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疫苗接受度全球調查結果公布,諾獎得主被曝論文造假 | 一周科技導讀
新冠疫苗接受度首次全球調查結果公開發布10月21日《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雜誌發布了首次專門評估新冠疫苗接受度的全球調查。2019年諾獎得主接連被曝出論文涉嫌造假2019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新晉諾獎得主:抗擊新冠不會像C肝持久戰,疫苗明年有希望
「我有點驚訝,現在還沒有像C肝特效藥那樣的新冠特效藥問世。」10月29日晚間,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美國病毒學家哈維·奧爾特(Harvey J.C肝病毒發現史對於眼下新冠疫情的借鑑意義,成為討論的焦點。C肝特效藥已經挽救了大量患者的生病,但因這種RNA病毒的變異能力強大,迄今尚無疫苗問世。奧爾特相信,通過普及篩查和治療,人類能在沒有疫苗的情況下消滅C肝病毒。而對抗新冠病毒,可能無需這樣的持久戰。
-
諾獎得主稱新冠病毒包含HIV序列,蒙塔尼「失足」偽科學
更直接的證據是使用開放閱讀框(ORF)比對,這就很容易驗證是否能在新冠病毒序列中發現 HIV 編碼序列。開放閱讀框是基因序列中從起始密碼子開始,結束於終止密碼子連續的鹼基序列,是針對蛋白質編碼的功能單位。
-
對話諾獎得主哈維·阿爾特,對抗新冠,什麼和疫苗一樣有效?
2020新晉諾貝爾獎生理學獎或醫學獎得主之一——哈維·阿爾特近日接受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專訪,確認參加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並將參與主題演講和圓桌討論。 在專訪中,阿爾特針對目前困擾全球的新冠疫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新冠確診人數破千萬 四位諾獎得主提供「解題」新思路
在這個歷史性的時刻,羅漢堂連線四位諾獎經濟學得主和羅漢堂學術委員——麥可·斯賓塞(Michael Spence)、拉爾斯·漢森(Lars Peter Hansen)、本特·霍姆斯特羅姆(Bengt Holmstrom)以及阿爾文·羅斯(Alvin E.
-
新冠確診人數破千萬 四位諾獎得主提供「解題」新思路
截至北京時間6月28日,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實時統計數據,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人數已破千萬。在這個歷史性的時刻,羅漢堂連線四位諾獎經濟學得主和羅漢堂學術委員——麥可·斯賓塞(Michael Spence)、拉爾斯·漢森(Lars Peter Hansen)、本特·霍姆斯特羅姆(Bengt Holmstrom)以及阿爾文·羅斯(Alvin E.
-
諾獎得主稱新冠病毒人造 世衛澄清:COVID-19非人為或實驗室合成
最近法國一位諾貝爾獎得主呂克·蒙塔尼稱新冠病毒是人為製造出來的,考慮到他本身就是知名的病毒學家,這一論調引發全球譁然,人為合成新冠病毒的陰謀論又活躍起來了。不過世界衛生組織對此並不認同,今天他們也作出了回應,稱目前所有可得證據都顯示新冠病毒來源於動物,並非人為操縱或者實驗室合成的。這幾個月來,不說民間的各種無腦猜測,從印度學者的論文到現在法國諾獎得主,專業人員也發出了不少混亂信息,呂克·蒙塔尼就認為,這個病毒是根據一個來自蝙蝠身上的冠狀病毒製作的,之後,可能是無意中洩漏到實驗室外。
-
聲稱"新冠病毒系人造"的諾貝爾獎得主的那點事
Luc Montagnier在法國CNews電視臺採訪上說,新冠病毒是人工插入了HIV序列,並援引了已被撤稿的「新冠病毒含有HIV序列」的論文。Benveniste的一個重要「發現」是水分子有記憶(water memory)。2012年,他基本為自己的歐美科學界地位畫上了句號,他參加了反疫苗大會,也就是去支持「接種麻風腮疫苗會導致兒童自閉症」。這是科學界公認的當代科學謠言之一。
-
諾獎得主維特裡希:相信新冠病毒最終會被徵服
圖為2002年諾獎得主維特裡希教授(後排右三)和上海科技大學的師生們在一起。這位諾獎得主,和上海緣分不一般。不久前,他摘獲2020年上海市白玉蘭紀念獎。當時,他剛從美國返回瑞士,尚處隔離之中。凌晨時分,在線獲知自己得獎的消息,難掩喜悅之情。此前的2018年,他還獲發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成為第一批拿到「中國綠卡」的諾獎得主。他就是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庫爾特·赫爾曼·維特裡希。
-
特殊之年,曾經的得主也投身新冠研究
據介紹,三位獲獎者取得了開創性發現,鑑定出一種新型病毒——C型肝炎病毒,使血液檢測和新藥物研發成為可能,拯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由此,2020年「諾獎周」正式開跑。作為最具權威的醫學獎項之一,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研究成果,深刻影響著社會發展,也一次次見證了人類對各類疾病的不懈戰鬥,對生命奧秘的不息探索。
-
獲今年諾貝爾獎科學家正研發新冠疫苗,業內稱新冠研究有望成未來的諾獎贏家
1964年與後來的諾貝爾獎得主巴魯克·塞繆爾·布隆伯格發現了澳大利亞抗原,後來被認為是B肝病毒的一部分。他還以動物模型來研究人體免疫缺陷病毒,並確定了C型肝炎病毒。2000年獲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2013年獲蓋爾德納國際獎。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英國生物化學家,參與開發C型肝炎測試。
-
低調務實的加拿大,百年來貢獻的諾獎得主你都知道嗎?
阿爾伯塔大學透露,目前霍頓正率團隊進行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發。必讀掌柜瞬間覺得安全感爆棚,諾獎獲得者領導的團隊研發的新冠疫苗,聽起來就很靠譜。圖源:University of Alberta現在Houghton研發的新冠疫苗
-
未來大猜想2020丨專訪新晉諾獎得主哈維阿爾特 不會講段子的科學家...
「諾獎電話是我聽到的最棒的鬧鐘!」「我想和你們分享我的獎金啊……但我得先去問問我愛人同不同意。」「你問我諾獎如何改變我的生活?它讓我意識到我曾經是有生活的。」他就是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哈維阿爾特(Harvey J. Alter)。嚴峻的新冠疫情,讓今年的生理學或醫學獎備受關注。2020年10月5日,哈維·阿爾特、麥可·霍頓和查爾斯·賴斯因發現了C型肝炎病毒,共同成為本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
諾獎得主:科學不是政治 分享合作最重要
2020-10-31 23:23:57 來源:央視新聞諾獎得主談全球抗疫:科學不是政治 分享與合作最重要新冠肺炎疫情已成為人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面臨的最嚴重的全球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病毒不分國界,是人類共同的敵人。疫情暴發以來,多國科學家呼籲全球加強合作,攜手應對疫情。
-
新冠疫苗問世不是終極解決方案,首批疫苗有望解決哪些問題?
想要減輕防控壓力,恢復疫情前的生活,新冠疫苗被寄予厚望。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統計,目前全球共有47款候選新冠疫苗正在人體中開展臨床試驗,其中10款已經進入3期試驗階段。部分疫苗有望在2020年底或2021年初公布結果並獲批上市。
-
新冠疫苗即將問世:希望?挑戰?
美國輝瑞製藥有限公司和德國生物新技術公司近日公布了其新冠疫苗末期試驗的初步數據,結果顯示接種這款疫苗能將新冠肺炎發病率降低90%以上。很多疫苗都是通過向人體注入滅活或減活的病毒蛋白質片段來調動免疫系統。而新疫苗是將核糖核酸攜帶的基因指令導入人體細胞,讓人體自主合成對抗病毒的蛋白。由於我們能編輯核糖核酸,一旦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發生變異(最近可能已經發生在水貂身上),我們也能對疫苗進行相應的修改。此類技術還能用於對付其他病毒和疾病,可能還有癌症,而治療癌症正是生物新技術公司最初的工作重點。
-
諾獎不如美國,是教育體制問題?錯!我國諾獎爆發只是時間的問題
近日正是諾獎頒發的時間,美國佔據了2020諾獎的半壁江山,生理學獎有2人,物理學家有一人。在這種情況下,以前的老調又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拿出來重彈:為什麼我國諾獎不如美國?我國就只會應試教育,培養不出來真正的科學家!我國的教育體制絕對有問題!等等等等,非要藉此把我國的教育貶低的一無是處。
-
2020諾獎將至!新冠疫情下免疫學成果將再成焦點?
新冠肺炎陰霾未散,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花落誰家?諾獎究竟在獎勵什麼,其獎勵的顛覆性原創成果是否真的越來越少?如何評價低被引的「冷美人」成果?怎樣提出諾獎級的科學問題?中國如何搶佔國際科學發展的至高點?獎勵光環和熱度之下,更需要冷靜的思考。呼喚「開創者」!
-
諾獎得主領導團隊研發新技術:5分鐘檢測新冠病毒
中國科學報10月12日消息,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Jennifer Doudna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提出了一種只需5分鐘就能檢測出新冠病毒的方法。該測試方法不需要昂貴的實驗室設備來運行,可以在醫生的辦公室、學校和辦公樓中使用。相關成果發表於預印本平臺medRxiv。
-
2020諾獎將至!新冠疫情下免疫學成果將再成焦點?
怎樣提出諾獎級的科學問題?中國如何搶佔國際科學發展的至高點?獎勵光環和熱度之下,更需要冷靜的思考。呼喚「開創者」!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免疫學成果將再成焦點?新冠肺炎疫情尚未離去,全球科研人員與新冠病毒賽跑,已經產出了數以萬計的科研成果,目標只有一個,了解、認識並終結新冠病毒肆虐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