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位於山東省中部,因境內「天下第一名山」泰山而得名,因泰山而名揚天下,是一座山城一體的城市,也是華東地區著名的歷史名城、旅遊名城之一,自古以來就是帝王封禪祭祀重地、文人雅士薈萃之地,更是天南地北香客聚集祈福地。泰安市名勝古蹟眾多,有「三步一坊,五步一廟」之說,更有承載城市記憶的88條古街巷,見證了泰安城的發展和歷史變遷。其中,傅公街就是其中有名的一個!
傅公街,位於市區中部,北起岱宗大街,南至岱廟北街與仰聖街相接,西側緊鄰岱廟廣場,東側為居民住宅區,全長240米,寬8-10米,路面鋪設水泥,平坦整潔。建國後曾改名北關街,1985年復原名。1992年鋪水泥路面。據史料記載,該街地處原老泰安城北門-仰聖門外,也就是現在所說的城鄉結合部處。明末清初時期,頻繁的戰亂給老泰城人民帶來了難以言狀的災難,也讓這裡成為了偏僻荒涼的不毛之地。
清順治十一年,天下已趨於穩定,一代廉吏傅振邦出任泰安知州。他通過體恤民情,發現原泰城南門、西門、東門外都較為繁華,唯有北門外尤顯荒涼。加之此處為登泰山必經之地,全國各地來往的賓客眾多,為緩解城內交通、住宿壓力,保持泰安良好的對外形象,傅振邦組織人員在此處修建房屋,修築條石路,極力發展手工業、商業。不幾年工夫,眾多的外來商客就讓這兒成為了繁華鬧市區,泰城規模最大的香客店-張大山店就在其中,為登山的人們提供了便利的餐飲、住宿及登山祈福的物件,滿足了人們的需要。
據《泰安縣誌》記載,每年春季來泰山祈福的香客,每天達萬人以上。特別是到了晚上,傅公街更是人聲鼎沸,一直到紅門以上,遊客始終絡繹不絕。街道兩側的燈火如繁星點點,被世人稱為岱麓奇觀,可見當時的繁華盛景。商業的繁榮也引來了當地不法之徒的覬覦,他們巧取豪奪,弄得外來的客商怨聲載道。為維護良好的經商環境和旅遊秩序,傅振邦雷厲風行,重懲奸惡,贏得了外來商客和當地守法經營者的讚譽。傅振邦一生為官清廉,卸任後遷居在此,為表彰、紀念傅知州的功績、廉政和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人們就將此街稱為傅公街。
沿仰聖街與岱北大街十字路口北行,走進傅公街,只見路東側是新建的居民住宅區,沿街是鱗次櫛比的商鋪,西側是岱廟廣場園林。中間的大馬路平整光滑,充滿現代文明的氣息,已全然不見了往昔老泰城古街巷的影子。近幾年來,隨著老城改造,特別是岱廟廣場的改擴建,登山的遊客經岱廟北門沿廣場中間甬道直接到紅門路,已很少有遊客再踏足傅公街。傅公街作為古泰城的特殊符號,已慢慢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但作為時代發展的見證者,它早已深深印刻在老泰安人的記憶裡,成為了茶餘飯後的談資,惋惜、懷念之情溢於言表!
在當今日新月異的大時代發展潮流的衝擊下,當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不可避免地發生碰撞時,做出讓步的(受到傷害的)往往是傳統的那一個,這也讓越來越多的名勝古蹟消失在時代變遷的滾滾浪潮中。城市的發展需要「陽春白雪」,但同樣需要「下裡巴人」!怎樣讓我們的城市更漂亮,更加具有底蘊,做到現代與傳統的有機結合?值得每一個城市建設者們深深考量!
你到過泰安傅公街嗎?你對正逐漸消失的傳統古街巷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