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年輕人拉周汝昌做「課外作業」,編出《紅樓夢辭典》

2020-12-06 中國青年報

晁繼周(左)與周汝昌(右)在周汝昌家中合影

周汝昌為《紅樓夢辭典》出版手書的七律

晁繼周與周汝昌的來往信件

去世7年後,周汝昌主持編寫的《新編紅樓夢辭典》近日由商務印書館出版。而當年拉著他編辭典的年輕人晁繼周,今年也已經78歲了。

晁繼周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曾任語言所副所長,長期從事辭書編纂和研究工作,獲「辭書事業終身成就獎」。如果論「暢銷書作者」,他當之無愧——曾主持修訂《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上世紀80年代,周汝昌主編《紅樓夢辭典》,晁繼周是副主編。

走進晁繼周位於北京昌平的家中,一進門就是放滿了辭書的書架,書架上方的牆上掛著周汝昌在1987年第一版《紅樓夢辭典》出版後手書的七律一首:「六年辛苦幸觀成,喜慰還兼感慨生。日久漸知學術貴,功多翻覺利名輕。紅樓詞採森珠目,赤縣文明粲緯經。萬象敢雲囊一括,津梁倘可濟初程。」

關於《紅樓夢辭典》的故事,要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講起。事實上,這部辭典最初是一群年輕學生的「課外作業」。那時候,晁繼周是他們的老師,也才40歲。

從學術顧問到辭典主編,周汝昌說「這是我的責任」

上世紀80年代伊始,晁繼周帶著幾個20歲出頭的學生,想編一本「紅樓夢小辭典」,初衷是當一門「課外作業」,把教學和研究結合起來。但帶著一群毫無經驗的年輕人,晁繼周心裡也沒底,「能不能成書一點也不知道,但做這件事,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於是,晁繼周憑著自己熟悉辭典編纂的優勢,給學生們分配下任務,未來的《紅樓夢辭典》就這樣搖搖晃晃地上路了。幾經周折,晁繼周找到「紅學泰鬥」周汝昌,希望得到他的指點,請他做辭書的顧問。周汝昌同意了,晁繼周才放下心來。

當時,周汝昌住在北京南竹竿胡同113號的一個大雜院裡,晁繼周和學生們常去拜訪,一談就是半日。晁繼周記得,周先生家裡都是書,客廳、臥室也堆滿了書,「我們都是小人物,但周先生非常和善、謙恭,一點也沒有大學者的架子。」

一邊編辭典,晁繼周一邊尋找出版的可能。在聯繫出版社時,晁繼周這群年輕人覺得,「周汝昌先生是這本辭典的學術顧問」,已經是個不輕的籌碼。只是沒想到出版社的「野心」更大,他們問:「能不能請周先生做這本書的主編?」

晁繼周心裡沒底,請一位朋友幫忙問周汝昌。幾天後,朋友帶回一句話,周汝昌說:「這是我的責任。」所以,也說不清是成名已久的紅學家帶著一群年輕人,還是晁繼周和學生們拉上了周汝昌,總之從那時起,辭典的編寫工作就在周汝昌的親自領導下進行了,書名也從《紅樓夢小辭典》變為《紅樓夢辭典》。

辭典編一半,《紅樓夢》卻出了新版本

和那些掛名主編不同,周汝昌很負責,從總體設計,到收詞立目、條目編寫,都發表意見。那會兒電話還不普及,更沒有網際網路,所以,周汝昌和晁繼周除了見面,就靠通信。周汝昌去世後,晁繼周清點先生來信,有近60封之多。

一封寫於甲子大雪(1984年12月7日)的信中說:「我實話實說:只又看了C母的一半。每看,輒為您的工作質量所打動。這真是一件大事。如看到『才剛』等卡,不禁擊節!太好了,堅持做到完工吧。」

對後輩多有鼓勵,但對稿子中的錯誤,周汝昌卻絕不留情面。一封寫於1985年8月18日的信中,他指出:「『天馬』條竟注成『圖案』。實狐皮品種中一術語也,其實《紅樓識小錄》亦已及之。因此條,念及『烏雲豹』條(連類也),檢之,竟未見。」這裡指出了兩處硬傷,一是「天馬」條解釋錯了,一是「烏雲豹」條漏收。

辭典從1980年開始編寫,當時以庚辰本為底本的新校本《紅樓夢》尚未出版,社會上廣泛流行的是以程乙本為底本的舊行本,辭典在這個版本範圍內收錄詞語。1982年,在資料工作已經完成、部分初稿已經編寫出來的情況下,新校本開始發行了。

周汝昌說,辭典是要給人用的,必須以新校本作為辭典依據。

於是,辭典收錄詞語改以新校本為主,兩種版本並用,發現兩種版本使用詞語有不同時,就在注文中做出對比。也正因如此,舊行本與新校本的對比反而成為辭典的特色——原本並沒有這個設計。前80回(曹雪芹原著)和後40回(高鶚後續),一些用詞的不同十分明顯:「才剛」和「剛才」,「越性」和「索性」,「官中」和「公中」……這樣一來,辭典的學術價值提高了,當然,工作量也隨之成倍增加。

終於,1987年,《紅樓夢辭典》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晁繼周拿著周汝昌的稿費去他家,當時無論主編、副主編,還是一般編寫人員,稿費都是平分的,即便如此,周汝昌仍堅持不肯收。最後,他收起平日的笑容,說了一句封口的話:「這事沒商量!」

吃了閉門羹的晁繼周回來,和學生們商量怎麼辦。他們問了周汝昌的女兒倫玲,倫玲說:「爸爸做學問累了,有個躺椅休息一下挺好。」於是,年輕人們花了不多的錢,給周汝昌買了一把當時流行的沙灘躺椅。這件禮物,周汝昌收下了。這把綠色的椅子,至今還在,倫玲總說,「看到躺椅就會想起當年的情景。」

「此典可以立足於學林,而非一時之時髦物」

《紅樓夢》作為四大名著之一,人人都能讀,為什麼還需要一本辭典?

周汝昌在1986年為《紅樓夢辭典》撰寫的序言中指出,曹雪芹一生窮愁著書,選取了野史小說作為表現形式,而當時小說的主要讀者對象是「市井之人」。這就決定了《紅樓夢》的通俗性質,大量口語的運用,超越了以往的同類作品。

然而,《紅樓夢》時代的日常用語,隨著時代、地區、場合等條件的改變,現代人可能就看不懂了。比如,賈母見了什麼東西(如菜餚),說一句「這個倒罷了」,其實是對它很高的評價。

《紅樓夢》又被稱為「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萬象森羅,一些已經消亡和正在消亡的歷史事物,也需要辭典的注釋。比如,開卷不久就寫英蓮去看「社火花燈」。社火是什麼?其實「火」即「夥」,是民間的舞隊、高蹺、龍燈、旱船……種種不一,它們的巡迴表演,有舞蹈、音樂,也有歌唱。

1995年,《紅樓夢辭典》獲得首屆中國辭書獎語文類的二等獎,當時的一等獎是《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聽說這一消息,周汝昌很開心,特地寫信給晁繼周:「我原來估量沒這樣樂觀,以為『知音』未必多有。今竟獲二等,可真不簡單,故值得高興也!」不過,高興的話也就這幾句,他隨即就談到了辭典的修訂,「甚願我們此典可以立足於學林,而非一時之時髦物」。

可以說,《紅樓夢辭典》一出版,周汝昌就把注意力轉移到這部書的修訂上——他就沒歇過。只是,他沒能看到新編本的出版。

周汝昌晚年,視力幾乎為零。晁繼周和他的交流除了當面請教,就是通過電子郵件,由周汝昌的小女兒倫玲代為收信回復。晁繼周回憶:「每個電子郵件,雖是倫玲傳給我,但都是先生自己的話。讀著這些文字,我能想像得出先生談論學術的神情」。

晁繼周記得很清楚,周汝昌的最後一封電子郵件,是2012年3月30日,回答他所請教的「絡子」一詞的解釋。

「絡子」是一種網狀編織物,為什麼《紅樓夢》裡使用的量詞卻是「根」呢?周汝昌讓倫玲回復道:「絡子:『絡』必須按北音讀作『烙』。絡子與繩子雖系同類,但有分別。繩子是打的死結,絡子是打的活結。絡子是用彩線打成網狀交織,橫拉時呈現很多菱形小孔,就像裙狀點綴在桌圍、椅靠、車轎的各處。豎拉時抿在一起,外形像條繩子。」

周汝昌就這樣極清楚地回答了問題,誰也沒有想到,這是他最後一次回復。兩個月後,2012年5月31日,周汝昌去世。

修訂「召集令」一發,學生們都回來了

1997年秋,《紅樓夢辭典》正式開始修訂,啟動會議由周汝昌主持,2000年完成修訂版初稿。之後由於周汝昌的身體欠安,晁繼周當時主持修訂《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分身乏術,最終定稿於2017年。

如果時光能像電影一樣快進快退,我們能看見這樣的畫面:幾個20多歲的學生,在周汝昌並不寬敞的家中求教,躊躇滿志地編寫一部「前途未卜」的辭典;辭典出版數年後,學生們早已各奔東西,但接到了相同內容的「召集令」,又從四面八方回來,重新開始這項事業——聽上去很燃有沒有!

與原版比較,《新編紅樓夢辭典》收詞數量增加,原版收詞約9千條,現增至1萬2千餘條;逐條審視釋義,對有的注釋作出修改,使之更加準確、到位;加強了《紅樓夢》各種版本的比較。

新增的詞語中,除《紅樓夢》中一些難解之詞外,特別強調了《紅樓夢》時代很具特色的一些詞語,也就是周汝昌所說的「不用查而皆懂……照樣須收錄為詞條」。比如,表示允許的意思,《紅樓夢》裡不用「行」,而用「使得」;表示「不可以」,不用「不行」,而用「使不得」。

為此,晁繼周做了統計,《紅樓夢》前80回,「使得」共出現49次,其中表示「可以」意義的有48處,表示「可以使用」意義的只有1處;「使不得」共出現29次,其中表示「不可以」意義的有27處,表示「不可以使用」意義的只有2處。不得不佩服編辭書的人,似乎有著與生俱來的嚴謹。

周汝昌還主張,釋義不要過於簡明,認為「應說清的必須多說幾句,才算盡了責」。

以「回來」一詞的修改為例,「回來」在現代漢語中是動詞,意思是返回。而在《紅樓夢》時代,還有特殊意義和用法,「這是你鳳姐姐的屋子,回來你好往這裡找他來」「睡覺還是不老實!回來風吹了,又嚷肩窩疼了」。原版《紅樓夢辭典》解釋為「回頭;稍等一會兒;過一段時間以後」。這個解釋雖然正確,但仍顯含混。修訂本分為兩個義項,一個是「副詞,表示此後不太長的時間;過一會兒」,一個是「連詞,不然;否則(用在句子開頭申述理由)」,並分別舉了例句。

編辭典的人都知道一句話,辭典越編,膽子越小。《新編紅樓夢辭典》一共經歷七校,到了第四、五校時,為了保證詞典質量,便於溝通和定奪,所有工作量只能集中到晁繼周及少數人身上。

辭典副主編劉向軍在日本一所大學任教,她把寒暑假回國探親的時間,大部分都用在辭典編修工作上,每天都工作到深夜一兩點,把發現的問題和處理意見用微信或電子郵件發給晁繼周。晁繼周則在早晨四五點,接著工作。雖說是校樣,卻改動得相當大,不少原稿幾乎面目全非,滿頁紅字。

終於,2019年,《新編紅樓夢辭典》正式出版。此時,周汝昌已逝,晁繼周已近八旬,那些學生們也都已到退休年齡。

但學生們都還記得,周汝昌愛吃點心,晁繼周帶著他們去看望先生時,常帶稻香村的點心。農曆三月初四是周汝昌生日,每年這一天,他們會給先生送去生日蛋糕。周汝昌總說:「你們送的蛋糕是最好吃的。」

相關焦點

  • 周汝昌一卷《紅樓》觸百思 少年時曾英譯《文賦》
    其中,俞平伯1963年的一封回信,答覆了他提出的4個重要問題:第一是流行本後四十回究竟出誰手;第二是胡適先生倡印「程乙本」的過失;第三是有人大言「甲戌本」是個晚出的本子,理由只是上面已有了甲戌年後多年的批語;第四是願聽他對「己酉本」的看法。睹物思人,周汝昌感嘆:如今能寫這種書信的人已十分難遇了。他曾有詩曰:「論學從來有異同,何傷交誼共研《紅》。三通遺札逃文劫,字句猶存老輩風。」
  • 《紅樓夢》為何那樣紅?
    對於中國人而言,四大名著耳熟能詳,而其中的《紅樓夢》更是大名鼎鼎如雷貫耳,其聲名自誕生之日起就經久不衰,時至今日依然散發著無與倫比的生命力。張愛玲說,「人生有三恨,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夢》未完。」周汝昌說:「它是我們中華文化史上的一部最偉大的著作。」吳世昌:「紅樓一世界,世界一紅樓。」
  • 蘇州動物園挖出了舊版《紅樓夢》?老謠言為何成精?
    出土300多件文物中最具傳奇色彩的一部紅樓夢全本,學界命名為《吳氏石頭記增刪試評本》,幾百年來的諸多紅樓謎團亦隨之迎刃而解!胡適、周汝昌等紅學大師們辛辛苦苦構築起的紅學大廈,頃刻間轟然坍塌了!「何莉莉」稱:祖父母當年偶然得到了一套《紅樓夢》抄本;只有何莉莉曾經讀過這套書,並與他的幾個表妹一起抄寫其中內容。然後呢?這麼個珍貴的抄本就失蹤了,只剩下「何莉莉」上傳的這個死無對證的電子版《吳氏石頭記增刪試評本》。
  • 影響世界的100部名著——《紅樓夢》
    影響世界的100本名著,第2本《紅樓夢》。《紅樓夢》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本書,是中國古典長篇小說。一般認為是清代曹雪芹創作,現在被列為四大名著之首。整個故事以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賈寶玉的視角對其中的各色女性進行了描寫。將人性的悲壯寫了出來。
  • 周汝昌:「永字八法」藝事無涯
    自書詩遺墨  5月31日凌晨,我國著名紅學家周汝昌先生帶著對「紅樓」的一瓣心香,駕鶴西去。先生以「紅學」研究知名,但曾自述:平生最欽服中華文化上的「三聖」,即書聖右軍、詩聖老杜、情聖(稗聖)雪芹。
  • 紅樓夢賈家抄家真相被解開,王熙鳳一個笑話,揭開所有謎題
    賈家抄家真相之一|聾子放炮仗|作者|君箋雅侃紅樓《紅樓夢》第五十四回,王熙鳳講了一個並不好笑的「聾子放炮仗」的笑話。這個笑話細思極恐,不但對第二十二回賈元春賜下的謎語做了解釋,更揭開了賈家被抄家的終極密碼。這個笑話講在第五十四回,而第五十五回一開始賈家就從王熙鳳開始厄運連連,從此迅速衰落直至最後抄家。
  • 重磅推薦 | 生物學大辭典
    正是在此大背景下,科學出版社全力組織國內幾個核心學科的權威專家,展開「自然科學大辭典系列」的編撰工作。這是一套大型科技辭書,包括獨立成冊的《數學大辭典》《物理學大辭典》《化學大辭典》《地學大辭典》和《生物學大辭典》共五部專科辭典。2011年,「自然科學大辭典系列」獲得國家出版基金支持。本號之前隆重推出了《數學大辭典》。本期,小編為您重磅推出《生物學大辭典》,後續將陸續推出其他三部大辭典。
  • 統編教材的「雙線結構」與「閱讀新變」
    除了重視課內閱讀外,也非常重視課外閱讀、整體閱讀、讀寫結合等各個方面。老師們從統編教材編寫的特點,再到具體的分模塊的學習,最後到古詩詞的教學培訓。每一個板塊都提出了新的觀點,新的理念。與此同時,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必須加大閱讀量,在統編教材提出課外閱讀課程化的要求下,教師必須做閱讀的帶頭人,要有計劃地閱讀。只有加大閱讀量,才能拓寬自身的知識面,才能用好教材,教好教材!其次,牢固樹立生活語文的理念,將語文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要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未來是學習藉助知識去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形成能力和思維。
  • 紅樓夢裡三次寫中秋節的暗喻,你讀懂了嗎?
    一夢,終生難醒紅樓夢賞析持續重酬徵稿中……,詳情點擊徵稿紅學家周汝昌曾經說過:「如果你想要了解中華民族的文化特點,最好的——既最有趣味又最為捷便(具體、真切、生動)的辦法就是讀通了《紅樓夢》。」賈雨村趁著酒興,又吟出一首中秋詩: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晴光護玉欄。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對這首詩,《紅樓夢》的批閱者脂硯齋有這樣的批註:「這首詩非本旨,不過欲出雨村,不得不有者。用中秋詩起,用中秋詩收,又用起詩社於秋日。所嘆者三春也,卻用三秋作關鍵。」批註說出了《紅樓夢》的結構是以中秋起,以中秋收,而「三秋」是關鍵。
  • 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做不出孫子作業,批奧數是文盲戲法,網友大讚
    有了孩子之後父母就在各種操心,從吃喝拉撒到學習成績,再到就業婚姻,而最讓家長頭疼的莫過於輔導孩子寫作業了,我們經常會看到網上的新聞說家長因為輔導孩子寫作業而出現身體上的各種狀況,不少家長都在感慨現在的孩子學的東西真是太難了。
  • 先生們與《敦煌藝術大辭典》
    《敦煌藝術大辭典》 敦煌研究院編 樊錦詩 主編 趙聲良 副主編 上海辭書出版社參與編纂《敦煌藝術大辭典》的孫儒僩先生繪製的莫高窟第237窟單層木塔圖參與編纂《敦煌藝術大辭典》的劉玉權先生的手稿《敦煌藝術大辭典》壁畫類詞條百年之業敦煌,一個流光溢彩的名字。
  • 《紅樓夢》裡「手指頭告了消乏」什麼意思,曹雪芹為何要寫這段?
    《紅樓夢》中寫各種情,孽情是其中最苦澀的一種。包含各種各樣不應該有的感情。賈瑞與王熙鳳就是一段孽情。「見熙鳳賈瑞起淫心」,描寫了一段小叔子悖論覬覦嫂子的情節。賈瑞一出場就是一個滿臉思春模樣的青年「宅男」,妄圖染指堂嫂王熙鳳。
  • 詹文滸和《英漢四用辭典》
    我翻閱了一些舊書,又在網上搜了搜,關於他的資料很少,倒是發現一個「諸暨人」的博客裡有一篇博文《詹文滸先生:著名新聞工作者、報人,編輯》,其中透露出一些信息。詹文滸「1905年出生在浙江省諸暨縣,早年畢業於上海私立光華大學哲學系,之後赴美國留學,榮獲哈佛大學碩士學位,學成歸國。
  • 韓雪麗:《紅樓夢》裡,賈寶玉有幾個分身?
    (一)賈寶玉的另類 《紅樓夢》裡誰在世主角? (蔣玉菡) (二)那麼,賈寶玉有幾個分身?
  • 紅樓夢:太虛幻境的秘密,源自北宋的一首詞,很多人都會背誦
    「幻境」為世界,指《紅樓夢》構築的虛假世界。身在其中者,就是經歷一場虛假。有佛家「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之意。所以「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是曹雪芹受佛教的影響。 「虛幻」為夢,指《紅樓夢》闡述的人生觀仿如夢幻。曹雪芹多次引用的「南柯夢」「黃粱一夢」「蕉葉覆鹿」「牡丹亭」「西廂記」等都是「夢」。
  • 小學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課外閱讀訓練④,含答案,成績提高必備
    小學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課外閱讀訓練④,含答案,成績提高必備#中小學知識分享課堂#答案1.zhǐ shènɡ zhī cánɡ2.(1)小鳥 它快要死了/要掉在地上爛掉 落葉在地上會變成肥料,春天到來時,新的樹葉就會長出來
  • 紅樓夢:「一個是閬苑仙葩」,並不是林黛玉,而是香夢沉酣的她
    史湘雲是《紅樓夢》中一個獨特存在。她與釵黛二人一樣,都是賈寶玉表姐妹,雖不如二人血緣親近,卻更早與賈寶玉一起長大。若說與賈寶玉交往最輕鬆的人,就是史湘雲。 史湘雲命運多舛比之林黛玉猶有過之,父母在她襁褓中就去世,從小被賈母抱過來收養(此事奇怪),直到家中「我們太太」去世後,才回到史家。
  • 紅樓夢:賈瑞眼中「風月寶鑑」,為什麼一面是美人,一面是骷髏?
    「空靈殿」點出一切虛妄,為本性不滅的道理。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相信是有神佛的。開篇就是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出場,點化「女媧補天石」。從「三生石畔」故事典出《僧圓澤傳》也能證明。絳珠仙草生在西方靈河岸,本就是西天佛境。 曹雪芹在書中一再提起「陰司報應」因果循環。雖則紅塵中大多數僧尼都是泥豬土狗之輩,道貌岸然之屬。然「真人不露相」的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以癩頭和尚、跛足道人現世,何嘗不是另一種「風月寶鑑」,讓人「有眼不識真人」。
  • 紅樓夢貴族的用餐禮:賈家人幾點開飯?一天吃幾頓?
    紅樓夢涉及到了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尤其飲食方面著墨特別多。有人好奇賈家的吃飯時間,紅樓夢原文也沒有太多描寫,那麼賈家人到底幾點吃飯呢?一天吃幾頓?說清這個,還真煞費苦心,我們從賈母和王熙鳳身上找找線索。紅樓夢賈家每天吃幾頓飯?答案是兩頓。對比現在三餐制似乎覺得不可能,人吃兩頓不餓麼?其實兩餐制在中國歷史最悠久,時至今日依然沿用。三餐是唐代以後才有的用餐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