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學習|胼胝體及胼胝體外對稱性白質病變

2021-01-19 神經精神界

「在十年內,你們現在學習的知識有一半會證明是錯誤的,更糟糕的是我們不知道哪一半是錯的 」——— 哈佛醫學院院長Sydney Burwell


       獲得性胼胝體病變可見於各種病因,如血管病、中毒代謝、腫瘤、脫髓鞘、外傷和感染等。可表現為胼胝體孤立病灶(如RESLES),有時又可伴有胼胝體外異常,如對稱性白質病灶、雙側橋臂病灶、前聯合病灶等。下面幾例都是胼胝體合併雙側白質病變的影像,非常類似,難以分辨。

 

CASE 1

       患者54歲男性,因突發抽搐24小時入院。

       24小時前患者無明顯誘因出現抽搐,意識障礙,雙眼向右側凝視,呼之不應,持續3-5分鐘後症狀自行緩解。今晨再次出現抽搐,程度、性質及持續時間同前,伴頭痛、全身乏力、雙下肢酸脹不適,既往史:長期飲酒史。神經系統查體:神志清楚,反應遲鈍,有答非所問,計算力、定向力下降,雙側肢 體肌力4級,肌張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輔助檢查:鉀2.80mmol/ul。


診斷:酒精性原發性胼胝體變性

本患者除了MBD特徵性胼胝體病灶外,還有雙側皮層下白質病灶、雙側橋臂病灶。又稱為MBD-PLUS。


CASE 2

       患者因注意力障礙、言語不利、動作不協調2天入院。無局灶性運動感覺障礙,既往有潰瘍性結腸炎、高脂血症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7天前因膽囊腺癌開始用卡培他濱化療,用藥初期就有疲乏和飄忽感,並發生一次行車事故。入院後實驗室檢查,包括血常規、生化、腦脊液、HIV及梅毒均未見異常。

診斷:卡培他濱白質腦病

卡培他濱是口服的氟尿嘧啶類化療藥物,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結直腸癌以及晚期的乳腺癌。卡培他濱白質腦病的表現類似氨甲喋呤腦病和5-氟尿嘧啶腦病。表現為對稱性胼胝體、半卵圓中心、錐體束病灶。最被認可的機制是興奮性毒性損傷引起的可逆性細胞源性水腫。一般預後良好。 


CASE 3

        11歲患兒,因發熱、咳嗽、右肢無力3天入院。查體見輕微的左側面癱和右肢癱,實驗室檢查包括血糖、血氨及腦脊液均正常。腦電圖正常。咽拭子檢查發現乙型流感病毒陽性。病後5天MRI檢查見胼胝體和對稱性半卵圓中心病灶。

診斷:流感病毒相關的腦炎/腦病(influenza-associated encephalitis/encephalopathy,IAEE),影像屬於MERS 2型。


CASE 4

       男性 患兒11歲,因反覆短暫性左肢無力2年入院。2年內反覆發作,發作時伴有行走不穩,構音障礙。症狀持續數分鐘至一小時,多次磁共振檢查示:胼胝體、雙側內囊後支和腦室旁白質病灶。查體見:高弓足及雙下肢肌萎縮,左側肢體肌力4級,感覺正常,腱反射正常。遺傳學檢查示腓骨肌萎縮症相關的GJB1基因突變。給予大劑量甲強龍治療3天,症狀明顯緩解。


診斷:腓骨肌萎縮症X1型(CMTX1)伴可逆性白質病灶

腓骨肌萎縮症(Charcot-Marie-Tooth,CMT)亦稱遺傳性運動感覺神經病,具有明顯的遺傳異質性,臨床主要特徵是四肢遠端進行性的肌無力和萎縮伴感覺障礙。CMT以X連鎖遺傳者為CMTX。其中少數CMTX1型患者可有中樞經系統症狀和可逆的腦白質損害,如一過性肢體麻木和無力、言語不清等症狀,磁共振可見胼胝體異常信號,結合查體發現的CMT的體徵,要想到CMTX1的可能。也是青少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需要鑑別的病因之一。


CASE 5

氟乙醯胺中毒,高鈉血症:也可以表現為胼胝體及胼胝體外白質病灶。不再列舉。


小結


       胼胝體是最堅硬的腦組織,負責雙側半球間的信息交換,包括興奮性和抑制性信息,導致胼胝體損害的病因如低血糖、癲癇、抗癲癇藥物停藥、MERS、高血鈉、高原病、酒精中毒等等,或多或少都會興奮大腦皮層。因此胼胝體易於受累的原因,除了胼胝體特殊的組織結構外,很可能是興奮性毒性的結果,造成磁共振DWI細胞源性水腫的表現,這一結果使得雙側半球信息交流的「短路」,從而起到抑制雙側半球過度興奮的作用,是一種暫時保護反應,後期胼胝體病灶多數可以恢復。有時前聯合也會被累及,參與這種「短路」,輔助阻斷半球間的信息交流。


相關焦點

  • 圖文解讀:可逆性胼胝體壓部病變症候群知多少?
    RESLES被定義為可逆的胼胝體壓部病變,有時也累及腦室周圍白質,皮層下白質和基底神經節。RESLES病例中兒童較多,成人少見,且主要發生在日本等亞洲國家,本質是可逆的細胞毒性水腫,致病原因不一。常見病變局限於胼胝體體部,且梗死的病變邊緣模糊,通常伴隨其它部位梗死,單純全胼胝體病損時臨床表現為胼胝體斷離症候群,表現為左側觀念運動性失用、左側結構性失用、左側書寫不能等,但單獨發生胼胝體梗死較少見。
  • ...基底節區|橫斷面|徵象|影像|腦橋|黑質|髓鞘|脊髓|白質|-健康界
    MRI 冠狀位示中線部位佔位性病變為 T1WI 等或稍低信號、 T2WI 等或稍高信號,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累及胼胝體、擴散至雙側半球時常呈現蝴蝶徵(圖 10 左),多發於皮層下或者室管膜下白質,以及紋狀體,影像學形態多變,除蝴蝶徵外,增強後可呈特徵性的尖角徵、臍凹徵。3.
  • 低血糖引起的一過性胼胝體壓部受損
    低血糖的病因有外源性胰島素過多、胰島素分泌腫瘤、敗血症、Addison 病、肝腎功能衰竭等,反過來低血糖也可引起各種病變。
  • 酒精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病變總結
    長期飲酒,特別長期大量飲酒(每日攝入酒精 80 g 達 10 年以上)的人群,容易罹患全身系統疾病,包括中樞神經系統病變。現將酒精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病變總結如下。原發性胼胝體變性原發性胼胝體變性(MBD)是一種少見的胼胝體脫髓鞘病變,常與長期嗜酒有關。MBD 以選擇性的胼胝體部位對稱性脫髓鞘病變為病理特徵。通常隱襲起病,緩慢進展,也可急性起病。
  • 什麼是可逆性腦後部白質病變症候群?
    原創 詹慧柏 唐偉 醫學界神經病學頻道學習,收藏!高齡產婦,妊晚期,突然出現抽搐,視物不清,血小板減少,您診斷什麼病?今天,大連大學附屬新華醫院神經內科的唐偉教授帶大家分析一個危重罕見病例。入院血壓220/120mmHg,CT與MRI提示分布於雙側基底節區、頂葉、枕葉片狀病灶,可診斷為可逆性腦後部白質病變症候群(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子癇。患者凝血功能異常,肝酶升高和血小板減少,診斷HELLP症候群。▎診斷:可逆性腦後部白質病變症候群、子癇、HELLP症候群。
  • 胼胝體發育不良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胼胝體發育不良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時間:2015-11-02 10:27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胼胝體發育不良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胼胝體約在胚胎發育至12周大時開始發展,在胎兒17至20周時成型。
  • 兒童腦白質病變的識別及診斷_腦白質病變_MRI_神經外科_醫脈通
    內囊後肢前部T2WI高信號出現為4~7月齡;內囊前肢2~3月齡出現T1WI高信號,7~11月齡出現T2WI低信號;胼胝體壓部3~4月齡T1WI出現高信號,6月齡T2WI出現低信號;胼胝體膝部6月齡出現T1WI高信號,8月齡出現T2WI低信號。顳葉白質髓鞘化最晚,其T2WI低信號出現時間為12~24月齡。
  • Nature Neurosci:大腦白質同樣可以處理各種信息
    美國Johns  Hopkins大學的科學家最近發現,哺乳動物大腦中的白質神經不僅僅起著在不同大腦區域之間傳遞信息的作用,而是像灰質一樣可以處理各種信息,這和我們之前想像的很不一樣。     這一在老鼠身上的發現作為封面文章刊登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這顯示大腦細胞之間的交流方式比科學家認為的要更多。
  • 皮層病變MRI診斷:記憶版
    大腦皮層病變(記憶版)病因:血管病、代謝性疾病、炎性疾病、腫瘤、感染以及遺傳性疾病等。
  • 談血管性步態異常:灰質和白質怎麼了?
    小血管病變是已知最常見的大腦疾病,在其所有疾病特徵中,行走異常是增加患者依賴性、降低生活質量,甚至死亡的最主要原因。雖然步態問題與各種小血管病變神經影像特徵(如白質高信號、腔隙性腦梗死和腦微出血)的存在和程度相關,但目前並不清楚其確切的相關機制和任何其他神經退行性病變的病理作用。
  • 為了減肥,她們喝出了中毒性白質腦病……
    最近報導到了與攝入熱性膳食補充劑而導致嚴重的中毒性白質腦病的案例,MRI 表現為腦白質水腫信號,胼胝體往往優先受累。這些 MRI 改變被統稱為「胼胝體細胞毒性病變」(cytotoxic lesions of the corpus callosum,CLOCC)。
  • 進行性多灶性白質腦病影像學特點 你掌握了嗎?
    近日,Souverain教授等在AJNR雜誌上報導了如下一則病例,先來看下病史。患者男性,45歲,進行性偏癱,既往有酗酒、愛滋病、C型肝炎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