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一家老國企的大國橋梁夢

2020-11-24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白浪河大橋上的摩天輪。資料照片

張家界大峽谷玻璃橋。資料照片

哈大客專線瀋北特大橋。資料照片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在近日BBC(英國廣播公司)播出的電視節目《難以想像的中國工程》中,中國橋梁的建造奇蹟讓英國記者瞪大了眼睛。最新數據顯示,目前世界排名前10位的跨海長橋中,中國有6座;世界排名前10位的斜拉橋,中國有7座;世界排名前10位的懸索橋,中國有6座;每年世界上建成的大跨度橋梁中,一半在中國……中國橋梁,已成為大國工程的名片,代表著中國工程技術的最高水平。

作為中國建築集團旗下骨幹企業,中國建築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下稱「中建六局」)正是這些大國工程的建設者之一。從橫跨張家界大峽谷的玻璃橋,到挺進深海的世界最長連島高速寧波舟山港主通道;從「十跨長江」服務長江經濟帶建設,到跨越海外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建六局續寫著中國橋梁建造史上一個又一個奇蹟。

「建橋高手」如何煉成

由中建六局參建的寧波舟山港主通道,如今正處於緊張的建設中,總重達1300噸的南通航孔橋主墩鋼套箱完成混凝土封底操作,既是該橋建設關鍵節點,也是一個不小的難題。

寧波舟山港主通道位於浙江省舟山群島中部,連接富翅島、舟山本島、長白島、岱山島、魚山島五座島嶼,全長36.777公裡,計劃於2021年全線建成。建成後將同甬舟高速相連接,使舟山連島工程總建設裡程達到86.68公裡,跨越8個島嶼,擁有10座大橋,成為世界最長的連島高速公路和世界規模最大的跨海橋梁群。

中建六局具體承建的第DSSSG02標段堪稱全線最複雜標段。擁有世界跨海大橋中整根卷制、打設最長鋼管樁,中國海上裝配式程度最高,中建海上最重鋼套箱、最重承臺、最大跨徑斜拉橋等多項「之最」。項目海上施工鋼管樁用量達1384根,鋼管樁最大直徑2米,最大樁長109米,最大樁重125噸,刷新了世界跨海大橋鋼管樁長度紀錄。

封底前夕,時間緊迫,項目部連軸加班討論技術及施工細節,時常是星辰為伴。項目施工地接近東海深海,儘管距離舟山岸邊並不算太遠,但為了節省時間,項目黨支部書記趙磊幾乎天天在海上吃住,和工人們一起打地鋪和衣而眠;項目經理曹海清的下班時間幾乎總是在後半夜……

2018年10月26日,鋼套箱封底混凝土施工順利完成。整個封底過程中,26個布料點、2艘大型攪拌船、40餘名工人協同作業。成功封底後,施工環境從有水施工向無水施工轉變,建設效率大幅提高,翻開了項目建設嶄新的一頁。

舟山港主通道是中建六局新時期橋梁建設實力的縮影。中建六局副總經理黃克起回憶,自1980年經國務院批准組建,中建六局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涉足橋梁建設領域。2001年,中建六局以BT模式(用非政府資金來進行非經營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一種融資模式)承接吉林江灣大橋,這是中國建築首個橋梁BT項目。2005年,中建六局開啟基礎設施轉型之路,並將橋梁作為轉型的突破口和發展方向。隨著松原城區第二松花江大橋斬獲中國建築第一個主河流域魯班獎,中建六局在橋梁建築行業聲名鵲起。

「業界有句老話,只有在長江上建過橋,才敢說自己是建橋的。」黃克起頗為感慨,中建六局不僅在長江上建起了位於重慶江津的鼎山長江大橋,而且這座橋再次捧回了魯班獎。鼎山長江大橋的成功使得中建六局又斬獲了同在江津的幾江長江大橋,把中國建築的架橋跨度推到了600米。中建六局逐步躋身中國頂尖橋梁建設「高手」之列。

中建六局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愛民說,中建六局橋梁業務的迅速崛起,與集團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營造與橋梁業務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體制政策環境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大大提高了橋梁專業水平和運行效率。

創新是鍛造奇蹟根基

山無徑跡,澤無橋梁,不相往來。橋梁是交通發展的筋脈,承載著文明融合、經濟發展、社會昌盛的重任,是溝通與交流的重要紐帶。發展到今天,除了肩負交通功能,一些更具奇思妙想的橋梁橫空出世,在不斷豐富著橋梁內涵的同時,也讓社會更加多姿多彩。

橫架在張家界高空峽谷上的張家界大峽谷玻璃橋,就是這樣一個驚豔的存在。這座由中建六局承建的玻璃橋,是世界首座懸索式高山峽谷玻璃橋,曾被美國CNN評為全球11座新建最壯觀大橋之一,2018年獲得世界橋梁最高榮譽「亞瑟·海頓獎」。它全長430餘米,距谷底約300米。其懸空萬丈的「天空之鏡」既視感,成為最吸引人的地方。

「張家界大峽谷有世界上獨特的旅遊資源和完善的基礎設施,有良好的蹦極運動條件,在這裡肯定能創造世界第一!」被稱為「世界蹦極之父」的以色列人哈克特在參觀了張家界大峽谷玻璃橋蹦極臺的架設點後激動地說。

張家界大峽谷玻璃橋的主纜造型優美,遠處看猶如一隻振翅欲飛的蝴蝶。這座大橋由上海世博會以色列館設計師渡堂海設計。不過,由於溝大谷深,崗巒起伏,地質條件複雜,施工難度相當大。最終,挑起建設大梁的是中建六局一群平均年齡僅28歲的小夥子。

馬亮是項目副總工程師,主抓這座備受矚目的玻璃橋項目技術工作時只有26歲。擔當大任之初,為攻克空間索麵地錨式懸索橋主纜線形調整難題,馬亮帶領技術團隊持續攻關,在方案上大膽創新。通過新方案的實施,很好地完成了大橋主纜線形的控制,同時完美呈現了建築景觀設計的理念,效果令人驚嘆。

郭坤是玻璃橋項目的執行經理,1983年出生的他已然是這個項目團隊的「老大哥」。「遇到什麼事別怕,遇到什麼問題就想辦法解決。」他常常將這句話掛在嘴邊,每天無論多忙都要到橋上至少走上一圈,幫助解決工作中實際遇到的難題。

如今,張家界大峽谷玻璃橋不僅成為世界第一「製造機」,而且為國內同類橋梁施工建設提供了樣例借鑑。回望建設中的點點滴滴,馬亮感觸頗深:「從天津永定新河大橋,到重慶鼎山長江大橋、重慶幾江長江大橋,再到張家界大峽谷玻璃橋,我切身體會到了中國橋梁建造實力的突飛猛進,我為自己是一個架橋人而驕傲。」

讓人眼前一亮的還有位於山東濰坊白浪河上的世界首個無軸式輪橋合一摩天輪。摩天輪高度達到145米,比世界著名的倫敦眼還要高出10米,而輪盤的直徑達125米。

在渤海入海口建造一座如此之大的無軸摩天輪,地基軟、風力大、海水腐蝕性高,建設困難可想而知。樁基施工不久,中建六局項目團隊就遇到了難題。因為地質特殊,土質遇水成沙流動性極大,打樁時間被拖慢,嚴重影響工期。項目經理孫旭平得知消息後,帶著施工團隊現場辦公,經過反覆研究,決定採用反循環進行施工作業。不過,當地歷史上從來沒有使用過反循環鑽機成孔的做法,這一大膽設想讓設計院、施工隊和監理都直搖頭。迎難而上,在施工團隊的不懈努力下,項目最終成功使用反循環鑽孔,提前兩個月完成404根樁基施工。

從張家界大峽谷玻璃橋,到白浪河上摩天輪,創新是中建六局之所以能鍛造出奇蹟的根基。張愛民說,創新助力下,中建六局累計承攬橋梁230多座,總裡程達300多公裡,所建橋梁橫跨長江、黃河等七大水系,這些年還陸續實現了世界最大無軸式摩天輪大橋、世界最重轉體斜拉橋、世界最大傾角V型墩連續梁橋、世界跨度最大自錨式空間索麵鋼混組合梁懸索橋這四大橋梁結構類型的全覆蓋,詮釋著中建六局頂尖的建造技藝。

「走出去」展現新舞姿

在國內大展拳腳的同時,中建六局也在「一帶一路」的寬廣大舞臺展現著新舞姿。

汶萊地處加裡曼丹島西北部,鄭和下西洋時曾訪問該國。如今,在汶萊灣畔,一座跨越該國東西兩大國土的跨海大橋正在緊張施工,其中CC4標段由中建六局承建。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下,這個汶萊歷史上最大的超級工程讓兩個古老的國度再度攜手,成為新時期中文友誼又一個新高地。

汶萊國土面積只有不到6000平方公裡,全國劃分為四個行政區。淡布隆區游離於本土之外,在陸上被馬來西亞分開,在海上被汶萊灣相隔。羅伊斯是項目部在當地聘用的一名人力資源經理,家住汶萊首都斯裡巴加灣。如果要驅車去位於淡布隆區的項目駐地上班,他每天往返路上要花費四個小時,中途還要繞道鄰國馬來西亞,四度出入海關,行程之繁瑣由此可見。

2012年,汶萊蘇丹提出打通第二條陸上大通道的設想,宣布將建設一條連接汶萊本土和淡布隆區的跨海大橋。2015年8月,中建六局在與多家國際知名承包商的激烈競爭中勝出,奪得淡布隆跨海大橋CC4標段的施工權,成為中國建築首個國際公開招標的特大基礎設施現匯項目。淡布隆跨海大橋跨越汶萊灣,將汶萊本土與淡布隆區從海上連成一體,車程也將由原來的兩小時縮短至15分鐘左右。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它是擬建的加裡曼丹島國際環島高速重要一環,這條高速串聯起汶萊、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三個國家,對於促進三國間的互聯、互通、互惠將發揮重要作用。

淡布隆跨海大橋全長30公裡,中建六局承建的CC4標段全長11.8公裡,其中包括約11.6公裡長的全預製結構高架橋,穿越未經人類開發的熱帶原始雨林。與傳統橋梁施工方法相比,全預製拼裝施工更加節能環保。後方「造積木」,前方「搭積木」,把施工現場搬到工廠車間,不僅釋放了現場場地,而且極大地減少了粉塵、泥漿等建築垃圾對原始森林環境的影響。

為了更加科學高效地組織施工,項目部將全線劃分為三個工區同時進行作業,P269和P739工區條件最為艱苦。P269工區位於汶萊灣和原始雨林交界處,冒著氣泡的沼澤地無法落腳,要修橋必須要修築鋼平臺通道。沒有物資運輸通道,鋼平臺難以搭建,施工人員想盡一切辦法,利用汶萊灣海水漲潮的時機,將第一批鋼棧道材料用貨船運往沼澤地,先搭好一個據點,然後一點一點向前推進,就這樣拼出一條通道,隨後又開挖了從汶萊灣向工區的物資運輸航道,清淤長度約2600米,寬度35米,從此物資設備才有了正規的運輸途徑。

「這12公裡的施工路線,我已經走過了100多遍,施工圖上的每一個點都是我的雙腳第一次踩到的。」作為最早到達項目的測量員,劉超曾累計徒步達300餘公裡。為了測量一個點,他和同事們經常要在沼澤地中深一腳、淺一腳地摸索前行,「叢林裡的大螞蟻咬住就不鬆口,扯都扯不掉。」

為了給P269工區航道清淤施工放點,項目部外籍測量員塔裡克全副武裝,穿著救生衣,舉著塔尺,整個身體都泡在水裡,一測就是幾個小時。他笑著說:「以後走在這條自己參與修建的大橋上,我將無比自豪。」

淡布隆大橋的建設還帶動了一大批中國製造企業「走出去」。項目所需的50萬噸混凝土預製管樁和21萬噸預製T梁等預製構件全部在中國生產。項目投入貨船、發電機、攪拌站、履帶吊、打樁錘等機械設備價值超過1億元,其中約90%採購自中國。

「從改革開放之初的初次試水,到新時代的再次揚帆,中建六局海外業務的發展見證了中國對外開放的歷史進程。」張愛民說,「汶萊淡布隆跨海大橋項目作為中建六局海外業務發展的重要裡程碑,得益於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也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惠及沿線國家人民的生動註腳。」(記者 毛振華)

【責任編輯:宋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相關焦點

  • 多領域國企改革擴圍升級 紅利加速釋放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一系列具體政策出臺,明年多領域國企改革將有新突破,其中包括分層分類多路徑推進混改,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提速加力,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運營公司試點擴圍升級,而資本市場將是重要平臺,紅利將加速釋放。
  • 清華經管重啟國企高管培訓,錢穎一:不是學位項目
    他就是我國著名的經濟學家、教育家,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教授。近日,錢穎一教授就我國經濟發展、創新人才培養、央企高管EMT培訓等話題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的專訪。新形勢下加強國企高管培訓勢在必行《經濟參考報》:我們知道,經濟管理學院除了學位教育和科研之外,另一項重要職能是培訓高級管理人才,而且清華經管學院在這方面有很大的優勢,為各行各業培養了許多高級管理人才。
  • 一口鐵鍋救活了一家老廠
    原標題:一口鐵鍋救活了一家老廠  近年來,國內鋼鐵行業產能嚴重過剩,鋼鐵價格一跌再跌,讓許多鋼鐵企業大面積虧損。以生鐵冶煉為主的金昌鐵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金鐵集團)就是其中之一。  賣不了鐵,就把生鐵壓成鍋,鑄成壺!
  • 【經濟參考報】藉助自然力恢復沙地生態
    科學家們在沙化的土地上所做的實驗顯示,盲目種樹不可取,利用自然界本身的力量恢復生態系統才是最直接、最經濟、最有效、風險最小的途徑。2000年11月,「中國科學院西部行動計劃」啟動,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所長韓興國帶領十幾位博士來到內蒙古錫林郭勒盟。他們發現,渾善達克地區水草豐茂的優良牧場幾十年間變成沙地的直接原因是過度放牧和對土壤結構的破壞。
  • 降槓桿承壓 國企加力衝刺收官目標
    2020年是國企降槓桿的收官之年,但在疫情等多種因素衝擊下,減負債的壓力有所上升。密集清理出售不良資產,混改上市提速加力、多地國資委表態要加強監管防控債務風險……臨近年末,國企衝刺,爭取完成目標。  而防範和化解債務風險,仍然是未來一段時間國企改革發展所需要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
  • 經濟參考報
    在目前由全球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日益顯現、由此引發全球性經濟危機的可能性與日俱增、世界經濟格局將發生大調整大變革的當下,中國科學院的專家們仰望星空,描繪出了從目前到2050年的中國科技發展路線圖,《創新2050:科技革命與中國的未來》戰略研究系列報告一時廣受關注。
  • 魯企觀察丨小鴨重生:一家老牌國企的轉型新路
    編者按:企業是經濟運行最活躍的因子。它們創造著無窮財富,更推動著生產力的不斷前行。山東,正在經歷著動能轉換的涅槃時刻,企業的作為將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經濟大省到經濟強省的蛻變。鳳凰網山東今天繼續推出「魯企觀察」欄目,關注老牌國企小鴨集團的重生裂變。
  • 國之泰 安天下 _ 經濟參考網 _ 新華社《經濟參考報》官方網站
    此次研討會由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主辦,泰安市人民政府承辦。  為推動網信安全產業的發展,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積極作為,與中央網信辦、工信部、科技部、公安部、國資委等相關部門,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等中央智囊,以及中國電子、中國航信、華為、聯想、360等數百家網信安全領軍企業、龍頭企業等,都建立起了密切的合作與互動關係。
  • 國企產業基金投資人關鍵詞:低頻率、大額度、長周期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宋笛首鋼基金執行董事、新能源和智慧出行投資負責人葉芊接受了他在首鋼基金的第一次正式採訪。作為一家國企基金的投資人,葉芊對向外界輸出這件事情保持了謹慎的態度。接受採訪的原因是其所投資的項目理想汽車的上市。在葉芊促成下,首鋼基金旗下的三支基金曾先後三次共計投資理想汽車7億元。
  • 投機掏空實體經濟 「寧炒一座樓不開一家廠」盛行
    當下,我國經濟發展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實體經濟發展也面臨重大機遇與挑戰。《經濟參考報》近期組織記者分赴10餘個省區市,走訪上百家實體經濟企業、行業協會、金融機構,形成「拯救實體經濟」報導,今明兩日陸續刊發上下篇,為振興實體經濟鼓與呼,敬請關注。   在廣東佛山,一家陶瓷企業老總的兒子做了幾年房地產,所賺利潤超過了其父親從事製造業20多年的利潤。
  • 國企公開課丨中國海油楊華講述「出於藍,勝於藍」的國企改革發展故事
    經過近40年的努力,中國海油2018年中國原油進口量達到840萬桶/日成為世界第一原油進口大國油氣對外依存度持續攀升增儲上產 只爭朝夕挺進「藍海」 合作共贏融入世界經濟是歷史大方向,中國經濟要發展,就要敢於到世界市場的汪洋大海中去遊泳。通過對外合作和改革創新逐步壯大起來的中國海油要想獲得更大的發展,就必須走出「舒適區」,進入世界能源領域搏擊。
  • 老工業基地裡走出「798」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1994年,北京市政府將酒仙橋老工業基地確定為重點支持單位,定名為「北京電子城」。老工業基地開始全面改造。  電子城內老國企改制沒有選擇簡單的「拍賣」或「退出」之路,而是開展了一場真正的變革,合資、兼併、重組,一番摸爬滾打。
  • "大國資"為福建國企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小、散、弱」的國有經濟稟賦,是福建國企改革面臨的突出問題。  底子薄絕不等靠要,這是福建國有經濟演變的一條鮮明印跡。  「從體制層面來看,『大國資』意在揭示國資委作為政府直屬特設機構的內在本質;從制度層面來看,『大國資』意在理順國資監管體制,國資委代表省政府履行出資人職責,使出資企業成為市場經營主體,上下聯動,同向發力;從機制層面來看,『大國資』意在探索完善授權經營體制,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激發企業主體活力。」邵玉龍說。
  • 手機報訂閱_《參考消息》官方網站
    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一家軍事醫院的高管說,實際死亡數字可能更高。 >臺灣《中國時報》30日報導,釣魚島主權所屬方興未艾,臺灣文獻館搜尋史料發現,根據日本早期官方、學者著述及地圖,都沒有列入「釣魚島」或「尖閣群島」,而且當年日本與清朝就存在主權爭議。
  • 【「六穩」「六保」一線見聞】寶雞:市屬國企、駐寶省企主要經濟...
    今年以來,面對疫情和嚴峻複雜的經濟形勢,寶雞市屬國有企業和駐寶省屬國有企業堅持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機,全面落實「六穩」「六保」工作任務,努力克服不利影響,實現了營業收入、利潤總額等關鍵性經濟指標增速回暖、逆勢上揚,在穩增長中充分體現了頂梁柱和主力軍的作用,彰顯了國企擔當。
  • 宋志平:國企聽聽負面沒壞處
    央廣網北京4月30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怎樣確保國企改革成功?什麼樣的結構才是理想的混合所有制方式?中國之聲觀察員馬光遠對話中國建材董事長宋志平。  馬光遠:大家感覺到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對民企天然可能有一種人格上的同情。對我們整個國企可能有一種天然上、人格上的歧視。
  • 經濟觀察報經濟學人問卷調查:2019年中國經濟三大考題是什麼?
    經濟觀察報經濟學人問卷調查顯示,40%的經濟學家認為2018年四季度GDP增速為6.4%,30%的經濟學家認為2019年GDP增速為6.3%;在中國經濟當前遇到的最主要問題中,佔比最高的是外部風險和民企融資受限,各佔比30%;在推進最快的改革中,對外開放佔比54%,行政審批佔比29%,金融體制佔比13%,財稅體制佔比4%。
  • 國平:「三個有利於」確立國企改革價值標準
    原標題:國平:「三個有利於」確立國企改革價值標準   「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要有利於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有利於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於放大國有資本功能。」
  • 這個大國經濟增速世界第一,其國內專家卻說:造假
    從世界經濟發展歷史來看,很多國家都都創造了紀錄,最典型在60、70年代,韓國創造了「漢江奇蹟」,連續20年經濟增長速度世界前列,使得其GDP增長了100多倍。而1978年後,我國也在很長時間內引領世界經濟,增速在90、00年代長期位居世界前列。
  • 經濟參考報頭版評論:貨幣政策將繼續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
    摘要 【經濟參考報頭版評論:貨幣政策將繼續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我國政策一貫以來都是強調相機抉擇,會適時微調預調。因此,鑑於經濟有企穩跡象,意味著短期內不會出臺更大力度的寬鬆舉措,但年初以來已經制定的各項寬鬆政策很大可能還是會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