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家的任務在於區別真實的和虛假的,確定的和不確定的,以及可疑的和不能夠接受的。——歌德(德)
無論是在書籍中,還是在日常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鬼打牆」的現象。鬼打牆,又稱鬼砌牆、鬼擋牆,是一個人夜裡出行時發生的迷路現象。一般情況下,鬼打牆都發生在人煙稀少的地方,當事人像著了「魔」似的在原地打轉,仿佛走進迷宮一樣,直到天亮時才能逃脫。

同樣,在西方國家,鬼打牆的現象也時有發生,英國數學家羅傑·彭羅斯不信邪,經過不斷研究,終於在1958年通過鬼打牆的現象,推導出彭羅斯階梯理論。彭羅斯階梯(PenroseLadder),一個幾何悖論,指的是總是向上或向下,但永遠走不到盡頭的階梯。你為什麼不能走到最後?因為一個人永遠找不到梯子上的最高點和最低點。

彭羅斯梯子是真的嗎?科學家解釋說,在三維空間中,彭羅斯階梯並不存在,而我們之所以認為它存在,只是由於視覺上的誤差。然而,一旦彭羅斯階梯被放置在一個更高的空間,它是真實的。類似彭羅斯臺階原理的東西還有很多,莫比烏斯環就是其中之一,而且它誕生於1858年,不知比彭羅斯臺階早了多少年。

莫比烏斯環是一種只有一個面(曲面)和一個邊界的拓撲結構。其實,大家都接觸過莫比烏斯環,只要用紙膠帶轉半圈後,再將兩端粘好,就可以輕鬆製作。不過,莫比烏斯環是一種在三維空間中很容易實現的結構,雖然存在一定的視覺誤差,但它仍然比彭羅斯階梯更接近生活。

彭羅斯樓梯的空間,直白地說,是視覺上不可能的空間,正式地說,是埃舍爾矛盾的空間。因為矛盾空間在三維世界中是不存在的,人眼看到的圖案都是通過三維圖像在二維平面中的表現特徵,從而建立起一種視覺上的誤導畫面,認為空間存在於平面中,在三維世界中無法還原。簡單地說,就是利用光與影的視覺感知,讓人誤以為平面圖形是立體的三維形式。

鬼打牆也是如此,一般來說,生物運動的本質是圓周運動,在沒有目標的情況下,如果人的眼睛被遮住,一直往前走,最後會走出一個大圓。人的兩腿之間,有長度和力量的細微差別,就像彭羅斯的臺階,雖然看起來是上下行走,但實際上是在一個平面上行走。

人類之所以能走直線,是因為大腦通過眼睛不斷校正方向,把差距控制在一定範圍內,自然走出直線。對於遇到鬼碰壁的人,只要你給他一束光,他就會瞬間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