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到當今對主流物理理論危害最大的錯誤是什麼?
那麼,恕筆者直言,最大的錯誤非愛因斯坦的E=M*C^2莫屬!
愛因斯坦和E=MC2
因為E=M*C^2構成了主流物理的理論基石,如果E=M*C^2一錯,則牽一髮而動全身,必將造成當代粒子物理和宇宙學理論的徹底崩潰!
這絕不是戲言!
首當其衝的是粒子物理,它可完全是遵循著E=M*C^2,看看眾所周知的費恩曼粒子湮滅圖(見下圖):
費恩曼粒子湮滅圖
很顯然,一旦E=M*C^2出錯,粒子物理學家們數十年來的心血頃刻間灰飛煙滅,化為烏有!
再就是被主流物理普遍被接受的所謂宇宙大爆炸理論,該理論是說,能量在大爆炸奇點無中生有,然後,能量轉變成為物質的質量。
宇宙大爆炸
所以,E=MC^2對主流物理來說是生死攸關的大事。
然而,十分抱歉,筆者實話實說,不得不告知一個天大的壞消息,E=MC^2不但是錯了,而且是大錯特錯!
為何筆者斷言E=MC^2錯了?其原因很簡單:
其一,E=M*C^2犯了邏輯推理上的初級錯誤
有質量就必定有引力和慣性,可根據E=M*C^2,當質量變成了能量之後,慣性消失,而且質量產生的向心引力卻突然間變成了能量的離心的斥力,豈不是荒唐可笑?
又,根據E=M*C^2提出的宇宙大爆炸假設,能量在爆炸奇點「無中生有」,然後能量轉變為物質的質量,那麼質量具有向心的引力,假如能量變成了質量,那麼宇宙馬上又要開始收縮,豈不是荒唐?事實卻是,大爆炸後宇宙一直在膨脹。
所以,說愛氏的E=M*C^2犯的是邏輯推理上的初級錯誤,一點也不冤枉。
其二,E=M*C^2完全背離宇宙的實在:
眾所周知,恆星死亡後會依據其質量的大小變為褐矮星,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也就是說並不會像愛氏的E=M*C^2所說的那樣全部燃燒乾淨。未來的總星系中物質必將全部死亡,僅只會留下(星系黑洞的)質量,和(暗)能量,很顯然黑洞的質量不能再轉變為能量,所以,宇宙不是像愛氏認為的是能量一家獨大,而是質量和能量一對冤家對頭共存的宇宙!
按照愛氏的E=M*C^2,物質在釋放能量後會造成質量虧損,質量會減少。然而天文考古上的一些發現卻表明,數億年來地球的公轉周期一直在持續地變短,這說明太陽在釋放能量後,質量不減反增!
筆者有理由認為,不僅太陽是如此,所有的恆星,銀河系,乃至總星系皆是如此,星系變為黑洞後質量將劇增數十個數量級!
所以愛氏的E=M*C^2,以及繼承愛氏衣缽的霍金的所謂「黑洞蒸發論」完全違背宇宙的實在。
宇宙的宏觀當然影響著微觀世界,很顯然,粒子物理的核心-費曼粒子湮滅圖也大錯特錯,物質-反物質湮滅不是它們的質量變為了能量-光子,而是光子從質量點(即最小的黑洞)的束縛中逃逸出來,最後留下質量點,如下圖所示:
本人的粒子湮滅圖
而且,要證明其正確性並不難,只需做一次製造黑洞的實驗驗證即可。
綜上所述,由於愛氏E=M*C^2的理論基石的錯誤,舊物理的理論被夷為一片瓦礫已是必然,但是「沉舟側畔千帆過」,超越物質的全新物理理論必將矗立於舊物理的廢墟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