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兩種語言可能引起大腦變化

2021-01-09 科學網

 

在語言形成過程中,大腦會發出信號,可以觀察到能說兩種語言的人,與語言和認知處理有關的大腦活動可能會發生變化。

 

圖片來源:kwedu

 

近日,一項研究提出,與只能講一種語言的人相比,能說兩種語言的人的大腦皮層區域會產生功能性和結構性變化,這可能來源於其對語言的加工和執行。刊登在《美國科學院院刊》的研究報告指出,科研人員已經確定了會講兩種語言可能帶來與語言和認知處理有關的大腦活動的變化。

 

正如玩戲法的人的大腦其與儲存和處理複雜視覺運動有關的區域可能會出結構的變化一樣,西北大學神經系統研究所的Nina Kraus及其同事們推測,由實踐驅動的聲音處理能力引起的大腦變化在能講兩種語言的人的大腦中或許是可識別的。為了尋找這類變化,該實驗小組徵召了芝加哥的48名中學生,其中大約一半人只講英語,而另一半既講英語又講西班牙語。

 

研究人員將這些志願者進行了分組,每個組都有數量大致相同的男性和女性。當他們看一部電影的時候,研究人員使用電生理技術測量了每一名志願者的大腦對於記錄一個合成語音音節的能力——這個音節既被單獨播放,又放到了經錄製的亂鬨鬨的人類語音背景中播放。研究結果顯示,與只能說一種語言的人相比,能說兩種語言的人表現出了增強這個音節基頻的相關大腦皮層活動,特別是在這個聲音放在亂鬨鬨的語音背景中播放的時候。研究者表示,這些發現提示能說兩種語言的人可能擁有維持選擇性注意力和增強聽覺分類的能力。(來源:中國科學報 張章)

 

相關焦點

  • 陳根:一個大腦,兩種語言,轉換並不費力
    文/陳根目前,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學習和運用多種語言的人數不斷增加,他們能夠精準地來回切換不同語言。這也促進了關於語言轉換的大腦機制研究。2017年就有一項研究發現,短期的雙語切換訓練可以調節雙語者的語言控制機制,並引起相應的行為、腦電和腦功能激活的改變。
  • 研究表明:會說兩種語言更有利於預防阿爾茨海默病
    據埃菲社巴塞隆納11月18日報導,研究人員針對語言對阿爾茨海默病的影響展開研究,發現會說兩種或兩種以上語言有利於將該病的出現期推遲至少4年半。報導稱,這是巴塞隆納自治大學臨床心理與健康學系教授何塞普·德維發表在《神經病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結論。
  • 新研究:學習第二語言會影響大腦結構,提高大腦效率
    這些發現與其他觀察結果一致,此前的其他觀察強調,掌握一項新技能(如雜耍、彈鋼琴或操作特定工具)的人大腦結構也會發生變化。由於這些變化通常發生在與習得技能相關的大腦區域,因此掌握雙語和多語預計會影響與語言處理、學習和控制相關的大腦區域。
  • 大腦的語言功能
    如果利用盲人點字法來進行閱讀,你就會利用到大腦頂部的感覺皮層,如果你聽別人在閱讀,你就會用到距離耳朵不遠的聽覺皮質,因此大腦的語言功能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同時大腦的語言功能又是可以相對定位的。對某些腦區的認識大都來自於對失語症的研究;失語症是是腦損傷引起的部分或全部語言功能的喪失古希臘和羅馬帝國時期人們認為失語症是由舌頭控制的。1770年前後,把失語症描述為表象或抽象思維與語言表達符號之間聯繫能力的喪失。
  • 精通多門語言,對你的大腦有什麼好處?
    精通多門語言,可以在實質上改變你大腦的結構和工作方式:¿Hablas español? Parlez-vous français?你會說中文嗎?如果你能回答,「sí」, 「oui」或者「會」,或者看英文視頻無障礙,那麼說明你很可能精通,並可以使用多種語言。
  • 語言是如何把信息塞進大腦裡的?-虎嗅網
    今年二月,他在座無虛席的美國科學促進會年會上說:「我們在數據的海洋裡狂歡,但是卻對真正的理論幾乎毫無理解。」他公開反對目前「瘟疫般泛濫但內容貧瘠」的實驗:研究員們在毫無行為學和心理學現象的理論支持的情況下,像記件工作一樣碎片化地測量大腦的結構。他表示,如果只單純累積這種碎片化的研究,我們根本不可能完整理解思維系統。
  • 研究表明:會說兩種語言有利於預防阿爾茨海默病
    【研究表明:會說兩種語言有利於預防阿爾茨海默病】據埃菲社報導,研究人員針對語言對阿爾茨海默病的影響展開研究,發現會說兩種或兩種以上語言有利於將該病的出現期推遲至少4年半。 這項研究對國際上方法最嚴格的研究報告進行了系統回顧。在研究人員選擇的10份報告中,7份強調了掌握雙語或多種語言與阿爾茨海默氏病的臨床症狀出現延遲或遏制病情進展之間的直接關係。
  • 和左撇子相關的基因 還與大腦負責語言的區域有關?
    科學家發現人體4個大腦基因區可能促使嬰兒成為「左撇子」,同時,這4個大腦基因區也可能是左撇子擁有較好語言技巧的原因。雖然當前科學家對左撇子的研究未能有效確定任何精確的「左撇子基因」,但能夠將其縮小至人類基因組中的特定區域,之後研究人員發現左撇子行為特徵可能是胎兒大腦在子宮和身體微管中發育過程的副產物。
  • 實驗鼠植入人類語言基因大腦結構發生巨變
    科學家近期把人類的語言基因「植入」實驗室白鼠體內,結果發現白鼠的發聲器官和大腦結構發生了令人驚奇的變化。科學家力圖通過試驗揭開人類語言的秘密。  利用白鼠研究揭開人類語言秘密  白鼠也有它們自己的發聲基因,叫做FOXP2,其實人類的語言基因也叫做FOXP2基因,但是白鼠和其他動物的發聲基因卻缺少關鍵的變異,而這些關鍵變異只發現於人類和人類進化過程的近親尼安特人身上。一些研究人員推斷說這些關鍵的變異導致了只有人類能夠通過複雜語言進行交流,而動物只能發出吼叫聲或者鳴叫聲。
  • 大腦如何處理電腦程式語言?
    從某種角度上看,電腦語言也是一種語言,也是由各式的符號,通過某種語法組織在一起表達一個意思,交給電腦去執行。而且,好的代碼也強調可讀性,意即讓其他程式設計師容易讀懂。這樣看來,理解程序語言是不是主要依靠大腦用於理解語言的區域?麻省理工學院的神經學家最新研究發現,閱讀計算機代碼將激活大腦內分布在各個區域的神經元組成的一種多需求網絡。
  • 百度大腦震撼發布 自然語言處理成熟度尚不及圖像處理
    百度大腦震撼發布 自然語言處理成熟度尚不及圖像處理  語音合成是李彥宏的下一個演示。現場出現了張國榮的合成音,並按照正常人的語調播放了出來。 圖像演示在現場出現了一個笑點。李彥宏表示,現在人臉識別的準確率已經達到了99.7%,大屏幕上突然出現了現場視頻,並在一片笑意中由百度大腦順利識別出了百度副總裁朱光等人。
  • 研究發現:與成人不同,兒童運用兩個大腦半球來理解語言
    喬治城大學醫學中心的神經科學家說,嬰幼兒的大腦具有某種超能力。根據對兩個大腦半球進行的掃描研究,他們發現左半腦中風的患者喪失了語言功能。但是對於非常年幼的兒童來說,任何一個腦半球的損傷都不太可能導致語言障礙。即使左半腦受到嚴重損傷,許多患者的語言仍然可以恢復。這些事實表明,語言在生命早期分布於兩個腦半球中。然而,傳統的掃描方法直到現在才揭示出這些現象的細節。
  • 「媽媽,求求你別再罵我」哈佛醫學博士:語言暴力能改變大腦結構
    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多樣的,可是很多家長卻忽略了自己的語言給孩子帶來的傷害。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打壓式教育、激將式教育是很多家長慣用的手段,卻不知道這種教育方式,讓孩子承受了更多的心理壓力,讓孩子變得自卑、怯懦甚至抑鬱,而且這種傷害是終生的,孩子可能需要耗費一生的時間來治癒這樣的童年。
  • 關於人類語言的10個問題,語言最早起源於什麼時期?
    研究人員通過對說兩種語言的人的大腦掃描後發現,與只使用一種語言的人相比較,經常轉換使用兩種語言的人,會觸發大腦活動模式發生不同尋常的變化,特別是前額皮層。大腦前額皮層位於大腦的最前方,負責對信息的整理和處理,包括工作記憶、推理和計劃等。一些研究表明,雙語者能夠更快學會和掌握一種新的語言。
  • 神經科學家終於追蹤到了大腦中的雙語語言轉換方式
    直到現在,研究人員一直不知道完成哪一部分時,大腦需要做更多的工作:結束第一語言或從第二語言開始。一項新的研究揭示了當我們在語言之間進行切換時發生了什麼。「多語種個體的一個顯著特徵是他們能夠在不同的語言之間快速準確地來回切換,」研究主要作者說。
  • 那些和左撇子相關的基因,還與大腦負責語言的區域有關?
    「左撇子」,同時,這4個大腦基因區也可能是左撇子擁有較好語言技巧的原因。雖然當前科學家對左撇子的研究未能有效確定任何精確的「左撇子基因」,但能夠將其縮小至人類基因組中的特定區域,之後研究人員發現左撇子行為特徵可能是胎兒大腦在子宮和身體微管中發育過程的副產物。
  • 語境思維——父母的語言,直接塑造著孩子的大腦
    一個正在迅速發育的大腦,會通過聽覺和視覺接收到大量的信息。如果把大腦比喻成一臺機器,父母的言行就是在為孩子創造超級機器的過程。嬰兒們生下來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會說,然而這只是表象,他們的大腦正在迅速發育。
  • 學習另一種語言會讓你變得更聰明嗎?結果出乎意料
    雙語模式是近些年來比較火的一種教育模式,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會說雙語顯然比只會說單一語言有職場交際方面的優勢。很多人都說學另一種語言能讓你更聰明,但是雙語模式到底對大腦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學界的兩種看法雙語研究界一直存在兩種聲音,一種認為雙語模式是大腦一種1+1>2
  • 人類7000種語言塑造7000種大腦認知體系:語言和思維的相互塑造
    語言和思想之間的相互作用遠遠超出了理論範疇,並且每天都體現在生活中。《世界青年說》節目裡的孟天提到,在說母語和第二種語言時,人表現出的性格和行為可能是不同的。比如,當你和一些外國人交流,或者出國講外語時,表現出來的生活狀態可和思維方式可能和你說母語的時候不一樣。你是不是有類似的經歷呢?那麼,語言和思維是如何相互塑造的呢?
  • 科普:大腦語言中樞熟能「節能」
    新華網東京2月18日電(記者何德功)日本東京大學副教授酒井嘉邦通過實驗發現,如果人們熟練掌握英語,其位於太陽穴深處的語言中樞只需很少的能量就可以工作,成為「節能型」語言中樞。  據《日刊工業新聞》報導,語言中樞與文字和語言的理解有關,在表達和記憶語言時發揮作用。醫生檢查語言中樞的情況還可以判斷語言障礙患者康復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