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佛教的圓滿世界,法身實相的意義!

2020-12-03 重樓逾陀

■佛教的圓滿世界 ·法身實相篇

壹法身實相的定義

「法身」是指佛陀證悟的法性,是理知所成的法性之體,是清淨離垢妙極之身,不同於父母所生的粗陋垢穢生滅之身;「實相」是指諸法真實的體性。法身與實相具有相同的意義,《華嚴經》說:「法性本空寂,無取亦無見;性空即佛境,不可得思量。」法身實相是涅槃的三德之一,具足一切功德智慧,永離眾患,畢竟安樂,十力具足,妙用無窮,萬古不變,歷劫常存,福智圓滿,萬德莊嚴。經典中除了以實性、實際、一如、真性等來詮釋法身實相的真實不變之外,更常以否定的字眼來形容法身實相的不可思量,例如:無晦、無明;無名、無相;無彊、無弱;非淨、非穢;不在方、不離方;非有為、非無為;無示、無說;不來、不去;不出、不入;非福田、非不福田;非應供養、非不應供養;非取、非舍;非有相、非無相;不可稱、不可量、過諸數量;非大、非小;非見、非聞;非覺、非知;無作、無境;無生、無滅;無畏、無憂;無已有、無當有、無今有等。

貳法身實相的意義

「法身實相」是佛的自證境界,非語言文字所能形容,諸經論為了化益眾生,而別立不同的名稱,各宗各派也本著自己的立場賦予不同的教義。雖然如此,百川歸於大海,各種教義都是相互融通無礙的。茲將各種說法詮釋如下:

1.法身實相是平等一如的理體:現象界的森羅萬象彼此消長,互為因緣,其理體是平等一如的空性。在差別的萬象中存有無差別的空性,就是萬有的實相。

2.法身實相是理事圓融的境界:萬有雖然千差萬別,但都是由平等的理體所緣起,所以宇宙萬有,無非空性,萬象的空性,也無非差別的現象。法身實相就是這種有空中道、理事不二的平等世界。

3.法身實相是相即相入的萬象:由於萬有諸法互相緣起,所以隨舉一法,都具有萬有的特性,每一法的力用都能無遠弗屆地遍及於十方一切諸法,而又不失其本位。此外,法與法之間,無力的諸法含攝於有力的一法中,所以法法都能借著力用與其他諸法相互容受。以上是就空間而說諸法的相即相入。就時間而言,三世諸法遷流不息,過去之外,沒有現在未來;現在之外,沒有過去未來;未來之外,沒有過去現在。所以,三世諸法相即相入,重重無盡。總之,同時具起,相互顯發,沒有前、後、始、終之別的十方三世一切諸法,都是萬法的真實相貌。

4.法身實相是本自具有的佛性:世間的形形色色無一不是法身實相,然而凡愚眾生因為無明貪愛,執妄為真,將自己執著於萬法表面的假相上,所以處處覺得障礙隔離。佛陀因為證見法身,所以能超越時空,在清澄的心海中,印現出十方三世、無量無邊的森羅萬象。由此可知法身實相歸於一心,也就是我們本自具足的佛心佛性。所謂「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就是這個意思。

參法身實相的證得

法身在那裡?實相是何相?由法身實相的意義看來,法身非身,非不身,因為它包含了全法界;實相非相,非不相,因為隨拈一微塵,都是實相的全體。所謂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森羅萬象都不是孤立的個體,而是互相緣起,莊嚴無比的一大建設。蘇東坡的一首詩說得好:

溪聲儘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一草一木、一花一葉,無非都是法身示現;一沙一石、一山一水,無一不是實相妙諦。甚至涓涓的溪流、颯颯的松濤也都是如來的法音宣流。當我們證入法身實相時,山河大地、宇宙虛空,乃至一切眾生,都是從自己清淨自性中湧現出來的智慧活泉。所以法身實相就是我們周遭的人、事、物,法身實相就是我們本自具足的佛心佛性,法身實相是物我一如的境界。法身實相雖是諸佛的自證境界,然而每個人都具有佛性,只要我們本著平常心,在日常生活中,處處都可以證見實相。因此,如何與三世諸佛共同遨遊在法身實相的世界中呢?

1.無我度生:「法性平等,無有高下」,契合法性,泯除對待,發同體悲心,度無量眾生,在實踐無我的當下,就是平等一如的法身示現;在千差萬別的眾生相裡,就可以見到無相無不相的真如實相。

2.無住生活:經云:「凡有所住,皆為非住。」在日常生活中,對於幻有的假相,不執不拒,內心寬廣,等如虛空,就能在行住坐臥中體會到「青青翠竹儘是法身,鬱郁黃花無非般若」的實相世界。

3.無得而修:我們的本來面目就是法身實相,如果有修證的意念,便被修證之相所系縛,就不是如實的修證。唯有無得而修,好比以空印空,以水印水,隨到隨遣,了無痕跡,才能見到本自具足的清淨法身。

相關焦點

  • 星雲大師:佛教和政治不對立 應給佛教更多空間
    星雲大師:佛教在世間,世間任何一個團體,都是好好壞壞的,要求絕對的清淨、美好,那不就到極樂世界了嗎?寺廟裡的出家人不會一點錯沒有,但比一般的社會上的人還要好一些,比方說,抽菸喝酒,他們不敢公然做。佛教徒,至少有慚愧心,還是有顧忌的,也不要鄙視他們。當然佛教還需要淨化。希望國家要有真正的適合佛教的管理辦法,應該有更多自治的空間。
  • 星雲大師參觀山東博物館汶上佛教文物展
    星雲大師一行參觀山東博物館汶上佛教文物展(圖片來源:資料圖)星雲大師與山東博物館人員合影(圖片來源:資料圖)2014年6月8日上午九時許,星雲大師來到山東博物館,觀看了由山東博物館和汶上縣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
  • 星雲大師:佛教對複製生物的看法
    文/星雲大師佛教對「生命教育」的看法 5佛教對複製生物的看法問:由於近代生物科技發達,中外相繼有「複製羊」、「複製牛」的誕生,請問大師,站在佛教的立場如何看待這件事,佛教認為生命是可以複製的嗎?圖/取自網絡生命的本質所謂「體、相、用」,佛教講生命的本「體」是由外「相」來表達,「體」指的是「本體」,是內在;「相」就是外在的形相,比如這個人長什麼樣子,那個人長什麼樣子。
  • 佛教之中,所說的「法身」,其實有二種含義,真懂的人不多
    在佛教之中,常聽到有一個概念叫做三身佛,即法身佛、報身佛和化身佛。在這三身之中,最重要的就是「法身」,因為「法身」是佛的「自用受身」,只供佛自己受用。佛像因此,「法身」這個概念非常重要。我們研究《壇經》的時候,也看到六祖講到這個「法身」。
  • 泰山電視臺專訪星雲大師
    (一):希望「人間佛教」可以改變大家的生活     釋星雲,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世界華人大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臨濟宗第48代傳人。其信徒都親切的稱他為星雲大師。
  • 星雲大師:人在紅塵,心在山林
    他說:「『人間佛教』就是家庭裡父慈子孝,社會上人我和諧,國際間平等和平,人人本著佛法的慈悲智慧,彼此尊重包容,歡喜融合,真心實意相待,共創圓滿自在的人生。」  他倡導的「人間佛教」曾力挽臺灣佛教衰微之勢。其禪修班一位學員說:「大師的長處是每到一處都因地制宜地弘法。」
  • 形象與實相:藏傳佛教於世界佛教視野中的多重認同(三)
    此外,印藏佛教中那些較高次第的密乘佛教修習,如「大手印」和「大圓滿」法的正行等,都已經基本脫離了那些必須依靠氣、脈、明點來修習的印藏密教儀軌元素,其修習的重點主要在於對心性本來面目的體認,這與漢傳佛教的禪定修法並沒有本質的不同。  如此說來,將「大手印」「大圓滿」和「他空見」等貼上「和尚教」的標籤,或並非完全空穴來風,它們於義理和修法上確實都有共通之處,值得我們去進一步的探索。
  • 藏傳佛教緣起思想及其宇宙生成論意義——劉俊哲
    本文僅就緣起的內涵、種類和宇宙生成論意義進行探析。一、緣起中的「緣」是因緣的簡稱。因緣中的「因」是指內在原因,即內因。「緣」是指外因,即外在條件。那麼何為緣起?緣起是指「待緣而起」,也就是說,無論什麼事物的形成與發展必須依賴於因緣。若沒有因緣,事物的產生就失去了根據和條件。佛教大師們常以芽的產生為譬喻。
  • 星雲大師: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資料圖:星雲大師 星雲大師簡介: 釋星雲(1927年8月19日-),俗名李國深,法號悟徹,其信徒常稱之為星雲大師。 先後在世界各地創建200餘所道場,並創辦美術館、圖書館、出版社、書局、中華學校、佛教叢林學院及大、中、小學等數十所。曾主編《人生》、《今日佛教》、《覺世》月刊等佛教刊物。 曾任中國國民黨黨務顧問、中央常務委員。現任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會長,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名譽院長等職。
  • 佛教講的實像是什麼?
  • 星雲大師廈門演講 稱現代社會需要誠信、勤勞
    星雲大師(釋星雲1927-),俗名李國深,原籍江蘇揚州(江都),為臨濟正宗第48代傳人。  ■開山宗長  國際著名佛學大師,1967年創建佛光山,以弘揚「人間佛教」為宗風,佛光山寺第一、二、三任住持。
  • 佛教:念佛也是有講究的,如何念佛才是最穩當的,印光大師開示
    佛教:念佛也是有講究的,如何念佛才是最穩當的,印光大師開示。阿彌陀佛是釋迦牟尼佛在《阿彌陀經》中開示,並勸我們要念佛「阿彌陀佛」的。念阿彌陀佛,具足信願,可以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生成佛。念佛方法其實有很多,但是主要有四種:持名念佛、觀像念佛、觀想念佛、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想念佛簡單的來講,觀想念佛就是心裡觀想阿彌陀佛的相好莊嚴,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我們要用我們的意念去想,當然不是亂想,你要依經文。《觀無量壽佛經》裡面就教我們怎麼觀想,你也可以用《無量壽經》的經文,裡頭講到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你可以去想。
  • 佛教常識:如來佛是不是釋迦牟尼佛?
    很多人對於佛教的了解,都是從小說、電視劇中得來的,所以他們雖然沒有去過寺廟,也沒有讀過經書,但他看過《西遊記》,所以對佛教多少也了解那麼一點點。你要問他佛教誰最大?他會說孫悟空都翻不過如來佛的手掌心,肯定是如來佛最大了。一聽這些話,你就知道他是外行了。這個如來佛到底是誰?
  • 星雲大師:自小喜歡詩詞 對文學產生濃厚興趣(圖)
    「八指頭陀是位了不起的愛國詩人」  第一次見到星雲大師是2010年8月7日,我隨湖南省一個參訪團來到臺灣高雄縣的佛光山,拜訪了這位佛教高僧。  那天,天氣很好,四顧山光接水光,陣陣輕風吹襟,很舒暢。快進山門時,突遇一群邪教組織的人把山門團團圍住,進不去。星雲大師派人帶我們從另外一個通道,沿山門而上,進入了佛光山。
  • 星雲大師:我就是南京大屠殺的受害者和見證人
    「佛教珍愛一切生命,為什麼大師讓一名畫家來畫血淋淋的大屠殺呢?」 「要畫!因為我就是南京大屠殺這場災難的受害者和見證人。」 20多年前,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和畫家李自健在美國洛杉磯的這番對話,促成了以「殺·生·佛」為主題的驚世巨幅歷史油畫《南京大屠殺》的誕生,從此開始了它在全世界六大洲30個國家和地區廣泛展出的旅程。
  • 佛教:無常、無我、法印、般若、諸法實相,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佛教的宗教信仰已經躋身世界三大之一,由此可以看出佛教中的佛學文化博大精深,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學中的無常、無我、法印、般若、諸法實相,知道了無常才更懂珍惜:無常無常,即隨生隨滅,在佛教教義中,無常指的是世界萬有(包括切事物和思維意識)都有生有滅,沒有長存不變的。佛教認為,任何事物或現象都不是永存的,它們從生到無,只是剩那間的事,因此把這叫做「剎那無常」;而在這剎那之中,它將要經歷「生、住、異、滅」四個階段,這叫做「有為四相」,也就是指一切事物必有的四種特徵。
  • 星雲大師面對毀譽感慨:弱者!你的名字叫「和尚」
    星雲大師面對毀譽感慨:弱者!你的名字叫「和尚」 (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編者按:星雲大師,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以弘揚「人間佛教」為宗風,致力推動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業,對佛教制度化、現代化、人間化、國際化的發展,可說厥功至偉!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傑出的宗教領袖,在七十餘年的弘法生涯中,卻屢屢招人誤解。
  • 一念修行,法身等佛
    詩人通過其作品將真實世界展示出來,將自己的內心世界與現實相聯繫。詩人曾經四處參訪佛教寺院,與多位僧人都有往來。詩人與佛教保持一定距離,思想上並沒有受到佛教的影響。詩人晚年的作品,呈現出坦然的心態。詩人作品中透露出佛教「虛無」的思想,但他並沒有陷入悲觀的情緒,反而表現出樂觀通達的態度。
  • 【大德開示】宣化上人開示:法身的衣食睡 人人皆能開悟,有小悟...
    初入,剛得到一點好消息,明白六塵緣影,乃虛妄不實,故不執著,不入色聲香味觸法,而入聖人法性流,初得到聖人之智,既是初得,智慧未強壯,故要繼續修行用功。初果,行路腳不著地,但猶未完全離地,仍受七番生死,已斷三界八十八品見惑,名「入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