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正研發可列印大型混凝土結構的CONPrint3D技術

2021-02-24 未知大陸

近日,來自德國德勒斯登工業大學(Dresd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了一種名為CONPrint3D的建築3D列印技術,該技術能夠在一個相當大的尺度上有效地3D列印混凝土。


據悉,研究團隊還在最近舉行的Bauma 2016德國國際工程機械展上展示了其研究成果,並獲得了Bauma創新獎(教育類)。


這個研究團隊由該校教授Günter Kunze帶領,其最終目標是使用一種特殊控制的機械臂來3D列印出大尺度的混凝土結構。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作為當今最常用的建築材料之一,混凝土仍然是非常昂貴的,尤其是它還需要支架和模板來確保混凝土形成所需的形狀。而且,這些模板在一個建築項目使用過之後,往往無法用於其他建築。


而Kunze團隊開發CONPrint3D技術的原因之一就是想要消除這些建築垃圾,降低成本。研究人員們希望能夠通過增材製造直接將混凝土用到建築工地上,而且不需要模板。他們將一種特殊配方的快幹混凝土通過3D列印噴嘴擠出,而該擠出機本身則由一個精確的大型機器人系統來控制和引導。


此外,CONPrint3D的機器人系統是基於一些常規使用機械的,比如用來擠出混凝土的履帶式混凝土泵等。當然,該技術目前仍處於初期階段,離成為一種可行的施工方法還有一段距離。


從2014年起,CONPrint3D項目就一直得到了德國聯邦城市建設與區域研究所(BBSR)Zukunft Bau研究計劃的資助,迄今該項目已收到超過60萬歐元的資金用於開發技術。






如前所述,3D列印混凝土技術來打造建築的好處是雙重的,它不僅會使建築結構更精確,而且在降低成本和材料浪費方面更有效率。此外,建築設計也將有可能因此而再次復興,因為建築3D列印技術如果能夠有效地應用,將會給設計師帶來極大的設計自由。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瀏覽更多精彩】

3D列印智造網(www.3dpma.com)涵蓋<新聞資訊、三維智造、培訓項目、股權投資>等四個領域的服務,致力於將3D列印行業的人才、資金、技術整合在一起,加速推動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

---

電話:0755-22658760 諮詢QQ:491122247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研發3D列印甜品
    其實,3D列印技術可以根據進餐者的需求量身定製一餐的營養素,從而針對某些疾病進行食品調整,例如糖尿病。近日新加坡大學研發出基於乳製品的3D列印材料,用於製造可食用的3D列印美食。通常,基於擠壓的印刷方法由於其低成本,柔韌性和分配基於液體的食品材料的能力而被用於製造這種加工食品。擠壓食品的缺點是FDM 3D印表機在運行過程中會變得很熱,這使其與需要保持低溫的產品(如牛奶)不兼容。
  • 英國科學家研發出生物3D列印技術
    Heilshorn教授團隊研發出一種通用的生物墨水交聯機制,通過於生物細胞的兼容,實現聚合物交聯,目前該項技術已經正式在國外專業網站發表。限制生物3D列印中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成產的材料種類,由於環境生物對化學和機械特性十分敏感,生物墨水提供的基質特性對於細胞的變化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在預想的情況中,每種生物細胞可以匹配自己的特性,讓生物墨水可以根據結構需求進行定製。
  • 混凝土3D列印圖書屋現身上海!正在列印中!
    書屋列印後將有30多平米,可容納15人,1月底將對外開放。 ,園區結合原有工業建築結構特色,以貨櫃為載體,打造了一個花園式的辦公空間。印表機器主要由機械臂、列印前端構成,機械臂前端有列印頭,旁邊放的一體機主要用於攪拌、泵送混凝土。 書屋用的混凝土沒有鋼筋,加入了纖維作為抗拉材料,性能和普通混凝土性能差不多甚至更好,也防震,這幾天,書屋正在灌帶有保溫材料的水泥砂漿。
  • 科學家研發新型3D列印技術:可列印任意形狀的透明OLED屏幕
    ↑ 點擊上方「先鋒網GT」關注我們韓國延世大學的一支材料科學和工程團隊近日成功開發出了一種3D列印技術
  • 美研發3D列印太空食品(圖)
    原標題:美研發3D列印太空食品利用「選擇性雷射熔融」工藝,用高能雷射束把鎳鉻合金粉末熔化,再根據計算機設計的3D模型「列印」出噴射器(左圖),經過拋光後得到使用級別的噴射器(右圖)。噴射器產生9噸推力美國航天局當天發表聲明說,該機構利用「選擇性雷射熔融」工藝,用高能雷射束把鎳鉻合金粉末熔化,再根據計算機設計的3D模型「列印」出噴射器。該噴射器是美航天局曾用3D列印技術製造的火箭發動機組件中最大的,其大小相當於小型火箭發動機的噴射器,但其結構設計參照的是將航天員送上小行星的大型火箭發動機噴射器。
  • 可自我癒合的混凝土
    成骨細胞會生產礦物質,形成新的骨結構,將破碎的骨成分重新粘合到一起。微生物學家亨克·楊克斯(Henk Jonkers)就想,為什麼建築物不能自己癒合呢?由荷蘭科學家研發的新型混凝土 將生產石灰石的細菌嵌入其中,這一自我修復的混凝土即將上市。
  • 科學家用土壤替代混凝土3D列印建築 有望應用在火星上
    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一種利用當地土壤3D列印綠色建築的方法,他們稱這種方法有可能徹底改變建築業。據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稱,該技術旨在成為混凝土的可持續替代品,而混凝土約佔二氧化碳排放量的7%。
  • 科學家研發世界最輕的3D列印結構——石墨烯氣凝膠
    據了解,由法羅大學、堪薩斯州立大學和中國蘭州大學的三位研究員開發的3D列印石墨烯氣凝膠被金氏世界紀錄評為「最密集的3D列印結構」。3D列印石墨烯氣凝膠重量極輕,每立方釐米僅重0.5毫克,放在棉花或花瓣頂都可以,可以製造出就有複雜微觀結構的超輕石墨烯氣凝膠。
  • 科學家研發混合生物墨水,可3D列印取代人體關節
    打開APP 科學家研發混合生物墨水,可3D列印取代人體關節 cnBeta.COM 發表於 2020-11-10 16:36:52
  • 堅固超混凝土!美國「火星技術」以新材料打造可回收房屋
    隨著文化技術的發展,幾千年來,人類房屋在建造材料與樣式上在不斷的變化著。在現代生活中,鋼筋混泥土作為房屋建造的主要材料,其堅固、耐用性備受肯定,不過近日美國人工智慧空間工廠稱找到了一種比混凝土更堅固、更耐用的材料。
  • 蠶絲水泥:水泥也能3D列印大型藝術裝置
    來自北京的Silk Project空間實驗室成立於2012年,這個實驗室的目的是在那些在機器人、材料科學和3D列印領域有經驗的人士的引導下,幫助學生設計師體驗新的技術和材料,找出如何將其應用到自己的創作當中,並且進一步進行深度的研究探索和實驗。
  • 科學大講堂在青舉行 探討納米技術在混凝土中的應用
    國家科技部973計劃首席科學家、美國ACI協會終身成就獎獲得者、澳門大學應用物理與材料工程系李宗津教授應邀來校作題為「建築材料環境友好教育----納米技術在混凝土材料中的應用」的主題報告。學科工作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金祖權主持講座。學校相關專業青年教師、研究生、本科生200餘人聆聽講座。
  • 科學家受蠼螋可摺疊翅膀啟發研究可摺疊3D列印結構
    近日,來自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和印第安納州普渡大學的研究人員一直從蠼螋的翅膀中汲取靈感,並使用3D列印來更多地了解它可摺疊翅膀的設計原理。(圖片:Jakob Faber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你會發現,蠼螋不僅顯然有能力飛翔,而且它們的機翼設計非常複雜,這是因為昆蟲的翅膀在不使用時可以緊緊地摺疊到身體上,因此它可以鑽入土壤而不會損壞它們。
  • 為啥要用預應力混凝土?它的原理是什麼?預應力混凝土如何施工?
    其中擠壓錨具既可埋在混凝土內,也可安裝在結構之外,對有粘結、無粘結鋼絞線都適用,應用範圍最廣。壓花錨具僅用於固定端空間較大且具有足夠的粘結長度的情況,但成本最低。2)預應力張拉(1)預應力筋張拉鋼絲:0→1 .0 3~1 .0 5σcon錨固 鋼絞線:0→105%σcon(持荷2min)→σcon超張拉:減少預應力筋的鬆弛應力損失。
  • 3D列印住宅不再是「紙上談兵」 華商陸海用3D建築列印技術蓋出一幢...
    不過,我們日常所見到的3D列印產品基本都是「小物件」,而用3D列印技術蓋房子卻依舊是件「新鮮事」。  近日,一家名為「華商陸海」的中國科技公司完成了一件壯舉,他們使用自主研發的3D建築印表機,在短短 2 個月的時間裡,便蓋出了一座面積超過 600 平米的「新溫莎城堡」。
  • 三巨頭共同開發混凝土3D列印超高風力發電塔
    三位業界巨頭為增加可再生能源的生產和使用進行了歷史性的多年合作 風力發電塔通常是用鋼材或預製混凝土建造 ,高度被限制在100米以下 使用混凝土3D列印技術直接現場列印,將使建造更大和更節約成本的混合塔成為可能,最高可達200米 更高的機塔可以吸收更強的風
  • 大型零件福音:研究人員開發用於大幅面3D列印的新型垂直技術
    使用Thermwood的大型LSAM機器,用戶可以使用該公司的專利-垂直層列印(VLP)技術3D列印零件,且零件列印高度達20英尺,重達50,000磅。但是現在,Thermwood宣布已經成功展示了使用該技術進行大幅面3D列印的新方法。
  • 3D混凝土錨等8項新技術在漂浮式海上風電技術比賽中脫穎而出!
    創新競賽中找到答案),如今這項行業競賽終於公布了結果:包括3D混凝土列印、動態海纜接線箱等8項技術脫穎而出,最終得到了蘇格蘭政府和開發商的資金支持。監控和檢查:可安全、經濟、可靠的檢查系泊線、電纜和風機基礎運行情況。系泊系統:使用新的材料、技術、方法以降低系泊系統的安裝和維護成本。
  • 前沿熱點丨3D列印技術在多個領域取得進展
    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刊發《3D列印技術在多個領域取得進展》一文,在分析3D列印技術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概述了連續液體界面生產技術、高面積快速列印技術等3D列印新技術。文章指出,3D列印技術正不斷擴展應用領域並取得顯著發展,如汽車零部件、體育器材、生物醫學、房屋建造、火箭製造等領域。
  • 科學家將加固板與砂漿相結合以提高混凝土結構的強度
    雖然我們最近一直在聽說可以生產更堅固的混凝土的技術, 但現有的普通混凝土結構也可以使用一些幫助。這就是新的加固板與新的砂漿相結合的設計所在。 目前,橋梁和建築物等混凝土結構通常都會在其表面貼上碳纖維板進行加固。這些面板通常是利用有機膠粘劑粘上的,不幸的是,這些膠粘劑經不起火燒,當暴露在溼氣中時可能會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