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和「鬼打牆」兩者完全不一樣,前者屬於迷信,後者是真實存在,一般來說「鬼打牆」都是出現在夜晚或者郊外,人往往會因為「鬼打牆」迷失方向,在古代一些術士會利用奇門八卦來算出一條「生門」。
其實在這種「生門」在科學界早就有了一種解釋,將人或者某個生物的眼睛蒙上,你會發現不管他們怎麼走都只是一個圓圈,簡單來說,生物的運動本能是圓周運動,沒有任何目標,生物之所有能夠保持直線運動,是因為人的眼睛在修正路線,那麼彭羅斯階梯為什麼走不出去呢?
彭羅斯階梯,是一個著名的幾何學悖論,這個理論是在1958年,由英國遺傳學列昂尼爾·S·彭羅斯和他的數學家兒子羅傑爾·彭羅斯發明,就在他們提出這個理論之後,荷蘭畫家莫裡茨·埃舍爾對此很感興趣,他就在「攀高和下行」中充分利用了彭羅斯階梯。
從直觀的視覺來看,彭羅斯階梯就是由四條首尾相連接階梯構成,在這四條階梯當中,你找不到最高的一點,也找不到最低的一點,它們可能始終都是向下或者向上,但永遠都走不到頭。
一旦走進彭羅斯階梯就跟迷失在「鬼打牆」中一樣,一次又一次地回到原本的位置,從直觀的角度來看,破解彭羅斯階梯很簡單,只要跳出階梯就行了,但是走在其中,只是視覺蒙蔽了自己,你根本不知道該往那裡去破解。
彭羅斯階梯之所以為幾何學悖論,是因為彭羅斯階梯在三維空間並不存在,它只會存在二維世界或者更高階的空間當中,自從這個彭羅斯階梯被提出後,也有不少的科學家試圖去證實它的存在,但最終都失敗了。
雖然難以證明彭羅斯階梯在現實中存在,但是不少的影視作品都採用了彭羅斯階梯的理論,由小李子主演的《盜夢空間》就出現了彭羅斯階梯,《盜墓筆記》當中也使用了彭羅斯階梯的原理。
既然「彭羅斯階梯」不存在三維,但是「鬼打牆」是存在於現實的,上文也說了人都是呈現圓周運動,古代風水術士在「尋龍定穴」時,也會布置一些標誌物,擺一個陣,人往往會依賴自己的視覺。
都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但是眼睛都被矇騙了,人也就會迷失,這個靈異的「鬼打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彭羅斯階梯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