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的道德紅線

2020-12-14 虎嗅APP

作者|周超臣

頭圖|視覺中國

上周有個關於基因編輯的傳聞不知道大家是否關注到?

傳聞稱「華大基因編輯了至少58個嬰兒基因,還意圖搞『定製人類』」。華大基因官方微博@BGI華大 12月8日火速闢謠稱,「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不存在,「基因編輯58個嬰兒」和「定製人類」等科幻片中的情節與現實情況完全不符,其系2017年發表於Nature的學術論文,項目由美國俄裔研究員米塔利波夫團隊主導,完全遵守「人類胚胎14天」原則,沒有回植,沒有妊娠,更沒有嬰兒出生。華大基因還表示,它只參與了該項目中胚胎幹細胞的核算測序,以及技術的效率和安全性的評估。

圖片來源:華大基因官方微博

該傳聞沒有引起大的風浪,但在兩年前,「基因編輯嬰兒」卻著實引起了軒然大波。2018年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該年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該消息震動了全世界,引發了強烈的輿論譴責。2019年12月30日,深圳市南山區法院對參與這一「基因編輯」的賀建奎、張仁禮、覃金洲等3人進行了定罪量刑。

為什麼人們一提起基因編輯就談虎色變?它牽扯的倫理道德又有哪些?巧的是,就在大約兩周前,在騰訊新聞主辦的Contech大會上,就有幾位學者專家參與了一場關於「基因編輯和腦機接口」話題的討論,似乎他們的一些觀點可以回答這一問題一二。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著名神經生物學家、清華大學教授、《知識分子》創始人魯白非常直白地問了主持人張天嬌一個問題:「把你身體的哪一個部分換掉,你會覺得不是我了?比如把肢體換掉,比你現在跑得更快,做事做得更好,你可以接受嗎?假如把你的肝臟換掉,效率更高一點,你會接受嗎?把你做主持人的臉換掉,你會願意嗎?把你的腦袋換掉,或者腦袋的一部分換掉,你會願意嗎?我給你做一個選擇題,假如說你有這五個選擇,你會選哪一個?」

「魏老師先幫我看看這幾個裡面哪個先通過基因編輯可以更換的,我就可以不換了。」主持人嘴裡的魏老師指的是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研究員魏文勝。

魯白沒有得到他想要的答案,他顯然不想放棄,似乎是自問自答:「現在心已經可以換了,你的心可以換成一個豬的心,工作起來完全一樣。」這話引起了現場的哄堂大笑,當然周圍也有不少人跟我一樣,認為魯白老師不夠憐香惜玉。

左起:主持人、洪波(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副院長)、魏文勝(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研究員)和魯白(神經生物學家、清華大學教授、《知識分子》創始人)

「放在技術層面來講,基因編輯顯然做不到魯白說的這些事情,因為任何一個單項技術都做不到。」魏文勝替主持人解圍,「在基因編輯裡面我們要有高通量的、非常重要的組學技術,是非常重要的。」

那麼,在基因編輯嬰兒這件事上,在倫理學上我們應該怎麼看待呢?為什麼每次一提到基因編輯嬰兒,就會引發普羅大眾的強烈恐慌和反感?魯白解釋道:「生物學、科學界包括倫理界,現在大家公認的一個尺度是說我對我體細胞做基因編輯是可以的——因為我只影響我個人,我把我已經壞掉的基因編輯好,使得我身體健康一點、活得好一點——我不能對我們的生殖細胞進行編輯,因為這會影響到下一代,而下一代就可以遺傳下去。也就是說,我們認為我們沒有這個權利來影響下一代。所以爭論主要是在這一點上,即倫理上面到底生殖細胞能不能做基因編輯,怎麼樣才是被接受的?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基本的公論,但是很多細節在倫理上還是需要探討的。」

「之所以2018年那件事(基因編輯嬰兒)這麼轟動,其實在科研領域或者科學界,大家有相對統一公認的標準,或者大家意見幾乎一致,就是生殖細胞是不能動的。」魏文勝亦贊同魯白的觀點,「這是一個紅線,畫這個紅線也是讓我們對體細胞的治療、介入到新的技術、能夠造福人類、緩解病痛、真正治療疾病,有更大的自由度。」

魏文勝說,基因編輯嬰兒至少涉及到三個問題——

第一個,基因的功能是不是有所謂的「壞的基因」,還是「好的基因」?很多基因它的好或者壞,其實是沒有一個標準答案的,這幾乎是一個哲學問題;

第二個,你的操作安全性如何保障?是不是真的把所謂打引號的這個「壞的基因」給幹掉了,那你有沒有動別的地方,你怎麼去證明你沒有動別的地方?

第三個,你有沒有權利決定你的下一代?因為它是永久性的改變。

魯白表示,這其實是改變了人種。

那麼,除了基因編輯嬰兒,我們是不是可以利用基因編輯技術解決當代職場人脫髮這樣的小問題?

魏文勝認為,從技術層面是非常可能的。「這一部分我們叫做增強型的(基因編輯),增強型就變成另外一個有爭議的話題了,因為涉及到比如審美或者怎麼樣,有些人喜歡頭髮茂密一些,有些人喜歡頭髮少一點——我猜有可能有。就是說它(增強型基因編輯)很可能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所以它的爭議其實在這個地方。」

電視劇《西遊記》截圖

他打了個比方:我們對一個病人來做治療的時候,我們關注的是它是不是會致癌。但是我們通過基因編輯可以讓一個豬變成瘦肉型豬,你是不是覺得挺好,如果它得了癌症你會在意嗎?通過基因編輯把這個豬變成迷你豬,你可以當寵物來養,這是可以的。也就說,在不同的適用範圍場合的時候,我們對基因編輯的標準是不一樣的。

那麼,基因編輯用來幹什麼是可以規避道德風險的?「比如說我們對一些很嚴重的遺傳疾病已經可以有治療的方案了,包括地中海貧血。所以我想不斷會有更多的一些包括遺傳病、包括癌症,包括其他的重大疾病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基因編輯這個技術以及其他技術的幫助下,都可能一一得到真正的治療。」魏文勝回答道。

最後回到上面沒有被回答的一個問題:如果必須把你的心換成一個豬心才能讓你活下去,你會願意換嗎?

相關焦點

  • 人類基因編輯倫理"紅線":禁止生殖目的實驗
    人類基因編輯技術掀起的熱潮正在席捲全球,但隨之而來的是巨大的不安與批評。基因編輯應該向何處發展?是否應該暫緩甚至禁止?是否會導致「定製嬰兒」?人類基因編輯國際峰會3日在華盛頓發表聲明,明確劃出了一道不得逾越的「紅線」:禁止出於生殖目的而使用基因編輯技術改變人類胚胎或生殖細胞。
  • 瘟疫病毒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剔除違反道德倫理嗎
    什麼是倫理道德?道德倫理是固定的嗎?道德倫理從來都是運動的,隨時代變更而變更。新冠狀病毒的神秘基因一、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發展到自由戀愛,這是婚姻的變革,開始時大逆不道,現在是合法權益。過去是君權神授,現在是民主選舉。過去是邪技淫巧,現代是科技發明。
  • 基因編輯事件後成立委員會重拳出擊基因編輯人體實驗
    文件加入了近年來編寫的大量報告,這些報告反對在研究人員能夠解決安全隱患之前,禁止在診所使用基因編輯,並且公眾有機會就道德和社會問題發表評論。 該委員會是在中國生物物理學家何建奎於2018年宣布他已經編輯基因然後植入人類胚胎的舉動震驚世界之後成立的,他旨在使最終的孩子對HIV感染具有抵抗力。
  • 除了克隆,科學家研究出基因編輯!網友:道德上行不通
    這種方式是利用基因,完成生命的複製。這項技術的出現給醫療研究帶來了極大的幫助,再進行一些器官移植或者是研究的時候,克隆技術很可能救人一命。當然除了克隆,科學家也研究出了基因編輯的技術。這項技術運行在寶寶還沒有出生之前。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來,它可以進行基因的編輯。
  • ...堅決反對有違科學精神和倫理道德的所謂科學研究與生物技術應用
    聲明稱,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實屬違反倫理道德和有關規定,已嚴重擾亂科研秩序,對中國生命科學領域國際聲譽造成嚴重損害。  聲明指出,基因編輯技術作為一項革命性技術正在推動著生命科學研究發展,但其應用安全性尚有待於進一步全面評價,如何審慎使用該新興技術關係到人類健康和長遠福祉。
  • 基因編輯的是與非
    12月3日,美國一家基因編輯公司宣布,將啟動一項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治療某種遺傳性眼疾的臨床試驗,相關申請已被美國監管部門接受。在這一臨床試驗中,基因編輯的對象是先天性黑蒙症患者眼睛裡的感光細胞。這是一種體細胞,而非生殖細胞,其遺傳信息不會遺傳給下一代,所以不涉及倫理道德問題。該療法有望成為世界上第一種在人體內使用CRISPR技術的療法。
  • 基因編輯嬰兒,引發軒然大波……
    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也意味著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疾病預防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 消息一出,當事多方出面回應,監管部門介入調查,形成輿論關注熱點。 基因編輯嬰兒:法律明確禁止,各國共識「不得用於妊娠」 基因編輯即藉由一定技術,精確定位基因組的某一位點,並對該位點上的基因進行刪除、修改或者插入新的基因片段,實現對基因組的定點修飾,以達到修復缺陷或者治癒疾病的目的。此技術不僅可修改胚胎、消除遺傳病,理論上甚至能夠改變人的外貌,讓父母「設計嬰兒」。
  • 從基因編輯看人類基因技術的專利適格性問題
    原標題:從基因編輯看人類基因技術的專利適格性問題 近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出臺了一部針對基因編輯技術的法案,該法案規定不得在該州以自我使用為目的銷售與基因編輯技術相關的基因治療產品。
  • 因諾獎爆火的「基因編輯」技術,還不值得我們大吹特吹
    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法國和美國的兩名科學家,以表彰她們「開發了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獎項揭曉,基因編輯技術被熱炒,有關「長生不老」的話題引發廣泛討論。然而,基因編輯技術真的有這麼大魔力嗎?我們的吹捧是否過頭了?
  • 科技部:明令禁止基因編輯嬰兒
    科技部表示,本次「基因編輯嬰兒」如果確認已出生,屬於被明令禁止的,將按照中國有關法律和條例進行處理。此外,超130名愛滋病研究人士發出聯名信進行堅決反對。11月26日,深圳科學家賀建奎宣布,全球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露露和娜娜於11月在中國誕生,她們在受精卵時期,CCR5基因經過基因編輯,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病毒。事件披露後,122位科學家發表聯合聲明譴責。
  • 基因編輯嬰兒案後續:中國判處參與基因編輯嬰兒的研究人員有罪
    據中國官方媒體報導,一名中國科學家因聲稱自己製造了世界上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而引發了一場道德辯論,本周一,他因為自己的研究被判處三年監禁。 據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報導,賀建奎因無證行醫被深圳一家法院判處罰款人民幣300萬元(合43萬美元)。
  • 人類基因編輯技術飽受倫理爭議
    如果把這種新穎技術應用於增強正常人性狀和能力的非醫學目的,設計新的基因嬰兒,則這種訴求不具有合理性。   記者:但這一技術理性也觸及一系列爭議。比如如何看待基因編輯技術的價值中立性與否?它所可能實現的基於人們主觀意願的「獨家定製」遺傳基因,以人來控制自身進化能否實現優於自然選擇的進化?是否可能造成生物物種不平等性觀念?請您談一談基因編輯技術可能帶來的倫理道德難題。
  • 基因編輯要置於法律框架內
    基因編輯技術能夠讓人類對目標基因進行「編輯」,實現對特定DNA片段的敲除、加入等。在醫學領域,許多細菌免疫複合物都相對複雜,其中科學家掌握了對一種蛋白Cas9的操作技術,並先後對多種目標細胞DNA進行切除。這種技術就被稱為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
  • 科技部:「基因編輯嬰兒」被明令禁止
    前日晚間,國際峰會組委會針對賀建奎與基因編輯雙胞胎相關事件發布聲明表示,遺傳基因編輯臨床試驗的標準一直是許多研究團體爭論和討論的主題,本次峰會上將探討人類基因組編輯相關問題。同時,美國國家科學院新聞發言人Molly Galvin回復新京報記者稱,賀建奎將按照計劃在28日上午,參與「人類胚胎編輯」的相關發言。
  • 科技部回應「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明令禁止
    央視新聞11月27日消息,今天下午,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部長茶座」活動中,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對引起社會極大關注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做出回應。 徐南平表示,2003年頒布的《人胚胎幹細胞研究倫理指導原則》規定,可以以研究為目的,對人體胚胎實施基因編輯和修飾,但體外培養期限自受精或者核移植開始不得超過14天,而本次「基因編輯嬰兒」如果確認已出生,屬於被明令禁止的,將按照中國有關法律和條例進行處理。
  • 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一場危險的鬧劇
    聲明的末尾,這些素來冷靜理性的科學家用難得一見的激烈言辭表達了他們對於賀建奎及其試驗的態度:「對於在現階段不經嚴格倫理和安全性審查,貿然嘗試做可遺傳的人體胚胎基因編輯的任何嘗試,我們作為生物醫學科研工作者,堅決反對!!!強烈譴責!!!」
  • 基因編輯嬰兒「死灰復燃」?科學家開始編輯人類卵子中致聾基因
    據 Nature 報導,今年早些時候宣稱準備用 CRISPR 技術創造能夠抵抗 HIV 病毒的基因編輯嬰兒的俄羅斯生物學家丹尼斯·雷布裡科夫(Denis Rebrikov),目前已開始對捐獻卵子進行基因編輯,但他的目的已經改變——不再改變 CCR5 基因,而是希望對與耳聾有關的
  • 基因編輯產生「超級爸爸」牲畜
    研究人員使用高科技基因編輯工具敲除動物胚胎中的雄性可育性基因。敲除可育性基因後的動物是天生不育的,但是在注射了來自供體動物的可生成精子的細胞後,它們可以開始產生新的精子。  基因編輯的牲畜尚未獲得人類食用的許可,因為這其中涉及到產品安全、道德和動物福利等問題。
  • 基因編輯,福音還是禍根?
    基因編輯技術模擬圖。 來源:中國日報網你是否設想過,愛滋病、癌症可以被治癒,禿頭、肥胖等「不完美」形體可以輕鬆被擺脫,甚至真的可以返老還童,壽命不再受時間的束縛?通過基因編輯技術,這些願景或許都有可能實現。
  • 基因編輯,打開的潘多拉魔盒
    中國生物科學家賀建奎周一(11月26日)宣布其創造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的消息在醫學界一石激起千層浪,當事人賀建奎也仿佛一夜之間被「千夫所指」。該項目嚴重違反倫理道德,可謂傷天害理,對中國學術圈的口碑造成嚴重損害,並極有可能使人類面臨空前的生存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