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電影中的時間:德勒茲《電影2:時間-影像》

2020-12-02 金汐筆談

沒有堅定的個人哲學,就無法拍出好電影。——讓·雷諾瓦

雖然德勒茲沒有用電影拍攝的年代劃分電影,但很多現代電影屬於時間-影像。

時間-影像中的時間是非時序性的時間,即並非線性的過去、現在、未來,而是過去和現在交織或者現在與未來並存。

如果說運動-影像給人很「滿」的目不暇接之感,電影中的時間全都由運動經過剪輯呈現在熒幕上,那麼時間-影像則更像冰山。

每個人的潛在記憶、感知都如同冰山的水下部分,而浮出水面的現實總是對應潛在的想像、回憶和思維的反射。

1

德勒茲給出了三種時間-影像類型。

第一種類型是回憶-影像。這類電影常用閃回鏡頭對時間進行分岔。

陸川導演,姜文主演的《尋槍》就用了多次閃回鏡頭,來講述丟槍的警察回憶參加婚禮的過程。

閃回不只喚醒主人公的記憶,還展現事件的因果。

閃回鏡頭構成時間分岔,每一次閃回都是對線性時間的解構,也是一次可能性,提醒觀眾對每個閃回鏡頭,對閃回中的真實性作出自己的判斷。

因此,回憶-影像的特質是「生成」,而不是構成。

構成是「早有預謀」,而生成則是在當下、在現在中生成的。

從這個角度說,回憶-影像並不因為有了「回憶」二字是過去的影像,而是表現經歷過去的現在

因此,回憶-影像最終的落腳點是現實,無論是記憶的閃回還是想像,最終呈現的是豐富的現在。

夢幻-影像是第二種時間-影像類型。

夢幻世界一直是很受電影青睞的主題,無論從潛意識還是欲望的角度解釋,都不否認夢幻對人的主觀心理的反映。

做夢的人在夢中雖然受到現實的牽絆,然而夢幻世界依然可以讓人逃離現實的「條框」束縛,做出現實中不可能的行為。

德勒茲稱夢幻為「一系列變形」,這些變形就像魔術師的魔術,前一秒觀眾看見的是帽子,後一秒帽子就變成了鴿子,鴿子飛走後留下一隻羽毛,接下來羽毛可能變成一個水晶球……

這種變化可以無窮無盡,人的夢幻場景也是如此,可以一個場景接一個場景的變形,無需估計現實時間的「束縛」,而享受時空自由。

諾蘭的《盜夢空間》用高科技很典型地展示了這種「變形的超級循環」,在築夢師的建造中,城市不斷翻轉,街景不斷變幻。

而金敏的《紅辣椒》則在早些時候用更令人炫目的動畫表現了夢幻的變形。

歌舞類電影也有著夢幻-影像的變形。印度很多歌舞片在歌舞中實現了現實與夢幻的轉變,這種夢並不局限於表現主人公的夢境,而是表現了潛在、現實以及人物的渴望等等意向。

第三種時間-影像是晶體-影像

在鏡子裡,現實中的影像都有一個鏡中的對應物。如果這個對應影像能夠獨立活動,走出了鏡子,走進了現實,那麼真實的物體與鏡像就變得無從識別,變成了現實影像與潛在影像的聚合,這就是晶體-影像。

晶體-影像的構建,本質上是基於時間的非時序性。

在非時序性時間中,每一個當下的瞬間都指向過去和未來。走出晶體的東西,走向未來,而進入晶體的則是回憶、夢幻,讓過去成為潛在的影像。

2

在運動-影像中,時間是用運動衡量的時間,因此運動是規則的運動,影像關注的是情節和動作,影像總是圍繞中心的展開,如表現運動的中心(人物或物體),來表達情節。

然而在時間-影像中,運動是不規則的。

影像不再聚焦動作,而是關注情感和思維。

達斯汀·霍夫曼的成名作《畢業生》有一段很著名的剪輯。

主人公打開臥室門,鏡頭隨著他的動作轉場,切全景,主人公靠在旅館床上,切換到臉部特寫。

接著,鏡頭拉出來,主人公這次以同樣的姿勢靠在家裡的床上,出門,到家中後院跳入泳池,跳出水面,鏡頭再切換,就到了旅館羅賓遜太太身上。

父親的聲音在畫面外響起,主人公的意識回到現實。

《畢業生》是表現青年迷茫的很經典的電影,這樣的剪輯把剛畢業的主人公的無聊、無所事事的恍惚狀態表現得淋漓盡致。

3

線性時序的消解,讓大部分的時間電影看起來沒有運動電影那麼明晰,因為沒有動作的中心和方向,更多的是分叉與發散,這容易給人迷亂之感,一時分不清是夢境還是回憶,是幻想還是事實。

比如《羅拉快跑》裡,黑社會男朋友告訴羅拉自己丟了十萬馬克,如果20分鐘之後不歸還,就會被黑社會老大處死。

為了救男朋友,羅拉要在20分鐘內拼命奔跑。

背景故事就可以延展出一部電影了,然而電影只用了不到十分鐘就交待了背景,觀眾在期待羅拉如何「神勇」地美人救英雄的時候,發現羅拉第一次奔跑的結局是被警方擊斃。

沒等觀眾反應過來,羅拉又重複了奔跑,有了不同的結局,這一次是男朋友被撞死。

習慣了運動-影像的觀眾可能會覺得莫名其妙,感覺電影沒有前因後果就開始重複。

然而隨著電影的展開,觀眾就逐漸忘記了對電影設定的疑問,而是聚焦不同的「羅拉」,至於為什麼羅拉能重複奔跑,已經不是重點。

羅拉的重複奔跑,每一次都是一種可能性,就像多個平行宇宙的不同的結局。

然而其中總有一個最完美的可能性,在這種可能性中,羅拉和男朋友還了錢,還獲得了財富。

時間-影像展示的可能性,不只是電影中人物的可能性,還有觀眾解讀的可能性。

在《魔法聖嬰》裡,發生了各種奇葩事件,最後,隨著鏡頭向後拉動,所有人都站起來向著鏡頭鞠躬致謝,仿佛熒幕前的觀眾也是電影的一部分。

電影的結尾讓人無法區分舞臺上的演員是不是真的死了,那些怪誕的事件到底是電影中真實發生的,還是也是一場戲。

觀眾既是電影的觀眾,也是情節的參與者。

如果說運動-影像是對思維的間接呈現,時間-影像則是對思維的直接呈現,由此,德勒茲得出了電影與哲學同質的部分:

電影構築了思想的畫面。

電影創作者如果沒有對影像精神層面的追求,導演出的電影也只是畫面的堆砌,不會講故事的導演甚至會把電影變成PPT。

因此法國頂級電影人讓·雷諾瓦才說,沒有堅定的個人哲學,就不可能拍出好電影。

相關焦點

  • 福柯與他同時代的法國哲學家:德勒茲、巴塔耶與利奧塔
    1962年德勒茲出版《尼採與哲學》後,兩人成為朋友,開始了長達十幾年的相互的溝通合作和精神上的交流。福柯和德勒茲都對彼此有相當之高的評價,在福柯為德勒茲的《意義的邏輯》和《差異與重複》寫作的書評中,福柯大膽斷言道,這個世紀是「德勒茲的世紀」;而德勒茲也在自己的文章《一位新型檔案員》中評價福柯為「一位前所未有的考古學家」。
  • 德勒茲與當代美學:信息化時代更容易應驗德勒茲的理論?
    法國20世紀重要的後現代主義哲學家吉爾-德勒茲在著述中不乏對當代藝術有直接指導作用的哲學思想,他強調要從圖像和僵化的習慣中解脫出來,在不斷更新變化中尋求抽象與具象之間「形象化」的第三條道路。包括他對「忘我」和「重複差異」的創作狀態的闡述,揭示誕生震撼人心作品的原動力。
  • 德勒茲:生成
    因為現代歐洲社會和政治群體的主體是男性,那么女性、孩子以及動物都是小民族,生成動物、生成孩子或生成女人都是解域大民族的潛在途徑。應該將生成女人理解為和生成動物一樣的生成,因為生成女人要與傳統賦予女人的感受和力量形成潛在聯合。生成這一現實與真正的女人毫不相關,卻與出現在社會想像中的非物質女性身體之間的關係密切相關。
  • 2億美元打造的好萊塢大片來了,一部極致影像奇觀、極燒腦的電影
    作為諾蘭又一部「燒腦」之作,打造費用高達2億美元,成了影史最高製作費的原創電影,其「救市」的希望,也成了發行華納的最大希望。故事以特工電影吸引觀眾,包裝一個關於逆轉時空的故事,那並非穿越時空,而是比之更深奧的概念。
  • IDF學術·論壇 | 年度主題:後真相時代的影像真實
    那麼在紀錄片領域(乃至一般的電影領域)的實踐與理論語境中,我們將不得不重新詢問與真相有關的本體問題,並通過具體而多樣的創作實踐與理論反思試圖抵達一個更有彈性,但並不因此就更世故或犬儒、反而從柔軟中獲得其堅實度的那個真實的視角。它將有力量去作出對後真相時代之困境的回應,因為這一提問本身已是回應的開啟。
  • 《我在時間盡頭等你》:單日2.77億票房的背後,是一個怎樣的電影
    ——《我在時間盡頭等你》七夕上映的愛情片《我在時間盡頭等你》單日票房達2.77億,擊敗了去年七夕檔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當日2.52億票房。作為2020年影院復工後上映的愛情片,又是在七夕檔上映的電影,《我在時間盡頭等你》可以說是為今年的愛情片開了個好頭。
  • 表演的所指:華語電影中身體影像的隱喻化表達
    加之意識流、魔幻現實、後現代、新浪潮等現代藝術觀念的影響,電影的表徵意義和深刻的哲學內涵使影像有了更廣闊的發揮空間,自然主義式表演難以勝任極具現代表現意識的作品,演員表演的符號化存在意義被突顯出來,銀幕形象不可避免地成為時代觀念、文化症候的所指。
  • 科幻電影《時間·獵殺者》上線 融入多種元素
    摘要:都市科幻動作電影《時間·獵殺者》於昨日在優酷獨播。開播之前,官方連續幾天放出的各種海報和預告視頻,驚險刺激的打鬥場面,來自未來的超科幻題材還有一對超能力美女特工CP。 中新網2月17日電 都市科幻動作電影《時間·獵殺者》於昨日在優酷獨播。這部被網友們稱為中國版《時間規劃局》的電影,在經歷了眾多粉絲長達半年之久的等待之後,終於和觀眾見面。
  • 華為Mate40影像技術 為電影行業開闢全新賽道
    從技術角度來看,當下手機影像技術已經達到了手機電影創作工具簡單化和畫面高質量的雙重要求,消除了以往影像創作設備、成本、時間和空間的掣肘,拿起手機就能拍電影成為現實。創作工具的簡單化能夠有效推動電影拍攝大眾化,催生更多的影像創作者和作品;而新一代手機影像技術下誕生的高質量畫面,讓普通人不用昂貴、笨重的電影器材一樣能拍出質感大片。
  • 如何評價電影《我在時間盡頭等你》?
    今天給大家講述的是電影《我在時間盡頭等你》,這部影片是由李鴻其、李藝彤、範偉、張超、羅輯等主演,主要講述了林格人生所有美好的記憶,都與邱倩有關,一場意外、一塊神奇的表徹底改變了兩人的人生時空不斷被重置,唯一不變的,是愛你如初的心。
  • 流浪地球2什麼時候上映 流浪地球2電影上映時間介紹
    流浪地球2什麼時候上映 流浪地球2電影上映時間介紹 《流浪地球2》電影會在什麼時候上映呢,相信看過第一部電影的朋友已經對續作十分的期待了
  • 遊戲論·書評|和電子遊戲一起攻克德勒茲
    遊戲只有在玩家的遊玩過程中才能完成自身,玩家不是在和遊戲互動,而是解放了遊戲的內在性平面。因此,玩家「玩遊戲」的行為不是像「看電影」一樣完全被拍攝好的電影組織平面所規定的,而是一種更具創造性的、釋放遊戲潛存的行動。這正是遊戲的「開放」意義之所在:所謂遊戲的開放性,指的不是玩家能突破空氣牆翻山越嶺,能砍死重要NPC或者能攻略目之所及的所有妹子,而是玩家能在開發者所規定的組織平面之內現實化多少潛存。
  • 王家衛的電影哲學——時間一旦失去了,就永遠不會再來!
    王家衛的電影,講的都是關於感情的故事,關於時間的故事,表達的都是對逝去時間的懷念,體現著他對「時間」的一種哲學解讀——時間一旦失去了,就永遠不會再來!他電影中的每一個人物,都表現了不同的時間觀念,都對時間有著強烈且獨特的感受。時間是情感的載體。尋找逝去的時間,是《2046》最明顯的主題。雖然《2046》的片名指向未來,但是影片一直在回憶過去。
  • 電影中的倫敦:時代的隱喻
    電影中的幫派可以解讀為戰後工黨政府,有著跨階級的混雜性,而維多利亞時代的懷博菲絲太太,代表著對戰後搖搖欲墜又揮之不去的維多利亞文明的一種留戀。由湯姆·漢克斯主演的好萊塢翻拍版完全失去了這一意味。《老婦殺手》中搶劫場景的拍攝地,如今建起了歐洲之星火車站;電影中消失的地點的影像,成為老國王十字區域僅存的遺蹟。
  • 《時間都去哪了》:走進電影尋找時間和自己
    原標題:《時間都去哪了》:走進電影尋找時間和自己 郭品超與高雅軒男才女貌《時間都去哪了》主海報>搜狐娛樂訊 這次,《時間都去哪了》與之前歌曲有些不太一樣。它作為電影出現了,講愛情也講親情。影片主要以兩個主人公陰差陽錯的愛情為主線,用這條主線串聯起主人公和我們的整個青春。時間會使兩個人相遇,也能將兩人分離,更可以再讓兩個人重逢。時間職掌著畫筆,將每個人的故事描繪的五彩繽紛。作為童星出身的楊紫此次擔任《時間都去哪了》的女主角再適合不過了。《家有兒女》中的小雪經過時間的滋潤,出落的美麗不可方物。
  • 終結者系列電影時間簡史,電影順序不懂的看這裡就對了
    電影上映之初,寂寞君也跟風到電影院打卡報到,感受了一下好萊塢3D特效。不過這次寂寞君先不聊影片內容,畢竟寂寞君是有原則的,絕不劇透。好多路人影迷對電影特效是讚不絕口,但是對整個系列電影的來龍去脈卻是雲裡霧裡,今天寂寞君就跟小夥伴們聊聊終結者系列電影的前世今生。系列電影介紹到目前為止,終結者系列電影一共上映了6部:
  • 三體電影什麼時候上映 三體電影的上映時間
    《三體》是國遊族影業出品的科幻電影,該片已經順利殺青了。那你知道三體電影什麼時候上映嗎?下面就來看看三體電影的上映時間是多久吧!  三體電影什麼時候上映  電影《三體》的上映時間暫時還未定,所以具體的上映時間還沒有出來。
  • 意義-事件與析取性綜合——德勒茲《意義的邏輯》的事件哲學
    有一個我們十分熟悉的德勒茲,在與加塔利合作的兩卷本《資本主義和精神分裂分析》(Capitalism and Schizophrenianalysis)中,兩位作者為我們帶來了一系列帶有衝擊性的概念,裝置、無器官的身體、戰爭機器、塊莖、遊牧、解域化……一時間,德勒茲和加塔利發明的這些詞彙成為了研究歐陸哲學和文化思想中的流行詞彙,而德勒茲本人也成為了生命論(vitalism
  • 《異形2》:現代女性動作電影之母
    《異形》是現代女性動作電影之母,為何這麼說呢?作者丨Lsoo1986 年,《異形2》永遠的改變了動作電影,因為它解決了一個關鍵問題:怎樣在男性主導的電影類型中,描繪一個女性主導者。《異形2》在 1979 年的《異形》中,唯一的倖存者蕾普莉最初被設定為男性,她聰明、智慧、適應能力強,在恐怖片的傳統裡「最後的倖存女孩」就是這樣的。但是從科幻/恐怖片(《異形》),到科幻/動作片(《異形2》)的類型轉換,需要更多激進的改變。
  • 德勒茲,精神分析家的伴侶?
    藉由吉爾·德勒茲的這些表述,我試圖表明他關於藝術和哲學的觀點可以以怎樣的方式伴隨我作為精神分析家或分析者的工作。在我的傾聽經驗中,這些分析者難以回想自身的歷史並去建構某種意義的形式,這種意義的形式標誌了他們歷史的構成性的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