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脊髓損傷發生率:每百萬人 3.6 - 195 人

2020-12-04 丁香園

外傷性脊髓損傷為全球範圍的災難性事件,常導致患者永久殘疾。脊髓損傷患者,身心和經濟均蒙受痛苦。脊髓損傷引起的下肢癱 / 四肢癱,目前還沒有促進功能恢復的治療手段。也提示全球範圍制定預防策略的重要性。

絕大多數脊髓損傷源於創傷,機動車事故、墜落、暴力和運動傷。目前,對於脊髓損傷的不同國家整體觀,尚無報導。

伊朗德黑蘭醫科大學新浪創傷和手術研究中心的學者進行了一項系統性文獻回顧分析,提示全球脊髓損傷發生率每百萬人 3.6 到 195 人,發展中國家脊髓損傷亟待研究,文章發表於近期的 Eur Spine J 雜誌。

該研究對 MEDLINE 和 EMBASE 資料庫以及個人交流、網站和會議報導進行檢索,檢索時間從最早有記錄到 2012 年 7 月 16 日,檢索詞為脊髓損傷、發生率、患病率和流行病學。

結果顯示,共計檢索到 133 項可用資源,包括 101 篇文章、17 個創傷登記、6 篇會議論文集、5 本書、2 篇論文和 2 項個人交流(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數據來自 41 個不同國家,其中冰島的學者在 1975 年到 2009 年間,對脊髓損傷的發生率就提供了三項資源。

美洲的發達國家美國和加拿大,關於脊髓損傷發生率報導多達 35 項;巴西為發展中國家中唯一有報導的,僅 1 項。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在脊髓損傷發生率方面,有三項報導。報導均為調查,沒有登記註冊。

三篇文章均發表於 Spinal Cord,分別為北京、天津和安徽省脊髓損傷情況的研究,發生率從每百萬人口 23.7 人到 60.6 人。

全球而言,脊髓損傷發生率為每百萬人 3.6 到 195.4 人不等。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和高收入的歐洲國家,關於脊髓損傷,有很多有價值的報導;而非洲和亞洲很多國家,缺乏脊髓損傷方面流行病學數據。

上述結果顯示,對於全球而言,41 個國家有脊髓損傷的流行病學數據,多為歐洲和高收入國家。應努力健全低收入和發展中國家脊髓損傷的數據信息,以制定針對脊髓損傷的預防策略。


相關焦點

  • 前沿:幹細胞移植治療脊髓損傷前景廣闊!
    在過去的30年中,隨著幹細胞研究的不斷深入,目前,使用間充質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已成為臨床研究的方向。幹細胞移植為脊髓損傷提供了一種新的臨床幹預辦法。傳統方法幹預脊髓損傷效果不盡人意脊髓損傷(SCI)是一種具有很高致殘率的中樞神經系統損傷。據統計,亞洲創傷性脊髓損傷的年平均患病率為12.1-61.6人次/百萬。
  • 治療脊髓損傷後中樞神經病理性疼痛3期臨床成功!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整理,歡迎分享,轉載須授權 日本藥企第一三共(Daiichi Sankyo)近日宣布,評估Tarlige(mirogabalin)治療脊髓損傷(SCI)後中樞神經病理性疼痛(CNP)的3期研究達到了主要終點。
  • 脊髓損傷後神經修復研究進展
    目前,全球範圍內數百萬人遭受著脊髓損傷帶來的痛苦。脊髓損傷後神經的自我修復能力有限,多種應用於脊髓損傷後神經修復的治療方法如神經保護及神經再生治療等,其療效均難以令人滿意。本文對脊髓損傷後神經自我修復過程及相關的研究進展作一綜述。
  • 第一三共Tarlig治療脊髓損傷後中樞神經病理性疼痛3期臨床成功!
    日本藥企第一三共(Daiichi Sankyo)近日宣布,評估Tarlige(mirogabalin)治療脊髓損傷(SCI)後中樞神經病理性疼痛(CNP)的3期研究達到了主要終點。這項研究在亞洲(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地區)274例脊髓損傷後中樞神經病理性疼痛患者中開展,採用雙盲的方式評估mirogabalin與安慰劑的療效和安全性。該研究的主要終點結果顯示:從基線檢查至服藥治療第14周平均每日疼痛評分的變化顯示,mirogabalin優於安慰劑,達到了主要目標。此外,沒有觀察到額外的安全問題。
  • 創傷性脊髓損傷後脊髓微環境失衡的研究進展
    創傷性脊髓損傷(tSCI)主要由暴力,如車禍、高處墜落等造成的SCI,也存在無骨折脫位SCI的情況。非創傷性脊髓損傷主要指的是由腫瘤、感染或椎間盤退行性疾病等急慢性過程造成的損傷。由於病因學較大的異質性,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tSCI。全球tSCI的發生率約為13/100000,每年新增患者約9.3萬例,致殘率約為130/100000。每年需花費數以百億美元用於患者的治療和康復。
  • 納米組織工程化脊髓修復脊髓損傷
    脊髓損傷模型:實驗採用了脊髓半切損傷模型,顯露脊髓中央動脈作為中線標誌,以預先定位的T8棘突位置為中心,沿中線右側切除一矩形長3-5 mm的半橫斷脊髓缺損區域,胸髓損傷不會危及生命中樞,損傷結果確切,動物出現後肢功能障礙及尿便障礙,修復術後通過行為學
  • 羅氏IL-6單抗satralizumab在視神經脊髓炎譜系障礙...
    目前的劑量在4周內實現了IL-6信號的持續抑制。這些新的數據進一步支持了satralizumab作為NMOSD治療方案的潛力。satralizumab是一種人源化單抗,靶向IL-6受體抑制IL-6信號傳導。IL-6是一種細胞因子,被認為在NMOSD的炎症中起關鍵作用,觸發炎症級聯反應、導致損傷和殘疾。
  • 急性脊髓損傷(ASCI)小鼠模型的建模方法
    原型物種:人來源:手術模式動物品系:SPF級ICR小鼠,健康,雄性,8~12W實驗分組:實驗分六組:正常對照組、模型組、陽性藥組、受試藥組三個劑量組。然後採用脊髓打擊器,於暴露脊髓處施加 90 kilodynes 的力造成挫傷型脊髓損傷,SCI 後連續 10 天每天肌肉注射慶大黴素(8mg/kg)防止術後感染,並每天兩次人工膀胱按壓擠尿直至恢復自主膀胱活動為止(防止尿瀦留)。
  • 全球首例!日本批准誘導多能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人體臨床計劃
    18日,日本厚生勞動省(日本政府醫療技術主管部門)的專門會議批准了慶應大學使用ips細胞(誘導多能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的臨床研究計劃。這將成為全球首例向患者移植使用ips細胞(誘導多能幹細胞)製成的神經幹細胞,改善運動機能的臨床研究。預計最早將於2019年夏季啟動。
  • 脊髓損傷後只能坐輪椅? iPS細胞療法要讓患者站起來
    原標題:脊髓損傷後只能坐輪椅? iPS細胞療法要讓患者站起來 由於脊髓受到損傷,中國數百萬人不得不一輩子坐在輪椅上。遺憾的是,脊髓損傷的治療依然是醫學難題中的一個堡壘,成為難以逾越的「世界屋脊」。
  • 「黑盒子」神經幹細胞移植成功修復脊髓損傷
    近日,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科學家成功將神經幹細胞移植入小鼠脊髓損傷處,並揭示了其中的機制。近年來,神經幹細胞研究成為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和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的熱點,而長期以來,利用幹細胞恢復患者因脊髓損傷(SCI)而喪失的功能,也一直是科學家和醫生的雄心壯志。
  • 神經幹細胞移植治療脊髓損傷的研究進展
    Liang等從自然流產胎兒皮層中獲得人神經幹細胞,體外擴增後植入胸段脊髓完全橫斷的小鼠體內,組織病理結果顯示皮質脊髓束纖維顯著再生並重新形成突觸連接,小鼠的後肢運動功能恢復良好。Fujimoto等將iPS來源的神經幹細胞植入脊髓損傷模型後,其分化為神經元並形成突觸連接,與體內神經系統整合促進小鼠後肢功能的恢復。
  • 誘導急性脊髓損傷模型大鼠炎症反應信號通路的變化
    目的:分析脊髓損傷後炎症反應發生機制與HMGB-1/TLR4/NF-κB信號通路的相關性。方法:參考國際公認的改良Allen’s造模法製作T9-T10脊髓損傷大鼠模型,分別在造模後6 h,24 h,3 d,7 d獲取大鼠脊髓及尾動脈血液標本並進行BBB評分;ELISA分別檢測脊髓及尾動脈血清中高遷移率族蛋白1的水平,確定脊髓中高遷移率族蛋白1最高點及血清與脊髓中高遷移率族蛋白1含量的變化規律。
  • 日本正式確定利用iPS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的研究計劃
    日本慶應大學岡野榮之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已經確定利用iPS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的再生醫療臨床研究計劃。根據此計劃預計2016年IPS細胞脊椎損傷再生技術將正式應用於臨床治療。
  • 日本批准使用iPS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的試驗
    北京時間2月18日消息,在日本,每年大約有5000人遭受脊髓損傷,而患有某種脊髓相關損傷的人數估計超過10萬人。對此,日本厚生省批准世界首例使用iPS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的試驗,使得這項研究有望於造福這些患者。據報導,日本厚生省(衛生部)當地時間2月18日,批准了世界上通過人造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病人的首例臨床試驗。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向日本厚生省提出了這項試驗的申請,他們將把從所謂的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中產生的神經細胞注入四名在運動或交通事故中受傷的患者體內。
  • 科廷大學使用VR幫助脊髓損傷的人重新學習如何移動
    科廷大學的一項創新研究項目利用交互式、基於家庭的虛擬實境(VR)模擬或「嚴肅遊戲」來改善脊髓損傷患者的上肢功能,該項目得到了保險委員會的資助。沉浸式虛擬實境康復項目是在科廷通過一項可行性研究開發出來的,該項目將烹飪虛擬牛排作為頸脊髓損傷患者的功能性康復活動
  • 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能促進脊髓損傷後運動功能的恢復
    來自中國溫州醫科大學的張宏宇團隊最新研究發現,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能夠通過調節自噬流來促進內皮細胞的修復,改善血脊髓屏障的功能,減輕脊髓損傷後運動功能的障礙。在脊髓損傷後,自噬流被阻斷,內皮細胞不能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在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給藥後的早期,自噬流部分恢復通暢,屏障蛋白損傷減少,進而促進了血脊髓屏障的修復,揭示了自噬流在損傷修復中的關鍵作用,為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能減輕脊髓損傷後運動功能障礙的後續研究奠定了基礎。
  • 脊髓損傷康復有方法,不知道這幾點,這麼久算是白練了!
    脊髓損傷,嚴重危害患者健康甚至威脅患者生命!脊髓損傷一發生,臨床治療的同時還要及早進行康復幹預,預防併發症和減輕殘疾程度。所以,脊髓損傷的早期康復是非常重要的,其鍛鍊方法如下。2、預防褥瘡教會病人自己檢查受壓皮膚情況,每小時輪替抬臀式雙手支撐抬臀,臥位要經常翻身,更換體位。3、殘留肌肌力的加強主要是三角肌、肱二頭肌、肱三頭肌、背闊肌等的訓練,採用抗阻訓練,漸進性抗阻訓練。
  • 脊髓損傷後的免疫抑制研究進展
    作者: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骨科   劉超脊髓損傷SCI後的免疫抑制會增加機體對病原體感染的易感性,導致患者併發症發生率及病死率增高。近年,國內外SCI的臨床及動物模型研究證實,SCI可導致機體免疫細胞功能受損,免疫因子也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化,從而引起免疫功能障礙,但具體機制尚不明確。
  • 世界首例:日本批准使用 iPS 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的試驗
    北京時間2月18日消息,在日本,每年大約有5000人遭受脊髓損傷,而患有某種脊髓相關損傷的人數估計超過10萬人。對此,日本厚生省批准世界首例使用iPS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的試驗,使得這項研究有望於造福這些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