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層 / 皮層下 DWI 高信號: 這 5 類疾病不可忽視

2021-01-19 ANDs

神經科的一系列疾病中,DWI 高信號最常見的自然是缺血性腦卒中的急性期,這個恐怕學醫的都知道,但是當你見到主要累及皮層、且不按大腦血管供血區分布的瀰漫性 DWI 高信號時,往往需要想到神經科最可怕的疾病之一: 克雅病(CJD,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近期筆者在臨床就遇到兩個這樣的患者,一個擬診 CJD,基本意味著宣判「死刑」,另一個目前還未診斷明確,故特意和大家一起回顧下主要表現為皮層 / 皮層下 DWI 高信號的幾類疾病。 

腦炎(包括病毒性腦炎、自身免疫性腦炎等)都有可能出現累及皮層 / 皮層下的 DWI 高信號。腦炎一般不難鑑別,急性起病,有發熱、頭痛等症狀。累及皮層的腦炎會出現癲癇發作、精神症狀等,行腰穿查腦脊液常規、生化、病毒抗體、自身免疫性腦炎抗體等可幫助診斷,圖 1 為單皰腦炎患者發病 6 天時的磁共振檢查結果。


圖 1 單皰腦炎,起病 6 天,可見兩側顳葉病灶,右側為甚,T2WI、FLAIR、DWI 均為高信號,ADC 圖為低信號 


對於有明確癲癇發作病史的患者,癲癇介導的腦部影像學改變需要考慮,不同於癲癇的病因(腫瘤、FCD 等),癲癇介導的腦部影像學改變往往是可逆的,磁共振上大多表現為 T2WI 高信號,約半數表現為 DWI 高信號,常見的受累部位包括皮層 / 皮層下、基底節區、白質、胼胝體、小腦,而臨床上無其他特異性的表現,如圖 2 所示。



圖 2 42 歲女性,延長的亞臨床癲癇持續狀態患者所做的兩次頭顱 MR 結果。A 為 T2WI,B、C、F 為 DWI,D 為 ADC 圖,E、G 為 FLAIR,可見發病 4 天時雙側頂枕葉可見明顯 DWI 高信號病灶,T2 相也為高信號,ADC 低信號,發病 25 天時,病灶消失 


克雅病(CJD,Creutzfeldt–Jakob disease)是由朊蛋白病毒所致的一類具有傳染性、進行性惡化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主要表現為進行性痴呆、精神障礙、肌陣攣等。病程後期腦電圖可見特異性的三相波,部分患者腦脊液 14-3-3 蛋白陽性。此種病目前為止沒有任何有效的治療方式,患者在出現臨床症狀後一般在半年至兩年內死亡。CJD 早期無影像異常,中晚期常出現一些影像異常,比較典型的有花邊徵(cortical ribbon,又叫飄帶徵,特點即為皮質 DWI 高信號,常見於散髮型 CJD),曲棍球徵(hockey-stick sign,指雙側丘腦枕和背內側丘腦同時對稱性受累的 T2、DWI 高信號病變,常見於變異性 CJD)。臨床上,進行性痴呆、椎體 / 椎體外系症狀、腦電圖異常(三相波)患者若出現花邊徵,常常指向 CJD。圖 3 顯示一個散髮型 CJD 患者磁共振檢查結果。


圖 3 花邊徵(飄帶徵),散髮型 CJD 患者,A、B 為 DWI,C 為 ADC 圖,D 為 FLAIR。可見患者雙側皮層不對稱的 DWI 高信號(箭頭),基底節區 DWI 高信號(三角箭頭),病灶 ADC 圖上為低信號,FLAIR 上高信號 


線粒體腦肌病是一組累及多系統的複雜疾病,伴有廣泛的生化和遺傳缺陷。線粒體腦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樣發作(MELAS)是研究相對較多的一類線粒體腦肌病。卒中樣發作是 MELAS 的主要臨床特徵。儘管 MELAS 卒中樣發作常在病程早期快速而完全的恢復,可是一旦第一次卒中樣發作發生,患者的神經功能狀態會持續惡化。卒中樣發作在臨床上可表現為多種神經系統症狀,如癲癇發作、頭痛、意識狀態改變、局灶性無力、視力下降、感覺缺失、構音障礙和共濟失調。典型的 MELAS 磁共振病變多分布在皮質和皮質下白質,深部白質不受累,表現為 T2WI、DWI 高信號類似卒中樣表現。磁共振波譜可檢測到梗死灶及其他腦部未受累區域中乳酸的存在。典型磁共振表現如圖 4 所示。

圖 4 MELAS 患者,A 為 DWI,可見皮層 / 皮層下 DWI 高信號,B 為 ADC 圖,可見病灶低信號,C 為 FLAIR,可見病灶高信號,D 為該患者的慢性期 FLAIR,可見病灶幾乎消失,受累部分腦組織萎縮 


DWI 和 ADC 圖是顯示早期缺血 - 缺氧腦組織信號改變最好的序列(優於 T2WI 和 FLAIR),早期即有明顯的 DWI 高信號及 ADC 低信號改變,最常發生在分水嶺區域的皮質 / 皮質下,基底節區也常累及。有明確腦部瀰漫性缺血缺氧病史,如心跳驟停,該疾病不難診斷。圖 5 為典型影像表現。


圖 5 心跳驟停患者,瀰漫性腦部缺血 - 缺氧改變,A~D 為 DWI,E~H 為 FLAIR,可見瀰漫的雙側皮層高信號 


其他也有一些疾病可以使皮層 / 皮層下 DWI 高信號改變,如可逆性後部腦病症候群(PRES)、偏癱型偏頭痛、moyamoya 病等。 


一些散髮型或家族性偏癱型偏頭痛患者進行 MRI 掃描可能會發現皮層 T2WI/FLAIR 高信號,而 DWI 可以表現為等信號、高信號、低信號。這些信號改變是短暫性的。


PRES 的典型病變為累及後部頂葉及枕葉的雙側病變,中動脈和後動脈供血區分水嶺常常累及。但是,皮質也是其常累及部位之一。PRES 一般不顯示 DWI 高信號,但涉及到局部梗死的時候,DWI 可以顯示高信號,這往往提示預後較差。


回顧到這裡,累及皮層 / 皮層下的疾病主要如上所述,其中很多情況需要患者有明確的病史支持,如癲癇 / 癲癇持續狀態、大腦缺血 - 缺氧、偏頭痛病史等,而另外幾種通過其他臨床資料也不難鑑別,必要時,MELAS 可行磁共振波譜、基因檢查等,CJD 則需要完善腦電圖、腦脊液 14-3-3 蛋白檢查。


為了理解DWI的概念,必須要理解細胞微環境內的自由擴散和擴散受限。1827年布朗用顯微鏡觀察懸浮在水中的花粉顆粒時,發現花粉顆粒在水中不停地作無規則運動。自由水分子不停的隨機運動,即布朗運動。相反,細胞微環境內的水分子運動被細胞分隔間的相互作用所阻礙。


DWI序列是反應水分子自由彌散的序列。DWI高信號的原因主要包括兩種,一種是真性彌散受限,其ADC值降低;另一種是彌散未受限的高信號,其ADC值不降低,主要是因為T2投射效應。彌散受限的原因主要包括三類:一是細胞毒性水腫,二是細胞密集度增加,三是液體的粘稠度增高。


圖1  彌散受限原理


T2投射效應是由於T2的延長導致的DWI的高信號,而ADC值不降低。因此DWI上的高信號病灶可能反應了強T2透射效應,而不是真正的彌散減少(圖2)。DWI高信號的常見疾病包括腦梗死、腦膿腫、腦腫瘤、脫髓鞘疾病、代謝中毒性疾病、CJD等。


圖2  T2透射效應(35歲女性,多發性硬化)




DWI序列是診斷腦梗死的主要檢查方法。在腦梗死最初幾分鐘內,腦組織能量代謝受到破壞,Na-K+/ATP酶和其他離子泵發生衰竭,使細胞內外的離子失去平衡,大量的細胞外水進入到細胞內,形成細胞毒性水腫。整個梗死區的含水量並未增加,只是細胞內、外的含水量發生了變化。


此時,T2WI、T1WI和FLAIR都不能顯示病灶,只在能顯示水分子彌散運動的DWI才能顯示病灶。


圖3  腦梗死MRI表現(發病2小時)


細胞毒性水腫,細胞內水分子增加,引起細胞腫脹,造成細胞外間隙變小,細胞外水分子減少,細胞外間隙扭曲變形,梗死區水分子彌散運動減低,ADC值變小,DWI顯示為高信號,ADC圖顯示為低信號。最早在30分鐘內即可顯示DWI高信號。隨著時間的延長,DWI信號逐漸減低。





我先放兩張環形強化的圖,大家可以猜猜哪個是腦膿腫,哪個是腦腫瘤。


圖4  環形強化病灶對比


DWI是鑑別腦膿腫與高級別膠質瘤、轉移瘤等良好手段。對於上圖兩個病例,其實加做一個DWI序列的話,就很好區分。左圖患者DWI明顯高信號,ADC圖低信號,是腦膿腫;右圖患者DWI低信號,ADC圖高信號,是腦腫瘤。


圖5  環形強化對比(腦膿腫 vs 膠質母細胞瘤)


腦膿腫主要是血源性感染,額、頂葉最常見,後顱窩小於15%,多位於灰白質交界處。一般為單發,多發少見(免疫抑制狀態多見)。膿液表現為長T1長T2,FLAIR低信號,DWI高信號,ADC低信號;膿壁則包含了纖維成分,T1呈等/稍高信號,T2等/稍低信號,均勻環形強化(較光滑,深部薄,淺部厚);可以有子灶(衛星灶),破裂後形成小膿腫。


膿腫壁光滑程度:化膿性>結核性>真菌性。

DWI均勻程度:化膿性、結核性較均勻,真菌性較不均勻。


圖6  腦膿腫(彌散受限)


臨床上腦膿腫有時較難與轉移瘤等疾病鑑別,鑑別要點可參見表2。





腦腫瘤的DWI信號主要取決於ADC值(細胞密度)與T2信號。低ADC值反應了高細胞密度和減少的細胞外間隙;高ADC值反應了低細胞密度,低細胞核漿比,細胞外基質增多(如圖9)。高級別膠質瘤(包括間變性膠質瘤、間變性少突膠質細胞瘤、膠質母細胞瘤等)、淋巴瘤、轉移瘤、髓母細胞瘤、中樞神經細胞瘤、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PNET等腦腫瘤,通常表現為DWI高信號、低ADC值。


相對ADC值:淋巴瘤<高級別膠質瘤<轉移瘤。


對於膠質瘤而言,低級別的膠質瘤細胞密度稍低,其DWI呈等或稍高信號,高級別的膠質瘤則細胞密度較高,其DWI呈高信號,ADC值降低。這不是絕對的,因為DWI高信號還包含了T2信號,因此,有些腫瘤DWI高信號部分同時包含ADC低信號(彌散受限的部分)和等/高信號(T2投射效應的部分)。


不同腦腫瘤的典型影像學表現


圖7  毛細胞星形細胞瘤(DWI等信號)


圖8  低級別少突膠質細胞瘤(DWI高、ADC高)


圖9  膠質母細胞瘤(DWI高、ADC低)


圖10  肺癌腦轉移(DWI高信號、ADC降低)


圖11  淋巴瘤(腫瘤細胞密集,DWI高、ADC低)


圖12  髓母細胞瘤(DWI高、ADC低)


圖13  中樞神經細胞瘤(腫瘤細胞密集,DWI高、ADC低)


圖14  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PNET(DWI高、ADC低)


如果您喜歡,請您動動您的手指轉發出去!傳播正能量,傳播有趣有味人生!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

相關焦點

  • 皮層病變MRI診斷:記憶版
    層狀壞死典型特徵是非增強T1序列上皮層的線樣高信號,T2、FLAIR序列相應的等或高信號,極少數會累及基底節、丘腦以及黑質等。2、低血糖(代謝):長時間和嚴重低血糖患者可以導致類似於瀰漫性腦缺血-缺氧患者的影像學表現。低血糖患者基底節較少受累。3、可逆性後部白質腦病症候群(RPLS):危險因素包括免疫抑制劑以及細胞毒性藥物、高血壓、子癇以及代謝異常。
  • 皮層下缺血性白質損傷的建模方法有待改進
    皮層下缺血性白質損傷、腦白質高信號或腦白質疏鬆在磁共振成像上的病理相關性,是老年人認知功能下降的常見原因。儘管其發病率很高,但科學家們仍不清楚白質的各種成分如何響應慢性缺血而退化。這主要原因是缺乏適當的動物模型。
  • 皮層靜脈血栓
    對於罕見原因的腦血管病,或其它疾病伴發的腦血管病,本公眾號將結合臨床實踐不定期的推出。患者女性,53歲,因「四肢無力20天」收入院。現病史:患者20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四肢無力,雙下肢重,但尚可行走。輔助檢查:外院腦脊液常規、生化未見細胞數及蛋白升高;頭CT(本院):雙側額頂葉異常信號。
  • 壓力如何使人崩潰|前額葉|皮層_網易財經
    壓力引起的反應要使這個網絡一直正常運行是很困難的,每當壓力增大時,即便是神經化學環境發生細微變化,都會阻礙網絡的信號傳輸。一旦面對壓力,大腦中就會充滿讓人興奮的激素,比如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它們是由腦幹的神經元釋放出來的,這些神經元伸出的軸突貫穿整個大腦。前額葉皮層中,這類化學物質的增加會弱化神經元間的連接點——突觸的功能,使神經元不能正常放電。
  • 聽覺皮層和運動皮層建立的連接,神經元發揮增強效果·抑制功能
    但是,這樣的反應會引發一個奇怪的悖論——你本人在行動的時候也會發出聲響,為什麼你的大腦不首先問一問,這聲音是不是自己帶來的呢?而會產生這樣的懷疑是別人在跟隨著你。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會做出這樣的直覺反應,所以這不得不讓我們提出一個疑問,我們自己的聲音如何被屏蔽掉的。
  • Nature:視覺皮層單細胞投影的邏輯
    從初級視覺皮層到其靶向的投射神經元軸突的追蹤顯示這些神經元經常投射到小鼠大腦的多個皮質區域。【題目】視覺皮層單細胞投影的邏輯【摘要】皮層區域通過廣泛的軸突投射進行交流,但信息傳遞的邏輯仍然知之甚少,因為單個神經元的投射還沒有系統的被描述。目前還不知道單個神經元是僅向單個皮層區域發送投射還是將信號投射在多個靶點上。
  • 心理所揭示高分裂型特質個體表現出皮層紋狀體功能連接異常
    已有研究提出社會快感缺失(即在人際交往中的愉快體驗的降低)是精神疾病的有效預測因素之一。然而,現有的大部分研究仍局限於行為學研究,缺少在腦結構和功能方面的證據。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陳楚僑研究組及其合作者率先啟動了我國大陸第一個探討分裂型特質個體的行為和神經機制的大範圍縱向追蹤研究。
  • 成年動物體感皮層季節可塑性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研究員Robert Naumann帶領團隊,整合國際資源,聯合來自德國、以色列的科學家,研究了小臭鼩(Etruscan Shrew)腦結構和功能隨季節性的變化,解釋了冬季動物體感皮層中更多神經元被觸覺信號抑制的實驗現象
  • PNAS揭示腸腦軸的神經連接-皮層控制胃功能的亞區
    中樞神經系統既影響胃腸系統又受胃腸系統影響,這就有了腸腦軸這種概念。關於腸腦軸連接的大多數研究都集中在將腸道及其微生物組信號與腦功能改變聯繫起來的傳導通路上。
  • 研究揭示細胞自主性調節皮層神經元極化的新機理
    該研究揭示,Wdr47蛋白通過影響Camsap家族蛋白的亞細胞定位選擇性地調節微管動態性,從而調控胚胎發育過程中皮層神經元的極化。神經元(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元。它們通常具有多根短而粗的樹突以及一根長而細的軸突分別用於接收和輸出生物信號。因此,神經元不論在形態還是功能上都是高度極性化的。神經元發育異常會導致精神或運動性疾病。
  • 朱學良課題組揭示細胞自主性調節皮層神經元極化的新機理
    該研究揭示,Wdr47蛋白通過影響Camsap家族蛋白的亞細胞定位選擇性地調節微管動態性,從而調控胚胎發育過程中皮層神經元的極化。神經元(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元。它們通常具有多根短而粗的樹突以及一根長而細的軸突分別用於接收和輸出生物信號。因此,神經元不論在形態還是功能上都是高度極性化的。神經元發育異常會導致精神或運動性疾病。
  • 【學術前沿】黃薇等揭示人類胚胎少突膠質細胞發育與大腦皮層白質...
    就變化最為顯著的大腦皮層而言,除了灰質在水平方向上的急劇擴增並形成特定摺疊形式的溝回結構之外,人腦白質區域的體積更是大大增加,與之相伴隨的是白質損傷也成為皮層發育異常性疾病中常見的症狀,嚴重時甚至導致腦癱。少突膠質細胞作為白質中豐度最高的細胞,形成包裹神經元軸突的髓鞘,促進神經信號的跳躍式傳導。
  • 暴露在大噪聲對聽覺皮層錐體細胞亞群的不同影響
    Ca2+信號採集於使用Miniscope控制器軟體,每秒30幀的幀速率(http://www.miniscope.org)。在第一次錄音前的連續兩天,老鼠我們習慣了迷你望遠鏡和實驗室20分鐘。產生聽覺皮層動物的皮層活動暴露於由窄的頻率為220千赫0.5千赫,振幅為60分貝的波段聲音。
  • 深圳先進院等在成年動物體感皮層季節可塑性研究中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研究員Robert Naumann帶領團隊,整合國際資源,聯合來自德國、以色列的科學家,研究了小臭鼩(Etruscan Shrew)腦結構和功能隨季節性的變化,解釋了冬季動物體感皮層中更多神經元被觸覺信號抑制的實驗現象,揭示了小臭鼩冬季捕獵時對獵物選擇
  • ENIGMA皮層分析質量控制
    提取FreeSurfer分析得到的皮層厚度和面積指標,包括68個皮層分區、半球平均皮層厚度和總面積以及顱內總體積,使用腳本extract.sh (enigma.ini.usc.edu/wp-content/uploads/CORTEX/extract.sh)。這一步主要是篩選出感興趣的變量以及對變量名進行了統一。2.
  • 分子細胞卓越中心揭示細胞自主性調節皮層神經元極化的新機理
    該研究揭示,Wdr47蛋白通過影響Camsap家族蛋白的亞細胞定位選擇性地調節微管動態性,從而調控胚胎發育過程中皮層神經元的極化。  神經元(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元。它們通常具有多根短而粗的樹突以及一根長而細的軸突分別用於接收和輸出生物信號。因此,神經元不論在形態還是功能上都是高度極性化的。神經元發育異常會導致精神或運動性疾病。
  • 我國科學家揭示聽覺皮層編碼聽覺認知的新機制—新聞—科學網
    徐寧龍研究員和論文第一作者博士研究生辛宇在安裝小鼠行為訓練裝置 (中科院科技攝影聯盟
  • 多巴胺和大腦皮層之間的關聯
    相反,它會在前額葉皮層的細胞集合中產生持續的活動,持續長達20分鐘。「集合腦細胞活動,就像一起表演的音樂家的合奏,可以產生與個體神經元活動不同且更大的影響」,作者說道。由多巴胺引發的協調的整體活動在釋放後持續了幾分鐘。「這可能提供一種機制,通過這種機制,多巴胺可以支持必須持續的複雜功能,例如完成任務的動機和注意力」。
  • 「腦科學頂刊導讀52期」運動皮層微環路對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啟發
    隨之而來的是由一系列聽覺刺激或暴露於新物體引起的與任務相關的gamma頻段振蕩被削弱,這讓人聯想到對SZ患者研究的發現。相反,BF-PV神經元的光遺傳抑制可部分緩解由氯胺酮亞麻醉劑量引起的gamma頻段能量增強。這些結果支持皮層gamma頻帶活動的增加導致認知和行為受損,並驗證了BF-PV活動負責調節這一行為的猜想。
  • 丙泊酚麻醉與自然睡眠狀態皮層腦電圖的異同
    根據頻率的不同,EEG可被分為:(1)δ波,1~4Hz;(2)θ波,4~8Hz;(3)α波,8~13Hz;(4)β波,13~30Hz:(5)γ波,30~80Hz。近期的研究表明,全麻意識消失與自然睡眠的機制可能存在聯繫,人體在丙泊酚誘導意識消失與非快動眼(non-rapid eye movement,NREM)睡眠的EEG活動十分相似,且發源自相似的皮層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