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清潔更高效的」核聚變「為什麼還沒能真的實現呢?

2020-05-02 魑魅涅磐

隨著全球範圍內資源的大量開採,現階段全球範圍內未被開採的資源也不能滿足未來人類長久生存下去的高消耗需求,所以早在幾十年前科學家就在想法設法研發一種能夠一勞永逸般永久提供能源的裝置,在這一背景下核電站出現了,其利用中子轟擊核原子裂變過程中釋放的大量熱能,來加熱冷卻水,繼而通過蒸汽輪機帶動發動機工作持續不斷的產生電能,並且這一技術還被應用到包括航母/潛艇/破冰船等領域用於替代現有的燃機動力。

更清潔更高效的」核聚變「為什麼還沒能真的實現呢?

煤礦開採造成環境破壞

更清潔更高效的」核聚變「為什麼還沒能真的實現呢?

核電站

更清潔更高效的」核聚變「為什麼還沒能真的實現呢?

核動力航母

核裂變相比現有的化石燃料而言優點是很多的,比如其壽命更長,而且汙染更小等,比如幾千克的核燃料釋放出來的能量就相當於幾十萬噸燃煤或者幾十萬桶石油產生的經濟價值,所以自核電站商用化以來,雖然在這個過程中曾因為操作失誤等問題爆發了車諾比/美國三裡島/日本福島這類危害等級很高的核事故,但是這並沒有影響核電站相比其他新能源的經濟價值。不過在已知的新能源技術中,現有的核裂變電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清潔能源」,至少其核裂變過後依然會產生放射性極強的核輻射很難根本處理,而且核裂變效率依然很低,在日常運行過程中如果發生操作失誤等不可控因素時,核反應堆很可能因為不能正常運轉而堆芯超溫發生破壞性極強的熔堆事故。

更清潔更高效的」核聚變「為什麼還沒能真的實現呢?

福島核電事故

這個時候大家知道只存在於初中物理課本的「核聚變」優勢就體現出來了,首先相比核裂變需要放射性極強且儲量稀少的鈾礦石而言,核聚變採用的原料是含有氘核的重水,完全可以直接從海水中大量提煉,而且因為核聚變是兩個氫原子,變成了氦原子的過程,所以也沒有產生什麼核廢料。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核聚變就算發生事故,也不會像現有的核電站一樣發生堆芯融堆強放射事故,所以核聚變才是科學家和大眾心中真正意義上的「清潔能源」。

更清潔更高效的」核聚變「為什麼還沒能真的實現呢?

核聚變

雖然核聚變理論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被證實要比現如今的核裂變更為高效安全,但是直到現如今全球範圍內依然沒能研製出核聚變裝置的也是有原因的:

第一點:從核聚變商用角度來說,要想將核聚變商用化,就要將其實現可控,但是可控核聚變需要把聚變材料束縛在裝置內,使之達到上億度的溫度,然後發生聚變反應釋放能量,並且實現穩定輸出。這個過程說起來雖然簡單,但是實現起來卻很難,比如使用什麼方法使其容器內溫度達到上億度高溫呢?要知道已知世界上熔點最高的物質---碳化鉭鉿合金也就是五碳化四鉭鉿化合物,其熔點也只有7911℃,而它還是由熔點3983 ℃的碳化鉭和熔點3928℃的碳化鉿這兩種二元化合物合成而來。

更清潔更高效的」核聚變「為什麼還沒能真的實現呢?

更清潔更高效的」核聚變「為什麼還沒能真的實現呢?

目前最穩定也是最好的技術就是利用超強雷射束進行能量聚焦來實現上億度的高溫環境,這項技術背後不光考驗的是成千上萬束超強雷射束精準聚焦在某個焦點上精準度問題,更是考驗製造雷射發光器的材料抗超高溫技術,所以這就很考驗材料技術攻關了。

更清潔更高效的」核聚變「為什麼還沒能真的實現呢?

其次該設計一種什麼材料製造的容器才能容納高達上億度的高溫呢?說到這很多人或許會想到我國正在研發的人造太陽---託卡馬克裝置,因為要想實現可控核聚變就得想辦法讓氘核與氚核聚變發生反應,繼而讓原子在高溫下將成為等離子態,但是在上億度高溫環境下,新形成的等離子態漿體中大部分都是高能中子,反而會重複撞擊容器內壁,造成容器內壁破損。

更清潔更高效的」核聚變「為什麼還沒能真的實現呢?

更清潔更高效的」核聚變「為什麼還沒能真的實現呢?

所以這個時候就要想法設法將這些高能中子束縛在容器內,所以這個時候就要藉助超導材料來製造強磁磁場來束縛這股強大的高能中子,從能量轉換效率來說,隨著超導材料產生的磁場越來越強的時候,其對高能中子的束縛能力就越強,但是超導材料要想實現超強的磁場環境,就得製造零下幾百度的超低溫環境或者零上幾百度的超高溫環境來保證超導材料的性能真正發揮出來,高溫超導由於其對於材料的熔點要求較高,畢竟是上億度的高溫環境,再加之一些其他原因,所以現階段的超導材料基本都是在零下幾百度的超低溫環境下產生的。

更清潔更高效的」核聚變「為什麼還沒能真的實現呢?

那麼在這個環節上,又出現了一個問題是容器內是上億度的高溫,而容器又得保持在零下幾百度的超低溫來產生超強磁場環境束縛高能中子,並且高能中子還會對超導線圈產生損害,所以到了這個階段後,又該如何長久的保證上億度高溫的高能中子和零下幾百度的超低溫超導材料相輔相成長久兼容下去,就是實現核聚變可控和不可控的難題了。

更清潔更高效的」核聚變「為什麼還沒能真的實現呢?

所以說到底還是材料的問題,而這個問題長期困擾著各國對於可控核聚變的研發進程,不過藉助我國早在建國初期就在錢三強錢老的帶領下率先開展可控核聚變的研發工作,並且早在2006年就在合肥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實現可控放電的全超導託卡馬克裝置東方超環。

更清潔更高效的」核聚變「為什麼還沒能真的實現呢?

而且隨著2006年由中國、美國、歐盟、俄羅斯、日本、韓國和印度七方參與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的籤署。該計劃計劃在法國南部普羅旺斯地區共同建造一個世界上最大的託卡馬克裝置現階段已經正式開始在法國南部開始裝置的組裝工作,並且前不久中國核工業集團宣布,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預計將在2020年投入正式運行。

更清潔更高效的」核聚變「為什麼還沒能真的實現呢?

相關焦點

  • 中國終於實現了可控核聚變
    核聚變託克馬克裝置特大科技新聞,我國的可控核聚變取得重大突破,咱們的人造小太陽首次實現放電了,我們離接近無線清潔能源,又近了一步,一旦實現可控核聚變發電,我們就可以完全擺脫對石油能源的依賴。關鍵是我們的這個技術的突破速度啊,真的是太快了,記得兩年前啊,咱們才剛剛實現能維持幾百秒的1億度點火實驗,轉眼之間就實現了放電,搞得整個西方科技界真的是有點懵,感覺中國人啊不講武德把發展經濟的速度啊,用在了科學研究上。
  • 核聚變新用途:竟能獲取清潔能源
    所謂「微縮太陽」,指的是能夠提供充足、低廉的清潔能源的核聚變反應堆。由於人類對化石燃料的依賴,當今世界的全球變暖愈發嚴重,急需找到其它能源加以替代。否則,成百數千萬人的未來將岌岌可危:水源和食品短缺可能會導致饑荒和戰爭。人們一直將核聚變視為一種可能的解決方案。但說辭永遠是「再過30年即可實現」,已經成了一個行業內的笑話。
  • 核聚變研究又有新進展:使用「硼粉」更安全高效
    核聚變研究又有新進展:使用「硼粉」更安全高效  Connor Feng • 2019-12-24 18:10:56
  • 核聚變:世界未來的清潔能源
    但我們想實現的,不僅僅是利用太陽能,而是在地球上造出一個「迷你太陽」,也就是核聚變。  如果我們能解決各種極為複雜的科學和工程問題,便能通過核聚變獲取清潔、安全、無窮無盡的能量了。只要每日從水中提取出一千克的氘(氫的一種同位素),產生的電量就足夠成千上萬個家庭使用。
  • 科學最前沿的可控核聚變什麼時候能實現
    得到的回答都是應該還有30~40吧,40年前是這個回答,40年後的今天還是這個回答,雖然是這樣但可控核聚變依然是科學的最前沿全力研發的重要主題,因為它對我們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為什麼說目前的可控核聚變研究並沒有那麼樂觀,為什麼可控核聚變非常的難,一旦成功了又意味著什麼。
  • 如果實現了可控核聚變,人類生活會變成什麼樣?
    目前人類主要的能源是化石能,它帶給了人類社會巨大的進步,但同時也帶來了環境汙染,氣候變暖等問題,化石能源屬於不可再生能源,總有一天會被耗盡。所以世界各國科學家一直在尋找一種更加清潔高效的能源。可控核聚變技術,就是其中最具潛力的一個。所謂可控核聚變,也就類似於現在太陽的燃燒方式。
  • 掌握可控核聚變能實現什麼?能讓我們走出銀河系嗎?
    引言:你是否思考過為什麼太陽能夠幾十億年如一日地「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究其原因就是它內部每時每刻都在進行核聚變反應。核聚變反應是一種比核裂變反應更高效、所需原料更少的產能方式,掌握了它能夠給人類帶來什麼呢?
  • 為什麼過了半個世紀,科學家還沒能利用核聚變的能量?
    從前蘇聯第一臺核電站以來,人們開始認識到這種清潔的能源。不僅如此,人類已經開始探索核聚變的道路了。一直以來人類所有的能源都是靠石油與煤礦來提供,但是我們深知石油與煤礦是有限的,所以人類一直在探索新的能源。
  • 人類為什麼要研究可控核聚變?
    歡迎大家閱讀本期的鵬楊科普,在前兩天的文章中給大家說了一下人造太陽的事情,其中我們說到了可控核聚變的問題,但我們並沒有談到可控核聚變的用途,沒有說到我們人類為什麼要花這麼大的精力去實現可控核聚變,若是實現了到底能有什麼作用?本期的內容我們就主要來說說可控核聚變的用途。
  • 可控核聚變的實現到底有多難?可能再過50年也難以實現
    估計很多人都知道,現在科學家研究的可控核聚變離真正實現還無比遙遠,只有進入這個研究領域,我們才知道要實現它有多麼的困難。那麼可控核聚變的實現到底有多難?為什麼科學家研究探索了半個多世紀,仍然進步緩慢呢?
  • 當人類攻克核聚變的關卡之後,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呢?
    那麼人類還需多久把握核能呢?現在咱們是這樣運用核能的,用核能燒水發生動力就跟蒸汽機燒煤相同。要想直接使用核能最少還需50年,若要有一個能使用核能的發動機最少50年吧。要知道咱們的太行發動機研製周期用了27年,這還走完了他人50年的堆集。有的人可能要問了為什麼不一起進行?核能都沒把握怎樣造核能發動機,就跟一層樓沒建要建第三層相同。
  • 為什麼它比核聚變更高效、更清潔?
    那麼什麼物質最稀有呢?或者什麼物質中蘊含著人類所需要的能量呢?你可能想到了黃金這種稀有金屬,以及像鈾這種核裂變的材料。為什麼我們在宇宙中找不到反物質?反物質為什麼這麼貴?上文說了,反物質和正物質相見以後就會完全湮滅掉,是那種連渣都不剩的反應,並且將它們自身所包含的質量會瞬間轉化為純能量。這個反應的效率要比核反應高出數百萬倍,核反應也只是通過原子核中質子和中子的重新組合釋放出一部分有強力產生的結合能。
  • MIT要實現可控核聚變了?專家認為沒這麼簡單 | 袁嵐峰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與初創公司 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 實現新型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研究工作的重大突破。他們宣稱,如果項目能夠如期在2025年完成,這將成為世界上首個輸出能量大於輸入能量的可控核聚變反應堆,將人類關於可控核聚變反應的研究進展大幅提前至少十年。
  • 德國正在研製「核聚變機」, 這東西能解決世界能源危機!
    原標題:德國正在研製「核聚變機」, 這東西能解決世界能源危機! 話說當年德國要是老老實實的發展,估計現在我們早就可以上火星了吧!?德國人的腦迴路真的有點不一樣的感覺。
  • 核聚變發電,在我們這一代人能成為現實嗎?
    如果核聚變能直接在地球上被利用,它就可以產生取之不盡的清潔能源,以海水為主要燃料,沒有溫室氣體排放,沒有擴散風險,也沒有災難性事故的風險。放射性廢物的放射性廢物是非常低的水平和間接的,產生於電廠核心的中子活化。今天的核電站利用核裂變——將鈾、鈽等重元素的原子核分裂成較輕的" daughter"核。這個過程在不穩定元素中自發發生,可以用於發電,但它也會產生長期的放射性廢物。
  • MIT科學家擬建新核聚變反應堆 有望實現全面清潔能源利用
    西媒稱,全球首座核聚變反應堆或將於2025年投入運行。該反應堆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設計,將有望實現全面清潔能源的利用。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10月7日報導,經過二十多年的緊張工作,人們很可能已經進入了第一個核聚變反應堆的大門。核聚變產生的能量大於系統輸入的電能。
  • 同為核聚變反應,為什麼中國「人造太陽」成不了另一個太陽?
    為什麼大家對剛在成都建成的「中國人造太陽」這麼感興趣?相信一定是因為中國和太陽這幾個字,一方面想了解這個東西是不是領先全球的尖端科技,另一方面也想知道,它是不是和掛在天上的太陽一樣會對所有人造成影響。那麼,這個在本月初實現首次放電的大型裝置到底是何物?真的可以拿來升溫嗎?
  • 無工質核聚變引擎和超空間引擎,兩者有何差別?哪個更易實現?
    三體中的無工質核聚變引擎和曲速引擎,哪種更易被人類使用?《三體》這本小說的出現,深受年輕人喜愛,同時獲得了很多大獎,讓大家對宇宙有了一個重新的定義,這本小說描述了劉慈欣個人的主觀看法,書中曾經提到過無工質核聚變引擎,我們只看它的名字,能夠猜測製造這一工具程序非常繁瑣。
  • 用核聚變拯救人類能源危機,中國是希望之光嗎
    但氫彈的核聚變反應是不可控的,所以它才能產生比原子彈大得多的威力。太陽為什麼不會爆炸?因為它的核聚變反應是可控的。由於太陽的質量足夠大,產生的強大引力指向內部,抵消了核聚變產生的向外的力,達到了一個平衡,因此太陽才不會炸裂,才會源源不斷地給地球提供了數十億年的能量,並且還將持續數十億年。
  • 用核聚變拯救人類能源危機,中國是希望之光嗎?
    但氫彈的核聚變反應是不可控的,所以它才能產生比原子彈大得多的威力。太陽為什麼不會爆炸?因為它的核聚變反應是可控的。由於太陽的質量足夠大,產生的強大引力指向內部,抵消了核聚變產生的向外的力,達到了一個平衡,因此太陽才不會炸裂,才會源源不斷地給地球提供了數十億年的能量,並且還將持續數十億年。