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引起的一過性胼胝體壓部受損

2021-01-10 丁香園論壇

低血糖的病因有外源性胰島素過多、胰島素分泌腫瘤、敗血症、Addison 病、肝腎功能衰竭等,反過來低血糖也可引起各種病變。近日,美國堪薩斯大學神經科的 Drocton 教授等近期在 AJNR 雜誌發表了一例低血糖引起的一過性胼胝體壓部病變的病例報導,一起來看下。

患者女性,68 歲,因反應遲鈍送至醫院診治。起病前有復視症狀。既往有高血壓病和糖尿病病史。入院時血糖為 35 mg/dl。


圖. 頭顱 MRI 橫斷面對比增強 T1WI(圖 A)、T2WI(圖 B)、DWI(圖 C)和 ADC 像(圖 D)顯示胼胝體壓部變大,T2 像信號輕度增高,無增強。2 個月後隨訪,MRI 顯示信號已恢復正常(如圖 E)。

臨床症狀:

症狀多變,包括焦慮、出汗、心悸、頭痛和精神狀態改變。

診斷要點:

1. 胼胝體壓部病變可表現為橢圓形的小病變或更廣泛的不明確病變(迴旋鏢狀)。病變通常無增強,T1WI 像上呈低信號,T2WI 像上高信號,可能會有擴散受限;

2. 低血糖 MRI 其他表現包括皮層、海馬、半卵圓中心、放射冠和內囊信號異常,通常不累及丘腦和後顱窩。相對於灰質,白質更易且更早受累。

鑑別診斷:

抗癲癇藥物毒性/戒斷;馬-比二氏症候群;韋尼克腦病;溶血性尿毒症候群;病毒性腦炎;脫髓鞘疾病(MS 或 ADEM);瀰漫性軸索損傷;高海拔腦損傷;擬交感神經誘導的視覺錯覺綜合症(Sympathomimetic-induced kaleidoscopic visual illusion syndrome)。

治療:

治療和預後取決於病因。


相關焦點

  • 圖文解讀:可逆性胼胝體壓部病變症候群知多少?
    2011年,Garcia-Monco等人將存在胼胝體壓部短暫性病變的臨床症候群命名為可逆性胼胝體壓部病變症候群[1](reversible splenial lesion syndrome,RESLES)。
  • 西安大興醫院腦科醫院成功診治一例罕見病:可逆性胼胝體壓部病變...
    我們牢牢樹立了"千方百計對患者好"的醫院理念,以高質量就醫環境優質護理、文明禮儀、健康宣教等一系列的人文關懷措施為前提,更好的滿足了患者的就醫需求,為提升患者的滿意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飽受病痛折磨某女士對此就有深刻體會,患者既往幼兒期多次「高熱驚厥」。因"發作性意識不清15年,不自主咂嘴4年"入院。入院前外院行相關檢查後考慮癲癇。
  • 胼胝體發育不良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胼胝體發育不良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時間:2015-11-02 10:27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胼胝體發育不良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胼胝體約在胚胎發育至12周大時開始發展,在胎兒17至20周時成型。
  • 病例學習|胼胝體及胼胝體外對稱性白質病變
    表現為對稱性胼胝體、半卵圓中心、錐體束病灶。最被認可的機制是興奮性毒性損傷引起的可逆性細胞源性水腫。一般預後良好。 CASE 3        11歲患兒,因發熱、咳嗽、右肢無力3天入院。查體見輕微的左側面癱和右肢癱,實驗室檢查包括血糖、血氨及腦脊液均正常。腦電圖正常。咽拭子檢查發現乙型流感病毒陽性。
  • 高胰島素血症性低血糖,診斷治療篇
    臨床上大多數新生兒低血糖都是一過性的,因此需注意區分生理性低血糖(血糖濃度僅在出生後48小時內偏低)和那些可能存在持續低血糖風險的嬰兒。 圖片來源:醫咖會三、分子遺傳學機制高胰島素血症性低血糖可為一過性或持續性
  • 入門閱片必讀:13種疾病引起的「海馬」影像學改變
    此結構包括胼胝體上回、束狀回、齒狀回、海馬、下腳、海馬回溝的一部分。由於新皮質極度發展,把此部皮質推向半球的內側面,它在海馬裂和脈絡裂之間,隨顳葉的發展彎向下,再轉向前,自室間孔到側腦室下角的尖端,構成弓形灰質區,但各部發展不均勻。
  • 糖尿病患者出現低血糖,如何處理?
    1.胰島素 (1)胰島素劑量過大 常見於糖尿病治療的初期和糖尿病的強化治療期間。 (2)運動 如運動量過大未及時調整胰島素劑量常可因此導致運動後低血糖,尤其當胰島素注射在運動有關的肌肉附近部位時,還可明顯促進胰島素吸收,因此,準備運動前胰島素的注射部位以腹部為較好。
  • 胼胝體——利用大腦特徵讓我們直線遊進
    今天還是要分享在直播中大家頻頻問到的一個問題「遊的偏」、「左右手感覺不一樣」,特別是遊自由式或仰泳的時候,左右劃手差異比較大,我想這個是我們愛好者都有遇到或遇到過的問題,那麼今天咱們就聊聊「callosum」。自由式和仰泳的左右差距當我們遊自由式或泳仰泳時,左右手之間是否有技術上的差異?你是否會有以下感覺?
  • 多圖詳解:可逆性後部腦病症候群
    熟知該症候群的影像表現對其及時、合理的診療十分重要,下文將該症候群的臨床及影像表現做一歸納總結,歡迎大家補充。定義可逆性後部腦病症候群是指一些特定的臨床狀態引起的、可逆的、腦皮層下、血管源性水腫,常合併各種急性神經症狀。
  • 垂體危象的診治總結|垂體腺瘤|低血糖|甲狀腺|垂體危象|-健康界
    本文對垂體危象的歷史、流行病學、病因、臨床特點、診斷要點、治療措施等各個方面進行了回顧性和經驗性的總結, 特別是對產後垂體缺血性壞死和垂體瘤出血性卒中引起的危象臨床處理有一定的指導和借鑑作用。
  • 糖尿病人也會低血糖?可能因為這4點,要引起重視
    低血糖是指靜脈血漿葡萄糖濃度低於50ml/dl(2.8mmol/L),低血糖發作時可出現一系列交感神經興奮和中樞神經功能紊亂的症狀,嚴重時可出現昏迷。而糖尿病是一組多種病因引起,胰島素分泌絕對或相對不足導致一系列代謝紊亂,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徵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那麼糖尿病為什麼會引起低血糖呢?
  • 低血糖症狀有哪些 這些症狀是低血糖的預兆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些朋友會有低血糖的現象,那您知道低血糖症狀有哪些嗎,低血糖的人吃什麼能緩解呢,平日裡您知道低血糖患者應該怎樣飲食嗎,不要著急,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2、意識障礙症狀大腦皮層受抑制,意識朦朧,定向力,識別力減退,嗜睡,多汗,震顫,記憶力受損,頭痛,淡漠,抑鬱,夢樣狀態,嚴重時痴呆,有些人可有奇異行為等,這些神經精神症狀常被誤認為精神錯亂症。3、癲癇症狀當低血糖病情發展至中腦受累的時候,則會導致肌張力增強,從而出現陣發性抽搐以及發生癲癇。
  • 軍醫詳解經胼胝體-穹隆間顯微及內鏡入路的解剖
    自Dandy於1922 年首先報導經胼胝體前部入路切除第三腦室膠樣囊腫以來,對該區域手術方式的選擇一直是神經外科研究的熱點。近年來,經大量解剖和臨床研究表明經胼胝體-穹隆間入路transcallosal-interforniceal approach到達第三腦室入徑最短且損傷少。
  • 空軍總醫院顧建文:經胼胝體-穹窿間入路手術方法
    自Dandy於1922 年首先報導經胼胝體前部入路切除第三腦室膠樣囊腫以來,對該區域手術方式的選擇一直是神經外科研究的熱點。近年來,經大量解剖和臨床研究表明經胼胝體-穹隆間入路transcallosal-interforniceal approach到達第三腦室入徑最短且損傷少。
  • 低血糖可以多吃這5種蔬菜
    在發生低血糖的時候我們都知道是非常難受的,所以在飲食中我們就需要及時的補充,那麼你們知道在日常的生活中哪些食物是可以幫助我們進行有效的緩解低血糖呢?想要更好的預防低血糖的存在應該如何預防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 診斷胼胝體發育不全有新方法!與星形膠質細胞有關
    如果沒有這些星形膠質,胼胝體將無法正確排列,就會引發胼胝體發育不全和一系列發育失調。「人們對胼胝體發育不全根源的了解非常少,並且對其如何發生的沒有令人滿意的解釋。」該研究報告第一作者、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昆士蘭腦研究所博士後Ilan Gobius說,「我們相信我們發現了這些失調症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