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讀此詩問「下雪哪有大雁」?不是孩子挑刺,當年華羅庚都不懂

2020-11-22 美詩美文

作為一線語文教師,從孩子們開始在家上網課開始,我就經常接到家長們的各種訴苦,原因是他們無法回答孩子們關於古詩詞的很多問題。

比如杜牧《山行》中「停車坐愛楓林晚」中的「坐」是何意;比如駱賓王《詠鵝》中為何是寫3個鵝,不寫5個,明明是五言詩;比如李白的「日照香爐生紫煙」中,為何爐煙是紫色的;比如辛棄疾的「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下雨天還能看見星星?其實這些問題,只要認真了解了詩人的意思,都是能回答得出來的。而且只有給孩子們解釋透徹,他們才能真正理解詩句的妙處。

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這位家長,遇到的問題,我覺得是非常有難度的。我們先來看看孩子讀的是哪首詩:

《和張僕射塞下曲.其三》唐.盧綸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這首詩雖然沒有被廣泛地納入小學課本,但也是不少老師推薦的唐詩,很多兒童古詩選本中都收錄了它。詩的作者名叫盧綸,是大曆十大才子之一,《塞下曲》系列是他最拿得出手的作品之一。這第三首是《塞下曲》系列中最為人所推崇的一首,作為一首五言絕句,它的工整度和俊朗意境都為後世所稱道。

學生讀完這首詩後,問的問題很簡單:「下雪哪有大雁?」如果說辛棄疾「下雨天還能看見星星」的情況,在山裡頭還是見得到的,那這下雪天見大雁高飛的情況確實是很少見。莫非這是一隻沒來得及南飛的孤雁?正好被盧綸看見了?這樣給孩子解釋未免太牽強了些。

這樣一個問題,直接把家長問懵圈了。其實這真的不能怪孩子們挑刺,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而且這個問題當年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先生也沒有弄明白,為此他還專門寫過打油詩調侃,可見不只是小朋友會有疑問。

雪天沒有大雁,那是否意味著盧綸這首詩是在亂寫?從科學的角度,或許會得出這樣的結論,但顯然古詩詞是不能這樣解讀的。首句盧綸已經點明了「月黑」,其實這就是一種暗指,月黑之夜若天上真的有大雁在飛,想來也是看不清的。所以這句要麼就是盧綸聽到了天空傳來其它鳥類的聲響,詩人便把它寫成大雁;要麼就是他什麼都沒看見,也沒聽見,這一句本來就是虛寫。不管是哪種原因,都是為了寫出詩的意境之美。

那麼既然不有看見大雁,為何非用它來烘託意境,為何不能用其它鳥類?原因就在於在古典詩詞中,大雁是被賦予了特殊含義的。大雁在唐詩中,常常與離家的遊子,被貶的落魄才子,以及邊塞的將領聯繫起來,在這首詩中大雁代表的正是邊塞沙場意象。雁高月黑的描寫,一下子將我們帶入了一片靜謐而又蕭瑟的夜景中,那雪天高飛的大雁放在這幅景象中一點都不違和。若是換成燕子等鳥類,顯然就會破壞整首詩的意境,這肯定是不合適的。

古典詩詞中,確實有些詩詞是經不住用科學的角度去推敲的。很多時候,一些看似犯了低級錯誤的古詩詞,並不是老祖宗們沒有常識,而是他們刻意的安排。那麼問題來了,如果這種詩入選語文課本,大家是否能接受呢?歡迎討論。

相關焦點

  • 一首千年經典,華羅庚曾質疑,詩詞大會教授幾句話解網友多年困惑
    900多年前,蘇軾寫了一首「謎詩」,名字叫《遊金山寺》。當年蘇軾聽說鎮江石盤陀景色壯觀,便前去玩了一陣。結果他看到江上突然有一團火升了起來,火焰如炬,這讓他十分不解,於是回到家怎麼也睡不著,便寫了這首《遊金山寺》。
  • 雨雪四季,都是孩子眼中的詩
    這是 貝可成長記第259篇推送歡迎分享到朋友圈胖了十斤的可可,都不敢露正臉了■雨雪四季,都是孩子眼中的詩文|lilya(貝可媽)昨天發了兩篇可可寫的小詩,很多人問可可還有沒有其他詩可以看看。>《冬天》其二問是誰冬 冬 冬,是誰呀?
  • 這首邊塞詩,僅20字寫出戰爭的殘酷,但卻被數學家華羅庚所質疑!
    比如說,「詩鬼」李賀就曾寫過一組《南園十三首》,在詩中,李賀將自己對於邊塞的嚮往以及對於青年人的希望融入其中。但是邊塞詩的作者們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去過邊塞、都上過戰場、都體驗過馬嘶鹿鳴的殘酷,他們筆下的詩句絕大多數是詩人們靠想像而寫出來的。今天我們與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就是被廣泛質疑的一首,就連數學家華羅庚都在讀後疑惑叢生。
  • 「中國數學之神」,當年卻被叫「羅呆子」——「天才」華羅庚
    同年,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了解到華羅庚的自學經歷和數學才華後,打破常規,讓華羅庚進入清華大學圖書館擔任館員。1931年,進入清華大學數學系擔任助理,在此期間他自學了英、法、德文、日文,在中國國外雜誌上發表了3篇論文。
  • 天才華羅庚的另一面
    初中畢業後華羅庚去了上海,讀黃炎培創立的中華職業學校,給他上英文課的老師是後來的名記者鄒韜奮。在此期間,華羅庚還另闢蹊徑擊敗眾多職業會計,拿到了上海市珠算比賽的第一名。但因為家境艱難,雖然已免學費但生活費沒著落,華羅庚不得不中途退學回家,開始繼承家業當雜貨店夥計。鑽研數學的興趣超過了失學的痛苦,華羅庚開始自學。
  • 華羅庚送給現代人的一段語錄,特別是當今在校的學生,值得謹記!
    如果換成是你,你會送給現代當今在校的學生什麼樣一段話呢?相信很多人都會說,要忍住寂寞,方能守住繁華。現代的學生面對外界的誘惑東西實在太多了,如手機、電腦、美食、娛樂等,讓很多學生都玩物喪志,迷失心智。因為學生都還小,心智完全沒有成熟前,是很難克服不受外界影響和誘惑的。所以他們成績差,不愛學習,都是有原因的。
  • 李尚志回憶文章:華羅庚怎樣建設師資隊伍
    中科大為什麼在1958年創辦之始就有頂尖水平?重要優勢是一開始就有華羅庚錢學森郭永懷這樣一批頂尖的科學泰鬥親自給學生上課。         我1965年高中畢業考大學之所以報中科大,就是因為看見科大招生廣告上華羅庚給一年級本科生上課的照片。我在念高中的時候讀過華羅庚吳文俊等人為中學生數學競賽寫的小冊子。
  • 詩是什麼?這是聽過最美的答案
    背的那些詩詞,像是看不懂的畫面,存在心裡。一天,遇到了某個風景,某份心情,就忽然明白那首詩,那句詞,那幅畫。那種感覺,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它是如此恰當,以至於無法用其他的詞語形容。擔心孩子不了解?詩歌哪有那麼複雜!孩子都要學說話的。最初學些什麼好呢?小時候,記憶裡的聲音,對精神世界是有影響的。
  • 揭開孩子閱讀障礙的真相:讀不懂、讀不深,是大腦的記憶區出了問題!
    昨天,族長在後臺看到了粉絲留言,有一條引起了我的注意。這位媽媽問我,孩子很喜歡讀書,但是書中的內容就是讀不懂,需要家長一點一點的講給他聽,但是等讀到下一本的時候,還會遇到相同的問題。族長仔細看了看問題,原來是孩子的閱讀理解出現的偏差。
  • 教育焦慮的根源在哪?黃玉峰校長:拒絕「內卷」,用詩性教育喚醒孩子...
    那麼,什麼叫「詩性覺醒」,義大利思想家Giogio Agamben談到了「詩性」,不是跟機器人去拼,你要抓住你的根本,就要看到「什麼是孩童」,他提出「man without content」,真正的人不是像機器人程序那樣預設好,一個孩子說的話可以讓人很驚豔,可以充滿靈性,而不是讓他像個機器人一樣遠離詩性,在各種各樣的焦慮中生命變得灰暗下去。
  • 華羅庚不僅是數學家,更是一位詩人
    他僅有初中文憑,他是半路出家的毛頭小子,他是自學成才的數學巨匠,直到去世前6個小時,都還站立在講臺上奮力演講!他是現代中國史上極具傳奇的人物。1953年,中國科學院組織代表團出國考察,由著名物理學家錢三強擔任代表團長,其團員有華羅庚、趙九章、梁思成等26位科學家。一路上,大家談古論今。突然間,華羅庚有了靈感,他觸景生情,出了一句上聯:「三強韓趙魏」這則對聯一出,大家苦思冥想。
  • 中國牛人數學家,華羅庚學生,發表「1+2」的證明文章後一鳴驚人
    正是陳景潤當年的巨大貢獻,才有了後代人的自豪與敬重。婚姻關於婚姻,陳景潤生前娶了一個老婆,名字叫由昆。漸漸長大的陳景潤,眨眼來到1977年,旁邊很多朋友跟同學都因人介紹處了對象成了親有了娃,這讓年近50歲的陳景潤多少有一些焦急。
  • 辛棄疾《西江月》入課本多年,有高手卻認為其中7字有錯,有理嗎
    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化的瑰寶,但多年來卻有不少人對一些經典詩詞提出過質疑。這其中包括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質疑唐代詩人盧綸的《和張僕射塞下曲》,他認為大雪天沒有大雁,詩的首句「月黑雁飛高」和最後一句「大雪滿弓刀」是相矛盾的。
  • 只有初中文憑,卻是公認的數學大師,華羅庚是如何創造奇蹟的?
    華羅庚的家庭並不是很優越,甚至初中畢業後因為拿不起學費而退學。但是即便如此,華羅庚也一刻都沒有忘記過學習。因為學習特別用功還被人起了一個「羅呆子」的外號,但是他對數學很有天賦,在之後的生活中,他一邊學習一邊工作,一直到華羅庚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糾正數學家蘇家駒論文中的一處錯誤的文章,這篇文章一發表就讓他轟動了整個數學界。
  • 華羅庚是靠自學成為傑出的數學家的嗎?
    設為星標,快速讀到最新文章。作者 | 武際可在許多介紹傑出人物的通俗著作和文章中,都說我國傑出的數學家華羅庚是靠自學成才的。靠自學在學術刊物上發表了論文,是當年任清華大學數學系系主任熊慶來「慧眼識英雄」,把華羅庚邀請到清華大學。後來一舉成名。事實並不是這麼一回事。
  • 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一代數學天才的學習方法,值得所有人學習
    開學第一天,他對所有學生說:"今天,我們只學一樣東西,就是把胳膊儘量往前抬,如何再儘量往後甩。學會以後,從今天開始,每天你們都要把它做100遍。"學生們都不置可否。10天後,蘇格拉底問:"誰還在堅持做那個甩手動作?"
  • 《詩的秘密:給孩子的28堂詩詞課》:上好28堂詩詞課,就能培養出...
    殷怡航印象很深的還有,當她讀完一首詩,好奇地問「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究竟是何感覺,媽媽竟然帶著她到鄉下騎一次黃牛,讓她真正領會「有詩有遠方」的意境。  這樣的家庭教養環境,難怪培養出這麼優秀的她。讓孩子體會到古詩詞的美好,除了要「知其然」,還應該讓孩子「知其所以然」。  文字的美好,在乎傳情、達意。
  • 蘇軾的月亮與悼亡詩:今晚月亮上是什麼時間?丨周末讀詩
    而另一條可以進入蘇軾精神核心的途徑,自然是品讀其詩詞,用開放、敏感的姿態經驗其留存在文字中的情感與思緒。本期周末讀詩,我們與你分享蘇軾的兩首名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看蘇軾對親情和思念之情的極致演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