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研究!3D列印混凝土磚可促進海堤附近的生物多樣性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當天然的海洋海岸線被人工海堤所取代時,就會失去很多珍貴的潮間帶棲息地。然而,一項新研究表明,通過用特殊設計的瓷磚覆蓋這些牆壁,可以創造一個替代的棲息地。生活在潮間帶的小生物往往喜歡一些犄角旮旯,它們可以在那裡獲得安全的立足點,躲避捕食者,並在退潮時避開陽光。不幸的是,海堤通常只是平坦、貧瘠、垂直的混凝土區域,沒有任何這樣的特徵。
-
3D印表機製造生物海堤瓷磚用於海洋的生物保護
幾十年來,海洋生物不得不尋找其他棲息地,因為超過50%的雪梨港海岸線都裝有海堤,這是一種防禦波浪和潮汐的海岸防禦堤。為了實現這一可持續發展的任務,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求機會恢復生態系統的平衡。 去年10月,專家們利用3D印表機列印了50塊瓷磚,這些瓷磚沿著現有的海堤結構安裝,旨在模仿原生紅樹林的根繫結構為數千種生物營造一個舒適的家園。
-
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製造微型樂高式「骨磚」
此外,模塊的可堆疊性使它們能夠像玩具磚一樣進行交互,提供可伸縮性和數千個潛在的幾何配置。最終,俄勒岡小組的目標是擴大技術和使用微型籠子生產實驗室製造的器官代替人類移植。 俄州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副教授luizbertassoni博士說:「使用專利持有者非常容易,它可以像lego一樣堆放在數千種不同的配置中,以匹配幾乎任何東西的複雜性和大小。」
-
南非開普敦大學發明排洩物生物磚,可取代混凝土磚
現今越來越多建築物材料講求環保,時間拉回上月,南非開普敦大學(University of Cape Town)研究師生開發出一種可利用人類尿液製成的灰色生物磚
-
懸浮生物3D列印:履行生物列印漂浮的承諾
因此,它提供了一個範式轉變生物列印通過減少需要生物仿生材料和可製造性之間的妥協。全向3D列印技術的發展:從屈服應力流體到懸浮液。(A)在非自愈的屈服應力流體中進行全向列印。(上圖)使用可移動墨水的3d列印血管網絡示意圖。(下圖)3D微血管網絡的螢光圖像,通過在可光解聚的Pluronic F-127-diacrylate基體內全向印刷油墨(染成紅色)製成。標尺,10毫米。複製從[13]。(B-F)懸浮介質中的全向列印。(B)印在顆粒懸浮液中的小型俄羅斯娃娃。
-
英媒揭曉羅馬海堤混凝土配方之謎
參考消息網7月6日報導 英媒稱,這是一個一直困擾現代工程師的謎題。為什麼2000多年前的羅馬時期海堤能保存至今,而現代的鋼筋混凝土海堤只能用幾十年?猶他大學地質學和地球物理學教授馬裡·傑克遜說:「我們正在研究一種配方,它與人們印象中的以水泥為主的混凝土完全不同。我們的這種配方經過與海水的持續化學反應,會愈加堅固。」羅馬建築師用火山灰、石灰和海水製成灰漿,再加入大量的火山巖,製成混凝土。火山灰、水和石灰會發生所謂的凝硬性反應,在凝固過程中,混合物的縫隙中會形成結晶。
-
混凝土3D列印圖書屋現身上海!正在列印中!
書屋列印後將有30多平米,可容納15人,1月底將對外開放。 印表機器 在建期間,清華大學數字建築中心研究助理何雨婷一直駐紮在園區工作,她指著機器人告訴記者,列印書屋的機器前端和一體機是清華大學數字建築中心自行設計的
-
從墨水出發,顛覆生物3D列印
摘 要 CELLINK公司是瑞典的初創公司,該公司研製出了首個通用型的生物3D列印墨水,適用於多種生物3D印表機,或為正在尋找合適的生物列印材料的研究機構或製藥公司帶來福音。
-
科學家正研發可列印大型混凝土結構的CONPrint3D技術
的建築3D列印技術,該技術能夠在一個相當大的尺度上有效地3D列印混凝土。據悉,研究團隊還在最近舉行的Bauma 2016德國國際工程機械展上展示了其研究成果,並獲得了Bauma創新獎(教育類)。這個研究團隊由該校教授Günter Kunze帶領,其最終目標是使用一種特殊控制的機械臂來3D列印出大尺度的混凝土結構。
-
古羅馬混凝土配方堪稱「完美」
·布魯恩稱,古羅馬混凝土是人類歷史上最耐用的建築材料。 研究人員表示,在有海洋淹沒風險的沿海城市周圍,可仿製這種材料建造海堤,為海堤鋼結構提供一種替代方案。這種海堤在漲潮和風暴期間,可以阻擋洪水侵入城市,英國和澳大利亞等海洋國家會很需要這種材料。 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總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張文生,他認為,古羅馬這種混凝土經海水千年侵蝕後,性能不降反升,耐久性遠勝容易受海水侵蝕而受損的現代混凝土。
-
科學家用土壤替代混凝土3D列印建築 有望應用在火星上
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一種利用當地土壤3D列印綠色建築的方法,他們稱這種方法有可能徹底改變建築業。據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稱,該技術旨在成為混凝土的可持續替代品,而混凝土約佔二氧化碳排放量的7%。
-
香港大學建築與海洋生物學者合作研製創新3D列印人工礁盤 重建香港...
香港大學建築與海洋生物學者合作研製創新3D列印人工礁盤 重建香港水域珊瑚群落 保育生物多樣性 2020-09-01 12: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圖說中世紀城堡3d列印建築全過程
有沒有見過3d列印建築的魅力,近幾年3d列印技術在世界建築領域得到很好的應用,3d列印地圖、3d列印建築等等... 有沒有見過3D列印建築的魅力,近幾年3D列印技術在世界建築領域得到很好的應用,3D列印地圖、3D列印建築等等,3D列印技術在建築行業展現了很好的能力及潛力,就在幾天前,3D列印10幢建築落戶上海,當時引來廣大的關注,在質疑聲的同時,很多都呈現了對3D列印技術的讚嘆。下面組圖呈現了美國明尼蘇達州一個人承包商Andrey Rudenko用3D印表機列印中世紀城堡的過程。
-
廣州團隊的新技術,研究3d列印骨頭,原材料是骨粉和生物膠水
不過相信大家也都看到過3d列印骨頭的新聞,所以這也不算是一種什麼新技術,但是在廣州就有一支研究團隊正在研究一種特殊的3d列印骨頭技術。以往採用3d列印骨頭技術使用的原材料都是金屬,不過將金屬移植到體內總歸還是不太好的。
-
人體組織3D生物列印技術六項研究進展
Karande表示,目前其團隊的治療方法仍處於基礎研究階段。2. 培養可發育為組織的細胞休斯頓萊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他們用來搭建支架的塑料絲束上刻出凹槽。然後,他們在凹槽中植入可促進新組織生長的細胞或其他生物活性劑。
-
三巨頭共同開發混凝土3D列印超高風力發電塔
三位業界巨頭為增加可再生能源的生產和使用進行了歷史性的多年合作 風力發電塔通常是用鋼材或預製混凝土建造 ,高度被限制在100米以下 使用混凝土3D列印技術直接現場列印,將使建造更大和更節約成本的混合塔成為可能,最高可達200米 更高的機塔可以吸收更強的風
-
不要小看這塊磚,搞不好真能拯救海洋
豐富多樣、充滿活力的海岸生物棲息地已被海堤取代並因塑料汙染而退化。全部移除海洋中的塑料垃圾難度很大,拆除海堤也不可行。於是乎,Living sea wall 就誕生了。六角形的形態模仿了雪梨當地原生紅樹林的根系的交織結構,旨在增加現有海堤結構的複雜性,為常在岸邊棲息的物種提供附著的微型結構,彌補傳統人造海岸帶來的生物多樣性損失。
-
堅固超混凝土!美國「火星技術」以新材料打造可回收房屋
在現代生活中,鋼筋混泥土作為房屋建造的主要材料,其堅固、耐用性備受肯定,不過近日美國人工智慧空間工廠稱找到了一種比混凝土更堅固、更耐用的材料。「人工智慧空間工廠」提取新材料 堅固超混凝土據央視財經報導,近日,「人工智慧空間工廠」表示,他們研發了一種3D列印房屋,而該房屋所需的材料是一種火星上發現的天然材料中提取出來生物聚合物,被稱為玄武巖複合材料。其執行長馬洛特還稱,在地球上也發現了同種材料,該材料經測試比混凝土更堅固、更耐用。
-
「前沿技術」可促進生物製造技術發展的複雜組織體積生物列印
---------- 獲取更多信息,請關注我們----------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研發出體積生物列印技術(VBP),在幾十秒內製備出了釐米級生物組織。生物3D列印技術在人體組織再生領域有重要作用,但傳統列印技術採用逐點(層)的方式列印釐米級人體器官耗費時間較長,導致細胞的功能性受到嚴重影響,
-
奧地利開發3D列印超磁體用於清潔能源設備
來自奧地利格拉茨工業大學,維也納大學和FAU埃爾蘭根-紐倫堡大學(FAU)的研究人員將3D列印釹(NdFeB)超級磁鐵用於清潔能源設備。釹鐵硼是一種與鐵和硼一起使用的稀土金屬元素,可產生堅固的永磁體。據3D列印超級磁鐵的研究人員稱,釹鐵硼磁鐵用於計算機和智慧型手機組件中,但尚未在其他應用中實現,包括電制動器,電磁開關和某些電動機系統。 3D列印超級磁體被設計為替代NdFeB磁體的替代品,後者是資源密集型的,並且不是可持續的。然後,開發了一種工藝,以純金屬製成的3D列印磁體,具有較高的相對密度,同時又能控制其微觀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