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繪畫是珍貴的藝術瑰寶,畫家們用不同的筆法記錄了社會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或者是其生活情趣。在唐宋時期,我國畫壇人才輩出,各領風騷,繪畫的風格和形式也百花齊放。比如,南宋時期有位叫李唐的畫家,他有一幅傳世名畫《萬壑松風圖》,在畫中他巧妙地隱藏了籤名,直到近代才被人們發現。究竟李唐為何要隱藏籤名,他又是如何做到的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提到宋代繪畫,「宋畫之三大精品」是繞不開的,其中之一便是小編給您說的這幅《萬壑松風圖》,而另外兩幅是《早春圖》和《溪山行旅圖》。《早春圖》是北宋宮廷畫師郭熙的作品,畫面描繪了北方山區初春的生機盎然之氣,但實際上也是在描繪北宋王朝的蓬勃生機。《溪山行旅圖》也是北宋畫作,其作者為大名鼎鼎的範寬,他在畫中描繪了高聳的山峰和飛流百丈的瀑布,整體大氣磅礴,同時還有靜謐的樹林和緣溪而行的商旅,如此動靜結合的描繪仿佛畫面也動了起來一般。
雖然李唐《萬壑松風圖》的風格與《早春圖》和《溪山行旅圖》有些類似,但它們的創造背景卻不同。李唐是南宋時期畫家,相比與北宋社會少了一些藝術氛圍,但多了一種愛國情懷,畢竟南宋時期社會多動蕩,而李唐本人又有十分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因此,李唐雖然沒有棄筆投戎,但他將自己的情感都融入了畫中,所以看他的畫總能感到一絲悲憤。
據史料記載,李唐年少時便小有名氣,他集百家之長開創了簡括畫的先河,對後世山水畫的創作影響深遠。後來,李唐在徽宗時期進入宣和畫院成為待詔,又在他 53歲時繪製了流傳至今的《萬壑松風圖》。該畫整體風格氣勢磅礴,遠處的山巒高聳入雲,一條瀑布氣貫長虹般飛流直下,也正如他的愛國情懷一般氣貫山河。再仔細觀察,深山中松林茂鬱,溪流奔躍,遠景近景層次分明,真不愧有「萬壑松風」的境界。然而,令人感到十分疑惑的是,畫面中卻找不到作者的名字。
或許您看過不少的古畫,它們大都有很多題跋,以及作者的籤名和墨跡等,那為何《萬壑松風圖》沒有呢?其實,這和宋代繪畫的風格有關,很多畫家為了畫面的整潔有序,要麼不留題跋或者籤名墨跡,要麼就將其巧妙的隱藏在畫中。比如《溪山行旅圖》,作者範寬就自己的名字寫在一棵樹的樹幹上,後來專家們費了好大勁才找到;郭熙的《早春圖》也是如此,他將其名號「壬子郭熙筆」寫在了叢林的縫隙中。另外,還有北宋大家李成的《讀碑窠石圖》,他將其名號隱藏在了石碑的側面,一般人光憑藉肉眼難以發現。既然大家都隱藏了名號,那我們能找到李唐隱藏的名號嗎?
李唐的名號隱藏得很深,當然也很妙,他不像前面幾位還寫出了名號,而李唐則將其名號畫在畫中。據說是當年在修復該畫時才偶然發現了李唐的名號。當時,有位姓陳的年輕學徒,他眼神極好,觀察能力又強,因此他用放大鏡修復畫面上的一座山峰時,感覺山峰的樣子怪怪的。於是他一邊看一邊琢磨,並憑藉著自己腦海中的知識儲備,發現這竟然不是山峰,而是一行被寫成山峰一樣的字,即「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陽李唐筆」。
李唐的名號就這樣被發現了,但即便如此很多人也還是依然找不到,不過不能因為找不到就否認它的存在,而且後來專家們也用高科技設備進行了檢測,也百分之百的確定虛幻的山峰就是李唐的名號。其實,古人刻意隱藏其名號也是淡泊名利的一種態度,他們對繪畫和藝術有著無比強烈的熱愛和追求,希望人們看到繪畫時專注於繪畫本身,而非是作者是誰,然後再評價繪畫的好壞與否,這樣無形中人們就會覺得有名的畫家畫得好,無名的畫家畫得差,很顯然這有失公允。
到明清時期,繪畫藝術又迎來一次發展的高峰,而那時的畫家們都很喜歡在畫上留下題跋,名號或者是印章,有時畫上的印章和題跋比畫面都大,似乎也有些喧賓奪主的感覺。比如,清朝乾隆皇帝收藏的古代繪畫,每一件作品都被他扣滿各種印章,寫滿了各種題跋詩詞,真不知道是愛惜畫,還是破壞畫。但不幸中的萬幸,乾隆是皇帝爺,不然真就可惜了。
古畫是一個時代真實的寫照,我們既然收藏和保存了先輩們的古畫,就必須盡職盡責將其保護好。正如一句廣告詞:「我們都無法擁有百達翡麗,我們不過是替下一代保存」。奢侈品如此,我們的古畫更應該如此。
參考資料:
《兩宋山水畫筆墨解析:萬壑松風圖》 作者:李鋼,出版社: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