荊;君山區的良心堡、採桑湖、殷家鋪、六門閘及麻塘集鎮。
二十中心村:即經濟開發區的烏江、夾鋪、金家、蘭橋、高城、迎豐、花園、平地村;雲溪區的新港、和平、黃皋村;君山區的洪市、合興、黃金、崇慶、肖臺、錢口、友誼、振興村;嶽陽縣麻塘鎮的畔湖村。具體見附表六《村莊規劃一覽表》
第八十條 農村居民點規劃
(一)建設區域劃分
將城市規劃區劃分為禁止建設、嚴格控制和一般控制區,以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改善城鄉居住環境,實現城鄉統籌。
(二)禁止建設區:指禁止村民建設自住房屋的區域,具體包括:
城市總體規劃所確定的綠地、水域用地:南湖、東風湖、吉家湖、芭蕉湖、松陽湖、白泥湖、肖田湖、洋溪湖、濠河等湖泊及其生態綠地控制區;城市公園如嶽陽樓公園、金鶚公園、南湖公園、君山公園等26個公園;沿湖風光帶、大橋河風光帶、長康路(107國道)防護帶、高壓電力走廊、生態走廊、鐵路及高速公路兩側防護帶。
城市規劃區內的基本農田:糧食作物、油類作物、棉花、蔬菜等經濟作物的高產耕地。
城市規劃區內的森林用地:鷹咀山、黃茆山、崑山、枇杷山、黃毛大山、陀鶴山、筆架山以及省、市、區、鄉鎮所確定的林業用地。
100年一遇洪水淹沒區、洞庭湖溼地保護區:城市防洪大堤面向長江、洞庭湖一側的灘頭、坡地、溼地等以及長江、洞庭湖水中島嶼、灘頭地等。
長江、洞庭湖防洪大堤內側30m地段(護堤區)、內湖河流不小於30m地段(生態保護區)、以及水庫、水塘、水源地的生態保護範圍;區內河流及水源地:新牆河、南湖、芭蕉湖及白泥湖等水系;鐵山水庫至金鳳橋水庫水渠(城市水源)兩側各不小於30m地段。
風景名勝區內的主要景區、景點控制保護範圍:嶽陽樓、君山、南湖景區及團湖和城陵磯獨立景點。
沿鐵路幹線兩側各不小於20m範圍,沿武廣高速鐵路兩側各50m範圍,鐵路支線、專用線兩側不小於10m範圍;沿高速公路兩側各50m,沿國道兩側不小於50m、省道和一級公路兩側各不小於20m範圍、二級和以下等次公路兩側各不小於10m範圍;500KV高壓電力線走廊寬40m範圍, 220KV高壓電力線走廊寬30m範圍, 110KV高壓電力線走廊寬20m範圍;沿其他工程管線(光纜、天然氣、油管等)兩側各10m範圍。
(三)嚴格控制區:指村民自建住房必須經規劃許可的村民區,即住宅小區和住宅組團,系多層單元式住宅、限一戶一套的區域,具體包括:
城市總體規劃所確定的居住用地、公共設施用地、工業用地、倉儲用地、對外交通用地、道路廣場用地、市政公用設施用地、特殊用地等。
村民自建住房必須在嚴格控制區域(城市規劃建設區)內,居住用地現狀屬農村集體土地並留有較大空地的城中村中,規劃選擇一些作為村民居住區建設用地。
(四)一般控制區:指村民自建住房必須經規劃許可的村民點,一戶限建一棟。具體範圍是除禁止建設區和嚴格控制區用地外的其他用地,允許村民在規劃選定的用地內進行自住房屋建設。
第二節 中心城區總體布局
第八十一條 城市建設發展戰略為:東擴、北進、南延、西聯、中提。城市用地主導發展方向為:東擴、北進、南延。
第八十二條 城市空間結構
根據城市空間導向因素及現狀空間形態,空間布局模式為沿洞庭湖、長江帶狀組團式結構形態,各組團之間以洞庭湖、芭蕉湖、松陽湖、白泥湖生態綠地相間。
第八十三條 用地布局結構
用地布局結構為「一主三副」:一主即主城區,三副即雲溪、路口和君山城區。
(一)主城區:南起湖濱、奇家嶺、北至城陵磯華能電廠和泰格林紙、西起洞庭湖、東至隨嶽高速公路。以居住、商貿金融、行政辦公、文化教育、高新技術產業、旅遊服務和休閒度假為主,採取緊湊發展的模式,用地布局為金鳳橋市級商業中心、東茅嶺市級商業副中心、城陵磯港口和工業、七裡山—冷水鋪工業、木裡港—康王工業、奇家嶺—郭鎮文教六片區,用地面積90km2。
(二)雲溪城區:包括雲溪、松陽湖、芭蕉湖和道仁磯。以港口物流和工業為主,用地布局為松陽湖港口物流、松陽湖臨港工業、雲溪精細化工、巴陵石化工業、道仁磯居住、雲溪居住和芭蕉湖居住七片區,用地面積41.7km2。
(三)路口城區:包括路口、文橋和陸城。以工業為主,用地布局為長嶺石油工業、陸城居住、路口居住、文橋居住及配套服務片區,用地面積9.3 km2。
(四)君山城區:包括柳林洲、林角佬、濠河和君山島。以旅遊休閒、居住和生態農業為主,用地布局為掛口居住、九公裡公共服務、濠河和君山島旅遊休閒、林角佬工業四片區,用地面積14 km2。
第七章 城市用地布局規劃
第八十四條 用地布局原則
(一)有利於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有利於生態環境的保護。
(三)有利於城市的長遠發展。
(四)有利於高效利用城市基礎設施。
(五)有利於城市居民生活、工作。
第八十五條 城市建設用地結構(見表7—1)
城市建設用地結構表 表7—1
序號 | 用地代號 | 用地名稱 | 面積(km2) | 佔城市建設 用地(%) | 國家標準 ((%) | 人均 (m2/人) | 國家標準 (m2/人) |
1 | R | 居住用地 | 45.68 | 29.47 | 20—32 | 28.55 | 18—28 |
2 | M | 工業用地 | 35.27 | 22.75 | 15—25 | 22.04 | 10—25 |
3 | S | 道路廣場用地 | 19.40 | 12.52 | 8—15 | 12.13 | 7—15 |
4 | G | 綠地 | 20.12 | 12.98 | 8—15 | 12.58 | ≥9 |
第八十六條 居住用地規劃
(一)規劃原則
新區建設應尊重自然、合理布局、成片開發、集中建設,以便形成規模;
舊區改造以疏解人口、完善基礎設施和服務配套設施為主,全面提高舊城區的居住環境水平。
居住區建設要突出「以人為本」的規劃理念,以創造健康、優美的人居環境為目標,大力推進「生態型、智能化」建設。
(二)規劃目標
以新區建設為主導,改善舊區環境,調整居住結構,建設設施完善、環境優美、各具特色的現代化居住區。人均居住用地達到28.55m2,綠地率新區不低於35%,舊區不低於30%;居住區內(含小區與組團)人均公共綠地面積不少於2.0m2。
(三)規劃布局
規劃居住用地面積45.68km2,佔規劃建設用地總面積的29.47%。
規劃十四個居住區:包括鐵西、金鶚山、花板橋、冷水鋪、八字門、金鳳橋、新華、奇家嶺、湖濱、城陵磯、芭蕉湖、雲溪、路口和君山。各居住區人口用地見表7—2。
各居住區人口、用地規劃一覽表 表7—2
序 號 | 片區名稱 | 居住用地 面積(ha) | 人口 (萬) | 序 號 | 片區名稱 | 居住用地 面積(ha) | 人口 (萬) |
1 | 鐵西居住區 | 528 | 19.55 | 8 | 奇家嶺居住區 | 164 | 3.30 |
2 | 金鶚山居住區 | 300 | 13.80 | 9 | 湖濱居住區 | 355 | 11.72 |
3 | 花板橋居住區 | 651 | 28.47 | 10 | 城陵磯居住區 | 203 | 5.01 |
4 | 冷水鋪居住區 | 241 | 10.72 | 11 | 芭蕉湖居住區 | 466 | 14 |
5 | 八字門居住區 | 264 | 11.82 | 12 | 雲溪居住區 | 204 | 6.12 |
6 | 金鳳橋居住區 | 124 | 4.95 | 13 | 路口居住區 | 152 | 3.04 |
7 | 新華居住區 | 156 | 6.24 | 14 | 君山居住區 | 515 | 13.4 |
(四)用地分類和控制標準
1)居住用地分為:一類和二類居住用地。
2)住宅建設分為低層、多層、中高層、高層。
其中:低層:1-3層;多層:4-6層;中高層:7-9層;高層:≥10層
(五)建設控制指標
根據國家規範,建設不同檔次、不同類型的設施配套完善的現代化居住區。各類設施的用地指標應嚴格按照國家《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範》(GB 50180-93)的要求執行。見表7—3
規劃居住片區相關控制指標 表7—3
類別 | 人口密度(人/ha) | 容積率 |
低層住宅 | 200-280 | 0.4-0.7 |
多層住宅 | 280-420 | 1.0-1.5 |
中高層住宅 | 350-450 | 1.6-2.0 |
高層住宅 | 400-700 | 2.0-3.5 |
第八十七條 住房建設規劃
(一)規劃目標
建立完善的住宅建設和供應體系;重點推進中低價位、中小戶型普通商品住宅,以及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建設,有計劃、有步驟地解決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問題;逐步進行舊城居住區和「城中村」改造,不斷改善綜合環境;中心城區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到30平方米。
(二)經濟適用房規劃
經濟適用房是指政府提供優惠政策,限定建設標準、供應對象和銷售價格,具有保障性質的政策性商品住房。其戶均建築面積控制在85m2以內,單戶建築面積最高不得超過90 m2。按照總量控制、分區建設的原則,有計劃有步驟地解決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應優先保證其建設的土地供應。經濟適用房主要分布在鐵西、金鶚山、花板橋、冷水鋪、八字門、奇家嶺、湖濱、城陵磯、雲溪和君山居住區。
(三)廉租房規劃
逐步建立起科學有序、行為規範、辦事高效、公開透明的廉租房管理機制,不斷提升規範化管理水平,強化政府住房保障職能,切實解決最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
建立以財政預算安排為主、穩定規範的資金籌措和管理制度。
廉租房建設用地實行行政劃撥方式供應。其用地主要結合改制企業規劃,解決改制企業下崗職工住房問題。主要分布在中建五局二公司、站前路、洛王、下太子廟、城陵磯泰格林紙業、氮肥廠與水泥廠之間、馬壕、酒廠與化工廠之間、老火車站先鋒路東側、三五一七煤棧、九龍堤、麻紡廠、嶽州路西側、太子廟、洞紡、望嶽路南側、華鐵、德勝北路西側、湖濱園藝場、花板橋四化建、中建五局七公司、洛王藕塘坡、六九零六工廠、奇家嶺電磁鐵廠、奇西路北側、白石嶺路東側、大橋河路西側、白石嶺路東側、長江機械廠附近、城陵磯冷庫附近、花果畈、城陵磯路西側。
第八十八條 公共設施用地規劃
(一)目標與布局
公共設施用地面積17.11km2,佔規劃建設用地總面積的11.04%。
總體目標:社會公平,級配合理,布局均衡,逐步形成高效、合理、可持續的運行機制,以滿足城市發展的多樣化需求。規劃人均用地面積為10.7m2。
用地布局:二軸、三中心。「二軸」即巴陵路和金鶚路—嶽陽大道公共設施軸,巴陵路是以商業為主的公共綜合軸,金鶚路—嶽陽大道是以行政辦公為主的公共軸;「三中心」即東茅嶺、金鳳橋、奇家嶺公共中心。東茅嶺和金鳳橋公共中心通過巴陵路公共軸有機的聯繫起來。
(二)行政辦公用地:主要集中在青年中路、南湖大道、金鶚中路、嶽陽大道兩側、分水壟路南段西側。在城陵磯、湖濱地區及各外圍組團內規劃區級行政辦公用地。人均用地面積為0.9m2。
(三)商業金融業用地:規劃 「兩個市級商業中心區、六個區級商業中心區」的商業網點體系。人均用地面積為3.5m2。
(四)文化娛樂用地:保留南湖大道地段新聞出版、廣播電視中心、遊樂場、圖書展覽、博物館及嶽陽大道地段新聞出版、文化會展中心等文化娛樂設施。在金鳳橋地段、各組團及居住區中心建設小型綜合性文化娛樂設施,改建工人文化宮,青少年文化宮選址木魚山,在湖濱園藝路以北建設廣電影視中心。人均用地面積為1.0 m2。
(五)體育用地:完善現有體育場館設施,在107國道以東、巴陵東路以北規劃城市體育中心。各組團和居住區布置相應的體育設施。人均用地面積為0.7m2。
(六)醫療衛生用地:在完善防疫、職業病防治、婦幼保健、康復等衛生防疫保健設施的同時,形成全市性的醫療、預防、科研相配套的衛生監督、監測體系。在保留和擴建現有醫療設施的同時,按65床/萬人的標準規劃各類醫院,特別是專科醫院,總床位數10400個,在湖濱、東風湖沿湖小區、冷水鋪、城陵磯、松陽湖、芭蕉湖、金鳳橋、木裡港、奇家嶺、君山規劃相應規模的綜合醫院,人均用地面積為0.8m2。
(七)教育科研設計用地:將文化教育中心規劃在奇家嶺、郭鎮地區。現位於商業中心區的教育用地嚴格控制規模,逐步遷至文教中心區,人均用地面積為3.5 m2。2030年中心城區九年義務教育學校數量達273所,服務半徑500—1000米。
(八)社會福利設施用地:主要包括養老(如託老所、老年活動中心)、兒童福利和救助管理設施,人均用地面積為0.2m2。保留現狀君山掛口和洛王兩處社會福利設施,在湖濱甑壁山、奇家嶺、珍珠山公園東側、九華山、金鳳橋臨梅溪港水系、城陵磯聯港路東側、雲溪、路口、君山九公裡各規劃一處社會福利設施用地。
第八十九條 工業用地規劃
工業用地面積35.27km2,佔規劃建設用地總面積的22.75%。逐步形成六大工業組團:
路口石油煉化工業組團:位於路口,包括長煉及「八建兩改」項目,重點進行提質改造,使煉油能力擴大到1500萬噸。
雲溪化工工業組團:包括巴陵石化及其「五改七建一配套」項目,重點發展化工工業並進行提質改造。
松陽湖港口工業和精細化工工業組團:在松陽湖深水港口和湖南精細化學工業園的基礎上,依託長江航運和充足的電力,發展裝備製造、港口加工工業或承接從沿海地區轉移來的部分工業及中心城區「退二進三」的部分企業。
城陵磯電力造紙工業組團:以華能電廠和泰格林紙集團為核心,增加煤炭、化肥行業,重點發展火電和林紙,適度開發煤炭化工,打造湖南省最大的火電、林紙和煤炭化工基地。
木裡港工業組團:包括康王和木裡港工業區,規劃以電子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產業為主。
七裡山—冷水鋪工業組團:位於七裡山和冷水鋪,包括己內醯胺、洞氮、長江動力機械廠、紅日機械廠。七裡山地段原則上不再擴大規模發展,冷水鋪地段適當擴大規模發展。
嶽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白石嶺地段工業逐步進行「退二進三」。
第九十條 倉儲用地規劃
倉儲用地面積6.62km2,佔規劃建設用地總面積的4.27%。
結合舊城改造和用地布局,規劃包括松陽湖、城陵磯、冷水鋪鐵路編組站、路口長煉油庫區、七裡山生產資料、小港糧庫和貯木場共六個倉儲區,並在松陽湖港口東側臨長江路布置保稅倉庫,用地面積3km2。
松陽湖倉儲區:位於松陽湖港口縱深地帶沿長江路西側,主要為港口服務配套。
城陵磯倉儲區:位於城陵磯桂花園路與鐵路專用線之間,主要為國家糧食、冷凍物質、生活物質倉庫。
冷水鋪鐵路編組站倉儲區:位於冷水鋪鐵路編組站南側,利用鐵路編組站的優勢,將韓家灣和青年堤倉庫區搬遷至鐵路編組站附近,規劃為中心城區的生活物質倉庫。
路口長煉油庫區:位於路口,緊鄰長嶺煉油廠,主要是為長嶺煉油廠服務配套的油庫和生產物質倉庫。
七裡山生產資料倉儲區:位於七裡山洞庭氮肥廠北側,為主城區生產資料倉儲。
小港糧庫和貯木場倉儲區:位於洞庭南路西側臨洞庭湖,以糧食儲備為主。
第九十一條 規劃建設用地平衡表(2030年) 詳見表7—4
規劃建設用地平衡表(2030年) 表7—4
序號 | 用地代號 | 用地名稱 | 面積(km2) | 佔城市建設用地(%) | 人均(m2/人) | ||
1 | R | 居住用地 | 45.68 | 29.47 | 28.55 | ||
2 | C | 公共設施用地 | 17.11 | 11.04 | 10.69 | ||
其 中 | C1 | 行政辦公用地 | 1.44 | 0.93 | 0.90 | ||
C2 | 商業金融用地 | 5.60 | 3.61 | 3.50 | |||
C3 | 文化娛樂用地 | 1.60 | 1.03 | 1.00 | |||
C4 | 體育用地 | 1.12 | 0.72 | 0.70 | |||
C5 | 醫療衛生用地 | 1.28 | 0.83 | 0.80 | |||
C6 | 教育科研設計用地 | 5.60 | 3.61 | 3.50 | |||
C7 | 文物古蹟用地 | 0.15 | 0.1 | 0.09 | |||
C9 | 其他公共設施用地 | 0.32 | 0.21 | 0.20 | |||
3 | M | 工業用地 | 35.27 | 22.75 | 22.04 | ||
4 | W | 倉儲用地 | 6.62 | 4.27 | 4.14 | ||
5 | T | 對外交通用地 | 6.34 | 4.09 | 3.96 | ||
6 | S | 道路廣場用地 | 19.40 | 12.52 | 12.13 | ||
7 | U | 市政公用設施用地 | 4.12 | 2.66 | 2.58 | ||
8 | G | 綠地 | 20.12 | 12.98 | 12.58 | ||
其中:公共綠地 | 15.36 | 9.91 | 9.6 | ||||
9 | D | 特殊用地 | 0.34 | 0.23 | 0.21 | ||
合計 | 城市建設用地 | 155.00 | 100.00 | 96.88 |
註:規劃城市人口160萬人。
第八章 產業布局規劃
第九十二條功能分區
將規劃區劃分為六個產業功能區:即三產業聚集區、雲溪—路口工業區、城陵磯—松陽湖港口物流工業區、木裡港—康王高新技術產業區、西塘—三荷休閒農業區、君山觀光農業區。
第九十三條 農業布局
近郊農業圈:由郭鎮、康王西部、梅溪、永濟、君山區柳林洲鎮、西城辦、金鳳橋管理處組成,重點發展園藝農業、觀光休閒農業、特色水產養殖、時鮮蔬菜、優質水果和花卉苗木。
遠郊農業圈:包括君山區柳林洲鎮以西的地區、西塘、麻塘、新開、三荷、康王東部、陸城、道仁磯、文橋、路口等地,重點發展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農業生產。
第九十四條 工業布局
按照「兩軸、兩區、六大工業組團」的結構進行工業布局。「兩軸」是以沿洞庭湖東岸、長江南岸和107國道為發展軸。「兩區」是指北部石油化工產業區和東部高新技術產業區。
第九十五條 三產業布局
商貿流通業:規劃形成「兩個市級、六個區級和十四個居住區級商業中心」的三級商業網點體系。
旅遊業:以樓、島、湖為龍頭,形成三個景區、四個景點。三個景區即嶽陽樓、君山和南湖景區;四個景點即東洞庭湖溼地、團湖、陸城古鎮和伍家洞—劉家灣—蘭橋水庫自然山水景點。
第九章 城市綜合交通規劃
第九十六條 總體戰略目標
(一)構築一個與中心城區發展相適應、高效率、一體化和人性化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支撐規劃用地布局形態結構的實現和完善,促進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
(二)對外交通發展目標:依託國家及區域性交通構架,構建完善的鐵路、公路、水運和航空的綜合對外交通體系,使對外交通與城市交通有機銜接,建成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城,提升嶽陽交通樞紐地位。
(三)城市交通發展目標:以城市主導發展方向和布局結構為導向,以城市交通與用地布局整體協調發展為中心,加快道路交通建設,完善城市道路網絡,優先發展公共運輸,實行有效的城市交通管理和交通需求管理;逐步形成功能明確、結構合理、路網完善、換乘方便、運營高效、管理先進的城市交通體系。
第一節 對外交通
第九十七條 鐵路
保留中心城區現有的京廣鐵路嶽陽站(一等站)、嶽陽南站、路口鋪站(二等站)、雲溪站、湖濱站(四等站),擴建嶽陽北站以及武廣客運專線嶽陽東站車場。嶽陽東站主要辦理客運專線、城際、九江和吉安方向客運,嶽陽站主要辦理京廣線客運;解編作業主要集中在嶽陽北站,遠期在嶽九和嶽吉鐵路交匯處(烏江)預留修建技術作業站。
(一)規劃為「三縱一橫」。「三縱」:即京廣鐵路、武廣客運專線、嶽長城際鐵路,「一橫」:即荊嶽—嶽常—嶽九—嶽吉鐵路。
(二)京廣鐵路:保留現有的電氣化京廣鐵路,遠期京廣鐵路逐步過渡到以貨運為主。
(三)武廣客運專線:從中心城區東部斜向穿過,並在巴陵東路延伸段盡端建嶽陽東站,為二級站,屬客運專線站。
(四)嶽長城際鐵路:由嶽陽至長沙。該城際鐵路從城市南部進入中心城區,沿武廣客運專線東側平行布置,並將其引入嶽陽東站,在其東側新建城際車場。
(五)荊嶽鐵路:按一級鐵路標準建設,規劃線路經君山城區北面,在現洞庭大橋北側約4公裡處的吉家湖建設跨洞庭湖大橋,並與嶽北鐵路編組站接軌。
(六)嶽常鐵路:嶽陽至常德,中心城區段與荊嶽鐵路同線,往西經君山、華容至常德。
(七)嶽九鐵路:由嶽陽至江西九江。中心城區段沿京珠連接線南面緊臨黃茆山東西向布置,然後南北向臨武廣客運專線東側布置與嶽長城際鐵路共線,將嶽九鐵路引入嶽陽東站。
(八)嶽吉鐵路:由嶽陽至江西吉安,中心城區內線路走向與嶽九鐵路相同。
(九)松陽湖鐵路專用線:是為華能電廠擴建、松陽湖港口及港口工業區發展而預留,該線路規劃在現有專用線基礎上擴股改造,往北從華能電廠和紙廠之間經過、經港監大樓西側達到港區貨站,遠景向北至道仁磯、陸城港口,在松陽湖地段設置1700萬噸貨站。
第九十八條 公路
(一)規劃為「三縱一橫」。「三縱」即隨嶽高速公路(京港澳高速複線)、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國道,「一橫」即杭瑞高速。
(二)隨嶽高速公路:是湖南「五縱七橫」高速公路網中的一縱,在建中的隨嶽高速公路經道仁磯的長江大橋,穿過雲溪—松陽湖—道仁磯組團,在三荷鄉與京港澳高速公路連接線相交。
(三)京港澳高速複線:隨嶽高速往南延伸經汨羅、湘陰至長沙,建成為京港澳高速複線。
(四)京港澳高速公路:保留城市東部現狀北京至澳門的高速公路。
(五)107國道:遠期規劃將現107國道改建為中心城區快速路,並在隨嶽高速西側建設新107國道。
(六)杭瑞高速公路:該高速公路從紅光立交地段北側往西經吉家湖新建跨洞庭湖大橋至君山區,中心城區段走向緊鄰荊嶽鐵路南側,往東經107國道紅光立交北側、三荷鄉,並與隨嶽高速公路、京港澳高速公路相接。將城市主幹路冷水鋪路向東延伸約1.2公裡,建設杭瑞高速公路嶽陽連接線和高速出入口,以實現城陵磯港與杭瑞高速公路的快速銜接。
第九十九條 港口
(一)嶽陽港是我國內河主要港口、長江沿線樞紐港之一、上海港的餵給港;湖南「3+5城市群」的水運中轉樞紐;是湖南現代物流的重要支撐和對外開放、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重要依託。主要功能包括裝卸存儲、多式聯運和水-水中轉、運輸組織、綜合服務、綜合物流、臨港工業及嶽陽和湖南對外展示良好形象的窗口。
(二)其他港區功能
嶽陽樓港區是以客運為主,兼件雜貨、礦建材料、水產品的綜合性港區。
七裡山港區是為大型臨江工業提供原材料、成品油、石化產品及為城市防洪和建設提供礦建材料運輸服務的貨主綜合性港區。
城陵磯港區(包括松陽湖港口)是以貨櫃、件雜貨、大宗散貨及糧食為主的大型鐵、公、水聯運社會公用綜合性港區,是嶽陽港作為全國內河主要港口、國家一類口岸的標誌性和核心港區。
道仁磯港區是以石化企業的油品及石化產成品、液化危險品、化工低危險性件貨及少量礦建材料為主的貨主綜合性港區。
陸城港區是以石化企業的原油及成品油運輸服務的貨主綜合性港區。
君山港區是以煤炭摻配、一般件雜貨和蘆葦出口及當地所需礦建材料運輸服務為主的社會公用綜合性港區。
(三)港口碼頭整合
對現有砂石等礦建材料作業區進行整合,建設七裡山港區的吉家湖、道仁磯港區的道仁磯礦建材料碼頭、君山港區的渡口戰備碼頭和君山水委會濠河碼頭礦建材料作業區。韓家灣碼頭,近期限制其規模,遠期予以取消。
第二節 城市客貨運交通
第一百條 公路客運站場規劃
改、擴建現有嶽陽洞庭汽車站,新建嶽陽汽車東站、汽車南站、雲溪汽車站、郭鎮汽車站,搬遷現有嶽陽汽車站、巴陵汽車站、聯運汽車站、客運西站。
第一百零一條 貨運站場規劃
建設城陵磯、太陽橋、洪山物流園及望嶽路公路貨運站、五爪松貨運站、君山物流中心。
第一百零二條 管道運輸
沿現有107國道東側規劃100米至200米的管道走廊,主要敷設天然氣和成品油管道、110kv和220kv高壓線、光纜、 輸水管等。
改造現有107國道東側埋設的天然氣管道;保留現有沿107國道東側埋設嶽陽—株洲成品油管道;規劃蘭州—鄭州—長沙成品油管道;沿現有107國道布置嶽陽—雲溪—臨湘長輸管線和嶽陽—嶽陽縣榮家灣長輸管線。
第一百零三條 貨運專用道路
興港路—隨嶽高速公路連接線位於臨港產業新區南部,規劃為港區貨運專用通道,完成港區貨物水路與陸路的相互轉換。
第三節 城市道路交通
第一百零四條 規劃目標
加強中心城區內、外交通銜接;完善城市道路網絡,加快城市快速路與幹道系統建設,形成安全、高效、便捷、環保的現代化城市交通運輸體系.
城市主幹路路網密度不低於1.2km/km2,次幹路不低於1.4km/km2,支路不低於3.5km/km2 ,人均道路用地面積不低於12m2;
按照「公交優先」的原則,優先發展大容量、快節奏的城市公交。中心城區公交出行率2015年達32%,2020年達37%,2030年達45%;
考慮遠期城市發展的需要,規劃城市軌道交通系統。
第一百零五條 道路系統規劃
(一)為適應沿江、沿湖帶狀組團式城市空間結構形態,城市道路結構規劃為:「三縱八橫」階梯狀。
(二)三縱為西縱、中縱、東縱。
西縱:雷公湖路—建設路—沿湖大道北段—桂花園路—海關路—長江大道,功能為城市主幹路。
中縱:改造原107國道為長(煉)康(王)路,功能為城市快速路。
東縱:臨隨嶽高速西側規劃新107國道,功能為城市快速路(國道)。
八橫:雙塘路—黃峁山路、金鶚路—嶽陽大道、巴陵路、洞庭大道君山段—洞庭大橋、聯港路—胥家橋路、興港路、道仁磯路、白泥湖路。
(三)道路等級分為四級:快速路、主幹路、次幹路和支路。
第一百零六條 道路網規劃指標 見表9—1
道路網規劃指標一覽表 表9—1
序號 | 項目 | 快速路 | 主幹路 | 次幹路 | 備註 |
1 | 道路網密度 | 0.3~0.4 | 0.8~1.2 | 1.2~1.4 | 國家標準 |
2 | 0.34 | 1.57 | 1.65 | 規劃指標 |
第一百零七條 規劃道路一覽表。詳見附表二。
第一百零八條 軌道交通規劃
規劃遠期軌道交通線,即從京廣鐵路嶽陽站出發,經南湖大道、巴陵路到嶽陽東站,並在嶽陽東站沿金鳳橋路往北向雲溪城區和路口城區延伸。
第一百零九條 公共運輸規劃
(一)發展規模:到2030年,公交車輛擁有量為1600標臺,10標臺/萬人。出租汽車擁有量按25輛/萬人計,規劃出租汽車擁有量為4000輛。
(二)線網規劃指標:主城區公共運輸線網密度為3—4 km/km2,城市邊緣區為2—2.5 km/km2,覆蓋全部城市主幹路和部分次幹路。95%居民單程最大出行耗時不大於50分鐘;公交線路網密度不小於3.0km/km2;乘客平均換乘係數不大於1.5;公交線路非直線係數不大於1.4;中心城區公交站點間距為300-500m;公交車站服務面積(以500m半徑計)佔城市用地的95%以上;
公交線網布局結構為公交主幹網絡、次幹網絡、換乘樞紐、一般線路網絡和郊區線路網絡五個層次。
(三)公共運輸優先措施
建立合理的客運交通結構,規範和完善客運市場;搞好交通需求管理;政策支持;公共運輸優先通行管理;規劃設置公交專用車道;在部分道路交叉口進口道處規劃公交專用車道,同時設置公交優先通行信號;加強道路交通管理;道路與交叉口改造;合理調整線路布局;推進技術進步。
(四)公交場站設施規劃
首末站(樞紐站)規模:平均用地按150m2/標臺計算。
停車場規模:按每輛標準車150m2計算。
保養場規模:保養場用地200m2/標臺,保養車輛佔規劃停放車輛總數的20%。
修理廠規模:規劃用地250m2/標臺。公交場站用地規劃指標見表9—2、表9—3
場站用地標準 表9—2
場站類型 | 用地標準 |
首末站(樞紐站) | 以150 m2/標臺作為控制標準,末站用地為首站的20% |
保養場 | 保養場用地200 m2/標臺,停車用地150 m2/標準車 |
修理廠 | 250 m2/標臺 |
2030年場站用地規模 表9—3
首末站(樞紐站)及停車場用地 | 288000m2 |
保養場用地 | 64000m2。 |
修理廠生產用地 | 60000m2 |
總面積 | 412000 m2 |
公交場站總用地規模規劃為41.2公頃,每標臺用地面積達257.5m2。
第一百一十條 公共停車場規劃
用地總規模為144ha,其中機動車公共停車場用地為120ha,自行車公共停車場用地為24 ha。機動車公共停車場分為外來和市內停車場。
第一百一十一條 城市廣場規劃
按交通集散和遊憩集會兩類廣場進行布局規劃,其中交通集散廣場8處,總用地面積為13.72公頃;遊憩集會廣場20處,總用地面積為55.82公頃。具體見表9—4、表9—5。
城市交通集散廣場一覽表 表9—4
地區 | 序號 | 廣場名稱 | 面積 | 位置 | 備註 |
(公頃) | |||||
金楓橋分區 | 1 | 武廣客運站站前廣場 | 3.01 | 巴陵東路東端 | 新建 |
主城區 | 2 | 嶽陽火車站站前廣場 | 2.75 | 南湖大道北端 | 保留 |
3 | 嶽陽火車站站後廣場 | 2.01 | 嶽州路南端 | 新建 | |
4 | 嶽陽北站站前廣場 | 1.84 | 北站路北端 | 改建 | |
5 | 城陵磯老港通海路廣場 | 0.63 | 海關路西端 | 新建 | |
雲溪分區 | 6 | 雲溪車站站前廣場 | 1.01 | 雲中路與興王衝路交匯處西側 | 改建 |
南湖分區 | 7 | 湖濱車站廣場 | 1.43 | 園藝路以南、車站路以西 | 改建 |
君山分區 | 8 | 君山火車站站前廣場 | 1.04 | 君山大道北端 | 新建 |
合計 | 13.72 |
城市遊憩集會廣場一覽表 表9—5
地區 | 序號 | 廣場名稱 | 級別 | 面積 | 位置 | 備註 |
(公頃) | ||||||
主城區 | 1 | 巴陵廣場 | 市級 | 3.10 | 南嶽坡 | 改建 |
2 | 樓前廣場 | 市級 | 3.34 | 楓橋湖路西端 | 新建 | |
3 | 南湖廣場 | 市級 | 12.04 | 南湖大道南端 | 保留 | |
4 | 民本廣場 | 區級 | 0.58 | 嶽陽樓公園南大門南側 | 保留 | |
5 | 東風廣場 | 區級 | 2.57 | 雲夢路 | 保留 | |
6 | 東茅嶺廣場 | 市級 | 1.00 | 東茅嶺步行街 | 改建 | |
7 | 文廟廣場 | 區級 | 0.34 | 嶽陽文廟大門南側 | 改建 | |
8 | 東風湖休閒文化廣場 | 區級 | 2.39 | 嶽州路以西、東風湖東岸 | 新建 | |
9 | 芭蕉湖漁文化廣場 | 區級 | 2.84 | 芭蕉湖西岸、海關路東端 | 新建 | |
10 | 奇家嶺科教文化廣場 | 區級 | 2.03 | 奇家村路北端 | 新建 | |
南湖分區 | 11 | 湖濱佛教文化廣場 | 區級 | 3.54 | 湖濱大道與八仙臺路交匯處 | 新建 |
12 | 楞枷山旅遊文化廣場 | 區級 | 0.52 | 虎形山路東端 | 新建 | |
13 | 千畝湖廣場 | 區級 | 1.92 | 湖濱大道以東千畝湖西岸 | 改建 | |
經開區 | 14 | 新華廣場 | 區級 | 1.83 | 新華片區火峽廟路北側 | 新建 |
15 | 珍珠山廣場 | 區級 | 2.78 | 嶽陽大道以南、通海路南端 | 新建 | |
臨港新區 | 16 | 格石嶺公園入口廣場 | 區級 | 2.45 | 擂鼓臺路南端 | 新建 |
17 | 松陽湖生態文化廣場 | 區級 | 2.87 | 桔園路北端 | 新建 | |
路口分區 | 18 | 芭蕉湖生態旅遊廣場 | 區級 | 4.55 | 芭蕉湖南岸 | 新建 |
19 | 雷公咀親水休閒廣場 | 區級 | 3.08 | 芭蕉湖南岸 | 新建 | |
君山分區 | 20 | 君山區級市民廣場 | 區級 | 2.05 | 君山區級公園中部 | 新建 |
合計 | 55.82 |
第十章 城市市政公用設施規劃
第一百一十二條 規劃發展目標
到2030年,建成安全、高效的現代化市政公用設施體系,重點做好水資源和能源供應,確保信息通訊安全,為嶽陽城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和保障。
第一節 給水工程規劃
第一百一十三條 用水量預測
規劃期末,最高日用水量為160萬t/d。
第一百一十四條 水源規劃
水源分別取自鐵山水庫、長江、洞庭湖、雙花水庫(備用水源)。其中一、二水廠水源為鐵山水庫、湖濱水廠水源為洞庭湖;君山一、二水廠、松陽湖水廠、道仁磯水廠、長煉水廠及路口水廠水源為長江。
第一百一十五條 水廠規劃
(一)保留現有20萬t/d的一水廠,遠期擴建二水廠至40萬t/d;在湖濱、路口分別規劃一個水廠,規模均為10萬t/d;擴建君山現有一、二水廠至10萬t/d;
(二)新建23萬t/d的松陽湖水廠;保留嶽化道仁磯水廠17萬t/d和長煉10萬t/d、泰格林紙8萬t/d、鷹山石化5萬t/d、洞氮5萬t/d、洞紡1萬t/d、華能1萬t/d等自備水源,其供水規模達70萬t/d,且均為工業用水。水廠周圍應設置寬度不小於10米的綠化帶,水廠用地應按規劃期給水規模確定,詳見表10—1。
各水廠用地規劃控制指標一覽表 表10—1
序號 | 水廠名稱 | 建設規模 (萬t/d) | 用地規模 (ha) | 備 注 |
1 | 一水廠 | 20 | 3.4 | 保留現狀 |
2 | 二水廠 | 40 | 16.4 | 擴建 |
3 | 湖濱水廠 | 10 | 5(7) | 新建,考慮到該水廠周邊用地的遠景發展,水廠用地按15萬噸規模控制為7 ha |
4 | 君山一、二水廠 | 10 | 5 | 擴建,改取長江水 |
5 | 路口水廠 | 10 | 5(8) | 新建,考慮到該水廠周邊用地的遠景發展,水廠用地按20萬噸規模控制為8 ha |
6 | 松陽湖水廠 | 23 | 9 | 新建,工業用水 |
7 | 道仁磯水廠 | 17 | 保留現狀,工業用水 | |
8 | 長煉水廠 | 10 | 保留現狀,工業用水 | |
9 | 泰格林紙水廠 | 8 | 保留現狀,工業用水 | |
10 | 鷹山石化水廠 | 5 | 保留現狀,工業用水 | |
11 | 洞氮水廠 | 5 | 保留現狀,工業用水 | |
12 | 洞紡水廠 | 1 | 保留現狀,工業用水 | |
13 | 華能水廠 | 1 | 保留現狀,工業用水 | |
合計 | 160 |
說明:本表指標未包括廠區周圍綠化帶用地。
第一百一十六條 給水系統布置形式採用分區給水系統。近期管網布置採用環狀與樹狀相結合的形式,遠期管網全部連成環狀。
第一百一十七條 改造現有金鳳橋水庫至一水廠和二水廠輸水管線走廊,其至一、二水廠輸水管線走廊控制寬度分別為20m和40m。
第二節 排水工程規劃
第一百一十八條 排水體制
建成區採用截流式合流制,沿河岸、沿湖岸截流汙水,晴天所有汙水全部截流進入汙水處理廠,雨天截流部分合流汙水進入汙水處理廠;待條件成熟時,可逐步實施對老城區合流制系統的分流制改造。新區及新建區為完全分流制,汙水全部進入汙水處理廠處理,雨水就近排入河、湖水系。
截流式合流制區域包括鐵西分區和南湖分區,截流倍數為1.0。
完全分流制區域包括金鳳橋、八字門、湖濱、奇家嶺、七裡山、城陵磯、松陽湖、芭蕉湖、雲溪、道仁磯、路口、陸城和君山分區。
第一百一十九條 排水分區
中心城區規劃南湖、芭蕉湖、松陽湖、東風湖、吉家湖、白泥湖、黃泥溝、雷公湖和月形湖、濠河、肖家湖共10片雨水排放系統,總匯水面積354.8km2。。暴雨強度公式為:
,徑流係數取0.5~0.70;q=167i;設計重現期P=1年, 立交橋、廣場等重要地區P=3年;設計降水歷時t=t1+mt2,地面集水時間t1=10分鐘,折減係數m暗管取2.0, 渠道取1.2。
中心城區規劃南津港、馬壕、羅家坡、湖濱、吉家湖、松陽湖、芭蕉湖、路口、林角佬、濠河共10個汙水排放系統,。
第一百二十條 汙水量預測
預測城市遠期汙水總量為128萬t/d。
第一百二十一條 汙水處理廠規劃
保留現有五個汙水處理廠,新規劃八個汙水處理廠,汙水處理總規模為128萬t/d,各汙水處理廠規模分別為:
南津港汙水處理廠擴建至17萬t/d,長嶺煉油廠汙水處理廠擴建至8萬t/d,巴陵石化汙水處理廠8萬t/d,泰格林紙汙水處理廠8萬t/d,己內醯胺汙水處理廠1萬t/d。
新建馬壕(17萬t/d),吉家湖(8萬t/d),湖濱(13萬t/d),羅家坡(20萬t/d),松陽湖(15萬t/d),君山林角佬(5萬t/d)、掛口汙水處理廠(3萬t/d)和芭蕉湖桃李汙水處理廠(5萬t/d)。詳見表10—2。
各汙水處理廠用地規劃控制指標一覽表 表10—2
序號 | 水廠名稱 | 建設規模 (萬t/d) | 用地規模 (ha) | 備 注 |
1 | 南津港汙水處理廠 | 17 | 9.5 | 擴建 |
2 | 長煉汙水處理廠 | 8 | 8 | 擴建 |
3 | 巴陵石化汙水處理廠 | 8 | 8 | 保留現狀,包括雲溪汙水處理廠2萬t/d |
4 | 泰格林紙汙水處理廠 | 8 | 9 | 保留現狀 |
5 | 己內醯胺汙水處理廠 | 1 | 保留現狀 | |
6 | 馬壕汙水處理廠 | 17 | 13 | 新建 |
7 | 吉家湖汙水處理廠 | 8 | 9 | 新建 |
8 | 湖濱汙水處理廠 | 13 | 10(15) | 新建,考慮到該廠周邊用地的遠景發展,處理廠用地按20萬噸規模控制為15 ha |
9 | 羅家坡汙水處理廠 | 20 | 10 | 新建 |
10 | 松陽湖汙水處理廠 | 15 | 10(15) | 新建,考慮到該廠周邊用地的遠景發展,處理廠用地按20萬噸規模控制為15 ha |
11 | 林角佬汙水處理廠 | 5 | 5 | 新建 |
12 | 掛口汙水處理廠 | 3 | 4(6) | 新建,考慮到該廠周邊用地的遠景發展,處理廠用地按8萬噸規模控制為6ha |
13 | 芭蕉湖桃李汙水處理廠 | 5 | 5 | 新建,考慮到該廠周邊用地的遠景發展,處理廠用地按10萬噸規模控制為7 ha |
合計 | 128 |
說明:本表指標未包括廠區周圍綠化帶用地。
第三節 電力工程規劃
第一百二十二條 規劃目標
電網發展應服務於嶽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用電需求,重點是保障石化、輕紡等工業的用電需求;保障居民生活用電的需求,把嶽陽電網建設成為與嶽陽長江中遊地區現代化的中心城市相適應,具有現代電力技術裝備、高度自動化的先進電網。
第一百二十三條 中心城區負荷、電量預測
負荷預測:2015年150萬千瓦,2020年210萬千瓦,2030年300萬千瓦。
電量預測:2015年83億千瓦時,2020年113億萬千瓦,2030年163億千瓦時。
第一百二十四條 電網規劃
中心城區電壓等級規劃為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10千伏/380伏/220伏。
規劃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線路主要為架空線,在規劃建成區內預留高壓走廊,在市中心區建築密集區220千伏、110千伏線路應採用地下電纜,10千伏以下線路採用地下電纜。
500千伏電網規劃:規劃新增一座500KV白泥湖變;
220千伏電網規劃:規劃新增七座220KV變電站即路口變、依江變、松陽湖變、城陵磯變、南湖變、三荷變、烏江變;
110千伏電網規劃:規劃新增十五座110KV變電站即金鳳橋變、置田莊變、新華變、木裡港變、蔡家變、郭鎮變、八仙臺變、松陽湖變、白楊湖變、林角佬變、四化建變、楓橋湖變、平地變、二王變、桃李變。詳見表10—3。
嶽陽市城網11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規劃情況表 表10—3
序號 | 變電站 名稱 | 電壓等級 (千伏) | 變電站容量 (MVA) | 用地面積 (公頃) | 位置 |
1 | 白泥湖變 | 500 | 1×1000, 1×750 | 4.0 | 白泥湖路 |
2 | 依江變 | 220 | 2×180 | 2.0 | 雲溪工業園 |
3 | 路口變 | 220 | 2×180 | 2.0 | 長康路以北 |
4 | 松陽湖變 | 220 | 1×180 | 2.0 | 黃泥溝路以南 |
5 | 城陵磯變 | 220 | 1×180 | 2.0 | 蓮花塘路西側 |
6 | 南湖變 | 220 | 1×180 | 2.0 | 南湖大道原嶽大校內 |
7 | 三荷變 | 220 | 1×180 | 2.0 | 三荷集鎮 |
8 | 烏江變 | 220 | 1×180 | 2.0 | 烏江村 |
9 | 金鳳橋變 | 110 | 50 | 0.5 | 金風橋南路與放何村路 |
10 | 置田莊變 | 110 | 50 | 0.5 | 置田莊路與錢家坡路之間 |
11 | 新華變 | 110 | 50 | 0.5 | 新華路與火峽廟路之間 |
12 | 木裡港變 | 110 | 50 | 0.5 | 新園路與火峽廟路之間 |
13 | 蔡家變 | 110 | 50 | 0.5 | 奇家村路與木魚山路交叉口東北 |
14 | 郭鎮變 | 110 | 50 | 0.5 | 郭鎮趕山路以北 |
15 | 八仙臺變 | 110 | 50 | 0.5 | 穆家坡路 |
16 | 松陽湖變 | 110 | 50 | 0.5 | 松楊湖永濟鄉 |
17 | 白楊湖變 | 110 | 50 | 0.5 | 松園路與欣園路之間 |
18 | 林角佬變 | 110 | 50 | 0.5 | 林角佬工業園南 |
19 | 四化建變 | 110 | 50 | 0.5 | 四化建路 |
20 | 楓橋湖變 | 110 | 50 | 0.5 | 延壽寺路 |
21 | 平地變 | 110 | 50 | 0.5 | 平地村 |
22 | 二王變 | 110 | 50 | 0.5 | 二王村 |
23 | 桃李變 | 110 | 50 | 0.5 | 桃李村 |
第一百二十五條 高壓走廊規劃
規劃十條高壓走廊:華能電廠至巴陵變高壓走廊沿聯港路西側控制150m;巴陵變至奇家嶺變高壓走廊沿長康路東側(原107國道,包括其它管線走廊)控制200m;巴陵變至崑山變高壓走廊沿柳家畈路以北控制150m;崑山變至三荷變和巴陵變高壓走廊沿隨嶽高速東側控制150m;崑山變至奇家嶺變高壓走廊沿蔡家衝路北側控制150m;華能電廠至依江變高壓走廊沿芭蕉湖北側控制70m,隨嶽高速西側控制50m;依江變至路口變高壓走廊沿長康路北側(原107國道)控制60m;城陵磯變至巴陵變高壓走廊沿荊嶽鐵路北側控制50m;洛王變至巴陵變高壓走廊控制50m;白泥湖變至崑山變高壓走廊沿新107國道西側控制80m。
第四節 電信工程規劃
第一百二十六條 規劃目標
城市電話網中交換機容量達到80萬戶;
城市市話普及率達到50門/百人;
城市住宅電話普及率達到100部/百戶;
長話交換機容量達到70萬門;
行動電話普及率將達45部/百人,市區達到80部/百人;
國際網際網路用戶近期2015年11萬戶,中期2020年16萬戶,遠期2030年35萬戶。
第一百二十七條 郵政規劃:建立一個以郵政樞紐、郵政局所為框架的郵政通訊網絡。除現有火車站旁和東茅嶺郵政樞紐外,規劃在金鳳橋地段的嶽陽東站旁新建一個郵政樞紐,共同組成嶽陽市高效郵政網絡系統。
第一百二十八條 電信規劃
電信需求量預測:近期2015年話機總數為48萬門,中期2020年話機總數為57萬門, 遠期2030年話機總數為80萬門,普及率達到50%;近期2015年行動電話總用戶73萬戶,中期2020年行動電話總用戶88萬戶,遠期2030年行動電話總用戶128萬戶,普及率達到80%。
建立一個以匯接局、模塊局為框架的電信網絡。規劃在金鳳橋嶽陽東站旁新建匯接局,同現狀的6個匯接局經過擴容後共同組成嶽陽市中心城區電信網絡(見附表)。每個匯接局下增設模塊局,模塊局的服務半徑約為0.5km。詳見表10—4。
電信匯接局規劃一覽表 表10—4
序號 | 名稱 | 位 置 | 備註 |
1 | 東茅嶺匯接局 | 東茅嶺 | 現有 |
2 | 火車站匯接局 | 火車站 | 現有 |
3 | 解放路匯接局 | 解放路 | 現有 |
4 | 八字門匯接局 | 八字門 | 現有 |
5 | 金鳳橋匯接局 | 金鳳橋 | 規劃 |
6 | 雲溪匯接局 | 雲溪雲中路 | 現有 |
7 | 君山匯接局 | 君山大道 | 現有 |
積極發展寬帶網絡,提高傳輸效率,利用現有網絡資源對中繼網進行拆分和重新組合,擴充網絡的帶寬,形成新的環網,通信管網應逐步實施「光進銅退」,實現光纜進小區。
第一百二十九條 CDMA移動通信網絡規劃:提高移動基站容量和密度,實現移動通訊無盲區,移動基站將達到約300個;移動用戶數達到44.8萬,其中移動網際網路用戶達到22.4萬。
第一百三十條 廣播電視通信規劃:遠期規劃在湖濱園藝路以北建設廣電影視中心,佔地30公頃。
第五節 燃氣工程規劃
第一百三十一條 規劃目標:近期氣化率達74%,中期氣化率達81%,遠期氣化率達95%。
第一百三十二條 氣源及燃氣消耗水平預測:遠期採用管道天然氣為主,液化氣為輔的供氣方式;中心城區近期年需天然氣總量為11.6×107立方米,年需石油液化氣總量為1.84×107立方米;中期年需天然氣總量為14.1×107立方米,年需石油液化氣總量為2.24×107立方米;遠期年需天然氣總量為16.1×107立方米,年需石油液化氣總量為2.56×107立方米。
第一百三十三條 燃氣管網系統及設施規劃:規劃採用高壓(B)、次高壓(A)、中壓(A)、低壓四級壓力級制的輸配系統,其中高壓(B)為2.5Mpa、次高壓(A)為1.6Mpa、中壓(A)為0.4Mpa。
在九公裡西側世紀大道北面規劃儲備站一座,並在金鳳橋、冷水鋪、城陵磯、湖濱、木裡港、松陽湖、路口、長嶺、陸城各新增一個調壓站,雲溪設門站一座,高中壓調壓站二座。管網布置以環狀為主,環枝結合的方式。保留太陽橋、金鶚西路、公交公司加氣站,新增楓橋湖、建湘路、嶽興路、金鳳橋、城陵磯、洛王及雲溪和君山各二處加氣站。
沿現有107國道規劃嶽陽—雲溪—臨湘長輸管線和嶽陽—嶽陽縣長輸管線。
第六節 環境衛生規劃
第一百三十四條 規劃目標
將中心城區建成環衛體系完善、設施裝備先進、法規健全、基地建設完備的清潔、文明的現代化城市。
第一百三十五條 環衛設施規劃
(一)公共廁所:至2030年,中心城區公廁應達到620座以上,要求全部為三格化糞式水衝廁所,且應考慮無障礙設計。
(二)垃圾收集、運輸設施:到規劃期末,中心城區應設大型垃圾中轉站三座,每座用地面積不少於8000m2;小型垃圾中轉站64座,每座用地面積不少於800m2;垃圾收集站80座,每座用地面積不少於80m2;遠期應配備400輛密封垃圾車。
(三)垃圾處理設施布局:保留現有日處理能力500噸的花果畈垃圾處理場;新建文橋、新開和君山黃金垃圾處理場。花果畈垃圾處理場2018年使用完後在三荷鄉規劃一處500噸的垃圾處理場。詳見表10—5。
垃圾處理設施規劃一覽表 表10—5
序號 | 名 稱 | 位 置 | 規模(噸) | 用地(公頃) | 備 注 |
1 | 花果畈垃圾處理場 | 花果畈 | 500 | 40 | 現狀 |
2 | 新開垃圾處理場 | 新開 | 500 | 20 | 新 建 |
3 | 雲溪垃圾處理場 | 雲溪 | 500 | 20 | 新 建 |
4 | 君山黃金垃圾處理場 | 君山黃金村 | 300 | 10 | 新 建 |
合計 | 1800 |
第七節 殯葬設施規劃
第一百三十六條 規劃目標:規劃期末,中心城區死亡人口火化率達100%。
第一百三十七條 設施規劃:保留郭鎮現有市殯儀館,逐步建成集火化、悼念、墓葬、塔陵及殯葬服務於一體的綜合性、多功能、園林式的殯儀館,用地控制為10ha;在君山、雲溪分別規劃新建一處殯儀館。
第十一章 城市綜合防災規劃
第一百三十八條 規劃原則和目標
(一)規劃原則:平戰結合,平災結合,預防為主。
(二)規劃目標:完善防災減災應急系統,建設防災減災體系,全面提升綜合防災減災能力。
第一節 防洪治澇規劃
第一百三十九條 規劃原則
(一)城市防洪以堤防為主,合理布局,近期與遠期、防洪與美化、建設與管理結合,最大限度減輕洪災對城市帶來的損失。
(二)城市治澇以排為主,排、撇、蓄相結合,閘排、電排相結合;排汙水與排雨水相結合的綜合治理原則。
第一百四十條 加固君山垸、建新垸和湖濱月形湖、關門湖、南津港等薄弱堤防,新建磚瓦廠段堤防、韓家灣段薄弱堤防,中心城區所有防洪大堤標準提高到二百年一遇;
第一百四十一條 治澇標準採用二十年一遇。各內湖控制水位(吳凇高程)詳見表11—1
各內湖控制水位(吳凇高程)一覽表 表11—1
控制水位(m) | 南 湖 | 東風湖 | 吉家湖 | 芭蕉湖 | 松陽湖 |
最 低 | 28.0 | 27.0 | 28.0 | 27.5 | 26.0 |
最 高 | 29.5 | 28.0 | 29.0 | 28.0 | 27.5 |
第一百四十二條 新建月形湖電排2*360kw、關門湖電排3*750kw、氮肥廠電排2*220kw、韓家灣電排2*220kw;擴建松陽湖地段象骨港電排、白湖套電排、南湖電排4*3200kw、吉家湖電排2*660kw,提高原裝機容量;改造月形湖涵閘,改造東風湖電排8*1440kw。
第二節 消防規劃
第一百四十三條 規劃原則
(一)貫徹「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與城市給水、通信、道路規劃相結合;
(二)消防站的布局,應以報警五分鐘內消防隊可到達責任區邊緣為原則,每個消防站責任區面積為一般不大於7km2。;
(三)統籌規劃消防隊的布局和用地,合理配置消防人員和裝備;
(四)組成以公安消防隊為主體,政府專職消防隊、企業事業單位專職消防隊、群眾義務消防隊和志願消防隊、保安消防隊伍等多種形式消防隊伍為基礎的消防力量體系。
第一百四十四條 消防站總體布局
消防指揮中心設在現有消防支隊、培訓中心設在現有架子山特勤消防站北側,佔地2.6 公頃。中心城區按2030年城市規模160萬人,155 km2設置30個消防站。詳見表11—2。
中心城區規劃消防站一覽表 表11—2
編號 | 名 稱 | 地 點 | 佔地 (HA) | 責任區範圍 | 級別 | 備註 |
1 | 特勤消防站 | 架子山 | 巴陵東路、原107國道、通海路、京廣鐵路、雷鋒山路、大橋河所圍地段 | 特勤 | 已建 | |
2 | 楓橋湖消防站 | 楓橋湖 | 巴陵東路、洞庭大道、沿湖大道、汴河園路所圍地段 | 一級 | 已建 | |
3 | 七裡山消防站 | 七裡山 | 0.48 | 洞庭大道、沿湖大道、杭瑞高速、京廣鐵路所圍地段 | 一級 | 搬遷新建 |
4 | 城陵磯消防站 | 城陵磯 | 0.48 | 沿湖大道、洛家山路、聯港路、長江大道路、擂鼓臺路、長江岸線所圍地段 | 一級 | 擴建 |
5 | 千畝湖消防站 | 五百六十畝湖 | 0.48 | 巴陵路、京廣鐵路、南湖大道、南湖北岸線所圍地段 | 一級 | 規劃 |
6 | 石家畈消防站 | 建湘路東側石家畈 | 0.48 | 巴陵路、大橋河、南湖大道、南湖北岸線所圍地段 | 一級 | 規劃 |
7 | 洛王消防站 | 冷水鋪路西側 | 0.48 | 京廣鐵路、車站路、通海路、雷鋒山路、大橋河、巴陵路、洞庭大道所圍地段 | 一級 | 規劃 |
8 | 北港消防站 | 珍珠山東側 | 0.48 | 大橋河、巴陵路、原107國道、北港河所圍地段 | 一級 | 規劃 |
9 | 分水壟消防站 | 分水壟路西 | 0.48 | 巴陵東路、原107國道、杭瑞高速、金鳳橋路所圍地段 | 一級 | 規劃 |
10 | 金鳳橋消防站 | 金鳳橋路西 | 0.48 | 巴陵東路、原107國道、京珠連接線、戴公咀路所圍地段 | 一級 | 規劃 |
11 | 木裡港消防站 | 康王路北 | 0.48 | 原107國道、京珠連接線、棗子山路、木裡港路所圍地段 | 一級 | 規劃 |
12 | 監申橋消防站 | 康王路東 | 0.48 | 棗子山路、木裡港路、監申橋路、金楓路所圍地段 | 一級 | 規劃 |
13 | 奇家嶺消防站 | 奇家嶺 | 0.48 | 南湖東岸、北港河南岸、原107國道、蔡家衝路所圍地段 | 一級 | 規劃 |
14 | 郭鎮消防站 | 郭鎮 | 0.48 | 蔡家衝路以南地段 | 一級 | 規劃 |
15 | 湖濱消防站 | 湖濱 | 0.48 | 湖濱京廣鐵路以東地段 | 一級 | 規劃 |
16 | 柳林消防站 | 柳林 | 0.48 | 柳林地段 | 一級 | 規劃 |
17 | 擂鼓臺消防站 | 長江大道東 | 0.48 | 擂鼓臺路、興港路、雲港路、永濟大道、長江岸線所圍地段 | 一級 | 規劃 |
18 | 永濟消防站 | 長江大道東 | 0.48 | 雲港路、連城路、環湖路、長江岸線所圍地段 | 一級 | 規劃 |
19 | 白楊湖消防站 | 雲欣大道北段西 | 0.48 | 興港路、隨嶽高速、興業東路、雲欣大道、雲港路、永濟大道所圍地段 | 一級 | 規劃 |
20 | 雲溪消防站 | 洗馬中路西側 | 0.48 | 隨嶽高速、107國道、巴陵公司連接線、聯城路、巴陵公司所圍地段 | 一級 | 規劃 |
21 | 水上消防站 | 桂花園 | 0.48 | 市區長江、洞庭湖範圍 | 一級 | 規劃 |
22 | 慈氏塔消防站 | 洞庭南路西側 | 0.48 | 汴河園路、京廣鐵路、南津港、洞庭湖岸線所圍地段 | 一級 | 規劃 |
23 | 黃沙灣消防站 | 雷公湖 | 0.48 | 京廣鐵路、南津港、月形湖、洞庭湖岸線所圍地段 | 一級 | 規劃 |
24 | 林角佬消防站 | 林角佬 | 0.48 | 林角佬地段 | 一級 | 規劃 |
25 | 雷公咀消防站 | 新嶺路北側 | 0.48 | 洛家山路、芭蕉湖路、金鳳橋北路、107國道、荊嶽鐵路及鐵路專用線所圍地段 | 一級 | 規劃 |
26 | 九公裡消防站 | 九公裡 | 0.48 | 九公裡地段 | 一級 | 規劃 |
27 | 道仁磯消防站 | 道仁磯鎮 | 0.48 | 道仁磯鎮 | 一級 | 規劃 |
28 | 路口消防站 | 路口鎮 | 0.48 | 路口鎮 | 一級 | 規劃 |
29 | 陸城消防站 | 陸城鎮 | 0.48 | 陸城鎮 | 一級 | 規劃 |
30 | 桃李消防站 | 雲欣大道南段東側 | 0.48 | 興港路、金鳳橋北路、107國道所圍的芭蕉湖周邊用地 | 一級 | 規劃 |
第一百四十五條 規劃建立消防部隊戰勤保障大隊、應急救援大隊和城市消防遠程監控系統。其中城市消防遠程監控系統主要包括城市遠程監控中心、聯網用戶及用戶傳輸裝置、報警傳輸網絡、報警受理系統、信息查詢系統和用戶服務管理系統等組成。
第三節 人防和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規劃
第一百四十六條 規劃原則
貫徹中央軍委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和人防工作「長期準備、重點建設、平戰結合」的十二方針,與城市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相結合的原則,使之既能為城市經濟建設服務,又能提高城市的戰時整體防護能力。
第一百四十七條 規劃目標
建立統一高效的組織指揮體系、布局合理的人防工程體系、靈敏可靠的通信報警體系、精幹過硬的專業隊伍體系、保障有力的人口疏散體系、現代化的科研和人才培養體系,提升人防自我發展能力,增強市民的國防觀念與人防意識,提高城市整體抗毀能力,以利於人民防空能夠應付現代戰爭及重大災害事故,有效地保護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第一百四十八條 地下空間開發利用
(一)結合民用建築修建防空地下室。在居住區內按總建築面積的2%設置防空工程,或按地面建築總投資的6%進行異地建設。
(二)在市政府大樓修建人防預備指揮所。
(三)結合火車站、汽車站廣場、地下商業城及高層建築物建設、修築人防掩蔽部和地下停車場。
(四)結合主要交叉口的地下通道,修建人防掩蔽部。
第一百四十九條 總體防護布局
以中心城區三個行政區為基礎劃分三個防空區。防空區內每5~6個街道(鄉鎮)劃分一個防空片,各區片的人防工程逐步配套,構成既獨立又互相支援的指揮防護和生活保障體系。
第一百五十條 重要經濟防護目標
包括重要的工礦企業、科研基地、交通樞紐、通信樞紐、橋梁、水庫、倉庫、電站等。一級重要防護目標:人防指揮所、長煉、嶽化、洞庭湖大橋、洞庭湖公路鐵路橋、城陵磯碼頭、華能、嶽陽火車站。二級重要防護目標:南津港鐵路橋和隧道、市廣電局、嶽陽市電信分公司、嶽陽移動通信指揮中心、嶽陽聯通指揮中心、鐵山水庫、城陵磯糧庫、七裡山油庫。三級重要防護目標:自來水一廠、自來水二廠、華潤燃氣公司貯氣站、馬壕變電站、洛王變電站。
第一百五十一條 疏散區:緊急隱蔽區規劃在城市中的公園、廣場以及自然山體內。主要疏散區:主城區疏散至平地、龍山、康王區域;雲溪和路口城區疏散至黃毛大山、五尖山區域;君山城區疏散至許市區域。
第一百五十二條 人防工程規劃
中心城區遠期人防工程總面積為96公頃。
第四節 抗震規劃
第一百五十三條 規劃原則
(一)堅持預防為主、防抗結合、平震結合的原則;
(二)城市抗震防災與企業抗震防災同步的原則;
(三)新建工程設防和抗震加固同步的原則。
第一百五十四條 規劃內容
(一)加強完善地方法規、應急救援機制建設、強震動觀測與動衰研究、地震斷層勘查、地震檢測站點設施建設等工作;加強抗震宣傳和人才培訓;積極進行抗震加固;
(二)加快消防基礎設施建設,震時實行統一指揮、調度、撲火救災分區負責制;
(三)避震疏散場地包括公園、遊園、苗圃、植物園等園林綠化場地;體育場、廣場、滑冰場等文化體育用地;停車場、農貿市場、公共設施開闊地;學校、企事業單位的球場、廣場、體育場、綠地、有安全出入口的地下室、人防工程等及其它1000m2以上的空地。
(四)緊急避震疏散場所人均有效避難面積不小於1.0m2,固定避震疏散場所人均有效避難面積不小於2.0m2。
(五)以城市主、次幹道作為疏散救援通道,並對各級疏散通道設醒目指示標誌。緊急避震疏散場所內外的避震疏散通道有效寬度不宜低於4m,固定避震疏散場所內外的避震疏散主通道有效寬度不宜低於7m。與城市出入口、中心避震疏散場所、市政府抗震救災指揮中心相連的救災主幹道不宜低於15m。
(六)嶽陽市屬國家重點抗震城市,所有生命線工程的乙類建(構)築物,按設防烈度8度設防,其它建(構)築物,按設防烈度7度設防。
第十二章 城市綠地系統規劃
第一節 生態規劃
第一百五十五條 規劃目標
以自然山水為依託,合理布局城市各項功能,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發展有序的城市空間形態,促進城市與自然協調發展,城鄉生態系統逐步實現良性循環,力爭建成宜居城市。
第一百五十六條 功能區劃分
對具有生態服務功能的河湖溼地、水源涵養和生物多樣性地區應明確劃分並予以保護,制定相應的生態環境建設政策,引導城市建設向生態良性循環方向發展,具體劃分為生態保護、生態控制和生態協調區。
第一百五十七條 生態空間結構
生態空間結構為「兩體、三帶、八湖、三列」。
「兩體」即東部自然綠色山體和西部長江、洞庭湖水體。
「三帶」即沿江沿湖風光帶、長康路(原107國道)防護綠帶、規劃的新107國道和隨嶽高速防護綠帶。
「八湖」即南湖、東風湖、吉家湖、芭蕉湖、松陽湖、白泥湖、洋溪湖、濠河。
「三列」指楔入城區的三列山體崗丘輪廓,即趕山—甄壁山—扁山—君山;格石嶺—麻雀坡;青山—馬鞍山。
第一百五十八條 岸線規劃
(一)調整沿江、沿湖土地使用功能,改善交通條件,綜合治理汙染,加固防洪設施,開闢綠色休閒空間,將長江、洞庭湖岸線規劃為貫穿中心城區、聯繫生活軸帶、串聯自然人文景點的綠脈,塑造生態宜人、景觀優美、休閒和遊覽相宜的城市綠色骨架。
(二)保護和利用各類岸線資源,有重點地建設生產岸線,增加生活岸線,保護自然生態岸線,水域與陸域統一規劃。
(三)調整南津港至洞庭湖大橋之間的工業布局,撤除韓家灣碼頭,結合綠地系統規劃,重點整治和拓展濱湖步行空間,使其形成連續的城市生活岸線;規劃建設湖濱生活岸線和君山林角佬至旅遊路洞庭湖生活岸線;生產岸線主要規劃在七裡山港、城陵磯港、松陽湖港、道仁磯港、陸城港、君山港;自然岸線主要分布在君山、道仁磯和陸城之間。
第一百五十九條 水系規劃
(一) 規劃目標
通過生態岸線建設、水環境綜合整治,構建起水安全、水環境、水景觀、水文化、水經濟、水生態相互協調的水生態環境系統,使中心城區的水生態呈現出「水淨岸綠、湖清景秀、鳥語花香」的景象。到2030年河湖溼地多樣性重現生機,水環境質量恢復到準原始狀態。
(二)水系總體布局
利用現有河網水系,突出親水和文化,體現自然和生態,構建「一核、二廊、七片」的水系格局。
「一核」:即將南湖、芭蕉湖、王家河通過水體或綠化連通的方式使城市內湖相互連接,並使長江、洞庭湖與南湖、芭蕉湖、王家河在空間上連成環,成為城區水系網絡結構的核心環。
「兩廊」:以通江、連湖、串景為目標,重點打造沿江沿湖景觀走廊和環城生態景觀走廊。
沿江沿湖景觀走廊是利用臨長江、洞庭湖自然岸線景觀和人文歷史景觀,將部分內湖岸線有機的串聯起來,構建西部臨江、臨湖具有都市繁華特徵的濱江景觀帶和休閒旅遊帶。
環城生態景觀走廊通過水系或綠化連通的方式使洋溪湖、白泥湖、松陽湖、芭蕉湖、東風湖、南湖等城市內湖相互連接,通過蜿蜒曲折的水體和綠化廊道,保持生物多樣性,成為動物遷徙的生態廊道。
「七片」:指中心城區的洋溪湖、白泥湖、松陽湖、芭蕉湖、東風湖和吉家湖、濠河和南湖水體景觀片。
(三)濱水區規劃控制
水體及周邊一定範圍的陸域共同構成承擔特定城市功能的濱水區。濱水城市功能區包括濱水公共活動區、作業區、生態保護區和風景區。濱水區分為Ⅰ、Ⅱ、Ⅲ、Ⅳ級控制區:Ⅰ區包括城市中心區以及港口和濱水產業用地,可做高強度開發;Ⅱ區包括一般城市居住綜合用地,為中等強度開發;Ⅲ區包括低密度居住區和公園等,為低強度開發;Ⅳ區為區域性生態綠地穿越的濱水區,屬於禁止開發區。除港口作業區和濱水生產區外,開發強度越高的地段越應確保其公共性。
(四)水系保護
嚴格保護城市水源地水質,濱水開發建設時,應根據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對涉及水系的歷史文化重點保護區、歷史文化街區和文物古蹟予以保護。本規劃確定中心城區範圍內的主要地表水體,劃定其城市藍線。
(五)水源地保護
金鳳橋飲用水水源保護設定三級保護區。
第二節 綠地系統規劃
第一百六十條 規劃原則:貫徹尊重自然山水形態、突出文化特色、強化生態防護、均衡布局、城鄉一體、生物多樣性、網絡性和系統性原則。
第一百六十一條 規劃目標
發揮名樓、名人、名水優勢,結合城市發展與生態建設需求,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統籌兼顧,高起點、高標準,創建獨具特色的山水園林城市。
到2030年,建成區綠地率39%,綠化覆蓋率44.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9.6m2。
第一百六十二條 規劃布局結構
城市園林綠地系統以「留山引水、山水繞城、綠地分隔、網絡聯繫、大小結合、均衡配置」的手法,構建自然山水等生態基質為基礎的「環、網貫通,點、線、面結合」的綠地系統布局結構。
第一百六十三條 公園綠地規劃
公園綠地總面積為1536公頃。
規劃各類公園26個,其中市級公園15個,區級公園5個,居住區級公園6個。
除現有五個市級公園(嶽陽樓公園、金鶚公園、南湖公園、君山公園、嶽陽樂園)和一個居住區級公園(長煉公園)外,規劃新增:
市級綜合性公園三個:大橋河公園、珍珠山公園、沿湖風光帶公園。
專類公園七個:甑壁山動植物園、湖濱公園、芭蕉湖漁文化公園、八仙臺公園、尚書山公園、東風湖公園、烈士陵園。
區級公園五個:七裡山公園、九華山公園、架子山公園、雲溪公園、路口公園。
居住區級公園五個:嶽化公園、向公廟公園、白楊湖公園、九公裡公園、金鳳公園。詳見表12—1。
街旁遊園建設:按照半徑300-400m布局,每個遊園面積不低於3000㎡。
規劃公園一覽表 表12—1
序號 | 公園名稱 | 公園類型 | 級別 | 面積(公頃) | 備註 |
1 | 嶽陽樓公園 | 綜合性公園 | 市級 | 7.02 | 現狀公園 |
2 | 金鶚公園 | 綜合性公園 | 市級 | 55.9 | 現狀公園 |
3 | 南湖公園 | 綜合性公園 | 市級 | 25.26 | 現狀公園 |
4 | 君山公園 | 綜合性公園 | 市級 | 96 | 現狀公園 |
5 | 大橋河公園 | 綜合性公園 | 市級 | 69.31 | 新增公園 |
6 | 珍珠山公園 | 綜合性公園 | 市級 | 93 | 新增公園 |
7 | 嶽陽樂園 | 專類公園 | 市級 | 8.4 | 現狀公園 |
8 | 甑壁山動植物園 | 專類公園 | 市級 | 105 | 新增公園 |
9 | 八仙臺公園 | 專類公園 | 市級 | 80 | 新增公園 |
10 | 芭蕉湖漁文化公園 | 專類公園 | 市級 | 70.9 | 新增公園 |
11 | 尚書山公園 | 專類公園 | 市級 | 6.33 | 新增公園 |
12 | 東風湖公園 | 專類公園 | 市級 | 58.49 | 新增公園 |
13 | 湖濱公園 | 體育公園 | 市級 | 30.48 | 新增公園 |
14 | 烈士陵園 | 紀念性公園 | 市級 | 15 | 新增公園 |
15 | 沿湖風光帶公園 | 綜合性公園 | 市級 | 114 | 擴建公園 |
16 | 七裡山公園 | 綜合性公園 | 區級 | 34.18 | 新增公園 |
17 | 九華山公園 | 綜合性公園 | 區級 | 11.54 | 新增公園 |
18 | 架子山公園 | 綜合性公園 | 區級 | 9.35 | 新增公園 |
19 | 雲溪公園 | 綜合性公園 | 區級 | 72.05 | 新增公園 |
20 | 路口公園 | 綜合性公園 | 區級 | 41.15 | 新增公園 |
21 | 嶽化公園 | 居住區公園 | 居住區級 | 9.9 | 新增公園 |
22 | 長煉公園 | 居住區公園 | 居住區級 | 8.34 | 現狀公園 |
23 | 向公廟公園 | 居住區公園 | 居住區級 | 81 | 新增公園 |
24 | 白楊湖公園 | 居住區公園 | 居住區級 | 116 | 新增公園 |
25 | 九公裡公園 | 居住區公園 | 居住區級 | 247 | 新增公園 |
26 | 金鳳公園 | 居住區公園 | 居住區級 | 70.4 | 新增公園 |
濠河溼地公園 | 不列入規劃指標 | ||||
合計 | 1536 |
第一百六十四條 沿湖風光帶規劃
沿洞庭湖風光帶包括主城區與君山城區兩段。其中主城區沿湖風光帶位於與洞庭湖、長江相鄰的部分用地,長約45km;君山城區沿湖風光帶位於與洞庭湖、長江相鄰的部分用地,長約10 km。
第一百六十五條 生產與防護綠地規劃
生產綠地規劃:規劃君山苗圃98公頃,黃茆山苗圃160公頃,康王苗圃85公頃,麻塘金山苗圃50公頃。苗圃總面積393公頃,佔規劃建設用地總面積的2.54%。
防護綠地規劃:分為城市組團結構性隔離綠地、交通幹線景觀隔離綠地、管線防護綠地。
城市組團結構性隔離綠帶:黃峁山向西至洞庭湖邊控制性隔離綠帶;白泥湖往東與黃毛大山之間形成的組團結構性隔離綠地;芭蕉湖往東沿隨嶽高速和杭瑞高速組團結構性隔離綠帶;陀鶴山向西至長江邊控制性隔離綠帶。
交通幹線景觀隔離綠地包括京廣鐵路、武廣客運專線、荊嶽鐵路、杭瑞高速、長康路、隨嶽高速及新規劃的107國道兩側控制綠地;
管線防護綠地包括長康路(原107國道)南段兩側管線防護綠地;金鳳橋水庫至一、二水廠輸水管線防護綠地;沿聯港路西側高壓走廊防護綠地;沿長康路東側(原107國道)高壓走廊防護綠地;沿柳家畈路以北高壓走廊防護綠地;沿隨嶽高速東側高壓走廊防護綠地;沿蔡家衝路北側高壓走廊防護綠地;沿芭蕉湖北側—隨嶽高速東側高壓走廊防護綠地;沿長康路北段北側(原107國道)高壓走廊防護綠地。
第一百六十六條 道路綠化規劃
規劃八條景觀路:包括南湖大道、巴陵路、金鶚路—嶽陽大道、雲港路、長江大道、洞庭大道—學院路—嶽興路、湖濱路、金鳳橋路—新華路。
第十三章 歷史文化遺產和風景名勝區保護規劃
第一節 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規劃
第一百六十七條 規劃目標與原則
(一)規劃目標:通過挖掘和整理現存的歷史文化遺存,為深入的保護規劃和規劃的逐步實施建立框架;通過保護規劃的編制與實施,保護嶽陽歷史文化資源,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歷史文化名城。
(二)規劃原則:堅持保護歷史真實載體、歷史環境、合理利用和永續利用的原則。
第一百六十八條 主要內容
(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
嶽陽市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名城保護應包括城市格局及傳統風貌的保持與延續、歷史街區和歷史建築群的維修改善與整治、文物古蹟的確認。
劃定歷史街區、歷史建築群、文物古蹟和地下文物埋藏區的保護界線,提出規劃控制和建設要求。
控制歷史城區內的建築高度。在分別確定建築高度分區、視線通廊內建築高度、保護範圍建築高度的基礎上,制定歷史城區的建築高度控制規定。
(二)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
規劃將洞庭南路和洞庭北路兩地段相關範圍劃為歷史文化街區,嚴格保護歷史街區的歷史風貌,維持其整體空間尺度,對保護區內的街巷和外圍景觀提出具體的保護要求。
歷史文化街區內的歷史建築不得拆除;構成歷史風貌的環境要素的保護方式為修繕、維修;與歷史風貌相衝突的環境要素的整治方式為整修、改造;其區外的歷史建築群的保護方式為維修、改善;拆除建築的再建設應符合歷史風貌的要求;增建設施的綠化布局與植物配置應符合歷史風貌的要求。
(三)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中心城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嶽陽樓、嶽陽文廟、慈氏塔三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坪田貞節牌坊、柳毅井·傳書亭、虞帝二妃墓、魯肅墓、嶽陽教會學校、嶽州關、三眼橋、銅鼓山、大磯頭、培風塔、凌雲塔十一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四十九處。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規定,對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周邊建設進行保護控制,劃定保護範圍、建設控制地帶和環境協調區,並按被保護的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要求提出規劃措施。
(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非物質文化的保護包括嶽陽的傳統戲曲如巴陵戲、嶽陽花鼓戲等;富有地方風味的小吃和土特產、手工藝品、老字號如巴陵全魚席、銀針茶、銀魚、龜蛇酒、蘭花蘿蔔、豆子芝麻姜鹽茶、嶽州瓷、嶽州扇、甜酸藠頭、南正街藥店、味腴酒家等;宗教文化如嶽陽基督教堂、大雲山佛道教勝地等;為祭奠偉大愛國詩人屈原而舉行的民俗活動龍舟競渡。
第二節 風景名勝區保護規劃
第一百六十九條 保護目標
嚴格保育自然遺產的原生性,保護湖泊景觀和溼地景觀及生態環境、水體質量,努力根治血吸蟲,全面提高森林覆蓋率,豐富生物多樣性;嚴格維護人文勝跡的原真性,維護其歷史文化景觀環境,維護嶽陽樓等風景名勝的歷史傳承;在遊人容量和環境承載力的控制限度內,因地制宜發揮風景區資源潛能,增強風景區的自生、自控和發展能力;統籌風景遊賞、旅遊設施、居民社會三者協調發展,統籌城市與風景協調發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使風景區由國內著名逐步成為世界知名的風景旅遊勝地。
第一百七十條 總體保護規定
嚴格保護風景區內的景點景物、自然地形地貌、林草植被、水體岸線、野生動物及其生態景觀環境。
禁止在風景區內開山、採石、開礦、開荒、修墳立碑等破壞景觀、植被和地形地貌的活動。
禁止在風景區內修建儲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蝕性物品的設施。
禁止在風景區內設立各類開發區、旅遊度假區、工廠和進行房地產開發。已經違規操作的應限期撤銷。
在風景區內修建纜車、索道、城市幹道、過境鐵路、高速公路等重大建設工程,項目選址必須報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核准。其他建設行為和各類活動必須經市風景區管理機構審核同意後,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報主管部門辦理審批手續。
全面治理風景區內的水土流失,加強對開發建設活動的監管,風景名勝區內道路交通、旅遊服務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除符合本規劃外,還必須嚴格執行水土保持方案的審批制度,減少地貌植被破壞和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有效保護生態環境和風景名勝資源。
第一百七十一條 各級保護區
(一)特級保護點:指嶽陽樓景區的嶽陽樓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及其周邊環境,面積4ha。
(二)一級保護區:包括各景區的一級保護區範圍,總面積47.18km2。其中:
嶽陽樓景區包括沿湖80-250m的帶狀區域,距岸約1200m的水域範圍,九華山、文廟和魯肅墓周圍一定範圍,面積6.80 km2。
君山景區包括水域及現狀山林植被較好、歷史人文景點較多的區域,面積14.25 km2。
南湖景區是以南湖和龍山為中心,包括湖邊的第一重山體和甄壁山一帶,面積26.13 km2。
(三)二級保護區:包括各景區的二級保護區範圍,總面積13.38km2。
嶽陽樓景區指九華山地段,面積0.07km2。其中:
君山景區包括景點較集中的供遊人遊覽的區域,面積0.19 km2。
南湖景區包括南湖廣場、三眼橋湖南側第二重山體、龍山南側山麓崗地等,面積2.7km2。
團湖獨立景點劃為二級保護區,面積2.14 km2。
城陵磯獨立景點劃為二級保護區,面積8.28km2。
(四)三級保護區:包括各景區的三級保護區範圍,總面積2.19km2。其中:
嶽陽樓景區主要是魯肅墓和文廟周邊用地,面積0.10 km2。
君山景區包括君山島的入口區及服務設施集中建設的區域,面積0.06 km2。
南湖景區主要是現狀已建設用地及龍山南側第二重山體至景區界線部分,面積2.03 km2。
(五)建設控制區:包括嶽陽樓景區的遊覽設施用地和居民社會用地,面積0.47 km2;南湖景區的湖南理工學院及其南部地塊,面積1.86km2。
(六)外圍保護地帶:包括各景區範圍界線以外的部分山體、景觀風貌控制區、洞庭湖水域等。
(七)核心景區:包括風景區的特級保護點和一級保護區的範圍,面積47.22 km2。
第一百七十二條 風景區水域的保護
(一)洞庭湖水域的保護:禁止向洞庭湖排放未達到排放標準的汙水、廢水,嚴禁傾倒廢物,並制定措施關停、拆遷沿湖已有的汙染工礦企業;距嶽陽樓、君山5000m範圍之內的洞庭湖水面不得新建大型基礎設施、鐵路和跨湖高速公路等;禁止高噸位貨運船隻靠近湖東岸行駛,禁止在洞庭湖防洪堤遠景設計水位(35.8m)內修建有礙行洪的建築;加強血吸蟲防治工作,減弱血吸蟲的危害,並力爭根治血吸蟲。
(二)南湖水域的保護:禁止向南湖排放汙水,攔截所有排向南湖的汙水;禁止在景區內和湖邊陸地500m範圍內進行工業生產活動,避免產生地表汙水徑流;南湖景區居民及服務設施用水集中供給,生活汙水納入城市汙水管道系統統一處理,禁止直接排入南湖;加強血吸蟲防治工作,與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儘早根治南湖中的血吸蟲。
第十四章 城市環境保護規劃
第一百七十三條 環境保護目標
以建設生態城市為目標,改善城鄉生態環境,控制汙染總量,綜合防治環境汙染,加強城鄉生態環境建設。到2030年使城市環境保護基礎設施體系比較完善,實現工業汙染全面達標,將中心城區建設成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的國家級生態城市和環境模範城市。
第一百七十四條 環境功能分區
(一)水環境功能分區
按照《湖南省主要水系地表水環境功能區劃》標準,將中心城區水體規劃為三類功能區:鐵山水庫、金鳳橋水庫為一類功能區,執行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Ⅱ類標準;洞庭湖從湖濱至長江三江口水域為一類功能區,執行Ⅲ類以上標準;所有內湖包括南湖、東風湖、吉家湖、芭蕉湖、松楊湖、白泥湖、濠河等均為三類功能區,執行Ⅲ類以上標準。
(二)大氣環境功能分區
一類環境空氣品質功能區(一類區):包括嶽陽樓、君山和南湖景區以及團湖、城陵磯兩個獨立景點、金鳳橋水庫保護區。
二類環境空氣品質功能區(二類區):除劃為一類功能區外的所有居民區、商業、交通、居民混合區、文化區、一般工業區和農村地區。
(三)聲環境功能分區
根據規劃用地布局,環境噪聲標準區域劃分為以下5類,詳見表14-1。
城市環境噪聲標準分類表 單位:等效聲級Leq[db(A)] 表14-1
類別 | 晝間[db(A)] | 夜間[db(A)] |
0 | 50 | 40 |
1 | 55 | 45 |
2 | 60 | 50 |
3 | 65 | 55 |
4 | 70 | 55 |
0類標準:適用於療養區、高級別墅區、高級賓館區等需要特別安靜的區域。
l類標準:適用於以居住、文教機關為主的區域。
2類標準:適用於居住、商業、工業混雜區。
3類標準:適用於工業區。
4類標準:適用於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幹線道路兩側區域,穿越城區的內河航道兩側區域。穿越城區的鐵路主、次幹線兩側區域的背景噪聲(指不通過列車時的噪聲水平)限值也執行該類標準。
第一百七十五條 汙染防治措施
(一)完善中心城區汙水處理系統,合理配置汙水管道。
(二)加快建設生活垃圾處理場地,有效回收利用生活垃圾。
(三)調整工業布局,發展環境友好型綠色清潔工業。
(四)工業固體廢棄物減量化與資源化。
(五)重點整治汙染企業。
(六)綜合整治汙染的水系,創造宜人的水景體系。
(七)提倡使用清潔能源,減少機動車尾氣的排放。
第十五章 城市風貌規劃
第一百七十六條 城市風貌類型
自然風貌+人文風貌的綜合風貌類型。
第一百七十七條 城市風貌結構
主城區:自然+人文風貌區
君山城區:景觀風貌區
雲溪城區和路口城區:田園山水風貌區
第一百七十八條 主城區自然風貌分區
分為湖景風貌區和公園綠地風貌區兩大類型。其中,湖景風貌區包括山和湖共同構成的風貌區。湖景風貌區包括洞庭湖風貌區、南湖風貌區、大橋河湖汊風貌區、東風湖風貌、芭蕉湖風貌區五個自然水體風貌區。
公園綠地風貌區包括金鶚山公園、嶽陽樓公園、南湖公園、架子山公園、珍珠山公園、向公廟公園、芭蕉湖公園、大橋河公園、嶽陽樂園、慈氏塔公園、嶽陽植物園。
第一百七十九條 主城區建築(形式)風貌分區
分為八大建築風貌區:古城建築風貌區、地方建築風貌區、現代商一辦建築風貌區、現代商一住建築風貌區、現代居住建築風貌區、現代工業建築風貌區、現代工一儲建築風貌區、現代科一教建築風貌區
第一百八十條 主城區建築高度分區
整個風貌區建築高度分為五種類型,分別為適建低層區、適建多層區、適建高層區、適建多-高層和適建低-多混合區。
適建低層區主要分布於城市的古建築地區,遵循古建築保護的規定;適建多層區主要分布於城市的現代居住和科教風貌地區,主要滿足該地區的性質和功能,體現該區域的特色;適建高層區主要分布於城市的金鳳橋片區地區和城市的開發區,以體現城市新區的特色和形象;適建多-高層混合區主要分布於城市高層區的周邊地區,主要分布於城市次要幹道的兩邊地區;適建低-多層混合區主要分布於城市的濱湖地區,保證湖面的開敞性。
第一百八十一條 主城區建築色彩分區
規劃確定嶽陽市主城區建築主色調為暖灰色。在暖灰色的基調下,將主城區分為冷色調區、暖色調區、灰色調區、冷灰色調區和暖灰色調區五類色彩分區。
冷色調區主要為靠山臨湖地區,注重與自然基底的藍綠灰色協調融合;暖色調區為主要的現代商-辦建築區,展示公共建築的高效使用;灰色調區由地方建築風貌區和不臨湖的工業區組成,灰色調體現地方建築風貌區和諧的主色調以及與古建築和現代建築的高度融合性,同時表達工業建築簡潔高效的特徵;冷灰色調區由古建築風貌區和濱水的新城組團構成,古建築區體現古城風貌,濱水新組團表達濱水居住建築的舒適環境和宜居性;暖灰色調區是舊城區中的兩片居住建築,體現老城居住建築的親和力和舒適性。
第十六章 舊城更新改造規劃
第一百八十二條 舊城範圍
舊城的保護範圍是由洞庭湖、南津港、京廣鐵路、建設北路、九華山路圍合而成的地段,用地面積為4.63km2。
第一百八十三條 規劃目標
通過綜合整治,更新和改造舊城,調整人口分布,改善居住生活環境,增強經濟活力,恢復歷史文化風貌,優化完善其基礎設施和社會服務設施條件。
第一百八十四條 主要措施
(一)調整優化用地布局和結構
搬遷酒廠、日化廠、化肥廠、天潤化工廠、製藥廠、3517工廠、糧食包裝廠、觀音閣油庫、韓家灣碼頭倉庫、青年堤倉庫,建設成規模、配套完善的居住區。
增加文化體育設施用地。隨著舊城區工業倉儲用地調整為居住用地,在汴河園路以北臨九華山公園布置體育設施,臨楓橋湖路北側、南嶽坡廣場南側布置文化設施。
強化沿湖風光帶的建設,將濱江綠地建設與慈氏塔、呂仙亭等文物古蹟統一考慮,創造積聚文化、積聚地方特色的城市濱江綠化;
整合港口用地。規劃對南嶽坡現狀砂石等礦建材料作業區進行遷移。考慮到韓家灣碼頭運輸量不大,並且對沿湖風光帶有較大的阻斷影響,建議近期限制其規模,遠期取消韓家灣碼頭。
(二)完善道路系統,加強交通設施建設
建設楓橋湖路、建設北路、九華山路、汴河園路、拓寬洞庭南路、南北延伸建設南路,完善支路系統;規劃建設巴陵廣場、樓前廣場;配套五處社會停車場,三處公交站場。
(三)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提高公共服務設施水平
改造給排水管網系統,加大給排水主管管徑,新建燃氣管網系統。
新建慈氏塔一級普通消防站,嶽陽樓、貯木場郵政支局,四處垃圾轉運站,。
保留市一中、旭日小學,拆除現有呂仙亭小學、鐵路小學、橋西小學,擴建市二中、三中、嶽陽樓小學、洞庭湖小學、九華山小學,新建白馬廟小學。
(四)整治文物建築周邊環境,強化文化功能
保護國家級文物嶽陽樓、嶽陽文廟;省級文物慈氏塔、魯肅墓;市縣級文物呂仙亭、乾明寺、觀音井、玉清觀井,改善文物周邊的環境,提升文化品味。
(五)加強綠地建設,提升居住環境質量,建設城市新的居民生活區
建設沿湖風光帶、九華山公園和慈氏塔、文廟、魯肅墓、呂仙亭、3517小遊園;建設沿京廣鐵路防護綠帶;改建後的綠地率不低於30%,以改善舊城區的居住生活環境。
(六)加強棚戶區消防改造
通過完善道路系統(包括建設楓橋湖路、建設北路、九華山路、汴河園路、拓寬洞庭南路、南北延伸建設南路,完善支路系統),增加消防通道;改造給水管網系統,加大給水管網管徑;同時在今後的建設中,提高城區建築耐火等級。
第十七章 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
第一百八十五條 規劃原則
堅持整體性、集約化和統一管理原則。
第一百八十六條 規劃目標
加快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電子信息、光伏光電、生物製藥、新材料、商貿物流業主導產業,使其成為我市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和商貿物流基地;將發展成為嶽陽市的產業副中心和國家級開發區。
第一百八十七條 功能布局
開發區建設用地以現有一零七國道、嶽陽大道(京港澳連接線)為縱橫軸線,規劃為既相對獨立又有機聯繫的「三個區」。即嶽陽東站區、嶽陽大道兩側綜合配套區、木裡港工業園。總用地面積為34.8km2。
嶽陽東站區: 位於現有107國道以東、京港澳連接線以北,規劃以商貿、金融、對外交通為主,適當配套居住區,用地面積為7.6 km2。
嶽陽大道兩側綜合配套區: 位於現有107國道以西、巴陵東路以南至大橋河地段,規劃以行政辦公、商貿物流和居住為主,用地面積為11.5 km2。
木裡港工業園:包括康王工業區、新華工業區,用地面積為15.7 km2,規劃以電子信息、生物製藥產業為主,適當發展綠色食品、農林加工、機械建材和電子包裝工業。
第一百八十八條 道路網規劃
路網結構為「三縱五橫」, 「三縱」即白石嶺路、長康路、金鳳橋路——新華路,「五橫」即巴陵東路、嶽陽大道、奇西路—木裡港路、王家畈路—置田莊路、奇康路。其它道路包括八字門路、青年東路、王家壟路、梅子市路、分水壟路、柳家畈路、監申橋路、火峽廟路、棗子山路、新園路、長嶺頭路。
第一百八十九條 產業規劃
(一)產業功能定位及發展方向
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中心城區產業副中心。
主導產業:積極發展電子信息、光伏光電、新材料、生物製藥、現代製造業、農產品深加工、商貿物流業。
(二)強化開發區產業集群能力的措施
大力整合現有資源,培育壯大龍頭企業;突出產業招商重點,強化產業集群能力;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大力推進合資合作,加快戰略聯盟步伐;加強園區產業規劃,實現配套設施共享。
第一百九十條 市政設施規劃
遠期擴建二水廠至40萬t/d;新建羅家坡汙水處理廠20萬t/d,用地面積10ha;新增四座110KV變電站即金鳳橋變、置田莊變、新華變、木裡港變,用地面積均為0.5ha;巴陵變至奇家嶺變高壓走廊沿長康路東側(原107國道)控制200m,巴陵變至崑山變高壓走廊沿柳家畈路以北控制150m;規劃在金鳳橋地段的嶽陽東站旁新建一個郵政樞紐和電信匯接局。規劃新建北港、分水壟、金鳳橋、木裡港、監申橋一級消防站,用地面積0.48ha。
第十八章 分區控制與空間發展時序
第一節 分區控制
第一百九十一條 分區的劃分
將155km2規劃建設區劃分為鐵西、南湖、八字門、金鳳橋、湖濱、奇家嶺、七裡山、城陵磯、松陽湖、芭蕉湖、雲溪、道仁磯、路口、陸城和君山15個分區單元。具體指標詳見表16—1。
分區人口、建設用地規模控制一覽表 表18—1
分區 編號 | 分區 名稱 | 人口 規模 (萬人) | 用地規模 (km2) | 居住用地 (km2) | 人均居 住用地 (m2/人) | 備 注 |
A | 鐵西分區 | 19.55 | 9.53 | 5.28 | 27.01 | 以居住為主 |
B | 南湖分區 | 42.27 | 17.77 | 9.51 | 22.50 | 以居住為主 |
C | 八字門分區 | 22.52 | 18.50 | 5.05 | 22.42 | 以居住和工業為主 |
D | 金鳳橋分區 | 11.2 | 11.68 | 2.8 | 25.00 | 以居住和工業為主 |
E | 湖濱分區 | 11.72 | 8.06 | 3.55 | 30.29 | 以居住為主 |
F | 奇家嶺分區 | 3.30 | 7.37 | 1.64 | 49.67 | 以文化教育為主 |
G | 七裡山分區 | 5.21 | 8.46 | 1.49 | 28.60 | 以工業為主 |
H | 城陵磯分區 | 5.01 | 8.63 | 2.03 | 40.52 | 以工業和倉儲為主 |
I | 松陽湖分區 | 23.68 | 以港口物流和工業為主 | |||
J | 雲溪分區 | 6.12 | 10.00 | 2.04 | 33.33 | 以居住和工業為主 |
K | 路口分區 | 3.04 | 8.10 | 1.52 | 50.00 | 以工業為主 |
L | 道仁磯分區 | 1.05 | 1.02 | 0.38 | 36.19 | 以居住為主 |
M | 陸城分區 | 1.61 | 1.20 | 0.58 | 36.02 | 以居住為主 |
N | 君山分區 | 13.4 | 14.00 | 5.15 | 38.43 | 以居住為主 |
O | 芭蕉湖分區 | 14.00 | 7.0 | 4.66 | 33.29 | 以居住為主 |
合 計 | 160 | 155 | 45.68 | 28.55 |
第一百九十二條 控制性詳細規劃控制單元的劃定
根據分區的劃分情況,控詳規劃單元用地規模一般控制在3—8km2,15個分區分為41個控制單元,其中鐵西分區4個、南湖分區6個、八字門分區5個、金鳳橋分區3個、湖濱分區3個、奇家嶺分區3個、七裡山分區1個、城陵磯分區1個、芭蕉湖分區1個、松陽湖分區1個、雲溪分區4個、道仁磯分區2個、路口分區3個、陸城分區1個、君山分區3個。
第一百九十三條 土地使用強度管制
(一)建築密度:根據《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標準》,嶽陽市屬建築氣候區劃三類地區,其住宅建築淨密度應控制在:低層40%以下,多層30%以下,中高層28%以下,高層20%以下;同時,住宅間距應滿足日照和通風的衛生環境要求,並按照《嶽陽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試行)執行。
對公建用地國家未頒布建築密度規定,規劃確定公共建築用地中綠地面積在15—25%,公共建築的建築密度也應控制在20—50%之間,其中高層建築密度可控制在20—40%,多層建築密度控制在30—50%。
工業項目建築密度不低於30%,綠地率不得超過20%。
(二)容積率:根據《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範》,住宅建築面積淨密度(住宅容積率)應控制在:低層1.2以下,多層1.8以下,中高層2.2以下,高層3.5以下。
公共建築的容積率國家沒有提出規定,且受公建規模、性質、用地區位條件的影響而變化,並且容積率指標相差比較懸殊。規劃應從實際出發進行合理確定。
工業容積率根據不同工業行業要求不同,具體控制標準按照國土資源部2008年發布的《工業項目建設用地控制指標》執行,但最小不得低於0.5。
第二節 空間發展時序
第一百九十四條 建設時序及用地規模
近期城市建設用地規模115km2,新增建設用地28.68km2。
中期城市建設用地規模140km2,新增建設用地25km2。
遠 期城市建設用地規模155km2,新增建設用地15 km2。
第一百九十五條 近期建設用地範圍
原107國道以東武廣客運專線嶽陽東站周邊建設用地面積2.2km2、木裡港地段建設用地面積3.0km2、松陽湖港口地段建設用地面積10.5km2、長嶺煉油廠擴建建設用地面積1.4km2、湖濱太平咀建設用地面積0.7km2、新華地段建設用地面積1.2km2、君山2.0km2、芭蕉湖周邊2.68km2、內向填充建設用地面積5km2。
第一百九十六條 近期建設重點項目
長煉煉化一體化項目;華能嶽陽電廠三期;嶽陽紙業40萬噸印刷紙;君山風電廠;城陵磯港區(松陽湖)二、三期建設;城陵磯臨港產業新區農產品交易基地;城陵磯臨港產業新區物流園,用地面積230公頃;洞庭湖國際公館,用地面積300公頃;市體育中心,用地面積33公頃;牲畜屠宰交易市場,用地面積13公頃;嶽陽菸草物流中心,用地面積20公頃;香港旭寧軟體研發中心;催化裂化C4利用項目;中石化催化劑項目;洞庭湖博物館;沿湖風光帶三期;桑樂數位化太陽能熱水器;南寶盛科技有限公司年產十萬對脂肪酸甲酯;中南科倫嶽陽公司技改;垃圾焚燒發電;市廣電中心;市公共衛生應急救援中心;芭蕉湖生態旅遊;城區內湖水環境綜合整治;湖南電煤儲備基地。
第一百九十七條 近期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近期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一覽表 表18—2
序號 | 類別 | 項 目 | 備註 |
1 | 對外交通 | 嶽陽汽車東站,用地面積10公頃;嶽陽汽車南站,用地面積4公頃。 | |
2 | 高速公路 | 隨嶽高速嶽陽段及嶽陽連接線、嶽常高速嶽陽段、嶽長高速嶽陽段、 | |
3 | 鐵路 | 荊嶽鐵路、松陽湖鐵路專用線、武廣客運專線嶽陽東站配套工程 | |
4 | 城市道路 | 建湘路、望嶽路、德勝北路、白石嶺路北段、青年東路、楓橋湖路;巴陵東路、金鳳橋路、雲港路、長江大道、興港路、木裡港路、南津港大堤拓寬、園藝路、金星路, | |
5 | 水廠 | 擴建君山水廠,新建松陽湖水廠 | |
6 | 汙水處理廠 | 擴建南津港汙水處理廠,新建羅家坡汙水處理廠、雲溪松陽湖汙水處理廠和君山汙水處理廠 | |
7 | 變電站 | 新建南湖變、依江變、金鳳橋變、松陽湖變、林角佬變、四化建變 | |
8 | 郵政電信 | 新建金鳳橋電信匯接局和郵政樞紐 | |
9 | 燃氣 | 新建君山、雲溪加氣站及君山燃氣儲備站 | |
10 | 垃圾處理場 | 新建君山黃金垃圾處理場,雲溪垃圾處理場 | |
11 | 消防站 | 新建千畝湖、奇家嶺、慈氏塔、柳林及水上消防站 | |
12 | 南湖排汙 | 南湖周邊提升泵站及排汙管道改造 | |
13 | 水利工程 | 新建月形湖電排、關門湖電排、氮肥廠電排、韓家灣電排;擴建松陽湖地段象骨港電排、白湖套電排、南湖電排、吉家湖電排;改造月形湖涵閘、東風湖電排;加固長江幹堤、錢糧湖、君山垸、建新垸等堤防,錢糧湖、君山垸、建新垸等蓄洪垸安全建設工程;東洞庭湖河道疏浚工程等。 |
第十九章 實施措施與建議
第一百九十八條 本規劃經批准後,由市人民政府公示,並以多種形式進行宣傳;建立公眾參與機制,拓展參與渠道,增強市民的規劃意識,讓市民了解規劃、遵守規劃並監督規劃實施。
第一百九十九條 完善規劃層次,加強規劃銜接。分步編制和完善城市分區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城市風貌規劃和各專業規劃,滾動編制近期建設規劃,明確實施本規劃的發展重點和建設時序,指導城市健康發展。
第二百條 各相關部門組織編制的專項規劃應與本規劃相協調,經市規划行政主管部門審查並籤署意見後,方可報其上級主管部門審批。
第二百零一條 本規劃一經批准,必須嚴格執行,不得擅自變更。市人民政府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對本規划進行局部調整,應按法定程序報批備案;涉及城市性質、規模、發展方向和總體布局重大變更的,需經市人大常委會審查同意,報原審批機關批准。
第二十章 附則
第二百零二條 本規劃成果由規劃文本、圖紙和附件三部分組成。其中附件包括規劃說明、基礎資料、分析報告和審查意見的落實情況說明。
第二百零三條 本規劃自省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由嶽陽市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實施。
笫二百零四條 本規劃解釋權屬嶽陽市人民政府規划行政主管部門。
附表一:現狀城市建設用地平衡表(2007年)
指 標 用地類型 | 總面積(km2) | 人均(m2/人) | 比例(%) |
居住用地 | 32.70 | 38.55 | 37.88 |
公共設施用地 | 12.15 | 14.32 | 14.08 |
工業用地 | 17.70 | 20.87 | 20.50 |
倉儲用地 | 4.59 | 5.40 | 5.32 |
對外交通用地 | 2.75 | 3.24 | 3.19 |
道路廣場用地 | 8.57 | 10.10 | 9.93 |
市政公用設施用地 | 1.41 | 1.66 | 1.63 |
綠地 | 6.11 | 7.20 | 7.08 |
特殊用地 | 0.34 | 0.40 | 0.39 |
總計 | 86.32 | 101.76 | 100 |
備註:現狀城市人口為84.83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