鰟鮍是一種北方常見的小體型魚種,廣泛分布於長江以北的各大自然水域中。由於鰟鮍的體型非常小,體長最多不會超過10釐米,而且種群數量龐大,所以很多釣魚人都對鰟鮍深惡痛絕。但是鰟鮍顏色鮮豔,觀賞價值較高,於是有一些釣魚人也開始熱衷於垂釣鰟鮍。
總體來說,垂釣鰟鮍和垂釣其它小體型魚種的方法基本類似,因為所有的小魚都有以下幾個共同的特性:
1.種群數量大,覓食積極,膽量較大。
2.不挑食,對腥味的食物特別感興趣。
3.容易上浮,喜歡聚集在水面附近爭搶食物。
垂釣鰟鮍的最佳釣法
由於鰟鮍的種群數量非常龐大,所以想要釣到鰟鮍並不是一件難事,即便是完全沒有任何釣魚基礎的人也能成功釣到鰟鮍。垂釣鰟鮍的核心要素是如何提高垂釣效率,在固定的時間內提升釣獲數量。
想要提高垂釣效率,就必須充分利用鰟鮍集中在水面附近爭搶食物的特點,採用釣淺浮的方法進行垂釣。也就是讓鉤餌停留在水面以下30釐米以內的水層中,採用這樣的釣法就能夠避免鉤餌緩慢沉入水底耽誤大量的時間。
垂釣鰟鮍的釣組搭配
將傳統釣、臺釣等釣法進行對比之後就能發現,臺釣釣法更適合垂釣鰟鮍,也是效率最高的一種釣法。操作熟練、基本功紮實的釣魚人使用臺釣釣法在一個小時內釣獲300條以上的鰟鮍是很常見的。
魚竿:2.7米或3米手竿由於鰟鮍膽量較大,敢於靠近岸邊甚至上浮到水面附近覓食,所以垂釣鰟鮍完全沒有必要使用長竿,2.7米或3米的超短手竿就完全能夠勝任。使用超短竿的優勢非常明顯,魚竿的重量非常輕,便於高頻率的拋竿換餌操作,並且超短竿拋竿難度低,拋竿的精準度較高。
垂釣鰟鮍對魚竿的調性沒有太多要求,但是市面上銷售的2.7米或3米手竿基本都是6H至10H,建議使用調性在6H左右的手竿即可,因為調性越軟魚竿的重量越輕。
浮漂:短腳短尾垂釣鰟鮍所使用的浮漂吃鉛量不用太大,0.6克至1克即可。由於會採用釣淺浮的方法,要求浮漂入水之後翻身站立速度越快越好,所以漂腳較短的浮漂更符合要求。另外,浮漂的漂尾也不宜太長,7目至9目的短尾浮漂是比較適合垂釣鰟鮍的,因為漂尾較短,所以浮漂在水中的行程較短,達到指定釣目的速度較快。
線組:0.6號主線搭配0.4號子線鰟鮍的體型較小,不會對線組造成很強的衝擊,所以線組不宜太大,0.6號主線搭配0.4號子線就足以應對了,將子線減小至0.3號也沒有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主線應該與魚竿保持一致,也就是釣魚人俗稱的「齊竿主線」,主線過長會增加回魚難度,降低垂釣頻率,主線過短又會增加換餌難度。子線長度在25至40釐米(對摺前)的範圍內即可,子線過長容易發生纏繞,也會降低垂釣效率。
魚鉤:1號至3號無倒刺袖鉤想要提高垂釣效率,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不能讓鰟鮍將魚鉤完全吞進嘴,否則在摘鉤時就會耽誤很多時間。所以使用袖鉤是最合適不過的,因為袖鉤的鉤柄較長,鰟鮍想要將袖鉤完全吞進嘴有較大的難度。另外,必須使用無倒刺的袖鉤,這樣也能夠在摘鉤時節省大量的時間。最後,根據鰟鮍的體型大小在1號至3號之間做出選擇。
垂釣鰟鮍應該使用腥味拉餌
垂釣鰟鮍最簡單的環節就是餌料,任何有明顯腥味的商品餌都適合用來垂釣鰟鮍,即便是沒有腥味的商品餌,也只需要在開餌時加入一些蝦粉也照樣能夠使用。
垂釣鰟鮍使用拉餌是唯一的選擇,也是最佳的選擇。因為拉餌掛鈎速度快,能夠加快垂釣頻率。選擇了合適的餌料之後需要首先了解餌料中是否含有拉絲粉,如果餌料中已經含有拉絲粉,就只需要直接加水開製成拉餌即可。如果餌料中不含拉絲粉,就需要加入餌料總量20%至25%的拉絲粉。
擋針是不可或缺的釣具
想要在有限的時間內釣獲更多數量的鰟鮍,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每釣到一條鰟鮍都使用雙手配合摘鉤,那麼垂釣效率就會大幅降低,在摘鉤環節會耽誤大量的時間。如果配備了擋針,在中魚之後只需要用單手接住鉛墜,然後利用擋針摘鉤即可,整個過程只需要單手操作,簡單快捷,而且可以避免手和魚接觸,也更乾淨衛生。
總結:垂釣小魚基本功是關鍵
垂釣鰟鮍以及其它小體型魚種難度並不高,因為小魚數量多怎麼釣都能釣到,但是想要在固定的時間內釣得多就需要熟練的基本功。從掛餌到拋竿,再到抬竿刺魚、回魚、摘鉤這一系列的操作看似簡單,其實需要釣魚人長時間反覆練習才能熟練掌握,隨著釣魚人的基本功越來越熟練,釣獲的數量也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