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超臣
頭圖|視覺中國
上周有個關於基因編輯的傳聞不知道大家是否關注到?
傳聞稱「華大基因編輯了至少58個嬰兒基因,還意圖搞『定製人類』」。華大基因官方微博@BGI華大 12月8日火速闢謠稱,「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不存在,「基因編輯58個嬰兒」和「定製人類」等科幻片中的情節與現實情況完全不符,其系2017年發表於Nature的學術論文,項目由美國俄裔研究員米塔利波夫團隊主導,完全遵守「人類胚胎14天」原則,沒有回植,沒有妊娠,更沒有嬰兒出生。華大基因還表示,它只參與了該項目中胚胎幹細胞的核算測序,以及技術的效率和安全性的評估。
圖片來源:華大基因官方微博
該傳聞沒有引起大的風浪,但在兩年前,「基因編輯嬰兒」卻著實引起了軒然大波。2018年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該年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該消息震動了全世界,引發了強烈的輿論譴責。2019年12月30日,深圳市南山區法院對參與這一「基因編輯」的賀建奎、張仁禮、覃金洲等3人進行了定罪量刑。
為什麼人們一提起基因編輯就談虎色變?它牽扯的倫理道德又有哪些?巧的是,就在大約兩周前,在騰訊新聞主辦的Contech大會上,就有幾位學者專家參與了一場關於「基因編輯和腦機接口」話題的討論,似乎他們的一些觀點可以回答這一問題一二。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著名神經生物學家、清華大學教授、《知識分子》創始人魯白非常直白地問了主持人張天嬌一個問題:「把你身體的哪一個部分換掉,你會覺得不是我了?比如把肢體換掉,比你現在跑得更快,做事做得更好,你可以接受嗎?假如把你的肝臟換掉,效率更高一點,你會接受嗎?把你做主持人的臉換掉,你會願意嗎?把你的腦袋換掉,或者腦袋的一部分換掉,你會願意嗎?我給你做一個選擇題,假如說你有這五個選擇,你會選哪一個?」
「魏老師先幫我看看這幾個裡面哪個先通過基因編輯可以更換的,我就可以不換了。」主持人嘴裡的魏老師指的是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研究員魏文勝。
魯白沒有得到他想要的答案,他顯然不想放棄,似乎是自問自答:「現在心已經可以換了,你的心可以換成一個豬的心,工作起來完全一樣。」這話引起了現場的哄堂大笑,當然周圍也有不少人跟我一樣,認為魯白老師不夠憐香惜玉。
左起:主持人、洪波(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副院長)、魏文勝(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研究員)和魯白(神經生物學家、清華大學教授、《知識分子》創始人)
「放在技術層面來講,基因編輯顯然做不到魯白說的這些事情,因為任何一個單項技術都做不到。」魏文勝替主持人解圍,「在基因編輯裡面我們要有高通量的、非常重要的組學技術,是非常重要的。」
那麼,在基因編輯嬰兒這件事上,在倫理學上我們應該怎麼看待呢?為什麼每次一提到基因編輯嬰兒,就會引發普羅大眾的強烈恐慌和反感?魯白解釋道:「生物學、科學界包括倫理界,現在大家公認的一個尺度是說我對我體細胞做基因編輯是可以的——因為我只影響我個人,我把我已經壞掉的基因編輯好,使得我身體健康一點、活得好一點——但我不能對我們的生殖細胞進行編輯,因為這會影響到下一代,而下一代就可以遺傳下去。也就是說,我們認為我們沒有這個權利來影響下一代。所以爭論主要是在這一點上,即倫理上面到底生殖細胞能不能做基因編輯,怎麼樣才是被接受的?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基本的公論,但是很多細節在倫理上還是需要探討的。」
「之所以2018年那件事(基因編輯嬰兒)這麼轟動,其實在科研領域或者科學界,大家有相對統一公認的標準,或者大家意見幾乎一致,就是生殖細胞是不能動的。」魏文勝亦贊同魯白的觀點,「這是一個紅線,畫這個紅線也是讓我們對體細胞的治療、介入到新的技術、能夠造福人類、緩解病痛、真正治療疾病,有更大的自由度。」
魏文勝說,基因編輯嬰兒至少涉及到三個問題——
第一個,基因的功能是不是有所謂的「壞的基因」,還是「好的基因」?很多基因它的好或者壞,其實是沒有一個標準答案的,這幾乎是一個哲學問題;
第二個,你的操作安全性如何保障?是不是真的把所謂打引號的這個「壞的基因」給幹掉了,那你有沒有動別的地方,你怎麼去證明你沒有動別的地方?
第三個,你有沒有權利決定你的下一代?因為它是永久性的改變。
魯白表示,這其實是改變了人種。
那麼,除了基因編輯嬰兒,我們是不是可以利用基因編輯技術解決當代職場人脫髮這樣的小問題?
魏文勝認為,從技術層面是非常可能的。「這一部分我們叫做增強型的(基因編輯),增強型就變成另外一個有爭議的話題了,因為涉及到比如審美或者怎麼樣,有些人喜歡頭髮茂密一些,有些人喜歡頭髮少一點——我猜有可能有。就是說它(增強型基因編輯)很可能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所以它的爭議其實在這個地方。」
電視劇《西遊記》截圖
他打了個比方:我們對一個病人來做治療的時候,我們關注的是它是不是會致癌。但是我們通過基因編輯可以讓一個豬變成瘦肉型豬,你是不是覺得挺好,如果它得了癌症你會在意嗎?通過基因編輯把這個豬變成迷你豬,你可以當寵物來養,這是可以的。也就說,在不同的適用範圍場合的時候,我們對基因編輯的標準是不一樣的。
那麼,基因編輯用來幹什麼是可以規避道德風險的?「比如說我們對一些很嚴重的遺傳疾病已經可以有治療的方案了,包括地中海貧血。所以我想不斷會有更多的一些包括遺傳病、包括癌症,包括其他的重大疾病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基因編輯這個技術以及其他技術的幫助下,都可能一一得到真正的治療。」魏文勝回答道。
最後回到上面沒有被回答的一個問題:如果必須把你的心換成一個豬心才能讓你活下去,你會願意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