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熱|鯨類數量正在復甦:藍鯨數量仍然極低,南半球曾有二十萬頭...

2020-12-03 前瞻網

數據熱|鯨類數量正在復甦:藍鯨數量仍然極低,南半球曾有二十萬頭,現僅存數千

 鄭萃瑜 • 2018-12-24 10:36:27 來源:前瞻網 E2168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在經歷了大規模捕鯨活動後,地球的鯨類數量一度陷入嚴重的低谷,瀕臨滅絕。在上世界六十年代,國際捕鯨委員會倡導對部分數量較少的鯨進行保護,又在一定範圍內分配捕鯨額度。目前,大多數鯨類數量都有所復甦,小部分鯨類仍極少。

藍鯨是地球上已知最大的動物。成年藍鯨的體重約為2000-3000名成年人的體重。在經歷20世紀前期的大規模捕撈後,在世界範圍內僅餘數千頭。而在之前,曾有約20萬頭藍鯨分布在南半球。

露脊鯨也是目前數量較少的鯨類之一,在世界範圍內約有萬餘頭,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灰鯨分布情況較為不平衡。在北太平洋東部數量已經有較好的數量復甦,而北太平洋西部只有幾百頭。

數據來源:國際捕鯨委員會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南極調查顯示瀕危藍鯨的數量有所增加
    由英國南極調查局(BAS)領導的一項新研究表明,藍鯨和其他大型鯨魚物種正在南極水域捲土重來。這項為期三年的野生水鯨項目在南大西洋的南喬治亞島附近進行,到2020年在36次目擊中發現了55頭極度瀕危的鯨魚,而在2018年只發現了一頭。
  • 露脊鯨的情況好一點,數量大概有6000頭,每年的增長率為6%~7%
    之所以這樣稱呼,是因為它們"正好是"適於捕殺的鯨——它們遊動緩慢,長有較多的鯨鬚與油脂,被捕殺後呈漂浮狀。沒有哪種鯨類像這個種群一樣被捕殺到了如此之少的地步。由於人類的原因,世界範圍內的露脊鯨都處於危險之中。它們與我們一樣偏愛近海岸水域,它們會在那裡生產後代。這使得它們種群之中最為脆弱的成員進入了世界海洋之中最為擁擠的處所。
  • 世界第三大鯨魚,外表讓人看著難受,明明長壽,數量卻越來越少
    一個心臟大約就有500千克,體長在22-33米之間,體重150-180噸左右,相當於25隻非洲象的體重,如果有巨型體重秤的話,秤的一頭放只藍鯨,另一頭最少可以放2000個人,最多要放3000個人,由此可見,藍鯨的體積有多大。藍鯨屬於鬚鯨的一種,在鬚鯨這個大家族中,共分為4科,藍鯨在其中屬於鬚鯨科,另外3科分別是露脊鯨科、小露脊鯨科和灰鯨科,可謂是種類豐富。
  • 新研究表明 全球近1/4豚類及鯨類瀕臨滅絕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日前公布的一份報告指出,目前全世界近1/4的豚類及鯨類都處在瀕臨滅絕的邊緣,而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人類破壞了它們的生存環境。全球近四分之一的豚類及鯨類瀕臨滅絕據英國《每日電訊報》8月12日報導,
  • 藍鯨從遍布全球到捕殺至不足50頭,捕殺原因並不是因為它們的肉
    ,當藍鯨吸入海水時,海水會把它的巨型舌頭壓到肚臍處,其舌頭極具彈性,會形成一個「大袋子」,磷蝦一類的獵物也順勢被吸了進去!傳奇曾面臨隕落,藍鯨種群曾一度面臨滅絕危險藍鯨巨大的身軀決定了它並沒有一個強大的繁殖能力,事實上藍鯨的繁殖能力很低,一般藍鯨在冬季繁殖,雌性藍鯨一般每2年生育一次,懷孕期為10-12個月,每胎只產1仔,幼鯨一出生就是個大傢伙,重約2噸半,長約7米。
  • 「鯨大胖」北大西洋露脊鯨,每天要吃2.5噸食物,全球僅剩409頭!
    目前人類發現的鯨類約有90種,體型最大的是藍鯨,而最胖的則是露脊鯨(藍鯨脂肪比超過35%,但相對其體型來說並不胖)。露脊鯨是鯨類中脂肪層最厚的一種,厚度通常超過50釐米、脂肪比可達43%—50%。北大西洋露脊鯨(North Atlantic whales),是僅次於藍鯨和弓頭鯨的海洋第三大哺乳動物,曾廣泛分布在北大西洋沿岸海域或大陸架附近,現僅在北美洲東岸海域發現。其幼鯨出生體長可達4.6米,成年可長到18.5米,體重在90-100噸左右(雄性比雌性重)。
  • 小頭鼠海豚——鯨類中體型最小、最瀕危的物種
    鯨類通常給人留下的都是「巨大」的印象,但實際上並不是所有鯨都是藍鯨和露脊鯨這樣的巨人。
  • 鼠海豚數量不到30頭,瀕危的原因是什麼?
    可能很多人都會回答是藍鯨。這個回答自然是正確的,但要是問世界上的鯨魚種類裡最小的鯨魚是哪種?很多人就不知道了,答案是鼠海豚。加州灣鼠海豚,又名小頭鼠海豚,因生活在加州灣而得名。加州灣鼠海豚是一種十分稀有的鯨魚種類,而令人想不到的是,這些作為加利福尼亞灣上遊海域的特有物種,目前瀕臨著滅絕的危機。
  • 現存體型最小的鬚鯨和齒鯨,一種極為神秘,另一種僅剩不到20頭
    鬚鯨共有4科15種,最大的是藍鯨,這個我們很小就知道,藍鯨是現存最大的動物,也是史上最大的哺乳動物。齒鯨種類繁多,最大的齒鯨是抹香鯨,因為它的體內能生產一種叫「龍涎香」的珍貴香料而聞名,而且它的外貌非常好辨認,長著巨大的頭部,形似潛水艇。
  • 中科院深海所科研人員科普鯨類動物的「鯨生鯨事」
    龍涎香稀有的另一個原因是,只有極少數個體會形成龍涎香,有的抹香鯨會偶然從腸道中將龍涎香排出體外。排入海中的龍涎香起初為淺黑色,在海水的作用下,漸漸地變為灰色、淺灰色,最後成為白色,人們主要用它來做香水的定香劑。  觀察鯨類的形態和行為,大有學問,都屬於動物行為學範疇。除了噴水,空中雜耍、快速遊弋和躍水、船首乘浪、浮窺、擊水等都是它們的日常行為。
  • 最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發布:鯨類恢復初見效
    最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發布:鯨類恢復初見效 2018-12-19 19: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極端天氣肆虐,北半球冷到窒息,南半球熱到融化!
    今年的1月份,北半球和南半球簡直是冰火兩重天。歐洲各地在今年遭遇了30年來最嚴重的一次雪暴,北美即將迎來逼近零下50度的極寒天氣。而與此同時的澳洲,卻正在經歷著80年來最難以忍受的夏天,居民們紛紛前往海灘避暑...
  • 《經濟學人》刊文:世界經濟復甦極不均衡
    英國《經濟學人》周刊網站近日刊文稱,分析人士預計,第三季度全球GDP將增長至少7%,但世界距離恢復正常仍有很長的路要走,而行業和國家之間經濟復甦極不平衡。中國將是2020唯一實現增長的大型經濟體。 這篇名為《世界經濟正在復甦嗎?》
  • 有哪些數量極少的瀕危動物,是人類拯救回來的?
    從20世紀的70年代,我國就啟動了全國大熊貓的調查,而第一次公布的大熊貓的數量為1050頭,到了1980年,第二次調查時,大熊貓的數量為1150頭。從1988年,大熊貓被正式列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項目後,對大熊貓的針對性保護收到了很大的成效,截止到目前,第四次大熊貓調查已經於2014年結束,2015年2月對外公布數據,從公布的數據看,全國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達1864隻,圈養大熊貓種群數量達到375隻。大熊貓的數量正在穩步上升,因此在2016年,大熊貓的保護級別由瀕危調整為易危。
  • 藍鯨長達30米是真的嗎?為何多年來未發現這麼大的?
    21米的不過癮吧,下面我們來個更大的,這個是在美國俄勒岡州的一個海灘發現的,這頭藍鯨約有100噸重,身長近24米,這個是近些年來發現的藍鯨中,算比較大的了,近年來在海洋中發現的藍鯨,以及捕獲的成年藍鯨其體長一般是20米左右,25米算很大的了。那麼那些30米以上的藍鯨是怎麼來的?真的有嗎?
  • 這類珍稀鯨魚數量銳減 如今僅剩366頭……
    中新網10月28日電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10月26日,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表示,據估計截至2019年1月,北大西洋露脊鯨的數量僅剩366頭。此前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月,這種鯨魚數量還有約412頭。
  • 這類珍稀鯨魚數量銳減 如今僅剩366頭……
    中新網10月28日電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10月26日,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表示,據估計截至2019年1月,北大西洋露脊鯨的數量僅剩366頭。此前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月,這種鯨魚數量還有約412頭。
  • 它是最有營養的海洋生物之一,鯨魚一口吃200萬隻,數量卻在增加
    就現在的社會發展來說,人們開始要求吃的更加乾淨,吃的更有營養,因此,對於地球上的食物資源正在不斷的進行壓榨。不管是我們平時能夠見到的家禽,還是遠在深山河流的野生動物,現在都已經成為人們的盤中餐,其數量也在不斷的減少,可是,有一種海洋生物,它們就因為非常有營養而不斷的被人類捕撈,數量卻反而在增加,這是怎麼回事呢?這種生物叫作磷蝦,是目前世界上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蝦類之一。作為一種很有營養的蝦,不管是人類還是其他海洋生物,都對其情有獨鍾。
  • 因偷獵者數量激增,10個月內波札那有至少46頭犀牛被獵殺
    據法新社2月25日報導,本周一(2月24日)波札那一位政府官員稱,在近10個月內他們國家至少有46頭犀牛被獵殺。與此同時,南部非洲野生動物避難所報告稱,獵殺瀕危物種的行為正在急劇上漲,該不合常理的現象令人擔憂。
  • 男性精子數量正在減少 但這並不是生育大災難
    從事多年生育研究工作的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家豪爾赫·查瓦羅(Jorge Chavarro)說:「這是科學家近期需要回答的最新問題,這將是迄今證實精子數量正在下降最有說服力的證據。」3、精子數量真的下降很多嗎?研究人員通過分析全球範圍內男性精子質量情況,獲得的相關數據並不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