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科研團隊「漁網式搜索」揭秘近萬種拓撲材料

2020-12-07 人民網

使用對稱性指標搜索拓撲材料的算法流程圖

人民網北京2月28日電 日前,南京大學物理學院萬賢綱團隊對拓撲材料的研究,取得突破性搜索成果。該研究團隊系統地大規模搜索了整個材料資料庫,獲得了大量拓撲材料線索,並以此為基礎設立了拓撲材料基因庫。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正刊今日發布相關成果——《利用對稱性指標進行拓撲材料全面搜索》,受到全球學界關注。

「新穎材料的寶庫使物理學家興奮不已」

「研究人員首次系統地搜尋了整個材料資料庫,以尋找具有拓撲狀態的材料——這些奇異的物質相已經吸引了物理學家十年。由此發現的大量拓撲材料能使科學家更接近於這些奇異相的實際應用,這可能引發電子學等領域的革命。」去年,Nature期刊以「新穎材料的寶庫使物理學家興奮不已」為題,對南京大學的這項研究及其它兩項相關工作作了高度評價。

據了解,近年來,拓撲量子態是物理學和材料科學領域的前沿熱點課題。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三位科學家,以表彰他們發現物質拓撲相以及在拓撲相變方面作出的理論貢獻。隨著不斷有新的拓撲相出現,如量子自旋霍爾效應、拓撲絕緣體、Hourglass費米子、Nodal line半金屬、High order拓撲絕緣體等,人們發現,拓撲材料具有常規材料所沒有的奇特物性,在電子、信息和半導體技術等諸多方面有很大的應用潛力。

但對於這類奇特的拓撲材料,目前科學家主要是通過計算拓撲不變量尋找各種拓撲相,這種方法效率較低,所以已知的拓撲材料數目十分有限。因而,發展新的理論方法,高效尋找理想、有實用價值的拓撲材料體系,有著重要的科學價值和廣闊的應用前景。此次,萬賢綱教授團隊在搜索拓撲材料這個領域實現突破:基於對稱指標理論,發展了一套新的高效尋找拓撲材料的理論方法。

萬賢綱介紹,具體來說,是發展了一套非常高效的預測拓撲材料的方案:主體是基於第一性原理電子結構的自洽結果來計算布裡淵區高對稱點電子布洛赫本徵態的對稱性性質,通過計算在所謂的「原子絕緣體基組」上的展開係數,判斷材料是否是一個原子絕緣體,如果不是,又是如何偏離原子絕緣體(拓撲絕緣體,拓撲晶體絕緣體,拓撲半金屬三類)。

未來相關研究無需再「大海撈針」

「這樣高效的方案,很適合對晶體庫進行地毯式搜索,從而得到拓撲材料基因庫。」中國科學院院士、教育部「人工微結構科學與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主任邢定鈺評價稱,拓撲材料基因庫的逐漸形成,未來將給實驗物理學家帶來極大便利,將來的研究可以集中於基因庫中的材料,而不像此前那樣大海撈針。把此前人們找拓撲材料的方法跟他們提出的方法相比較,就如同用魚鉤釣魚和用漁網捕撈的差別。

萬賢綱介紹,他們的這一系列工作始於2017年8月,最開始的計劃是去找尋當時非常新穎的高階拓撲絕緣體。當時的思路是通過分析「原子絕緣體基組」有公因子為4時候對空間群裡面實空間對稱點以及其位群不可約表示的要求來進行「精準」的預測材料,這樣的工作物理上漂亮,但是效率相對也不算高。在2017年12月初,團隊根據當時研究前沿的進展,調整了思路,發展了高效的「地毯式」搜索拓撲材料的新算法。這一理論方法的文章於今年2月11日在Nature Physics上以《基於對稱性指標的高效拓撲材料搜索方案》為題在線發表。

據介紹,根據這一高效尋找拓撲材料的理論方法,萬賢綱團隊對所有非磁材料是否拓撲進行分類,發現近50% 的材料都是拓撲材料。進而,他們把計算預言的10897種拓撲材料(含費米能級附近有能帶交點的體系)的晶體結構信息及電子能帶放在特定網站上,供同行參考與研究。同時,他們還挑選了近一千個費米面比較乾淨或者能帶交點離費米面較近的體系,預言進一步的研究將很可能從中挖掘出適合實際應用的理想拓撲材料。

「他們文章中所給出的拓撲材料基因庫,有望帶來生機勃勃的後續實驗或者進一步理論探索。他們提出的高效的拓撲材料搜索方法也適合應用於其他體系,比如聲子系統、光子系統、磁性材料等。可以預期,大規模搜索與預測材料將成為材料科學的一種趨勢。它對於相關領域發展將有積極推動作用。」 邢定鈺院士表示。(李依環 齊琦 吳煜昊)

(責編:聞佳琪(實習生)、曹昆)

推薦閱讀

高福院士:消除疫苗疑慮需要科技「加碼」2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舉行新聞發布會,針對近年來的疫苗事件,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表示,中國疫苗應該是世界上最好的疫苗之一,不要對疫苗失去信心。【詳細】

個人電腦如何適應智能時代在智能時代扮演好新的生產力工具角色,個人電腦必須順應潮流,轉型升級為智能化設備,匹配5G和行動網路的要求,才不會那麼快地成為計算機歷史上的過客。【詳細】

相關焦點

  • 南大科研團隊「漁網式搜索」揭秘萬種拓撲材料獲Nature發布
    被採訪人供圖南大科研團隊「漁網式搜索」揭秘近萬種拓撲材料獲Nature發布中新網南京2月28日電 (記者 申冉 通訊員 齊琦)28日,南京大學物理學院萬賢綱團隊對拓撲材料的突破性搜索成果,以「Comprehensivesearchfortopologicalmaterialsusingsymmetryindicators」(利用對稱性指標進行拓撲材料全面搜索)為題發表於國際頂尖學術期刊
  • 揭秘近萬種拓撲材料,科學家將在量子自旋霍爾效應等方面獲得突破
    就在二月二十八人的時候,國際上最著名的學術期刊【自然】發布了中國科學家的論文,這篇論文引起了世界很多科學團隊和科學家的注意,因為我國的這篇科學論文名稱是【利用對稱性指標進行拓撲材料全面搜索】也就是我國設立了拓撲材料基因庫。
  • 科研團隊成員揭秘「天使粒子」發現的背後
    新華社上海7月25日電 題:科研團隊成員揭秘「天使粒子」發現的背後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王琳琳、周琳  近日,美國《科學》雜誌報告說,多位華人科學家領銜的團隊,首次發現了被稱為「天使粒子」的馬約拉納費米子的存在證據
  • 2019年將迎拓撲材料「寒武紀」?Nature三連發,中國「承包」兩篇
    圖丨萬賢綱教授(來源:南京大學)這些研究還展示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數字:自然界中大約20%的材料可能具有拓撲結構。也就是說,數千種已知材料都可能具有拓撲性質,但在這之前,被人類所探索的拓撲材料只有幾百種,被詳細研究過的只有十幾種。所有發現的材料資料庫可以在網絡上進行查詢。
  • 科學院工程院評選2019中國十大科技進展,南大物理學院參與項目入選
    趕快和小藍鯨一起來了解這項科技進展與它背後的南大人吧!最新研究表明自然界中約24%的材料可能具有拓撲結構 2019年2月28日凌晨,來自中科院物理所、南京大學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3個研究組分別在《自然》雜誌發布了最新相關研究成果。
  • 高通量研究使拓撲學更具「磁性」:上百種磁性拓撲材料被發現
    研究人員可以利用完整的帶拓撲理論對非磁性晶體的電子結構進行分類。然而,磁性材料的類似分類法則仍然是一個謎,因此,目前發現的磁性拓撲材料數量非常有限。《自然》雜誌當地時間10月28日發文稱,一個國際研究團隊首次對磁性拓撲材料進行了高通量研究,並由此發現了100多種新的磁性拓撲絕緣體和半金屬。
  • 世界上第一臺電驅動「拓撲」雷射器!
    在1980年代,科學家發現在某些材料中流動的電子具有「拓撲特徵」,這意味著它們可以繞過拐角或缺陷流動,而不會發生散射或洩漏。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三位率先研究此類電子拓撲狀態的理論物理學家。現在,來自新加坡南大的工程師和物理學家的跨學科團隊與利茲大學的材料科學家合作,已將這種拓撲方法應用於稱為光子的輕粒子。
  • 阿里旗下搜索應用「夸克」上線醫療搜索功能,可查詢近萬種常見病
    來源:藍鯨財經藍鯨TMT頻道9月14日訊,阿里旗下智能搜索APP「夸克」今日正式上線全新的醫療搜索功能,引入阿里健康醫鹿等行業專業合作方,已覆蓋近萬種常見病症的查詢。據悉,除了通過AI技術智能過濾廣告幹擾,夸克醫療搜索還推出了AI問診工具、精選專家問答等服務。阿里創新事業群智能搜索業務部負責人吳嘉曾表示,醫療將是夸克從內容生態深入到產業生態的重點領域,要以「內容+服務」的閉環解決用戶的實際問題。
  • 清華大學物理系研究團隊發現內稟磁性拓撲絕緣體
    清華大學物理系研究團隊發現內稟磁性拓撲絕緣體清華新聞網6月20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物理系何珂、薛其坤等人的實驗研究團隊和徐勇、段文暉等人的理論研究團隊合作首次發現了一種內稟磁性拓撲絕緣體MnBi2Te4,為提升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溫度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並為多種新奇拓撲量子物態和效應的研究提供了一個理想平臺
  • 胡偉、陸延青團隊實現軟物質拓撲缺陷的可編程控制
    近日,現代工學院胡偉教授、陸延青教授團隊在實現近晶相液晶拓撲缺陷的可編程控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成果以&34;為題,於6月8日在線發表於《先進光學材料》上(Adv. Optical Mater. 2020, 2000593 )。拓撲缺陷深刻影響著材料的結構與特性,其在催化、傳感、能量存儲、光電器件等眾多領域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 國內頂尖高校科研院所物理學實力之我見
    近300年物理學經歷了三次重大突破:1、是牛頓力學的建立和熱力學的發展;牛頓力學的建立和熱力學的發展,導致了蒸汽機的發明,使人類進入蒸汽動力時代,進入了第一次工業革命;19世紀,從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導致了發電機的發明,使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第一次工業革命,主要標誌是蒸汽機的廣泛應用,這是牛頓力學和熱力學發展的結果。
  • 科學家發現首個低於尼爾溫度的反鐵磁拓撲量子材料
    這種新材料被稱為錳-碲化鉍(MnBi2Te4),在反鐵磁自旋電子學和量子技術中極具應用前景。量子材料是世界範圍內不同科學領域的研究熱點。這類材料似乎越來越複雜,並具有豐富的物理現象,如磁性、超導性或拓撲結構,因此在促進信息處理、傳感器、計算等領域的技術進步極有希望。在德勒斯登理工大學,量子材料研究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隨著ct.qmat 精英研究集群的建立,該領域獲得了更大的影響。
  • 半導體材料國產先鋒南大光電
    今天我們一起梳理一下南大光電,公司主要業務包括MO 源、電子特氣,同時公司正在推進光刻膠及配套材料業務、ALD 前驅體產品業務。MO 源即高純金屬有機化合物,是現代化合物半導體產業的支撐源材料。MO 源是製備LED 外延片的核心原材料,目前大多數MO 源都被用於LED 產業。
  • 中科院在鐵基超導體中發現天使粒子魅影,拓撲量子計算更近了
    這意味著,人類距離拓撲量子計算更近了一步。8月17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高鴻鈞和丁洪領導的聯合研究團隊利用極低溫-強磁場-掃描探針顯微系統首次在鐵基超導體中觀察到了馬約拉納零能模,即為馬約拉納任意子。相關論文當天凌晨在線發表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上。
  • 華南理工大學科研團隊在軟物質本體中首次發現Z相
    華南理工大學科研團隊在軟物質本體中首次發現Z相  近日,華南理工大學華南軟物質科學與技術高等研究院程正迪院士、黃明俊特聘研究員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在國際權威期刊《自然-化學》(Nature Chemistry)上發表。該成果披露,中國科學家首次在軟物質本體中發現Z相,與A15相、C15相共同組成了構建其餘27種「F-K相」的三種基本相結構。
  • 今日Nature Nano: 中國團隊自組裝拓撲保護鐵電納米島,調控疇壁...
    鐵電材料自1920年被發現以來,經過研究人員近一個世紀的探索,目前已經能夠成熟廣泛地應用於傳感、驅動和儲能等器件當中。因此,國際上諸多科研和工業機構,如英特爾、東芝、和三星等,都對此投入了極大的關注和熱情。然而,鐵電存儲器信息讀取過程相對複雜,需要額外的極化翻轉,大大降低了器件潛在的工作壽命。因此,如何實現鐵電存儲器無破壞的信號讀取是近10年來研究人員關注的重點和難點。鐵電疇壁是電疇之間極化電荷不連續的區域,厚度一般小於幾納米,而且可以受外電場控制。
  • 南大一附院馮珍教授團隊在NNR雜誌發表重要研究成果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 近日,南大一附院康復醫學科馮珍教授團隊在全球神經康復領域排名第一的期刊—NNR雜誌(Neurorehabilitation and Neural Repair)發表重要研究成果《Vagus Nerve Stimulation Attenuates Early Traumatic Brain Injury by Regulating
  • 南大教授緬懷恩師:他教會了我們...
    院士雖已駕鶴西去,但他對科研的執著精神,對科研團隊的悉心栽培,已經深深在南大紮下了根。9月17日,閔乃本院士的弟子,南京大學陸延青教授、吳迪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回憶,老師的鼓勵讓自己印象深刻,「老師教會了後輩什麼是知識分子的眼界和擔當。」
  • 突破了牛頓第三定律的拓撲力學超材料
    現在,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科學家找到了一種模仿力學系統中非牛頓行為的方法,從而為某些較難處理的拓撲量子系統開發了一種力學實現,這可能會從根本上為力學和量子拓撲系統提供新的見解。該研究結果論文,題為:「使用反饋控制的非牛頓拓撲力學超材料」,發表在最近的《物理評論通訊》上。
  • 金屬有機框架材料——一個新型非線性光學的材料寶庫
    受到石墨烯巨大成功的啟發,科研人員遂逐漸將目光拓展到了其他二維材料,如黑磷、過渡族金屬二硫化物(TMDCs)、拓撲絕緣體等新型二維材料,並且獲得許多令人興奮的成果。例如,黑磷的帶隙可隨著原子層數的增加而由單層的 2 eV 逐漸調製到體材料的 0.3 eV,並且在該變化過程中始終保持直接帶隙結構; TMDCs 在光電探測方面展示出了獨特的優異性能;拓撲絕緣體在費米面附近能級與波矢成線性色散關係,在自旋電子學(Spintronics)領域具有巨大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