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磁停車系統」——停車電子計時收費系統試行倆月有餘,昨天下午,記者探訪了停車電子收費試點地區的東大橋路,停車管理員對新系統頗為滿意,但新的問題也隨之出現——如果車主拒付費或未付費離開,怎麼辦?
連結:
停車場管理系統由車位檢測系統(地磁傳感器)、電子化收費系統(專用POS機)和視頻監控系統三部分組成,通過在全市全部路側停車場每個車位加裝車輛檢測傳感器、使用牡丹交通卡電子收費、部署視頻監控等手段,實現對路側停車場「三位一體」管理,有效對路側停車場收費做監管。
今年年底前,本市東城區、西城區和朝陽區的2.4萬餘個路側停車泊位將設地磁傳感器系統。三城區試點結束後,全市所有佔道停車位都將實行電子計時收費。J147
新系統解決時間記錄爭議
記者在現場看到,東大橋路的輔路上,所有路側停車位的中間都安裝了一個水杯口大小的裝置,路旁的電線桿上,也都對應安裝了一個「杆狀」的電子信號接收器,這個設備可記錄車輛的停放時間,但具體是哪個車位、所停放車輛的車牌號都需要停車管理員手動輸入。
記者將車輛停放入停車位時,不遠處的停車管理員向記者的方向一路小跑過來,手上比劃著停車方向,嘴裡不停念叨著「左打輪!」管理員姓王,一邊指揮停車,一邊前後看看。「行,反正把車停到車位裡就可以,現在都是電子收費了啊,系統計時、計費。」語畢,他從單肩小包的側兜裡,抄出一個類似POS機的儀器,對著汽車的牌照比劃著,儀器隨即發出「咔」的一聲,汽車的車牌信息被錄入到了儀器中,儀器的小屏幕上旋即出現了一個菜單,菜單上是整個區域所有車位的編號,管理員看了一眼腳下的標記,選擇一個車位編號。
這臺儀器是老王所在的公聯順達公司新近發放的,機器裝有觸控螢幕。完成信息錄入後,儀器上可隨時查詢到某一輛車的停放起止時間、車牌號、停車位以及對應的計費狀態,而這些信息停車管理員無法修改。一旦車輛離開車位,主路路側的電線桿上的電子接收器會對停車管理員發出提示信號,停車管理員會通過POS機列印離開車輛對應的收費單據。
「就算同時有幾輛車走也沒關係,單據會同時打出來。」老王告訴記者,新的系統使用之後,系統計時、計費取代了人工計時,他與車主之間的摩擦變少了。
未付費難追回
記者還發現,在停車管理員老王手中的POS機裡,列印結帳單據時,會出現「未付費」、「拒付費」的兩個按鈕。老王告訴記者,停車電子收費系統會記錄每個車位上停放車輛的車牌號,如果車主未付費或者拒付費就走掉,他們會把車輛信息連同收費信息一同發向系統,即便車走了,停車費繳納情況也已被錄入系統。「但是,錄入公司系統又如何,車主如果依舊拒絕交費,總得有辦法把錢要回來吧,反正交通部門肯定不會不管。」老王的回答透著沒底兒。
東大橋路上的幾位停車管理員也對此表示迷惑,如果車輛未交費甚至拒交費,車主就得去銀行補交。「事後是可以從網上給他發過去通知,可怎麼保證車主會去補交呢?相關交通部門有處罰才行吧?」
交管部門的相關人士則表示,停車收費實際上屬於一種合同約定,未交費或拒交費只能算未履行合同義務的違約,和違章有本質區別。如果其繳費也使用交通卡,和違章罰款一起交,法理上說不通。但停車公司可以向法院起訴,畢竟,停車電子系統為起訴提供了證據。法律專家則認為,未交費或拒交費的行為與手機欠費的行為相似,可錄入個人誠信系統,以此約束車主繳費。
停車管理或轉為「工資制」
記者了解到,目前大多數路側停車場都是由停車管理員「承包」,比如一個人包下幾個車位,然後每月按一定比例向停車公司交費,東大橋路的路側停車,雖已使用新系統,但目前仍採用這種方式。老王和他的妻子包下了30多個車位,每月要向停車公司交納16000元的停車費。
由於停車電子收費系統可能出現補交停車費的情況,停車管理員也就有可能拿不到現錢。「要是拿不到現錢,我們有可能就要倒貼錢交承包費,就算是公司會返錢給我們,那也得有個周期。不過,公司也說,以後要實行工資制,到底怎麼辦還沒說呢。」老王所在的停車公司表示,目前停車電子收費還在試行階段,日後究竟如何管理還未確定,是否試行工資制還不好說。
車主建議刷交通卡打折
記者同時還了解到,按規定,在試點安裝地磁傳感器的停車位,市民可使用牡丹交通卡交費。「但是,目前沒有車主用交通卡交停車費,基本都是現金。要是專門為停車刷卡,辦理專門的停車卡,臨時停車的車主也會覺得麻煩。」管理員告訴記者。一位車主駕車離開時表示:「為幾元、十幾元的臨時停車費,犯不著刷交通卡,每月還得想著給銀行還錢,不方便。可以借鑑『刷交通卡加油95折優惠』的經驗,為刷交通卡交費的車主打折。」
本報記者 軒燕龍 孟環J207 J147
紀晨 攝 B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