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繪畫||王文採院士發現雲南蕁麻科一新種

2021-02-12 科學繪畫與博物精品繪

  王文採院士在研究過程中,發現了自雲南東南部發現的蕁麻科樓梯草屬一新種——南溪樓梯草。

南溪樓梯草 A. 開花植株上部,B. 雄頭狀花序,下面觀,C,D. 二對生長較大雄總苞苞片,E.雄花及4雄小苞片。 孫英寶繪圖

   南溪樓梯草是由吳增源在2010年8月採自雲南的河口縣,南溪鎮,馬革,白沙河,海拔 388 m,河邊雨林裡路邊。模式標本標本(10171)保存在中科院植物所標本館)。

南溪樓梯草的雄頭狀花序的花序梗比花序託稍長,雄花序託寬長方形,因此,與也具上述特徵的田林樓梯草(E. tianlinense W.T. Wang) 相似,與後者的區別在於本種的葉在邊緣具淺圓齒或小鈍齒,具三出脈,雄總苞苞片數目較少,8枚,排成一層,只1枚在頂端具角狀突起;在田林樓梯草,葉在邊緣具尖牙齒,具半離基三出脈,雄總苞苞片數目較多,約20枚,排成二層,外層6枚均在頂端具角狀突起。本種與驟尖樓梯草組盤託樓梯草系 (Sect. Elatostema ser. dissecta W. T. Wang) 中的廣布種盤託樓梯草系 (E. dissectum Wedd.) 的區別在於本種的莖被短糙伏毛,葉呈橢圓形,具三出脈,下面基出脈上被短糙伏毛,雄頭狀花序的花序梗較短,長1–1.8 cm,雄總苞苞片較少,8枚,寬卵形或橫長方形,背面具1–3條縱肋,雄小苞片上部被緣毛;在盤託樓梯草,莖無毛,葉斜長圓形,具半離基三出脈,無毛,雄頭狀花序的花序梗多較長,長1.5–8 cm,雄總苞苞片常較多,呈條形或狹披針形,無肋,雄小苞片無毛。(王文採,2014)

參考文獻

WANG WT. 2014. Elatostema (Urticaceae) inChina. Qingdao:Qingdao Press.[王文採. 2014. 中國樓梯草屬植物. 青島:青島出版社.]

~~*  ——  THE   END  ——  *~~


路漫漫其修遠

吾將上下而求索



相關焦點

  • 南溪樓梯草,雲南蕁麻科一新種
    王文採院士發現了自雲南東南部發現的蕁麻科樓梯草屬一新種,南溪樓梯草,此種與田林樓梯草(E. tianlinense)相似,但其葉具三出脈,邊緣具淺圓齒或小鈍齒
  • 王文採:當選院士是一些人夢寐以求的願望,他卻主動請辭
    當選院士之後,王文採的各種事務性工作漸漸多了起來,這對已習慣只與植物標本打交道的他來說無疑是一種負擔。他的學生傅德志在《師門承學記》中寫到,在其擔任植物所副所長期間,王文採想請辭院士,而找他從中幫忙交涉。
  • 國花評選引爭議 院士王文採:贊成牡丹梅花並為國花
    中國科學院93歲的院士王文採先生7月20日在家中手寫一份意見書,表示贊成「牡丹梅花並為國花」。這份意見書全文如下:「我國花卉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堪任國花之選者眾多,人們愛之多,擇之難,割愛更難。認識長期難於統一,分歧主要集中在牡丹、梅花兩花上。陳俊愉先生主治梅花,30多年前曾提出『雙國花』的主張,即牡丹、梅花並為國花,我贊成這一寬廣包容、大公無私的主張。
  • ...弘揚科學精神丨胡宗剛:平凡的老人 睿智的大家——植物分類學家...
    在大學學完普通生物學、植物學、生物化學等課程之後,進入三年級,王文採開始對植物分類學發生興趣,引導者是植物學家林鎔先生。林鎔先生教學很有經驗,而且擅長植物科學繪畫,在講課時,左手拿著有代表性的植物標本,一邊講,一邊在黑板上繪出科、屬的重要形態特徵,使學生容易了解和記憶,這引起了王文採對這門學科的初步興趣。
  • 楊文採院士:人類能上天下海,卻難以入地13公裡
    中國科學院院士楊文採對網易科技《科學大師》記者說,「現在鑽探達到 12300 米,為什麼不能達到 30000 米啊?很簡單,到了 12000 米的時候,地層的溫度很高,想繼續鑽下去,面臨很大的挑戰。」楊文採是著名地球物理學家,浙江大學教授,他曾擔任中國大陸科學鑽探第一鑽——2005 年江蘇東海縣中國大陸鑽探工程中心的副總指揮。
  • 科學家在雲南發現兩個地衣新種
    新華社昆明3月28日電(記者 嶽冉冉)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王立松研究員課題組在雲南普洱市發現擔子地衣的兩個新種,分別命名為「雙色麗燭衣」和「雲南麗燭衣」。該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期刊《真菌學》上。論文第一作者、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劉棟博士介紹,這兩個新種屬於「麗燭衣屬」,該屬被形象地比喻為「美麗的蠟燭」。「雙色麗燭衣」在景東縣被發現,命名源於對其棒狀子實體顏色的描述,它的子實體頂端呈淡黃色,朝基部逐漸變成白色。而「雲南麗燭衣」在寧洱縣被發現,通體為橙黃色,細長狀,近中央有一條縱向凹陷。
  • 雲南澄江生物群發現環節動物門原始祖先
    原標題:雲南澄江生物群發現環節動物門原始祖先 西北大學早期生命研究團隊韓健研究員等人與英國劍橋大學合作,新近在雲南澄江生物群中發現了兩個最古老多毛類新屬種——古扇蟲和中華隱剛毛蟲。
  • 科學繪畫||來自泥盆紀時期的蕨類植物
    卷柏屬形態與生長結構科學繪畫解析圖蕨類植物是高等植物中比較原始的一大類群,也是最早的陸生植物。這種植物是生長在山野的草本,有著頑強而旺盛的生命力,遍布於全世界溫帶和熱帶。蕨類植物門的科學繪畫解析認知圖(引自網絡)有很多的蕨類植物和菌類有著非常好的關連性。許多蕨類植物只生長在特定的酸鹼值下,如海金沙只生長在潮溼且強酸性的土地上,但球莖冷蕨則只生長在石灰巖石上。
  • 僅雲南深山就有11種,號稱「四大菌王」,小心別被「鬧」著了
    而作為食用野生菌的大省,幾乎沒有人能比雲南人更為開心的了!雲南因為高海拔低緯度的原因,是全世界野生菌子最多的地方,可謂是上帝最偏心的表現!幾乎沒有雲南人不喜歡吃菌子的,但是在二百多種甚至八百多種野生菌當中,接受度最被大家認可的也沒幾樣,一千個人有一千種口味,但是對於這種菌子,幾乎沒有人不喜歡,這種菌子就是牛肝菌!
  • 畫花、畫鳥,也畫蟲:科學繪畫 一種的另類職業
    科學是最大的難題上周六下午,從河南剛剛趕回北京的趙闖顯得滿臉疲憊,連續工作十餘天、每天睡眠僅兩個小時地繪製了五十多幅恐龍化石圖像,對他來說是工作的常態。此前,趙闖所在的「啄木鳥科學小組」接到了河南一家博物館的合作邀請,館裡發現的十幾種恐龍,都要做生物形象科學復原圖。
  • 【光明日報】眺望科學精神的理性光輝
    新華社發圖①:1956-1962年王文採院士手繪的犛兒苗屬彩色植物圖。中國科協供圖圖②:1956-1962年王文採院士手繪的犛兒苗屬彩色植物圖。聞名世界的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之一吳有訓先生,他的論文是以毛筆寫成,通篇都是非常端正的小楷;中國核科學事業的主要開拓者之一、「兩彈一星」元勳朱光亞院士,慣用鉛筆,原因之一是更正時可用橡皮擦去,便於保持整潔;我國著名植物分類學家王文採院士的手稿是一幅幅手繪彩色植物圖,其精美程度不遜於工筆畫家的畫作。
  • 雲南省委省政府聘任中國科學院院士方精云為雲南大學校長
    通訊員 王崴 攝  雲南網訊(記者 郎晶晶)4月23日,省委在雲南大學召開幹部大會,宣布省委關於雲南大學黨委書記、校長的任職決定。省委決定:林文勳任雲南大學黨委書記;聘請中科院院士方精雲任雲南大學校長。楊林同志另有任用。  省委常委、省委組織部部長李小三宣讀省委任職文件並講話。
  • 雲南金平發現兩個植物新種
    金平發現兩個植物新種金平異藥花金平奇柱苣苔近日,記者從雲南金平分水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在該保護區內新發現兩個植物新種:金平奇柱苣苔和金平異藥花。該局高級工程師、科研所所長喻智勇與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劉瑩博士等學者,在國內知名期刊《Phytokeys》發表文章稱,在該保護區野外考察的過程中,發現了野牡丹科異藥花屬的一個新物種:金平異藥花。科學家們詳細描述了該物種的形態、生境等,並基於ITS序列對其進行了系統發育分析。該物種具四數花和8個二型雄蕊,藥隔基部鼓起但無距。
  • 科學繪畫||被子植物家族的睡蓮科成員
    睡蓮屬黃睡蓮科學繪畫圖(引自陳靜收藏圖) 睡蓮科(Nymphaeaceae
  • 雲南發現野生蘑菇王 盤點世界上十種最奇特的蘑菇
    巨型蘑菇現身  雲南網訊(記者熊強張彤)近日,雲南騰衝市小羅綺坪村民小組發現一朵巨型「野生蘑菇王」的消息,成為了當地村民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10月22日,雲南網了解到,這幾株菌,最高已達到83.5釐米,單菌傘直徑就有40釐米,被當地村民戲稱為「大象腳」。
  • 科學繪畫||裸子植物家族的買麻藤屬成員
    買麻藤、大子買麻藤科學繪畫(王金鳳繪圖)買麻藤屬是麻黃科買麻藤綱的3個屬成員之一,另外兩個屬分別是麻黃屬和百歲蘭屬。
  • 15種珍稀苦苣苔科原生種對公眾揭開神秘面紗
    接下來就簡單介紹一下這15種苦苣苔科原生種。藥用報春苣苔Primulina medica苦苣苔科報春苣苔屬多年生草本。特產於我國廣西省,生於石灰巖石山上。本種由於在民間被用於製作中藥,常常受到採挖破壞,是列入《中國紅色物種名錄》的6種報春苣苔屬植物之一。
  • 中科院院士任雲南大學校長 系安徽懷寧人(圖)
    方精雲 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北京分院網站 4月23日,雲南省委在雲南大學召開幹部大會,宣布省委關於雲南大學黨委書記、校長的任職決定。省委決定:林文勳任雲南大學黨委書記;聘請中科院院士方精雲任雲南大學校長。 聊時局(ID:shijuguanzhu)注意到,方精雲系安徽懷寧人。 公開簡歷顯示,方精雲,生態學家,男,1959年7月生,安徽懷寧人。1982年畢業於安徽農業大學,1989年獲日本大阪市立大學博士學位。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