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皮層病變(記憶版)
病因:血管病、代謝性疾病、炎性疾病、腫瘤、感染以及遺傳性疾病等。
Midnights原則
M-metablism 代謝性
I-inflammation,炎症
D-degeneration,變性
N-neoplasm,腫瘤
I-infection,感染
G-gland 腺體,內分泌
H-hereditary,遺傳
T-toxication中毒/trauma,外傷
S-stroke 卒中
記憶:M+NIHSS(大腦皮層病變,沒NIHSS評分?沒→M;NIHSS評分→NIHS)
M 代謝
1、層狀壞死:層狀壞死相關危險因素包括缺血/缺氧、癲癇持續狀態、代謝異常(低血糖)以及放療等。層狀壞死典型特徵是非增強T1序列上皮層的線樣高信號,T2、FLAIR序列相應的等或高信號,極少數會累及基底節、丘腦以及黑質等。
2、低血糖(代謝):長時間和嚴重低血糖患者可以導致類似於瀰漫性腦缺血-缺氧患者的影像學表現。低血糖患者基底節較少受累。
3、可逆性後部白質腦病症候群(RPLS):危險因素包括免疫抑制劑以及細胞毒性藥物、高血壓、子癇以及代謝異常。常見臨床表現有頭痛、意識障礙、嘔吐、癲癇以及視覺異常。典型MRI表現為雙側枕葉及頂葉後部白質病灶。大腦中和大腦後動脈之間分水嶺區也常受累。
4、原發性胼胝體變性:該病常見於慢性及嚴重酗酒伴多種維生素缺乏的患者。病變選擇性累及胼胝體。通常表現為胼胝體整體或大部分區域T1低信號,T2/FLAIR高信號。
5、Wernicke腦病:B12缺乏:常累及中腦導水管周圍灰質、乳頭體、下丘腦、內側丘腦以及前旁扣帶回區等。
N 腫瘤
1、腦膜癌病:最典型的MRI表現為T1增強序列出現軟腦膜強化。
2、大腦膠質瘤病:典型影像學改變為累及兩個或多個腦葉的白質瀰漫性浸潤及相應結構的腫大。
I炎症
1、多發性硬化:主要影響白質的脫髓鞘疾病(T2及FLAIR上高信號,急性期常有開環強化),皮層受累還有助於與其他炎性脫髓鞘性疾病如NMO等相鑑別。
I 感染
1、克雅氏病(CJD):診斷要點包括典型的症狀和體徵(痴呆、共濟失調、視覺症狀、錐體束徵、運動障礙、無動性緘默等)、腦電圖出現周期性三相波、CSF14-3-3蛋白陽性。「鑲花邊」徵。
2、腦炎:炎症性(自身免疫性或副腫瘤)或感染性(皰疹病毒)腦炎早期常選擇性累及邊緣系統。
H 遺傳
1、大腦皮質發育畸形:通常是由於基因突變所致,包括可以引起神經系統發育遲滯以及癲癇的一大類疾病。通常,該病會表現腦部影像學結構的廣泛異常,而不僅僅局限於大腦皮層。
S 血管
1、MELAS :MRI表現為後部皮層受累為主、不符合大血管分布的異常病灶。
2、瀰漫性腦缺血-缺氧:早期病變為DWI序列皮層彌散受限。病變常常呈雙側瀰漫性,常見部位有分水嶺區、基底節(蒼白球最常見,常合併出血性病變)、白質等。基底節受累可與低血糖病變鑑別。
3、偏癱型偏頭痛:部分散發性或家族性偏癱型偏頭痛患者可能會表現為一過性的皮層T2、FLAIR序列高信號以及腫脹,而DWI序列可以正常、低信號或高信號。
4、表面鐵沉積症:含鐵血黃素沉積在腦及脊髓軟腦膜下。通常跟既往創傷、開顱手術、腦脊液漏、神經根或神經叢損傷、血管畸形以及腦澱粉樣變性血管病等相關。瀰漫性表面鐵沉積症通常選擇性累及後顱窩。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