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鰟鮍魚或許大家有一絲的陌生感,它的魚體側扁而高,呈卵圓形,看起來非常的可愛,體色因魚的大小、雌雄以及季節而有不同的變化。稚魚在背鰭前方有一個大黑斑,成魚則漸褪。雌魚體色呈淡土黃色,沿尾柄中央有條向前的淺藍色的小條紋。
在雄魚繁殖的時候,他們身上的體色特別鮮豔,尾鰭中央為紅色縱紋,甚至於尾柄處有一紅豔 的珠紅斑點。它的胸鰭上方有一點淺淺的紅色斑跡,頭頂上後方也有淺藍色的金屬光澤,簡直真的太過於耀眼,這麼可愛的小傢伙,也是難以讓我們下口啊。胸鰭、背鰭與臀鰭末端紅色,眼睛也是紅色,在顏色上面它吸引了不少人的喜歡,又被我們稱為「紅目鯽」。
對於生活在農村中的夥伴們應該是很常見它的,過去的鰟鮍魚可以說是在河邊出現太多了,當時的人們都不怎麼理會,到河裡一撈就是幾十斤左右。鰟鮍魚是淡水魚,在國內的長江區域最常見,並且很多網友都感覺它的顏色真的太美了,特別是一群人在一起的時候,顏色就像彩虹,在水族館的時候,它的名字就叫做「彩虹魚」。它的體格非常的小,體型就像一個三四歲小孩的掌心。
這個魚在以前的時候並不受歡迎,有些人只是簡單地為了滿足口腹,也有的是為了補貼家用,首先就是它的體格太小,如果吃起來那就需要大量的小魚混合在一起,處理起來也是非常的麻煩,還不夠浪費時間的。鰟鮍在我國主要有兩個品種,一種是中華鰟鮍,一種是圓體鰟鮍。中華鰟鮍魚要比鰟鮍要多,直到現在這種魚的種類還出現了一種,名字叫做高體鰟鮍,也是我們在水族館最常見的種類,它同時也是價格最高的。
面對著如今的鰟鮍魚,那可真是越來越受歡迎,一個是處於藥物價值,還有一個是觀賞的價值。這種魚本身就是用來進行觀賞的,從上世紀70年代之後。這種魚的顏色讓不少的遊客都是非常喜歡,它們適水溫度為14 - 28℃,對水質倒是沒有什麼太過於的挑剔,此魚性情溫和,常成群遊動覓食,喜好清潔而植有水草的水槽。不適合放養在水草缸中。中華鰟鮍還素有一個稱號就是:中華美人?
它的體格和顏色都是一種成熟的韻味感覺。高體鰟鮍,要給他們寬敞的大缸和草木造景,造景的環境如果好的話,那它們生活的也會很快樂,並且是那種裸缸,它們會褪色。據說鰟鮍的產卵還需要有河蚌在身邊,如果有河蚌,那它們的繁殖幾乎不用我們擔心太多了。
這種小型的魚類是釣友們最為討厭的,半天的功夫釣上來還直接地進行放生。對於它們的價值也是有很大的功效,古代的書上曾經有記載,其中在一本書上的簡介是《滇南本草》:煮食(鰟鮍)添精補髓,補三焦之火。可見曾經的人們都沒有太過於注意啊。可不要小看這種魚,它雖然體格小,但是它的價值卻是很高昂,欣賞的價值也是深受大眾的喜歡。
一般養魚的人都會購買高體鰟鮍,雖然價格比較高貴一點,但是放在家中乾淨的魚缸裡面還是非常的漂亮,鰟鮍市場價格昂貴,一般以條售賣,高體鰟鮍一條在2元左右,可算是十足的稀罕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