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近萬種拓撲材料,科學家將在量子自旋霍爾效應等方面獲得突破

2020-12-03 美女小倩談科學

現代科學在各個方面獲得不同進展,大家最關心的前沿科學主要是宇宙科學、高能物理科學家以及生物醫學等。其實這些方面的研究,大家之所以感興趣,那是因為這些科學知識關係到我們的生活方方面面,美女小倩也給大家推出了這類文章,用全新的視角給大家提供新的科學知識,就是希望朋友們能夠和美女小倩一起探討和研究科學,朋友們可以加美女小倩粉絲,支持我的文章,也希望我的文章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談到高尖端的科學,肯定很多人會覺得美國的科學很先進,或者是歐洲的科學很厲害,其實這些都是以往大家的一些認知,現在來看中國在宇宙探索、高能物理以及醫學研究等方面,已經全面的趕超世界水平,不信的話美女小倩給大家說一下中國科學家新的研究成果。

就在二月二十八人的時候,國際上最著名的學術期刊【自然】發布了中國科學家的論文,這篇論文引起了世界很多科學團隊和科學家的注意,因為我國的這篇科學論文名稱是【利用對稱性指標進行拓撲材料全面搜索】也就是我國設立了拓撲材料基因庫。

這個研究成果,來自於我國的南京大學物理學院的科學家們,他們在拓撲材料研究方面可以輸領先全世界,通過他們的研究找到了一種先進的方法,那就是突破性拓撲材料所搜成果,獲得了一系列的拓撲材料線索,並且設立的拓撲材料基因庫。

我國的科學研究人員通過不懈的努力,找到了拓撲材料的大量數據,建立一種獨特的研究機制,從而能夠首次系統地搜尋拓撲材料,讓整個材料資料庫得到大面積的充實,通過這樣的方法,中國科學家將能夠更進一步,研究出更多的有價值的科學新材料。

目前來說中國科學家通過拓撲材料的搜索,已經達到尋找具有拓撲狀態的材料的一個新的階段,那就是奇異的物質相,要知道這種研究,困擾了物理學家十年以上,中國科學家的成功,讓我們距離這個目標無疑接近了一大步,未來中國將引領整個科學界。

我國科學家經過這次的研究成果,發現的大量拓撲材料的線索,這樣一來就能使中國科學家更接近於這些奇異相的實際應用,我國科學家的這次創舉,將會開啟一個電子學等領域的革命,現在中國科學家正在繼續努力,希望儘快才找到更多數據。

相關焦點

  • 我國首次實現聲拓撲絕緣體的量子自旋霍爾效應
    拓撲絕緣體近年來引起社會極大關注,其電子能帶結構的拓撲性質使之具有獨特的輸運特徵,有望在自旋電子學、熱電以及量子信息領域獲得應用。同時,玻色子(光子和聲子)的拓撲態也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對於光子,科學家相繼提出了光量子霍爾效應、光自旋量子霍爾效應和光拓撲絕緣體等理論。但由於聲子縱波偏振為零,空氣聲的拓撲態設計極為困難。
  • 什麼是「量子自旋霍爾效應」?
    鐵磁導體中的霍爾電阻由正比於磁場的正常霍爾效應部分和正比於材料磁化帶來的反常霍爾效應部分組成。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指的是反常霍爾效應部分的量子化。量子自旋霍爾效應的發現極大地促進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研究進程。前期的理論預言指出,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能夠通過抑制HgTe系統中的一條自旋通道來實現。
  • 中科大石墨烯與矽烯中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獲得理論新突破
    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與物理系雙聘教授喬振華研究組與校內外同行合作在預言石墨烯和矽烯中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方面取得新突破,成果發表在3月14日和21日前後兩期的國際權威物理學雜誌《物理評論快報》上,後者併入選編輯推薦文章。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是當今凝聚態物理領域一個備受關注的研究熱點。
  • 科學家研製量子自旋霍爾拓撲絕緣體
    北京時間10月11日消息,美國萊斯大學科學家近日研製出一種微型的「電子高速公路」--「量子自旋霍爾拓撲絕緣體」。研究人員表示,這種微型設備將來可用於製造量子計算機所需的量子比特,這一研究成果將大大促進量子計算機的研究進展。
  • 南大科研團隊「漁網式搜索」揭秘萬種拓撲材料獲Nature發布
    被採訪人供圖南大科研團隊「漁網式搜索」揭秘近萬種拓撲材料獲Nature發布中新網南京2月28日電 (記者 申冉 通訊員 齊琦)28日,南京大學物理學院萬賢綱團隊對拓撲材料的突破性搜索成果,以「Comprehensivesearchfortopologicalmaterialsusingsymmetryindicators」(利用對稱性指標進行拓撲材料全面搜索)為題發表於國際頂尖學術期刊
  • 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與拓撲絕緣體
    前面已經詳細講過BKT相變和和整數量子霍爾效應,其霍爾電導是量子化的,正比於Chern number或TKNN
  •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2010年,中科院物理所方忠、戴希帶領的團隊與張首晟教授等合作,從理論與材料設計上取得了突破,他們提出Cr或Fe磁性離子摻雜的Bi2Te3、Bi2Se3、Sb2Te3族拓撲絕緣體中存在著特殊的V.Vleck鐵磁交換機制,能形成穩定的鐵磁絕緣體,是實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最佳體系[Science,329, 61(2010)]。
  • 我國科學家首次在實驗中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在實驗中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我國物理學研究取得世界級成果  【新聞直播間】我科學家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4月10日,清華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在北京聯合宣布:由清華大學薛其坤院士領銜,清華大學物理系和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聯合組成的實驗團隊最近取得重大科研突破,在磁性摻雜的拓撲絕緣體薄膜中,從實驗上首次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 南大科研團隊「漁網式搜索」揭秘近萬種拓撲材料
    該研究團隊系統地大規模搜索了整個材料資料庫,獲得了大量拓撲材料線索,並以此為基礎設立了拓撲材料基因庫。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正刊今日發布相關成果——《利用對稱性指標進行拓撲材料全面搜索》,受到全球學界關注。
  •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與材料物理學
    1月8日,由清華大學薛其坤院士領銜,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物理所聯合組成的實驗團隊完成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發現」項目獲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薛其坤教授領銜的科研團隊在世界上首次在實驗上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實現了這一基礎科學領域的重大突破。薛其坤教授表示,材料生長動力學奠定了他們的研究基礎。本期特邀薛其坤院士介紹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發現實驗的過程以及背後的材料物理學研究。
  • 霍爾效應知多少:從三個「諾獎」到量子計算機
    張首晟無疑屬於II型,他開創了全新的研究領域——拓撲絕緣體;預言「量子自旋霍爾效應」並被證實,預言「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並被證實;發現「天使粒子」證實了Majorana80年前的預言——存在一類沒有反粒子的粒子,是繼「上帝粒子」發現以來基礎物理的重大成就;同時他的研究還涉及量子計算、人工智慧以及區塊鏈等領域。
  • 薛其坤: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與材料物理學
    編者按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是我國自然科學領域的最高獎項,主要獎勵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領域獲得重大突破的科學家。由於該獎項評選嚴格,在歷史上曾多年空缺。1月8日,由清華大學薛其坤院士領銜,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物理所聯合組成的實驗團隊完成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發現」項目獲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薛其坤教授領銜的科研團隊在世界上首次在實驗上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實現了這一基礎科學領域的重大突破。薛其坤教授表示,材料生長動力學奠定了他們的研究基礎。本期特邀薛其坤院士介紹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發現實驗的過程以及背後的材料物理學研究。
  • 聲學系統中的量子自旋霍爾效應
    拓撲相變過程演示3. 聲自旋相關的單向聲傳輸4. 受拓撲保護的聲傳輸前面的推文中已經向大家展示過了二維系統中的聲谷霍爾效應以及彈性波超材料中受拓撲保護的邊界態傳輸,本文以南京大學何程老師2016年的文章(C. He, et al. Nature Physics. 12, 1124 (2016))為例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二維系統中的聲學類量子自旋霍爾效應。
  • 物理所預言矽烯中的量子自旋霍爾效應
    最近,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姚裕貴研究員以及博士生劉鋮鋮、馮萬祥採用第一性原理,系統地研究了矽烯的晶體結構、穩定性、能帶拓撲和自旋軌道耦合打開的能隙,預言了在矽烯中可以實現量子自旋霍爾效應。   近幾年來,拓撲絕緣體的研究在世界範圍內飛速發展,並成為凝聚態物理研究中的一個熱點領域。
  • 清華大學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觸及諾貝爾獎
    清華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4月10日在北京聯合宣布,由清華大學薛其坤院士領銜,清華大學物理系和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聯合組成的實驗團隊最近取得重大科研突破,在磁性摻雜的拓撲絕緣體薄膜中,從實驗上首次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這一實驗發現也證實了此前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與史丹福大學理論團隊的預言。
  • 美專家稱讚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為諾獎級成果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說這項成果堪稱諾貝爾獎級科研成果,美國量子物理學領域的一些權威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達了與楊振寧類似的觀點。        新澤西州立大學教授賽翁希克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他認為這一成果獲得諾貝爾獎的「機會很大」,但不是單獨獲得,很可能是與拓撲絕緣體領域的其他相關工作一起共同獲得。
  • 物理所在退相干對量子自旋霍爾效應的影響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態理論與材料計算實驗室研究員謝心澄,孫慶豐和博士生江華、成淑光在前期的工作基礎上,進一步的研究了退相干對量子自旋霍爾效應的影響。該工作發表在 [Physical Review Letter 103, 036803(2009)]。  拓撲絕緣體是現代凝聚態物理中的一個重要研究主題。
  • 南京大學科研團隊實現高階光學量子自旋霍爾效應
    高校科技進展獲悉,日前,南京大學陳延峰教授團隊、王振林教授團隊合作,首次理論提出並實驗證實了高階量子自旋霍爾效應,這是高階光子拓撲絕緣體方面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性研究成果。1879年,美國物理學家霍爾在研究金屬導電機制時發現了霍爾效應。
  • 南京大學科研團隊實現高階光學量子自旋霍爾效應
    高校科技進展獲悉,日前,南京大學陳延峰教授團隊、王振林教授團隊合作,首次理論提出並實驗證實了高階量子自旋霍爾效應,這是高階光子拓撲絕緣體方面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性研究成果。100年後,德國物理學家克利青等在研究極低溫度和強磁場中的半導體時發現了量子霍爾效應,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崔琦和美國物理學家勞克林、施特默在更強磁場下研究量子霍爾效應時發現了分數量子霍爾效應。幾位物理學家,因在霍爾效應方面取得的重大發現,紛紛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薛其坤送給世界的禮物,將帶來新的信息新革命
    還有王貽芳領導的團隊發現了中微子的第三種震蕩模式,發現前兩種震蕩模式的科學家都獲得了諾貝爾獎。還有潘建偉的多光子糾纏及幹涉度量。就是根據量子物理原理提供的一種全新方式對信息進行編碼、存儲、傳輸和邏輯操作,並對光子、原子等微觀粒子進行精確操縱,以確保通信安全和提升計算速度等方面可以突破經典信息技術的瓶頸,這項技術目前僅中國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