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觀察員號成首艘完全能源自給的船隻 使用海水自製氫燃料

2020-12-05 cnBeta

能源觀察員號是一艘100%能源自給自足的船,航行在世界各地,以證明尖端技術的有用性,包括在豐田幫助下製造的氫燃料電池。長期以來,氫氣一直被譽為化石燃料的清潔能源替代品,不過它至今未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普及。在沒有足夠的加氫站之前,人們不願意購買氫氣汽車,而在更多的人駕駛氫氣汽車之前,也沒有什麼動力去建造加氫站。這是能源觀察員號團隊希望改變的一件事。

能源觀察員號使用不同的尖端技術拼湊而成,每天產生的能量足以為9個家庭供電。白天,200平方米的太陽能板為船上的鋰離子電池充電。任何多餘的能量都會以氫氣的形式儲存起來,這要歸功於一種特殊的燃料電池,它的名字叫Rex H2(Range Extender H2的縮寫)。Rex H2由豐田公司製造,使用了豐田氫動力汽車Mirai系列的部件。燃料電池引入海水,去除鹽分,然後用電分離氧氣和氫氣。

當能源觀察員號在2017年開始它的旅程時,它只能在停止時產生氫氣。現在,這種情況發生了很大的改變,12米長的風帆將 "能源觀察者 "號的效率從18%提高到了42%,以至於現在即使在航行中也能生產氫氣。

雖然氫燃料電池的支持者,包括豐田公司和鋰離子電池的支持者,比如特斯拉的埃隆-馬斯克之間就哪種技術最適合為未來的後化石燃料汽車提供動力展開了激烈的爭論,但氫氣的主要好處之一是它能夠比鋰離子競爭者儲存更多重量的電能。這一優勢在海上尤其有用,因為重量容量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

相關焦點

  • 能源變革?科學家發現怎樣從海水中提取氫燃料!
    能源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一大保證,隨著化石燃料的枯竭,人類急需尋找替代能源。水的儲量非常豐富,遍布於地球上,全球70%的面積都被水覆蓋。水是由氫和氧組成的化合物,如果能夠把水分解為氫氣和氧氣,那麼,人類將會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這是因為氫氣燃燒之後的產物還是水。
  • 當「氫」遇到「可再生能源」就成了「綠氫」……
    而且我的燃燒的產物是水,完全不汙染環境。哇!這不是傳說中的幹啥啥都行嘛!氫:我只是業界平平無奇的能源載體和燃料「小天才」。氫:綠氫即可再生能源制氫。以太陽能為例,如果用太陽能來制氫,那就等於把無窮無盡的、分散的太陽能轉變成了高度集中的乾淨能源了。目前利用太陽能分解水制氫的方法有太陽能熱分解水制氫、太陽能發電電解水制氫、陽光催化光解水制氫、太陽能生物制氫等等。
  • 可再生能源制氫勢在必行—新聞—科學網
    氫被譽為未來世界能源架構的核心,也被認為是最潔淨的燃料。不過,如果氫氣來自於化石燃料,則其製備過程並不「潔淨」。
  • 氫將定義成能源品種,氫能頂層設計呼之欲出
    氫能產業鏈包括上遊制氫、中遊儲運氫,以及下遊的氫燃料電池車和加氫站等。中國氫能產業鏈多個環節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技術差距,例如,國產車載儲氫罐目前還不能完全工程化,相關設備需要進口;技術難度相對較低的加氫機,目前也主要依賴進口。
  • 科學家成功利用海水製造出氫燃料 應用廣泛
    來源:金融界網 參考消息網1月6日報導外媒稱,科學家成功利用海水製造出氫燃料。報導稱,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已經可以利用太陽能、電極和未經淨化的鹹水實現制氫。傳統的電解水制氫主要問題在於電極損耗,這會限制整個系統的有效壽命。
  • 複製特斯拉:氫燃料電池的能源革命
    市場給予高市值,是因為尼古拉宣稱已拿下超過14000輛氫燃料重卡的訂單,總價達102億美元。氫燃料電池,一直被認為是「終極能源」,每一輪能源革命都是投資人的最愛。而對氫燃料電池的喜愛,不僅僅在海外。國內氫燃料電池產業,也在頂層設計和產學研結合的共振中逐漸成長起來,成為新能源熱點領域。而在7月14-15日,由高工產業研究院主辦的「2020氫電產業峰會」也在上海舉辦。
  • 華裔科學家用海水制出氫燃料 或為汽車供能
    【新知】華裔科學家用海水制出氫燃料 或為汽車供能 據西班牙《改革十六》雜誌網站12月23日報導,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在製造氫燃料的方式上來了個180度「大轉彎」。長期以來,製造氫燃料過程複雜、成本高昂,需使用化石材料和淡水。如今,科學家已經可以利用太陽能、電極和未經淨化的鹹水實現這個目的。
  • 可再生能源制氫勢在必行
    氫被譽為未來世界能源架構的核心,也被認為是最潔淨的燃料。不過,如果氫氣來自於化石燃料,則其製備過程並不「潔淨」。目前,商用氫氣96%以上是從化石燃料中製取,制氫過程中會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這類氫氣也被稱為「灰氫」。  發展氫能不可以偏離初衷。
  • 海水制氫:重啟藍色能源的傳說—新聞—科學網
    電解水,將水分解成氫和氧,是一個簡單而歷史悠久的想法。現有電解水的技術大都基於純水,而超過95%的地球水資源——海水少有關注。
  • 華裔科學家用海水制出氫燃料 或為汽車供能
    華裔科學家用海水制出氫燃料 或為汽車供能參考消息網1月6日報導 外媒稱,科學家成功利用海水製造出氫燃料。據西班牙《改革十六》雜誌網站12月23日報導,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在製造氫燃料的方式上來了個180度「大轉彎」。長期以來,製造氫燃料過程複雜、成本高昂,需使用化石材料和淡水。如今,科學家已經可以利用太陽能、電極和未經淨化的鹹水實現這個目的。
  • ...最新能源規劃:大力開發清潔能源及綠色燃料,氫、氨將佔電力結構...
    日本經濟產業省日前公布一份新的能源規劃提案。未來30年,日本將大力開發清潔能源以及綠色燃料,屆時氫、氨兩種零碳燃料將佔電力結構的10%左右。標普全球普氏指出,此次日本公布的提案是其即將修改的《戰略能源計劃》中的一部分,與10月日本經濟產業省出臺的一系列減碳相關政策措施「一脈相承」。
  • AFC能源公司推出氫動力充電器 可隨時隨地為電動汽車充電
    (圖源:AFC官網)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導,英國AFC能源公司推出電動汽車氫動力充電器。這一自給式充電系統基於鹼性氫燃料電池技術,有效克服電網覆蓋不良的問題,可在任何需要的地方為電動汽車快速充電。AFC能源公司的系統設計旨在解決這一問題,通過電動汽車充電器,安全使用各種氫源,同時以最佳效率運行,以便在必要的時間和地點快速充電。該系統結合現有互補技術,幫助客戶實現淨零碳排放,同時控制電力成本,提升電動汽車充電能力,提供現代技術戰略。
  • 什麼是氫燃料電池_氫燃料電池汽車原理
    氫燃料電池是使用氫這種化學元素,製造成儲存能量的電池。另外,傳統的火力發電站的燃燒能量大約有70%要消耗在鍋爐和汽輪發電機這些龐大的設備上,燃燒時還會消耗大量的能源和排放大量的有害物質。而使用氫燃料電池發電,是將燃料的化學能直接轉換為電能,不需要進行燃燒,能量轉換率可達60%~80%,而且汙染少、噪音小,裝置可大可小,非常靈活。  氫的化學特性活躍,它可同許多金屬或合金化合。
  • 巨·個股|緊跟新能源車風口!替代能源終極方案,氫燃料產業核心龍頭...
    事件:近日,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要求推進加氫基礎設施建設,引導企業根據氫燃料供給、消費需求等合理布局加氫基礎設施,提升安全運行水平;開展高壓氣態、深冷氣態、低溫液態及固態等多種形式儲運技術示範應用,探索建設氫燃料運輸管道,逐步降低氫燃料儲運成本。
  • 在未來或許可以利用海水溫差,給人類提供所需要的能源!
    尼摩船長是凡爾納筆下的一位主人公,他迫切需要電力在深海中驅動他的鸚鵡螺號潛艇。那是「海洋溫差發電」這個名詞首次出現。尼摩船長告訴他的水手:「將『兩根』電線伸入不同深度,形成電路,便有可能通過溫度的差異來獲得電能。」該書出版11年之後,法國物理學家雅克·阿瑟·阿松瓦爾首次提出利用海水溫差發電這一設想,不過該設想被埋沒了近半世紀。
  • 低溫制氫技術有望推動家庭能源自給
    由哈爾濱工業大學任南琪院士帶領的生物制氫科研團隊,利用微生物電解池技術,通過一種存在於生活汙水中的耐寒關電細菌,實現了在4℃低溫下生物制氫,從而攻克了低溫制氫世界性難題,使人類向家庭能源自給邁進一大步。       這一低溫生物制氫技術成果發表在英國皇家化學學會主辦的國際期刊《能源與環境科學》,該項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的資助。
  • ...新能源產業項目落戶鐵嶺!中車電動氫燃料電池核心部件獲400套訂單
    杭可科技擬投建前沿能源電池裝備技術研發項目;國能(遼寧)新能源產業項目落戶鐵嶺;廈門金龍擬向雄韜股份採購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中車電動氫燃料電池核心部件獲400套訂單;孚能科技成東風嵐圖動力電池供應商……【投資擴產】
  • 可再生能源及氫能發展的能源安全戰略考量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能源消費需求總量不斷上升,石油、天然氣等一次能源的進口依存度持續走高,目前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近70% 天然氣超過40%。能源進口依存度高,已成為中國能源安全的巨大隱患,一旦國際形勢變化,能源安全將受巨大挑戰。在目前的形勢下,中國能源安全最大的風險是出現被「斷供」的情況。
  • 為什麼說當前的氫燃料車,像極了新能源車爆發前夜?
    (3)國家對氫燃料電池立場大轉 2019年,財政部曾幾次對外釋放過「氫燃料電池汽車補貼應按既定政策退出」等信號,被一些觀察人士解讀為財政部並不支持對氫燃料電池行業有培育性的、傾斜性的補貼。 而此番財政部的表態,立場大轉。
  • 氫燃料電池的三大優勢
    氫只是燃料電池中的一種燃料,還有其他的,比如甲烷、乙炔等。 氫之所以能成為大眾心中燃料電池的代名詞,是因為氫氣有好幾個優勢: 第一,反應中的副產品只有水,不涉及其他汙染物,尤其是溫室氣體。 其實,今天人們使用汽油對空氣的汙染已經不大了,但關鍵是溫室氣體的排放沒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