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言形成過程中,大腦會發出信號,可以觀察到能說兩種語言的人,與語言和認知處理有關的大腦活動可能會發生變化。
圖片來源:kwedu
近日,一項研究提出,與只能講一種語言的人相比,能說兩種語言的人的大腦皮層區域會產生功能性和結構性變化,這可能來源於其對語言的加工和執行。刊登在《美國科學院院刊》的研究報告指出,科研人員已經確定了會講兩種語言可能帶來與語言和認知處理有關的大腦活動的變化。
正如玩戲法的人的大腦其與儲存和處理複雜視覺運動有關的區域可能會出結構的變化一樣,西北大學神經系統研究所的Nina Kraus及其同事們推測,由實踐驅動的聲音處理能力引起的大腦變化在能講兩種語言的人的大腦中或許是可識別的。為了尋找這類變化,該實驗小組徵召了芝加哥的48名中學生,其中大約一半人只講英語,而另一半既講英語又講西班牙語。
研究人員將這些志願者進行了分組,每個組都有數量大致相同的男性和女性。當他們看一部電影的時候,研究人員使用電生理技術測量了每一名志願者的大腦對於記錄一個合成語音音節的能力——這個音節既被單獨播放,又放到了經錄製的亂鬨鬨的人類語音背景中播放。研究結果顯示,與只能說一種語言的人相比,能說兩種語言的人表現出了增強這個音節基頻的相關大腦皮層活動,特別是在這個聲音放在亂鬨鬨的語音背景中播放的時候。研究者表示,這些發現提示能說兩種語言的人可能擁有維持選擇性注意力和增強聽覺分類的能力。(來源:中國科學報 張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