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中使用了好幾年的電水壺徹底報廢了,於是就再買了一個新的。然而,壞掉的這個該怎麼處理,成了一個難題。隨手扔掉吧,委實可惜,賣給收廢品的吧,人家嫌又是鐵皮又是塑料的,既分揀麻煩還不易估價,不收。無奈,只能放著,可放在家裡既佔地方又礙眼,由此不免憑生出小小的煩惱。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大家不同程度都會有類似這樣的煩心事。
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隨著小家電更新換代步伐加快,稍加留意不難發現,許多家庭或多或少都存有廢棄不用的電風扇、電吹風、吸塵器、豆漿機、電動剃鬚刀、電子詞典、遊戲機等物品,由於無法妥善處理,這些小舊家電要麼被迫閒置在家,要麼被其主人隨同生活垃圾一併丟棄。
小舊家電看似不起眼,但若處置不當,依然會造成資源浪費,給水、大氣、土壤環境帶來汙染。而與大家電相比,小舊家電品類繁雜,回收利用價值較低,從而使得市場關注度不高,專業環保回收渠道匱乏。如何化解百姓煩惱,有效解決小舊家電處置難題?需要各級政府、各部門在此方面積極探索與實踐。
筆者認為,在全市開展美麗長江綠色發展,推進環境問題整改,強化生態環保工作中,可適時啟動「專業公司定期進社區、社區居民集中交投」的小舊家電回收模式,遴選出的回收公司每周走進一個社區1至2次,居民在家門口即可集中交投。為調動居民的參與熱情,專業回收公司可嘗試用廢舊電器換取兌換券,憑兌換券換取米麵油等居民日常生活用品等活動,促進小舊家電回收的成效。由於小舊家電回收關乎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具有一定的公益屬性,為此,相關政府職能部門應當適時出手,做好必要的政策引導與資金扶持,這樣才能更好地確保此項工作規範有序進行。
做好小舊家電的回收利用,還應將之與當前開展的垃圾分類工作結合起來。對於已開展垃圾分類的城區試點社區,可專門設置小舊家電回收箱,通過拓展智能應用、線上線下融合,採取物品回收積分獎勵兌換、環保捐贈等多種激勵方式,儘可能為居民處置小舊家電提供經濟、便捷的外部條件。(黃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